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展开知
识e
梳
理
一、易读错的字
“床、窗、知、照”是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音。
“思、散、粽、座、洒、嘴”是平舌音,容易读成翘舌音。
“夜、知、原”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在朗读时直呼,不用拼读。
“低”在书写时容易忘记最后一点;“晚”在书写时经常多一点,右边就写成了“兔”。
易读错的轻声字:①“子”读轻声:胆子(zi) 粽子(zi) 镜子(zi) 桌子(zi) 句子(zi)②叠音轻声:爸爸(ba) 妈妈(ma) 哥哥(ge) 姐姐(jie) 叔叔(shu)③其他:故事(shi) 月亮(liang) 时侯(hu) 事情(qing) 喜欢(huan) 头发(fa) 热闹(na) 消息(xi) 秀才(cai)
二、部首和笔顺盘点
故—反文旁(攵) 原—厂字头(厂) 端—立字旁(立)
粽—米字旁(米) 裙—衣字旁(衤) 肚—月字旁(月)
三、易写错的字
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光:第一笔是中间的竖,在竖中线上。
低: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点。
外:左部点不要出头,不要写成“处”。
看: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
晚:右面是“免”,不要写成“兔”。
笑:下面是“夭”,不要写成“天”。
午:最后一笔“丨”不出头,不要写成“牛”。
真:里面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分:上部是“八”,不要写成“人”。
到: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千: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成:第四笔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
四、一字组多词。
思sī 思乡 三思 反思 前qián 当前 目前 从前
光ɡuānɡ 阳光 月光 时光 低dī 低头 贬低 低垂
床chuánɡ 床单 河床 床上 故ɡù 故人 故乡 无故
乡xiānɡ 故乡 乡音 思乡 色sè 红色 色调 出色
外wài 外边 见外 外面 看kàn 看见 好看 看来
看kān 看门 看护 看管 爸bà 爸爸 阿爸 老爸
晚wǎn 早晚 晚上 晚会 笑xià 说笑 玩笑 可笑
再zài 再三 再见 再说 午wǔ 上午 中午 下午
节jié 春节 过节 节气 叶yè 叶子 竹叶 叶片
米mǐ 大米 小米 白米 真zhēn 真心 天真 真正
豆dòu 豆荚 大豆 土豆 分fēn 分开 春分 十分
那nà 那么 那天 那边 千qiān 千万 千里 千米
到dà 到来 看到 回到 高ɡā 高大 高兴 高招)
兴xìnɡ 高兴 兴趣 兴致 成chénɡ 成功 成长 成天
着zhe 走着 飞着 笑着 着zhá 着火 着急 点着
五、多音字。
①必须掌握的多音字
了le(吃了)liǎ(了解)
②拓展积累的多音字
散sàn(散步)sǎn(松散) 间jiān(中间)jiàn(间接) 分fēn(分别)fèn(分外)
挑tiā(挑水)tiǎ(挑拨) 兴xìng(高兴)xīng(兴旺) 看kàn(看见)kān(看守)
六、形近字
低(低头) 故(故事) 处(到处) 望(望月) 外(外面)
纸(白纸) 放(放学) 外(外面) 忘(忘记) 处(好处)
着(吃着) 那(那里) 成(成为) 床(床单) 住(住下)
看(看见) 哪(哪个) 我(我们) 庆(大庆) 往(往事)
直(一直) 午(中午) 木(木头) 坐(坐下) 到(迟到)
真(真好) 牛(小牛) 大(大米) 座(座位) 倒(倒车)
七、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思考 床前 光明 低头 故乡 窗外 爸爸
夜晚 外国 微笑 勇敢 原来 胆子 端午节
竹叶 糯米 十分 红豆 高兴 秋千 大米
看见 爸爸 大笑 再次 中午 过节 红叶
真正 到处 成果 勇气 草原 微风 彩虹
2.四字词语(含成语)
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八、近义词
举—抬 望—看 思—想 裹—包 瞧—看(瞅、望)
胆子—胆量 勇敢—英勇 故乡—家乡 从前—以前
原来—本来 微笑—含笑 原来—原本 睡觉—睡眠
从此—此后 纪念—怀念 总会—经常 花样—式样
美丽——漂亮 据说—传说 纪念—怀念 十分—特别
如果—假如 高兴—快乐 美滋滋—乐滋滋 如果——假如(假设)
勇敢——英勇(无畏、果敢) 掀开——揭开(打开、翻开)
九、反义词
静—闹 圆—方 里—外 前—后 明—暗 好—坏 甜—苦
勇敢—胆小 白天—夜晚 举头—低头 高兴—伤心 美丽—丑陋
中间—周围 美丽—丑陋 从前—今后 掀开—覆盖
纪念—忘记(忘怀) 勇敢—怯懦(胆怯、懦弱)
十、词语积累。
词语积累。
①量词:一锅粽子 一颗枣
类似的词语:一股清香 一篮粽子 一个月亮 一座桥 一面镜子 一朵彩云
②修饰词:白白的糯米 美滋滋地吃
类似的词语:红红的枣 青青的箬竹叶 美丽的桥 圆圆的镜子
③ABB式词语: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圆圆的
类似的词语:亮亮的 粉粉的 高高的
④ABAC式词语:荡来荡去 飘来飘去
类似的词语: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飞来飞去 跳来跳去 爬上爬下
⑤词语搭配:勇敢的故事 感人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
类似的词语:再黑再黑的夜晚 寂静的夜晚 美丽的夜晚 青青的箬竹叶 青青的小草 青青的小苗 白白的糯米 白白的哈达 白白的积雪 红红的枣 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脸蛋 一座美丽的桥 一座陡峭的高山 一座高大的宫殿 圆圆的月亮 圆圆的镜子 圆圆的荷叶
⑥与人体有关的词语:脖子 肚子
类似的词语:手臂 肌肉 肩膀 胸部 腹部 腰部 臀部 大腿
十一、句子积累。
1.含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1)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一……就……”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这里的“一”后面的内容表示先发生的前一个动作,“就”后面的内容是由前一个动作引起的后一个动作。
