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考点精练---专题二 课标40首诗歌主题分类梳理(六)壮志抒怀诗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考点精练---专题二 课标40首诗歌主题分类梳理(六)壮志抒怀诗,共12页。
第25首 观沧海
【文学常识】《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素养通关】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的方位、地点及对象。
B.全诗以“临”字统领全篇,诗的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写的都是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D.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素养通关
1.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B
第26首 望岳
【文学常识】《望岳》,作者 ,字 ,世称“ ”,唐代著名诗人。于735年赴洛阳考试不中,在漫游风景时作了这首诗。
【素养通关】
1.本诗是写泰山的,第二句写“齐鲁青未了”有何作用?
2.请你发挥想象,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诗人所望到的景象。
3.本诗中“割”与“小”两字用得精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本诗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现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等字,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杜甫 子美 诗圣
素养通关
1.“青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山势绵延不尽的景象。这是写远望所见,诗人借齐鲁两地的广阔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示例:巍峨的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上,好像要把天空割开,山南、山北的景色截然不同:山南一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晨晓;而山北一面不见天日,阴暗如黄昏。
3.示例: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利剑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雄伟形象。
4.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启发:告诉我们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5.B
第27首 登飞来峰
【文学常识】《登飞来峰》,作者 ,字介甫,号半山, (朝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善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素养通关】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个意象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4.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王安石 北宋 王荆公体
素养通关
1.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奸邪小人。
2.示例: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启发示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4.蔑视保守势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决心与抱负。
5.D
第28首 渔家傲
【文学常识】《渔家傲》,作者 ,号易安居士, 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
【素养通关】
1.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句的景象。
2.“我报路长嗟日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云雾迷蒙图。“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词人在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梦魂”二字是全词的核心。
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用“路长”“日暮”四字概括出“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洁自然,浑茫无迹,反映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句,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将庄子的《逍遥游》和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充满了写实主义色彩。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李清照 宋
素养通关
1.示例: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白云相连,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2.词人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
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自己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自己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D
第29首 浣溪沙
【文学常识】《浣溪沙》,作者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朝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素养通关】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2.分析“新词”“燕归来”“香径”等词语对全词主旨的表达作用。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发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C.词的上片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词的下片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晏殊 北宋
素养通关
1.落寞、孤独。
2.“新词”“燕归来”“香径”几个词语为全词稍着暖色,给暮春寂寥的景致增添了些许亮色。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在特定的反差中强烈抒发了词人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感慨。
3.C
第30首 行路难(其一)
【文学常识】《行路难》(其一),作者 ,字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素养通关】
1.欢乐的宴饮中,诗人为什么忽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通过全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李白 太白
素养通关
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把诗人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表现了出来。所以在精神苦闷的时候,美食佳酿也难以下咽。
2.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了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3.这两句充满对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和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4.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却又充满信心、执着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B
第31首 满江红
【文学常识】《满江红》,作者 ,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素养通关】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2.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所展现的画面。
5.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全词内容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
秋瑾
素养通关
1.比喻词人冲破家庭的牢笼。
2.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的生活,意欲突破家庭的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3.示例:本句化用典故,“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想到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4.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的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景色像被擦拭过一般明净。
5.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壮,将词人虽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加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炼字:“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内容:前两句写俯瞰沧海所见到的神奇壮观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河澹澹”,是动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是静态。然后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出大海的辽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炼字:“涌”字既写出了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炼字:两个“若”字,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图景,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
修辞:借用大胆的夸张及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情感: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凝练的笔法、奇特的想象,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雄伟高大。
炼字:“青未了”写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出山势的绵延不尽。诗人借齐鲁两地烘托了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修辞、炼字:“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割”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写出了泰山参天耸立的雄姿,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内容:这两句是想象之景,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炼字:以“曾云”衬托山高,“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但诗人还未离去,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反衬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又表达了诗人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情感:这两句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峰的愿望,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主旨:全篇紧扣“望”字,描绘了泰山雄伟、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修辞、表现手法: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的立足点之高。“闻说鸡鸣”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的情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修辞、表现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寓理于景。“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这两句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的壮志。
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哲理:登高才能望远,知识和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想得比别人更深远一些
主旨:这首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描绘画面: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内容: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得到了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片。
炼字:“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炼字:“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的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内容:“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己空有才华,却身为一个弱女子,无法有大作为;二是战乱之时,国难当头,诗词文章无用。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修辞、情感:①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借神话传说表达词人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②比喻。词人把自己比作大鹏,表现了词人怀有大鹏高飞之志,同时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空有卓越才华却未能施展的烦闷心情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表现手法:“新”“旧”对比,表达了对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修辞:前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去”和“来”形成对比,“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前两句感情浓郁、蕴含哲理、耐人寻味,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炼字:“独”字突出形影相吊,准确而传神地表露出词人落寞、孤独的情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在的伤感之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与“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现手法:象征。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蕴含无限的悲慨。这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诗人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愁苦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修辞:用典,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了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内容理解:由七言转为三言,这四句节奏短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修辞:用典。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要像南朝时宗悫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炼字:“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情感:这两句充满对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和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同时,仍盼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人生的抱负,表现了他乐观、积极的心态,体现了他浪漫主义的情怀
小住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情感:后两句词人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修辞:用典。第一句运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说明词人终于冲破家庭的牢笼。
情感:第二句表明了词人在北京时过着貌似富贵,实则苦闷彷徨的生活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情感:这两句写词人虽然过着富贵的生活,但对这样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情感:“身”与“心”、“列”与“烈”,这几句运用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现出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修辞: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情感:想到知音难觅不觉伤心落泪,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思想状况
主旨:这首词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解脱而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词人的开阔胸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习题精练专题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课时训练,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第一轮考点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31:诗歌鉴赏之雄心壮志类【习题精练】(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