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展开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二、易写错的字
卷尺 交货 夸奖 衬衫 负责 手艺 漏水 毛驴 盗贼 莫非 胶水 粘住
漏:右边上面是“尸”,不要加一点。
狼:右边是“良”,不要少一点。
衬、衫:左部是“衤”,不要写成“礻”。
货:上部是“化”,不要写成“代”。下面是“贝”,最后一笔为“点”。
卷:中间两横,不要加一横。下部不要写成“巳”。
贼:右边是“戎”,不是“戒”,不要加一竖。
三、形近字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词语搭配
1. 动词搭配:(荡)秋千(踢)毽子 (打)篮球(裁)衣服(洗)袜子
2. 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名词:
(美观大方)的新棉袄 (难看)的衣服 (漂亮)的春装 (慢性子)的裁缝 (黑乎乎)的东西
(圆圆)的脑袋 (漂亮)的帽子 (蒙蒙)的小雨 (毛乎乎)的东西 (又湿又滑)的山坡
(2)形容词+ 动词:
(满意)地走了 (恼怒)地瞪大眼睛 (认真)地裁剪 (静静)地听着 (惊恐)地大喊
3. 量词搭配:
一(户)人家 一(位)老爷爷 一(头)小胖驴 一(只)老虎
一(个)贼 一(个)窟窿 一(棵)树 一(场)雨
4.词语归类
1. AABC 式词语:哈哈大笑 蒙蒙小雨 井井有条
2. ABAC 式词语:大摇大摆 自言自语 任劳任怨 绘声绘色 诚心诚意 不折不扣
3. 含近义词的词语: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金枝玉叶
4. 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人来人往
七、常考句型
1. 仿写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2. 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方法是: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主要内容: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主人公的对话,描写了顾客四次要求做衣服的经过,写出了裁缝性子的慢和顾客性子的急。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毛毛燥燥,也不能太慢慢腾腾,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懂得分寸。
(2)裁缝说自己是慢性子的裁缝是因为 他懂得要做好一件衣服必须要足够的时间 。
急性子的顾客之所以会改来改去是因为 他想要快一点穿上新衣服 。
2.重点句子
(1)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跳”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顾客着急的样子,再加上顾客的语言,把急性子顾客的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
(2)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悬念】“性子最慢的裁缝”和“性子最急的顾客”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裁缝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3)“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夹起”“就要走”说明顾客的动作很快,可见他的性子确实急。
(4)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语言描写】从急性子顾客的话中可以看出,裁缝非常了解急性子顾客的心理。
(5)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双重否定句】“不得不承认”是“承认”的意思。裁缝的话逻辑严密,顾客被说服了。
(6)“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
【语言描写】顾客又把拿衣服的时间从秋天提前到夏天,把夹袄改成了短袖衬衫,这充分表明这位顾客确实是个急性子的人。
(7)裁缝点点头:“剪袖子,只要咔嚓咔嚓两剪子,好办得很,没问题。”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伏笔】“咔嚓,咔嚓”是拟声词,表明这件事情很简单,为下文写顾客又想把剪掉的袖子接上去埋下伏笔。
(8)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神态描写】“惊讶、恼怒”“瞪大了眼睛”表现了急性子顾客难以置信且愤怒的心理。
3.问题探究
(1)请你读读标题和第1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重点)
时间:冬天。地点:裁缝店。人物:裁缝和顾客。人物性格特点:裁缝慢性子,顾客急性子。
(2)此时,这位急性子的顾客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这位顾客会说:“什么?已经过去四天了,您还没有开始裁料?!”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请举例说一说。(重点)
①第2段中,急性子顾客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但是都因为等不及而没让他们做。他对裁缝说:“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②第5段中,“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③第7段中,“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
④急性子顾客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主意,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急性子”。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慢性子裁缝的“慢”?请举例说一说。(重点)
①第4段中,裁缝说:“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②第6段中,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③当急性子顾客想要让裁缝把剪掉的袖子接上去时,慢性子裁缝说:“我还没开始裁料呢。”④最后一段中,裁缝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4.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发生的故事。急性子顾客想要快点儿穿上新衣服,四天内不断变换要求;慢性子裁缝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始终不慌不忙地回应。这个故事通过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之间的矛盾冲突,讽刺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躁和慢性子裁缝的拖拉,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分着急,也不能拖拖拉拉。
第26课:《方帽子店》
1.主要内容:
《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2.重点句子
(1)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设置悬念】“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那么他们家做的是什么样的帽子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2)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省略号】第一句回答了读者前面的疑问,第二句是列举的内容,强调这家帽子店制作和售卖的都是方帽子。省略号在这里是对列举内容的省略。此时读者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方帽子呢?