2.比喻句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彩虹比作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彩虹的特点。
3.拟人句
(1)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2)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把“花草”和“小鸟”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我”亲近大自然以后的感触。运用拟人的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
4.反问句
(1)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2)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反问句表面上看起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十二、课文回顾。
课文内容回顾。
8.《静夜思》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月夜看到皎洁、凄清的月光,想起家乡、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9.《夜色》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10.《端午粽》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并且介绍了吃粽子传统的由来。
11.《彩虹》课文中“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田,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镜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十三、单元复习要点
十三、“1+X”阅读
推荐篇目:孙牧《小乌鸦爱妈妈》
推荐理由:这是一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儿歌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爱,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并学习从小关心别人。儿歌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阅读方法:这是一个绘本,我们要在看图的同时读文,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小乌鸦的懂事。
十四、素养与能力
1.《静夜思》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2.《夜色》正确朗读课文,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3.《端午粽》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
4.《彩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5.《语文园地三》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学习并积累词语;一看二写三对照方法学习汉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古诗,和大人一起读绕口令。
课
文e
梳
理
第7课:《静夜思》
1.课题解读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仰望明月思念家乡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课文重点理解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理解: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理解: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3.主题概括。
这是一首语言浅显但感情真挚的思乡诗,全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
4.学有所得
读了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啊,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那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无论我们将来身在何处,尘封在心底,从来都不曾遗忘,也从来都不敢遗忘的就是故乡。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被称为“诗仙”。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把什么比作地上的霜?这样的环境描写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诗人把洒落地面的月光比作地上的霜。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冰冷的白霜,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就更让人感到冷清、凄凉了。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想到了什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想到了家乡,想到了自己的亲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你有没有思念故乡的经历?你觉得李白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7.课后拓展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既然李白这么思念家乡,他为什么不回家呢?
