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课时练(含答案)高中生物必修1(苏教版2019)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14265/0-1721956621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课时练(含答案)高中生物必修1(苏教版2019)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14265/0-172195662142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课时练(含答案)高中生物必修1(苏教版2019)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6014265/0-17219566216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表示细胞质膜的功能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组一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下列说法与细胞质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细胞质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脂质呈双分子层排布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质膜清晰的“明—暗—明”的三层结构,确认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单位膜模型”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素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2.某研究小组用化学提纯法分离出了细胞质膜的各组成成分,将其中某组分分成两组,甲组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乙组加入斐林试剂并隔水加热,出现砖红色。根据细胞质膜的组成,该成分最可能是( )
A.蛋白质 B.多糖
C.糖脂 D.糖蛋白
3.如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有关
B.②的种类和数目与细胞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
C.②和③共同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D.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大多数②也可以运动
4.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质膜结构特点的是( )
A.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
B.免疫细胞识别异常细胞并紧密接触
C.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
D.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
题组二 细胞质膜的功能
5.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质膜之前,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质膜的存在了。你认为当时确定细胞质膜存在的依据最可能是( )
A.细胞能够分类
B.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
C.动物细胞有明确的边界
D.植物细胞有明显的固定形态
6.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
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易进入细胞
C.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D.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7.(2023·江苏扬州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细胞质膜的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8.癌细胞的细胞质膜中有一种蛋白质——癌胚抗原,该蛋白质能被T淋巴细胞识别并使癌细胞被T淋巴细胞攻击,该事实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的功能是( )
A.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进行代谢反应
9.(2022·江苏淮安高一期末)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10.(2023·江苏镇江高一期中)研究发现某种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源于宿主细胞质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的糖蛋白S存在于细胞质膜上
B.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可能是糖蛋白
C.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质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高温使该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11.(多选)(2023·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一月考)紫杉醇是目前发现的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它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紫杉醇脂质体是将紫杉醇药物包封于具有类细胞结构的脂质体微粒中而形成的微型囊泡,它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体膜和细胞质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别不大
B.脂质体的主要脂质成分是磷脂,可能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C.脂质体与细胞质膜发生融合,依赖于膜结构的一定的流动性
D.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与癌细胞融合后释放药物抑制其增殖
12.(多选)下列关于细胞质膜和细胞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C.蛋白质在细胞质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D.细菌和真菌细胞壁的成分不相同
13.(多选)科学家设计了仅1纳米宽的分子转子,该转子由紫外光驱动,能以每秒200万~300万的转速进行旋转,从而在单个细胞的膜上钻孔。当分子转子与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后,就有望将治疗试剂运送到这些细胞中,或者直接诱导这些细胞死亡。如图为分子转子钻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治疗试剂运送到细胞中,分子转子需要钻开两层生物膜
B.钻孔后才可以运送治疗试剂,说明了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物质交换的功能
C.该过程体现出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
D.一个细胞是否能成为靶细胞,很可能与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14.以下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形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____,需要通过____________的运输到达B________。
(2)C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它可以接受另一细胞发出的________。
(3)E是____________,能使植物细胞相互连接,也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4)细胞质膜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B细胞质膜与D细胞质膜的功能差异,主要与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5.如图为细胞质膜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物质所具有的与其在膜中排布方式有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①外,动物细胞质膜中另外一种脂质物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对于维持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③为________ ,图中与细胞的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细胞的生命力。例如,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活细胞不着色,死细胞则被染成蓝色。
a.“染色排除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某同学为验证“染色排除法”的原理,用紫色洋葱内表皮及台盼蓝染液等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分成两组,一组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杀死,另一组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做处理。
步骤二:用相同浓度的台盼蓝染液染色相同时间,然后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使用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1.C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质膜清晰的“暗—明—暗”的三层结构,据此,他确认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单位膜模型”,C符合题意。]
2.D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该成分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紫色,说明其含有蛋白质;在隔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该成分加入斐林试剂隔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还原糖,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该成分最可能为糖蛋白。]
3.C [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C错误。]
4.B [免疫细胞识别异常细胞并紧密接触是依赖细胞能进行信息交流的作用,没有体现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故选B。]
5.B
6.D [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细胞壁,D错误。]
7.B [功能①表示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维持着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B错误;功能③表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质膜上相应受体结合来调控生命活动,C正确。]
8.C
9.C [据题意可知,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的荧光淬灭后会逐渐恢复,说明被荧光标记的某种化学成分在运动,证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质膜上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B正确;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发生物质的跨膜运输,所以从荧光恢复的速率无法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从荧光消失到恢复的这段过程可以计算出荧光恢复的速率,同时也可以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D正确。]
10.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质膜,A错误;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正确;糖蛋白S位于该病毒的包膜上,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质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变性后的蛋白质的肽键没有被破坏,因此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正确。]
11.BCD [脂质体膜与细胞质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A错误;紫杉醇脂质体作为紫杉醇药物载体,与癌细胞融合后释放紫杉醇,紫杉醇能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12.CD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如纤维素和果胶),没有蛋白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磷壁酸等,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
13.BD [细胞质膜为单层膜结构,A错误;正常情况下,治疗试剂不能进入细胞,而钻孔破坏细胞质膜后治疗试剂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物质交换的功能,B正确;该过程没有体现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也没有体现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C错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分子转子与特定靶细胞的识别依靠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D正确。]
14.(1)信号分子(激素) 血液 靶细胞 (2)糖蛋白 信号(或信息) (3)胞间连丝 (4)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蛋白质
解析 (1)图甲所示的细胞通讯中,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物质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A信号分子(激素),该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达B靶细胞,并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代谢变化。(2)C是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它可以接受另一细胞发出的信号,实现两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E表示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形成的通道,即胞间连丝,其贯穿细胞壁沟通相邻的细胞,是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4)细胞质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质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故B细胞质膜与D细胞质膜的功能差异,主要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5.(1)“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 胆固醇 蛋白质 ② (2)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死细胞失去此功能 临时玻片(标本) 显微镜 细胞是否被染成蓝色(或细胞中蓝色的深浅)
解析 (1)图中①物质为磷脂,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2)“染色排除法”的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可以用“染色排除法”。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全透性,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的死活,因变量是细胞是否被染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作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细胞的增殖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