(3)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⑥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心理描写】两个问句表现了小孩子们敢于质疑。孩子们觉得圆圆的头应该戴圆帽子,这为下文写他们制作圆帽子做铺垫。
(4)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⑦以来都是这样的。”
【语言描写】墨守成规的大人们不思变通,点明了为什么改做圆帽子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人。
(5)“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一个小孩子说。
【语言描写】【省略号】孩子们设想用布做出各种形状的帽子,显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话还没有说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比喻】把圆帽子比作碗,形象地写出了圆帽子的形状。
(9)“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快快把它丢掉”和“抓、丢”的动作表现了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圆帽子的排斥,这排斥中其实也夹杂了一丝恐慌。
(10)“我要!我要!”儿子嚷(rang)嚷着。
【语言描写】儿子的话表明他非常喜欢这顶圆帽子。
(11)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碗形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对比】【省略号】孩子们长大后想出了各种式样的帽子,这与大人们的墨守成规形成对比,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省略号表示对列举内容的省略,表明孩子们长大后想出的帽子式样很多。
3.问题探究
(1)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方帽子这么不舒服,为什么大人们还要戴呢。
因为店里只卖方帽子,而且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这是不能更改的。
(2)本文第17段中两家帽子店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请你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
示例:第4段和第10段,运用对比写人们戴上方帽子、圆帽子后的感受不同;第12-15段,运用对比写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不同态度;等等。
(3)请你预测一下方帽子店的结局。
去方帽子店买方帽子的顾客越来越少。最后,方帽子店关门倒闭。
(4)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请你试着复述这部分的内容。(重点)
示例: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方帽子店的主人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结果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生气。
复述:街上的人都戴着方帽子,忽然人群中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吃惊。他定睛一看,儿子竟然也戴着圆帽子,他气得立刻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儿子不满地嚷嚷着,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好好的方帽子不戴,戴什么圆帽子!”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拔腿跑了。
(5)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重点)
时代在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壮大,不能因循守旧,否则迟早会被时代淘汰。
4.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家方帽子店从来只做方帽子,一直拒绝改变。后来,有了卖各式各样帽子的新帽子店,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方帽子慢慢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新事物。
第27课:《漏》
1.主要内容:
(1)《漏》是一个 民间 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老虎和贼想抓驴,但是彼此怀疑对方是老婆婆口中的“漏”,最终吓昏在自己的恐惧中的故事。“漏”指的是漏雨。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 房屋漏雨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
(2)“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这句话是对老虎的心理描写。
2.重点句子
(1)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
【动作描写】“抓”“挖”“钻”“跳”写出了老虎和贼偷驴时的动作,自然贴切。
(2)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心理描写】上文中的“翻山越岭”和本句中的“走南闯北”表明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见多识广,“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写出了他们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却又都做贼心虚,以为“漏”是一种可怕又凶猛的怪物,为下文写他们不辨真伪、狼狈逃跑做铺垫。
(3)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一摸、拼命抱住”的动作和贼的心理活动表明贼很害怕。“毛乎乎的东西”其实就是老虎,贼因为害怕,错把老虎当成了“漏”,这个情节真有趣!
(4)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夸张】运用了夸张手法,把老虎和贼拼命逃跑时的狼狈样子写得栩栩如生。
(5)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来,好逃命。”
【心理描写】【比喻】老虎的心理活动交代了老虎的打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胶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漏”比作“胶”,生动地表现了贼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敢松手的样子。
(6)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
命。”
【心理描写】【比喻】把“漏”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结合上段内容可知,老虎和贼都想到树跟前摆脱对方,这一情节使故事充满趣味性。
(7)老虎走着走着,走到了歪脖老树跟前。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心理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贼惊慌失措的样子。贼正是因为惊慌失措,把老虎当成“漏”,忘记树枝越高越细,结果树枝断了,贼摔下来了。
3.问题探究
(1)读读课文的第1一2段,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这个故事中有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一心想吃小胖驴的老虎和一心想偷小胖驴的贼。
(2)清醒后,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老虎:我还没见过“漏”长什么样子呢,它只是贴在我的身上而已,我不能害怕,我可是森林之王啊!况且我还没抓到小胖驴呢!不行,我得再回去看看,一定要吃到驴肉!
贼:我不能怕“漏”,我都没见过它呢!而且刚才我摸到它了,毛乎乎的,肯定也不会很厉害。我还是继续去偷驴吧,要不然我今晚就要空手而归了!
(3)读读第二部分,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重点)
示例:①我觉得描写老虎和贼逃跑的情节最有意思。老虎被“漏”吓得浑身发抖,贼也被“漏”吓得腿脚发软。于是贼跌到了老虎背上,拼命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被老虎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老虎以为“漏”掉到了自己背上,吓得拔腿就跑,累得筋都快断了。后来到一棵歪脖老树下,老虎想要甩掉贼,贼一下子蹿到了树上。
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互相把对方当成“漏”,老虎被吓得拔腿就跑,贼被吓得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我觉得他们两个非常滑稽。
②我觉得描写贼和老虎滚下山坡的情节最有意思。贼正从歪脖老树上下来,打算再回去偷驴,恰巧碰到同样打算回去吃驴的老虎,贼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于是,他拼命往树梢上爬,却摔了下来,滚下了山坡。老虎看到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在逃跑时也滚下了山坡。结果他们撞在了一起,都被对方吓昏了过去。
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他们当时的样子肯定特别狼狈,所以我觉得这一情节很有意思。
(4)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这么害怕呢?
