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即事(景)抒怀诗类诗歌鉴赏题(含练习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即事(景)抒怀诗类诗歌鉴赏题(含练习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涵,即事抒怀常见类型,标志,内容与情感,常用技法,鉴赏方法,专题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如登高、遇友、被贬、遇赦、国事等)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诗歌中或叙事或写景,重点在“抒怀”。
代表作:《无题》(李商隐)、《春望》(杜甫)、《一剪梅》(李清照)
《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喜雨》《登高》《逢入京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即事(景)抒怀常见类型
1.春秋感怀2.登高感怀3.节日感怀
三、标志
1.抓题眼:
标题多含“即事”“即景”“抒怀”等词。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弥逊《春日即事》、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2、看内容:
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3.找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等。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梦想的落空、幻灭,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凭栏:思念故国、故土、亲人。仙境:飘逸清白、忘尘厌俗
江水:时光的流泻、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暴雨: 残灼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气力荡涤污秽的气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小雨:春景梦想活力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紧密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恬静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梦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四、内容与情感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惆怅。
五、常用技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②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白描、工笔细描、渲染,远近结合(观察角度)、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对比(这类诗中常出现贫苦大众与豪门贵族生活的对比)等。
③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六、鉴赏方法:
①寻景:寻找诗句中意象、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或知事: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概,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②构境:展开联想,描述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析情:领会诗人写景叙事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④辨法:主要为描写和抒情及其作用。
七、专题训练:
(一)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
答案 “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之状,令人面目凄然。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 展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以及他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读诗要领]
(1)抓标志:即事。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
②“张罗地”,暗示世间的冷暖。
(3)读诗句:
①(关键词句)网春、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落花狼藉近黄昏。②[景、事](写景)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落花狼藉一片,天色已近黄昏。(叙事)叙写自己门庭的冷落,无人来访,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三)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试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或:运用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答“思乡、惜春”也对,2分)
(四)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②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五)村 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
①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②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③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④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⑤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并点明地点和时节,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情景。
B.颔联上下两句构成动静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闹,有时静穆的景象。
C.颈联诗人写所见之景,以“胭脂”和“白雪”作喻,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尾联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心情由悠然到怅然的变化。E.诗写景手法多样,如诗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
1.B、D。解析:B项“对比”错误,应是动静结合;D项“借景抒情”说法错误,从全诗来看诗的最后两句由开始写景转入抒情,没有写景。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诗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但山间美景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景色虽美但是自己却有家难归,仕途多舛,自然产生“惆怅”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成都书事(其一)
(宋)陆游①
剑南②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
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
芼羹笋似稽山③美,斫脍鱼如笠泽④肥。
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选自《剑南诗稿》)
【注】①陆游: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剑南:唐设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③稽山:会稽山,在浙江东北部。④笠泽:太湖,横跨江苏、浙江两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概括描述蜀中山水景色处处明丽秀美,再说成都的山水更为突出,描写角度由远而近。
B.颔联中,诗人用烟柳、楼阁、飞花烘托出暮春时节成都的迷人景象,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
C.尾联才说到“事”,自然地点题,由“客报”之事引发了诗人对成都百姓艰难生活的无比关心。
D.诗歌的语言明白如话却有表现力,如首联“尽”字很普通,却强调了蜀中的山水全都很美。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成都咋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析。
【答案】1.C
2.诗中写山水景色处处明丽秀美,及吃菜这样的生活琐事,表达对成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泗州东城晚望
[北宋]秦 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呈现出来。
【答】烟雾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条蜿蜒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远方;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图。
【解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全诗围绕“晚望”来写,在赏析时,同学们要抓住诗中描绘的“孤城”“白水”“舳舻”“青山”“淮水”等诗人“晚望”时所见之景,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新 年 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此诗是刘长卿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
②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句中“新岁”紧扣着诗题,表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
B.“春归在客先”运用了拟人手法,感叹新年伊始、天下共春之际,春归在我之先。
C.“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从听觉的角度写景,将情感寄寓在美好的春景之中。
D.“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借用贾谊的典故,以贾谊自况,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题指南】A、B、D三项对诗歌的赏析是正确的。C项有误,C项中表述的“从听觉的角度写景”错误,“岭猿同旦暮”是听觉,“江柳共风烟”是视觉,应当是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写景。C项表述的“美好的春景”也错误,猿啼是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应当是“哀伤凄凉的景色”。故选C。
【参考答案】C。
2.诗歌“天畔独潸然”句直抒胸臆表达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独潸然”的原因。(3分)
思乡念亲。诗人身处异乡。又恰逢新年,思乡念亲之情更加强烈。②愤懑失意。诗人遭遇贬谪,地位低下,心中愤慨,又满怀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③孤独无奈。诗人被贬在外,孤独凄清,归期无望,又已年老,心中满是无奈伤感。
(九)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6分)
新 年 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1.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意?请简析。(3分)
1.用典。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意;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这里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2.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2.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客居异乡;③时光流逝,归期渺茫。
(十) 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春夜喜雨 杜甫 春雨 周邦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来语林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花外时时落一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欲验春来多少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3分)
答: (1)杜诗: 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 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分)
杜诗要点: 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 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1"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十一)暮过山村
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 "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 "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全,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分类,标志,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鉴赏咏物抒怀诗的方法,专题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闺情宫怨诗(知识点+方法+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涵,主要分类,主要情感,常用技法,专题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考点精练---专题二 课标40首诗歌主题分类梳理(六)壮志抒怀诗,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