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3* 女娲造人/袁珂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谪令伐树。
1.了解安徒生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2.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卒于2001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作者合理的想象,就形成了富于人性化的演绎和扩充。“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的产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创世神话又称开辟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用想象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做的幼稚解释与描述,反映出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女娲( ) 莽莽榛榛( )澄澈( ) 掺和( ) 揉团( ) 绵延( )幽光( ) 蓬勃( )
据义填词(1) :兴致高,情绪热烈。(2) :草木丛生的样子。(3) :疲乏得无法坚持下去。(4) :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她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女娲创造出来的人类是什么样的?
(1)孤独寂寞;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1)揉泥造人;(2)挥藤造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到世间,
2、结合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4)写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第三部分(17、18)写女娲把小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有什么作用?2、第3段有什么作用?
问题1:“莽莽榛榛”写出当时辽阔的原野上草木丛生的特点,营造出荒凉寂寞的氛围,为下文写女娲造人做铺垫。
问题2:过渡段,承接上文,描写女娲的心理活动;开启下文,引出女娲造人的情节。
思考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描写女娲?塑造了女娲怎样的形象?
①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描写女娲。②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女娲形象
阅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炼字(1)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2)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3)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问题1:“兴高采烈”“跳跃”“欢呼”等表现了第一个人获得生命后的欢乐和兴奋,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问题2:“聪明美丽”表明女娲对自己创造的生物十分满意;“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她成功创造人类后的喜悦。
问题3:“聪明美丽”表明女娲对自己创造的生物十分满意;“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她成功创造人类后的喜悦。
问题3:反复。“工作着,工作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只”“略”一起突出女娲夜以继了地创造人类的状态,表现了她执着忘我的工作精神。至此,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大胆的想象使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思考1“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些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用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慧和非凡能力。
思考2 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
①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源,人的生存离不开土地。②母爱如土地般博大、无私。
阅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17段的“又”字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女娲深谋远虑的智慧。
本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娲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女娲的能力体现了“神”的威力。如她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顺手揉黄泥就能造人等。②女娲又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如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她会感到孤独;她会“疲倦”,会“笑”,会“假装生气”,会“灵机一动”;她创造出人后体会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慰等。
本文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既有神性,又具有勤劳、智慧、伟大等人类母亲特点的女娲形象,反映了远古人类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3* 女娲造人/袁珂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082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3* 女娲造人/袁珂评课ppt课件</a>,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和稀泥,pì开辟,pì偏僻,chè澄澈,zhé车辙,chè撤退,jué崛起,jué倔强,jué挖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5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女娲造人图片课件ppt</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女娲造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65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女娲造人教学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学习目标,生字词检测,字音字形,感到孤独荒凉,揉团黄泥造人,挥溅泥点造人,男女婚配造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