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优秀ppt课件
展开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晚期(距今5000年)
早中期(距今1万年-5000年)
龙山文化的 遗址
良渚文化的 遗址
红山文化的 遗址
部落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
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唯物史观】距今约5000年,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考古证明,早在5000年前,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史料实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出现高等级建筑和大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 ,距今约 年。
玉琮王及其上的神人兽面纹
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
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人口规模大。
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 ,距今约 年。
等级身份的象征;礼制制度初步形成。
城市功能完备、规划明显,有宫殿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业区等。
有阶级分化的等级社会。
已会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制定历法。
目前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古代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六座大墓的规模都是长三米多,宽两米多,墓葬等级分明。同时还出土了鼍[tuó]鼓、石磬、铜铃、龙盘、玉琮、圭尺等大量高规格遗物。
【历史解释】结合所学说一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的历史依据。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都出现了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同时根据遗址墓葬区的随葬品可知已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时空定位、家国情怀】观察左图,说一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有何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相互影响、交融共生,中原地区成为文明起源的核心。
拓展:历史文化研究方法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无法在缺乏当时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确证尧、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实存在,确认哪类考古学遗存属于这些国族或王朝。 ——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史料实证】如何探索史前时期的历史呢?
二重证据法: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
《尚书·尧典》中有段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
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的暂时或者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形成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家国情怀】小组讨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禹的父亲鲧(Gu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①疏导②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家国情怀】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治水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
拓展:传说和历史的区别
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获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pptx、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docx、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原卷版docx、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解析版docx、把秦朝历史浓缩成一天mp4、陈胜吴广起义mp4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7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优质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ppt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doc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原卷版doc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解析版docx、文景之治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6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ptx、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docx、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原卷版docx、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8课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解析版docx、甲骨文小动画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