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精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01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精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02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精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夏商时期,青铜兵器脆硬易折,不便锻打炼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以其特有的锋芒,坚韧的躯体而很快取代青铜兵器。这一变化表明( )
    A.古代冶金技术进步B.官营武器工业出现
    C.铁器得到广泛应用D.青铜器具不如铁器
    2.“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4.“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耒耜 C.铁器 D.青铜农具
    5.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
    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
    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
    A.筒车 B.翻车 C.高转筒车 D.花楼机
    5.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许多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6.下图为明代书中所绘手工提花机,其继承了汉唐以来提花技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织出精美花样。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说明古代中国已有机器工业
    B.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
    D.说明私营纺织业已经很发达
    7.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8.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图所示文物能让我们了解古代中国( )
    A.冶金业的先进
    B.陶瓷业的领先
    C.酿造业的进步
    D.纺织业的发展
    9.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10.下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纺轮和骨梭。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陶纺轮 骨梭
    A.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
    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D.中国的丝织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
    1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高度发达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12.史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庄园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庄园经济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破产
    D.中央政府对地方豪强已完全失控
    13.《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国手工业管理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14.下面历史文物通过不同载体反映了历史信息,这些信息的共同主题是
    A.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B.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
    C.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D.古代以物换物的贸易方式
    1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面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局部),推断图中①②处应填写的是
    A.井田制、男耕女织 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男耕女织
    16.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二、非选择题(17小题20分,18小题10分,共3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篇》
    材料二 对于丝绸生产技术来说,其中重要的环节有栽桑、养蚕、织机、织物组织、染料及印花等……自商代到汉代,织机的发展定型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贡献。商代以原始腰机为主,此后逐渐发展出两种特殊的机构来。一是用踏脚板来控制织机,把手解放出来,使织机进入踏板织机的范畴;另一是提花机构,能够对所织花纹记忆存储,重复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我国在丝织技术中领先于当时世界各国。
    --摘编自赵丰《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
    材料三 缂丝是介于提花与绣花之间的一种特殊织造工艺,其小梭(一梭一色)的数量可根据作品需要增减,少则十数把,多则上百甚至百几十把,其色泽深浅层次之丰富,近乎各色俱齐的色谱。到南宋,缂丝技术南迁。因受中国画的影响,使缂丝逐渐向欣赏性艺术品发展。有的缂丝名家就是画家,他们在织机上进行创作,以小梭运笔,作花卉、虫鸟、飞禽走兽、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莫不佳趣天成,手法细腻,色泽鲜明,层次丰富,艺术品位极高。
    --摘编自杨丹《丝绸文化》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丝织业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就。(4分)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特征。(8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A 5.A 6.A 5.B 6.C 7.A 8.A 9.B 10.B 11.C
    12.B 13.C 14.C 15.D 16.A
    二、非选择题
    17. (1)变化:手工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2分)
    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6分)
    (2)踏板织机;提花机。(4分)
    (3)历史悠久,代代相承;技术领先,不断创新;分工精细,品种丰富;工艺精美,享誉世界。(8分)
    18.(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6分)
    (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答对任意两个观点给2分)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4分)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分)
    参考答案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记载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后练习题,共8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精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