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物理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新课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现象及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回声现象,知道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及声速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题: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入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如图所示: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回声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当两个声音传到人耳时间大于0.1 s时,人耳就能分辨这两个声音。若小于0.1 s则原声加强(如图所示)。
(1)开山放炮时为什么能听到隆隆不绝的响声?
(2)人在屋里说话为什么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说明:(1)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该物体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我们能隔墙听到相邻房间中的声音就是这种情况;
(2)不同的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探究点二 声音传播有多快
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思考问题:既然固、液、气都能传声,为什么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多媒体展示:声速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问题: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探究点三 人怎样听见声音
1.实验:
用嘴贴近塑料薄膜讲“喂……”,扯薄膜的手有什么感觉?我们人耳中就有类似的结构,是什么?
思考:鼓膜有什么作用?
2.人耳的基本结构: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号传入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声速、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1.回声
(1)回声的概念。
(2)产生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应比原声晚0.1 s以上。
(3)有关回声现象的解释。
2.声音传播有多快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3.人怎样听见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号传入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回声、声速以及人耳听声的原理。由上节课中能观察到现象到这节课能分析计算解释现象,使探究“声音”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空气(15 ℃)
340
海水(25 ℃)
1 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25 ℃)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棒)
5 20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授,科学世界,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