因为老虎和贼都想偷小胖驴,做贼心虚,所以极度恐惧。
(5)读完课文,请你说说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什么,老虎和贼认为“漏”又是什么。(重点)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而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可怕、凶猛的怪物,比自己厉害。
(6)学过课文之后,你得到哪些启发?(重点)
示例:①我懂得了人不能做坏事,不然就没有好下场。②遇事要勇于寻找真相,切不可道听途说,自己吓自己。
4.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围绕“漏”,向我们讲述了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老虎来吃小胖驴,贼来偷小胖驴,结果被老婆婆口中的“漏”吓昏过去的故事。老虎和贼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
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第28课:《枣核》
1.主要内容:
(1)《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两件事情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
(2)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
2.重点句子
(1)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你真叫我白欢喜了一场!”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语言描写】枣核爹娘的话表现了他们对枣核的担忧。
(2)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语言描写】枣核的话表明他人小志气大,为下文写他的勤快和智斗衙役做铺垫。
(3)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本文关键句】【过渡句】这句话直接点出枣核是个勤快聪明的孩子。这也是一个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衙役们“跳”的动作、“惊慌”的神态和叫喊声表现了他们的胆怯和慌乱,从侧面表现了枣核的聪明。
(5)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夸张】“脸涨得通红”和语言描写表明县官已经怒不可遏了。“鼻子都气歪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县官气急败坏的丑陋形象。
3.问题探究
(1)“枣核”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请你说说为什么给他取名“枣核”。
因为“枣核”生得很小,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他的爹娘给他取名“枣核”。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枣核的勤快和聪明。(重点)
从第3段可以看出枣核的勤快。枣核能扶犁、赶驴,柴也比别人打得多。
从第4—13段可以看出枣核的聪明。枣核趁天黑用巧计折腾衙役们,夺回了牲口;枣核机智地惩治恶官。
(3)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重点)
枣核是一个既勤快又聪明,还很勇敢的少年小英雄。
(4)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示例: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起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如果不乖乖束手就擒,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来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山里,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
而枣核每到夜深人静,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县官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向枣核求饶,并答应不再为难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
4.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劳、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讽刺了恶官的无能和残暴。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复述课文的方法。
欢欢: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乐乐: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还有哪些复述课文的方法?
1.可以先概括段意,再根据段意来复述。
2.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复述,还可以先绘制简笔画,然后给每幅图配上文字,这也是一种复述方法。
3.篇幅短小的课文也可以先背诵后复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掌握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内容)。请用你最熟悉的方法,复述一篇本单元你最喜欢的故事。
示例1:古时候一对夫妻生了枣核大的孩子,就叫“枣核”。一年又一年枣核不见长,很勤快很聪明。有一年大旱,衙役们把牛、驴牵走了。到了晚上枣核到县衙闹腾,躲在驴耳朵里,赶着牲口回了村子。天一亮枣核被抓到县衙,衙役们打枣核,结果打了县官。
示例2:一天晚上,贼和老虎在偷驴的时候,先听到“漏”,以为很厉害,吓得撒腿就跑,然后好不容易在歪脖树下,甩掉“漏”,接着他俩被雨一淋,都清醒了,还想回去偷驴,在树下,又以为对方是“漏”,最后老虎和贼吓得昏过去,原来老婆婆口中的“漏”是屋子漏雨了。
复述课文的方式:①借助表格进行复述。②借助示意图进行复述。③借助故事的情节进行复述。④借助故事中地点变化,进行复述。⑤借助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ké sòu ǒu tù lá dā dí yàn yá jiè biàn
咳 嗽 呕 吐 唠 叨 嘀咕 谚语 谣言 告诫 辩论
发现:
丁丁:第一行词语的每个字都含有偏旁“口”,这些词语的意思都和嘴巴有关。
冬冬:第二行的词语中,除“言”和“告”之外的字都含有偏旁“讠”,这些词语的意思都和说话有关。
当当:汉字真有意思,通过偏旁就能知道它们的意思。我还发现,含有“氵”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海”“河”“洋”“湖”等。
(2)你还能找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口字旁:吃、吵、吻、喊、呵
言字旁:许、谢、计、讨、让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仿写:
大风______________把门吹开了。(呼的一下子)
大雨______________落下来。(哗的一下子)
他 喝了一大碗水。(咕噜咕噜)
(2)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提示:这些题目中都含有一组反义词,这些反义词正好表现了人或物的主要特征。两个特点相反的角色碰到一起,容易形成反差,发生的故事一定很有趣。这样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瓦罐和铁罐、懒惰的小花猫和勤劳的老牛
(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方法指导: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1)改标点。把冒号变成逗号,把引号删除。
(2)改人称。将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将第二人称“你”“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
(3)省去不必要的语气词。
(4)引语是疑问句时,要将疑问的语气变成陈述的语气。
(5)在转述别人说的话时,要先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达。
句子改写: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改为转述句: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改为转述句: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四、日积月累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意:四月里别处的春花都凋谢了,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惋惜春光逝去无处寻觅,却没料到春天悄悄地转到这深山的寺庙中了。
赏析: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真实可感,形象具体,又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使春光在诗句中生动具体,活灵活现。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留恋、热爱之情。
高频考点
1.《慢性子栽缝和急性子顾客》:①考查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②考查根据提示复述课文中的故事;③考查根据要求改写故事。
2.《方帽子店》:①考查方帽子和圆帽子、大人和孩子们的不同之处;以选择或判断的形式考查对方帽子店主人和孩子们做法的不同看法;③考查对故事情节的复述。
3.《漏》:①考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比较有趣;②考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有趣;③考查根据示意图和地点的不同复述整个故事。
4.《枣核》:①考查对方言口语的理解;②考查过渡句的作用;③以选择或判断的形式考查枣核的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
一、积累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rùn wēi xiǎn kuā jiǎng chèn shān
zé guài xìng gé yán lì zhèn jìng
2.下列带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发泄(xiè) 香蕉(jiā) 脊背(jiě) 各式各样(shì)
B.颠倒(diān) 官府(hǔ) 橱窗(chú) 大吃一惊(jīng)
C.外婆(pó) 袖子(xiù) 谣言(yá) 人山人海(shān)
D.告诫(jiè) 服务(wù) 放纵(zhòng) 满头大汗(hán)
3.“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这一情景可以用图( )来展现。
A.B.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头脑清楚,明白)
B.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闹下去)
C.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性情,脾气)
D.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古老珍稀又很贵的东西)
5.下面复述故事的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熟故事,学会转述,按故事的顺序复述。
B.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C.简单复述,力求有趣、简洁,重要情节不要遗漏。
D.最好的复述故事的方法就是把故事背下来。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毛毛躁躁,也不能太慢吞吞,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懂得分寸。
B.《漏》这个历史故事既告诉了我们一定的道理,又十分有趣。
C.《枣核》讲述了枣核个头虽小但是志气大。惩罚恶人,帮助乡亲,获得大家尊敬的故事。
D.我从《方帽子店》疑问中明白了“一成不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学会变通才是最好的出路”的道理。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B.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C.顾客蹭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D.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8.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rāng rǎng
(1)前面围着一堆人,吵吵嚷( )嚷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2)他迟到了十分钟才到会场,进来之后又大声嚷( )嚷,大厅里的人都反感地看着他。
liū liù
(3)弟弟调皮地朝妈妈做了一个鬼脸, 一溜( )烟儿地跑走了。
(4)葡萄圆圆的,摸起来滑溜( )溜的,非常舒服。
9.选词填空。
(1)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 )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
(2)除夕夜,战士们( )坚守在边防线上。
(3)枣核( )勤奋,( )很聪明。
(4)( )别人上不去的地方枣核能上去,( )他比别人打的柴多。
句子训练
10.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用自己的话转述裁缝说的话)
11.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1)加点的拟声词体现了顾客 的特点。
(2)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① ,树枝被折断了。(形容树枝被折断)
②火车 飞驰而过。(形容火车跑得快)
12.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
(1)这句话连续3问,写出了顾客 的心情,充分体现了顾客是个 。
(2)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游乐园呀——
【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作答时要读准字音,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再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润”“夸奖”“厉”“镇”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要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识记。
A.脊背(jiě)——jǐ;B.官府(hǔ)——fǔ;
D.放纵(zhòng)——zòng,满头大汗(hán)——hàn。故选C。
3.B
【详解】“倒栽葱”指摔倒时头先着地的动作。结合观察图片可知,第二幅图是头先着地地摔下。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清醒:清楚;明白。
B.善罢甘休:指心甘情愿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C.性子:性情;脾气。
D.“古董”的意思逝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也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课文《方帽子店》写各式各样的新帽子代替了方帽子,人们都不戴方帽子了。“古董”比喻过时的东西。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D.最好的复述故事的方法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故事重要情节讲述出来,而不是把故事背下来。故本项叙述错误。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A.《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周锐创作的幽默小说,本文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顾客几天内不断变化缝制新衣的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裁缝始终不紧不快地应对,满口答应,因为布还在柜子里,还没有裁料。故事以对话展开情节,生动性、连贯性,推向高潮;人物特点鲜明形象,情节妙趣横生,结局让人忍俊不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准目标就要坚持,不要轻易改变,还要珍惜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要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顺势而为,做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拖拖拉拉。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拖拖拉拉往往一事无成。
B.《漏》是一则民间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不是一则历史故事,叙述错误。
C.《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但他很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官粮,官役就把牲口全部牵走。枣核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巧妙牵回牲口。县官下令抓捕他,他又机智地惩治了贪婪的恶官。
D.《方帽子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不能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识记和辨析。
完成这题注意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析。
A.正确。B.“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并列成分,并列成分中间用顿号。应改为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C.正确。D.正确。
8.rāng rǎng liù liū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嚷:(rāng),吵闹;声张。(rǎng),吵闹;大声喊叫;呼唤。
(1)“吵吵嚷嚷”意思是在人多的环境里,人声嘈杂,不安静,很吵闹的意思,故读“rāng”。
(2)“大声嚷嚷”意思是高声喊叫,故读“rǎng”。
溜:(liū),光滑;平滑;无阻碍。(liù),迅速,敏捷;房顶上流下的雨水。
(1)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故读“liù”。
(2)滑溜溜:指某个事物表面非常光滑,故读“liū”。
9.果然 依然 不光 也 因为 所以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依然:照往常,依旧。果然:与事实想的一样,不出意料。
(1)句意为: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不出意料地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故应填“果然”。
(2)句意为:除夕夜,战士们依旧坚守在边防线上。应填“依然”。
(3)读句子可知,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故用“不光……也……”相连。
(4)读句子可知,两个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10.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11.性子急 啪的一声 嗖的一下
12.着急 急性子 今天?明天?还是后天?
【解析】
10.本题考查改转述句。
改写时,掌握“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做题时,把说话内容中的“我”改为“他”,再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前、后引号即可。句子改为: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1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1)拟声词的使用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句子中“噌的一下子”是用来形容“跳起来”的,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顾客“性子急”的特点。
(2)拟声词能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第①题,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语可知要写形容树枝被折断的拟声词,那么可以想想在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树枝被折断的声音,然后写下来即可。如“咔嚓一声、叭的一声”等。第②题,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语可知是要写形容火车跑得快的拟声词,结合生活实际,很容易想出“嗖的一下子”“刷的一下子”等。
1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1)结合所给句子,抓住顾客连续的问句,可知顾客十分着急,写出了顾客十分着急的心情,充分体现了顾客是个急性子顾客。
(2)仿照例句,运用问句写出自己急切地想去游乐园的心情,如: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游乐园呀——上午?下午?明天?
课内阅读
(一)开心阅读。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节选
“别走,”裁缝把顾客叫住,“我知道您是个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
急性子顾客挺纳闷:“为什么?”
“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________说。
顾客________说:“那当然。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裁缝________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在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 说。
②顾客 说:“那当然。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
③裁缝 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2.文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B.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C.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没有道理。
3.从“那当然”“不耐烦"等词语中,你体会到顾客 的特点。
4.你认为裁缝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5.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些什么?
【答案】
1.不紧不慢地 迫不及待地 耐心十足地
2.A
3.性子急
4.我认为裁缝说的话没有道理,裁缝完全可以改掉慢性子的毛病,给顾客做当季穿的衣服。这样不至于让顾客穿不合季节的衣服被别人笑话了。
5.他在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裁缝是个慢性子,而我的性子这么急,如果大夏天我穿上厚厚的大棉袄,得让人家笑话死了。不行,还是答应他冬天来取棉袄吧。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征。
要把握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裁缝是慢性子,可以用“不紧不慢地”或者“不慌不忙地”,而顾客是急性子,可以用“迫不及待地”。最后慢性子裁缝是在给急性子顾客说明原因,所以用“耐心十足地”。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顾客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所以选A 。
B表达的意思是顾客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C表达顾客承认裁缝说得没道理。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这类题实际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做好此类题,首先应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关键词语,联系相关段落、前后句来深入理解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效果。“那当然。我可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顾客迫不及待地想要穿到新衣服,所以这里的“那当然”体现出顾客性子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可以从有道理和没有道理两个方面回答。有道理可以从在别的季节拿到新衣服也穿不上,冬天穿上会被别人羡慕等方面作答;没有道理可以从裁缝做衣服拖的时间太久,可以冬天时做冬天的衣服等方面回答。
5.本题考查心里活动揣摩。
解答此类题,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语言组织要有条理。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②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里!”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③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④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6.因为 ,所以老虎没有认出贼,而贼 ,也没有看出身下的是老虎,这就加深了他们的恐惧,使故事朝着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7.用“——”在选文中画出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惊恐万状、筋疲力尽的句子。
8.选文第3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老虎 。
9.(新角度)结合选文内容,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并口头复述选文中的故事。
选文中的故事是按__________(地点 时间)变换的顺序来讲述的。
【答案】
6.贼摔到虎背上 栽得晕头转向
7.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8.比喻 非常害怕
9.
地点
这个故事讲述了老公公和老婆婆在屋里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一路上,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不甘心,于是返回,虎和贼树下相遇,撞在一起,滚下山坡。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最后,老公公老婆婆又在屋里说着“漏”,其实是漏雨。
【解析】
6.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
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中“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可知,因为贼从屋顶直接摔到了虎背上,所以老虎没有认出贼;
结合第②自然段“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里!’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可知,贼栽得晕头转向,也没有看出身下是老虎。
7.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惊恐万状”的意思是形容害怕到了极点。“筋疲力尽”的意思是形容非常疲劳,没有一点力气。
结合选文第③自然段“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可知,这句话写了贼因为紧张、害怕而从屋顶摔落到老虎背上后,老虎驮着贼拼命逃跑。
故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惊恐万状、筋疲力尽的句子为“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结合选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可知,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漏”比作胶,此时的“漏”其实是贼,他一直在老虎背上,写出了老虎想摆脱“漏”,觉得“漏”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时非常担心、害怕的心情。
9.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复述故事的能力。
阅读选文,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第③自然段“跑哇,跑哇”和“前边有棵歪脖老树”可知,故事是按照“老婆婆家”——“逃跑路上”——“歪脖老树”地点变换的顺序讲述了“贼”和“老虎”的不同反应:
“贼”:跌下屋顶——骑着老虎——想法蹿上树;
“老虎”:撒腿就跑——驮着贼跑——把它蹭下来。
复述故事要点:①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比较多,有些心理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做些改变,如,用转述的方式说,这样更有意思。②复述好故事,要讲好故事中产生的误会、巧合、突变的地方,这些内容不能省略。比如,老虎吓得逃跑,贼吓得掉到老虎背上,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落荒而逃;来到歪脖老树后,老虎想把贼蹭下来,而贼则想想法蹿上树。③复述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图表法、找关键句子、也可以利用课后习题帮助梳理。本题结合思维导图,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将故事简单的复述出来即可。
拓展提升
(一)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兔子判官
佚名
①聪明先生和笨先生是邻居,聪明先生家里有一头母牛,笨先生家里有一匹母马。一天晚上,聪明先生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笨先生的母马生了一匹小马。聪明先生睡觉的时候,听见了小牛的叫声和小马的嘶声,就点了个亮儿,到牛棚里去察看。他发现笨先生的马房里没有亮光,就猜想笨先生没有被小马的嘶声惊醒。于是他抱起小牛,把它送到马房里,又把小马抱回到牛棚里,然后他又上床睡了。
②第二天清早,聪明先生走到村子里,逢人便说,他的母牛生了一匹小马。村人们都拥到牛棚里,睁大了眼睛惊奇地瞅着小马,议论纷纷。这时候,笨先生责备他不该偷自己的小马。聪明先生拼命抵赖,硬说是他家的母牛生了一匹小马。
③笨先生又向邻人们诉说,可人们一时都真假不明,没法判定谁是谁非。
④于是他们就一起到邻村去找一个公证人公断。半路上遇到了一只兔子,他们就请他给当公证人。
⑤兔子细细地听了他们各自的申诉,就说:“好的,我可以当你们的公证人。只是我现在还有事,我可以约定一个日子来替你们裁判。七天以后的早晨,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再到你们的村子里来找你们。请你们到时候召集全村的人等我吧。”
⑥笨先生和聪明先生谢过兔子,各自回家了。
⑦七天以后,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笨先生、聪明先生和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等待兔子判官来裁判。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眼看着太阳都升得老高了,还是不见兔子的影子。直到太阳落下的时候,才见兔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人们都知道兔子一向守时,很少失约,村人们都猜想到一定是兔子碰上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儿,所以都忍不住围上来问他为什么来得这么晚。
⑧“唉,实在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兔子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擦汗,“今天是碰上了一桩意外的事故把我给耽搁住了。今天一大早我就朝你们村这边来。走到半道儿上,忽然看见河里的一个沙洲着火了,我就赶紧用柳条篮子挑了水去救火,整整挑了一天的水,这不,总算把大火给浇灭了!”
⑨聪明先生向来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听了兔子判官的话,他以为这是兔子判官故意来测验村人们的智慧,便马上接过话茬说:“尊敬的判官先生,您一定是拿我们当傻瓜了!河中间的沙洲怎么能着起火来呢?而柳条篮子又怎么能用来盛水呢?这点起码的常识恐怕就连小孩子都会知道的。我不相信您的话,您一定是用谎话骗我们。”
⑩“您说得太对了,您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聪明先生。”兔子判官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母牛怎么能生小马呢?母马怎么能生小牛呢?这难道是合乎情理的吗?你是不是也把我们大家都当成傻瓜来捉弄了呢?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要自作聪明,把你的小牛领回去,把小马还给你的邻居笨先生吧。”
⑪自以为聪明的聪明先生被兔子判官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耷拉着脑袋把小马还给了笨先生。
⑫村人们都很钦佩兔子判官的机智,以后一逢他们之间有了争执,总是要找兔子判官去裁决。
(选文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并尝试结合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
聪明先生用家里母牛刚生下的① 偷换了笨先生家的② 。
两人因此争执不下,找到了兔子判官来公断。
兔子判官约定③ 的时候,召集全村人来等他。
兔子判官故意来迟并说明原因,聪明先生认为④ 。
兔子判官借此揭开真相,帮助笨先生要回了⑤ 。
11.兔子判官用① 、② 两件违反常理的事情让聪明先生暴露出了真面目。
12.下面关于文章中的人物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笨先生并不笨,因为他知道小马是被聪明先生偷换的。
B.聪明先生将自己的小牛换成了小马,由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机智、谨慎。
C.兔子判官在听了各自的申诉后就知道了真相,但并未直接指出,足见他的冷静、聪明。
13.读完故事后思考:如果你遇到聪明先生,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答案】
10.小牛 小马 七天以后的早晨,在太阳刚刚出来 兔子先生用谎话骗他们 小马
11.河中间的沙洲着火 柳条篮子挑水救火
12.B
13.聪明先生,谎言迟早会被识破和拆穿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解析】
10.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句子“于是他抱起小牛,把它送到马房里,又把小马抱回到牛棚里,然后他又上床睡了。”可知聪明先生用他的小牛换了笨先生家的下马;
结合句子“七天以后的早晨,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再到你们的村子里来找你们。请你们到时候召集全村的人等我吧。”可知他们约定的时间是七天之后;
结合句子“我不相信您的话,您一定是用谎话骗我们。”可知聪明先生认为兔子判官在骗大家;
结合句子“自以为聪明的聪明先生被兔子判官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耷拉着脑袋把小马还给了笨先生。”可知最后聪明先生将小马还给了笨先生。
11.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句子“河中间的沙洲怎么能着起火来呢?而柳条篮子又怎么能用来盛水呢?”可知兔子讲了“河中间的沙洲着火”“柳条篮子挑水救火”两件事情让聪明先生暴露了真像。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文章第⑩自然段中 “母牛怎么能生小马呢?母马怎么能生小牛呢?这难道是合乎情理的吗?你是不是也把我们大家都当成傻瓜来捉弄了呢?所以,我劝你还是不要自作聪明,把你的小牛领回去,把小马还给你的邻居笨先生吧。”可知大家并不认为聪明先生是聪明的。故选B。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文章中的聪明先生自作聪明将自己的小牛与笨先生的小马互换,还到处传播,最后导致真相暴露被众人嘲笑,结合这些事例可以劝说聪明先生,语言合理,表达通顺即可。
如:聪明先生,诚信是为人之本,经过这次的教训,希望你以后可以诚信待人。
(二)请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把握故事内容。
金瓜和银豆
聂杨
①山脚下住着一对老两口,他们守着一块荒地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贫。
②突然有一天,老伯伯叫道:“老伴,你快看,这个瓜里有个孩子!”老婆婆看到银豆角裂开的口子里面睡着一个女娃娃,她也叫起来:“老伴,豆角里也有个孩子!”
③老两口给哥哥起名叫金瓜,妹妹起名叫银豆。几年过去,金瓜将菜地种满了蔬菜,房前屋后一片郁郁葱葱;银豆洗衣做饭,养鸡喂鸭,什么家务活都能干好。
④有一天,金瓜回家对老两口说道:“我在菜地里种出了一个(1)_______________的冬瓜,我一个人都抱不起来。”银豆不服气,说道:“我喂的鸡里有一只大公鸡,羽毛美得像天边的晚霞,打鸣声像雷声一样震耳,是难得一见的雄鸡。”
⑤一个张员外来找老两口要地:“这是我的地,你们在我的地上种菜种树,应该给我交租金。”老伯伯生气地反驳:“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从来没听说这是你的地。”张员外(2)_______________地说:“我算了一下,你们一共要给我二十两黄金,我给你们三天时间。”
⑥张员外走后,金瓜安慰老两口说:“我听说这山上金银多,我和妹妹去山里找一找,一定把黄金找出来。”金瓜和银豆带着铁铲上山,他们从早挖到晚,可是什么都没挖到。
⑦就在二人(3)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只巨大的鸟,那只鸟伸出爪子,将大山悬空拎起。又听到“咕咚咕咚”的巨响,一块巨石从远处滚来,稳稳地躺在了山底下,将大山支起。金瓜和银豆跑到山底下一看,满地的黄金白银。
⑧兄妹二人刚从山下出来,巨石就滚到金瓜脚边,金瓜认出了这块巨石是自己种的那个大冬瓜。那只抓起大山的鸟飞到了银豆的身边,银豆也认出了这只鸟是自己养的那只雄鸡。
⑨三日期限一到,张员外便来收租,他没想到老两口居然真的拿出了二十两金子给他。张员外感到奇怪,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是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的?
⑩老两口将金瓜和银豆找金子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员外。张员外随即派人抢走了大冬瓜和雄鸡,急急忙忙去山上寻宝了。
⑪兄妹二人决定去给张员外一点教训。他们来到山上,看到张员外正蹲在山下,使劲往口袋里塞金银珠宝。金瓜喊道:“冬瓜,快回来,别让贪心鬼发财。”冬瓜听到金瓜的声音,骨碌碌从山底滚了出来。银豆也喊道:“雄鸡,快回来,别让贪心鬼偷走财宝。”雄鸡听到银豆的声音,丢下大山,飞到了银豆身边。张员外还没来得及享受那些金银珠宝,就被永远地压在大山底下了。
(选文有删改)
14.请你将下面的四字词语填到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蛮不讲理 垂头丧气 奇大无比
15.(内容概括)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16.(句子赏析)文中银豆介绍大公鸡的语句写得很棒,请你来赏析一下。
我喂的鸡里有一只大公鸡,羽毛美得像天边的晚霞,打鸣声像雷声一样震耳,是难得一见的雄鸡。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17.(主旨道理)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人不能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遇见危险时要 ,用智慧和力量解除困境。
【答案】
14.(1)奇大无比 (2)蛮不讲理 (3)垂头丧气
15.大冬瓜 大公鸡 张员外 二十两黄金 张员外 大冬瓜 大公鸡 被永远地压在大山底下
16.大公鸡的羽毛 天边的晚霞 打鸣声 雷声 大公鸡羽毛的美丽与声音的响亮
17.贪心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解析】
1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奇大无比:用来形容物体庞大。第④段,读句子“我在菜地里种出了一个(1)___的冬瓜,我一个人都抱不起来。”根据“一个人都抱不起来”可知,这个冬瓜十分大,故选“奇大无比”;
蛮不讲理:蛮横而不讲道理。第⑤段,读句子“张员外(2)____地说:“我算了一下,你们一共要给我二十两黄金,我给你们三天时间。””可知,张员外不讲道理,仗势欺人,故选“蛮不讲理”;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第⑥段,读句子“金瓜和银豆带着铁铲上山,他们从早挖到晚,可是什么都没挖到。”第⑦段,读句子“就在二人(3)____的时候”可知,在文中是金瓜和银豆为黄金发愁,所以选“垂头丧气”。
1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由文章第④自然段“金瓜回家对老两口说道:‘我在菜地里种出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冬瓜’……银豆不服气,说道:‘我喂的鸡里有一只大公鸡’”可知,金瓜种了个“大冬瓜”,银豆养了只“大公鸡”。
由文章第⑤自然段“一个张员外……你们一共要给我二十两黄金”可知,贪财的“张员外”欺负老两口,要他们拿出“二十两黄金”。
由文章第⑩段“张员外随即派人抢走了大冬瓜和雄鸡”第⑪段“张员外还没来得及享受那些金银珠宝,就被永远地压在大山底下了。”可知,张员外派人抢走了大冬瓜和大公鸡,最终被永远地压在大山底下,所以“张员外”见财起意,抓走了“大冬瓜和大公鸡”,最终“被永远地压在大山底下”。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句子的赏析。
第④段,读句子“我喂的鸡里有一只大公鸡,羽毛美得像天边的晚霞,打鸣声像雷声一样震耳,是难得一见的雄鸡。”可知,句子把“大公鸡的羽毛”比作“天边的晚霞”;把“公鸡的打鸣声”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公鸡美丽的外表和响亮的声音。
17.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对老两口养了金瓜和银豆兄妹二人,张员外来勒索钱财后也去山上寻宝,结果被兄妹二人给了他一个教训,最后张员外被那些金银珠宝压在了大山底下。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贪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遇见危险时要看清状况,懂得取舍,用智慧和力量解除困境。
(三)(22-23三年级下·山东枣庄·期中)阅读理解。
小蚂蚁明白了
①一只小蚂蚁觉得找食物很难,听说树上住着一只蜘蛛,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就吃不完,就想去跟它学本领。
②小蚂蚁沿着树干往上爬,它看见蜘蛛正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地趴在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高兴极了。小蚂蚁看见一只苍蝇刚被粘在蛛网上,没一会儿,又一只蚊子“不请自来。”小蚂蚁羡慕极了,央求道:“蜘蛛姐姐,把你的本领教给我吧!让我像你一样,织一张网,网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
③“一劳永逸?”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啊!”蜘蛛想了一会儿说:“小蚂蚁,你最好在这里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样生活的,行吗?”“行,我留下来。”
④夜幕降临了。月光下,蜘蛛闪着银色的光芒。小蚂蚁又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在网上爬来爬去,把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网给拆了。小蚂蚁睁开朦胧的双眼,疑惑地看着这一切。蜘蛛把丝吃掉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就这样它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网织好。
⑤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织?”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了的丝吃进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性,第二天就粘不住飞虫,我就要挨饿。”小蚂蚁又问:“你每夜都要这样干活?”蜘蛛说:“是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从不敢间断。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
⑥小蚂蚁再没问什么,默默地沿着树干朝下爬去。它一边爬一边想:我明白了……
18.“一劳永逸”的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文中“一劳”指的是 ,“永逸”指的是 。
19.第二自然段中,“小蚂蚁羡慕极了”,它羡慕的是( )
A.蜘蛛有一张网。
B.蜘蛛躺在网上,食物“不请自来”。
C.蜘蛛舒舒坦坦地趴在网上。
D.蜘蛛的网既舒服又好看。
20.“是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从不敢间断。”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蜘蛛
。
21.用“ ”画出第四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并根据关键语句概括本段的大意。
22.读完短文,请你想一想:小蚂蚁明白了什么?
【答案】
18.织一张网 一辈子不饿肚子
19.B
20.为了生存辛勤劳动
21.就这样它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网织好。蜘蛛拆旧网,织新网,忙了一整夜。
22.在生活中,不存在一劳永逸,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解析】
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从第②自然段“小蚂蚁看见一只苍蝇刚被粘在蛛网上,没一会儿,又一只蚊子‘不请自来’。小蚂蚁羡慕极了,央求道:‘蜘蛛姐姐,把你的本领教给我吧!让我像你一样,织一张网,网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可知,文中的“一劳”指的是织一张网,而“永逸”则是指网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从第②自然段“小蚂蚁看见一只苍蝇刚被粘在蛛网上,没一会儿,又一只蚊子‘不请自来’。”可知,小蚂蚁羡慕的是蜘蛛能够仅凭一张网就轻松地捕获食物,无需像自己一样辛苦寻找。故选B。
20.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从第⑤自然段“是的,为了生存我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从不敢间断。”可知,蜘蛛向小蚂蚁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不停地织网,以及这种工作的必要性。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蜘蛛的勤劳和坚韧不拔。
2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概括大意。
第④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就这样它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网织好。”本段都是围绕这一关键语句展开介绍的,本段的大意可以概括为:蜘蛛在夜晚忙碌地工作,通过不断地拆网与织网,最终在天亮前完成了新的网的编织,以确保其粘性,维持其捕捉食物的功能。这一过程体现了蜘蛛为了生存而付出的辛勤努力和不懈坚持。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需结合短文内容来完成。本文主要写了小蚂蚁通过观察蜘蛛的生活方式如:小蚂蚁明白了勤劳与不懈的努力才是生存之道,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这一领悟不仅对小蚂蚁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裁缝(féng)
衬衫(chèn)
泄气(xiè)
承担(chéng)
袖子(xiù)
师傅(fù)
夹袄(jiá)
橱窗(chú)
圆筒(tǒng)
嚷嚷(rāngrang)
香蕉(jiā)
扣下(kòu)
一溜烟(liù)
脊背(jǐ)
旋风(xuàn)
窟窿(kūlng)
老婆婆(póp)
盗贼(zéi)
莫非(mò)
颠倒(diān)
粘胶(jiā)
放纵(zòng)
漏洞(lòu)
钻进(zuān)
驴圈(quānjuàn)
枣核(hé)
涨红(zhàng)
折腾(zhē)
困住(kùn)
爹娘(diē)
拉犁(lí)
牲口(shēng)
妻子(qī)
政府(fǔ)
呕吐(ǒu)
唠叨(lā)
罢休(bà)
咳嗽(su)
谚语(yàn)
嘀咕(dīgu)
谣言(yá)
告诫(jiè)
辩论(biàn)
一卷布(juǎn)
性:性别
卷:卷起
货:货物
狼:饿狼
姓:姓名
券:债券
贷:贷款
浪:浪花
架:书架
厉:厉害
粘:粘连
胶:胶水
驾:驾驶
历:历史
站:车站
校:学校
夸奖→称赞
满意→满足
惊讶→惊异
恼怒→愤怒
奇怪→奇异
摆放→陈列
害怕→恐惧
正巧→刚巧
提醒→提示
欢喜→欢乐
勤快→勤劳
本领→本事
聪明→聪敏
收成→收获
相信→信任
准备→预备
赶忙→赶快
争辩→争论
惊慌→慌张
忽然→突然
耐心→急躁
补充→缩减
夸奖→批评
惊恐→镇定
欢喜→忧伤
勤快→懒惰
聪明→愚笨
答应→拒绝
惊慌→沉着
各式各样→千篇一律
第七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常考句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会写的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