李白25岁离开家乡,向东远游。有一年,他来到江苏扬州。当时他遇到了困难,又得了一场大病,身体非常虚弱。独自一人在客店住下,望着明月,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静夜思》。
(3)理解古诗—想象画面
第一步,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月光、明月、诗人。从题目“静夜思”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夜晚的情景。
第二步,根据古诗内容丰富这些景物和人物:怎样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皎洁的月光,像落在地上的白霜;怎样的明月—挂在天上的明月;诗人在干什么——诗人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第三步,连成画面: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前,让人怀疑地上落了一层白霜。诗人抬头看了看那明亮的月亮,便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推荐阅读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意: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第8课:《夜色》
1.课题解读
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而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2.课文重点理解
(1)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理解:“胆子很小很小” 叠词的运用强调了我胆子小,写出了我怕黑的原因。“不敢往外瞧”具体写了我胆子小的程度。
(2)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理解:“又”说明妈妈多次给我讲勇敢的故事,不止一次;“可”表示转折,说明妈妈给我讲故事并没有消除“我”对黑夜的恐惧。“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形象地表现了我害怕的心理。
(3)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爸爸用拉“我”去散步的方法让“我”变得勇敢。“偏要”一次写出了“我”的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微笑”一词把花草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十分可亲,一点儿也不可怕。当“我”出去时,“我”发现原来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表现出了“我”惊讶又欣赏。
(4)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理解:“再黑再黑”也起到了强调作用,说明“我”已经变得勇敢,不再怕黑。“睡觉”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十分生动有趣,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美好。
3.主题概括。
这首有趣的儿童叙事诗写的是“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的事。这首诗告诉我们:克服胆小的心理,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更多美好。
4.学有所得
黑夜其实并不可怕,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欣赏到美丽的夜色。只要用心你就会看到星空下花儿的笑脸,听到树叶在悄悄交谈,感受到晚风轻轻拂面……原来夜晚可以这样美妙!就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真正的勇士吧!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瞧”的意思是“看”,表示看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如:盯、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望、鸟瞰、俯视。
(2)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我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我会看到黑黑的影子,仿佛跟在我的后面,我听到树叶的沙沙声就觉得是鬼。
(3)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夜晚的美,也说明夜晚一点都不可怕,让人有一种亲近感。
7.课后拓展
(1)夜晚的相关诗句
晚飘蓬、夜郎秋浦(宋·刘克庄·《贺新郎》)
归晚楚天不夜(宋·王千秋·《好事近》)
但自家晚夜(宋·吕渭老·《沁园春》)
晚寒寒似夜来些(宋·刘学箕·《鹧鸪天》)
松晚夜凌寒(唐·骆宾王·《咏怀》)
(2)变勇敢的“我”在夜晚还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请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示例:我能看见夜晚的星星都开心地眨眼睛,月亮洒下皎洁的光,夜晚的小河是怎样泛着粼粼的银光。我还听见草丛中的音乐家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3)学习了这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收获?
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4)推荐阅读
歌曲:《要勇敢》
天黑黑 月亮照 小宝贝 要睡觉
妈妈走 哇哇叫 害怕黑 睡不着
妈妈说 要勇敢 不怕黑 男子汉
生病了 去医院 看见针 心里颤
拉爸爸 往外站 爸爸说 要勇敢
不怕针 我来赞 小宝贝 不怕难
遇挫折 勇于战
第9课:《端午粽》
1.课题解读
端午节也称“端五节”“端阳节”或“蒲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大多认为是悼念自沉汨(mi)罗江的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蒲、喝雄黄酒等习俗。
2.课文重点理解
(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理解:从视觉角度,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三个表示颜色的叠词写出了粽子的样子,把美味可口的粽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理解:从嗅觉角度来描写粽子香气扑鼻的特点。
(3)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理解:“又黏又甜”从味觉角度写出了粽子的口感。
(4)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理解:写出了外婆乐于分享的品质。
3.主题概括。
本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体现出粽子的美味和外婆的善良、勤劳,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4.学有所得
一个小小的端午粽饱含着外婆对家人浓浓的关爱和邻里之间其乐融融的情谊,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勤劳善良的老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端午节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中华文明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我”吃粽子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我”吃粽子的时候心里美滋滋的。
(2)为什么人们在端午节要吃粽子?
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还有赛龙舟、插艾蒲、喝雄黄酒和在小儿衣上系香袋等习俗。
(4)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说一说。
示例:我知道在汪曾祺老先生的家乡,有两种独特的端午节习俗:“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据说可以熏五毒。吃“十二红”就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如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等。
7.课后拓展
(1)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地端午节习俗不同,主要有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粽子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中间有红红的枣。煮熟的粽子有一股清香,吃起来黏黏的,甜甜的,好吃极了。粽子的花样也很多,有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等。我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3)说一说: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4)用几句话描写秋天的果园,注意用上修饰词。
示例:秋天的果园是热闹的。橙红的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脸上带着微笑,在微风中摇晃;苹果的脸蛋红彤彤的,满心期待人们来把它们摘走;又大又圆的石榴外表虽然不像其他水果那样光鲜亮丽,但它肚子里的果实却粒粒饱满、晶莹剔透……
(5)说一说:你也按照从外到里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吧!
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第10课:《彩虹》
1.课题解读
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2.课文重点理解
(1)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理解:这里“雨停了”点明了彩虹出现的时间。“美丽”表明“我”很喜欢彩虹。“桥”是把彩虹比喻成桥。
(2)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理解:这里由把彩虹比喻成桥,想到“我”到桥上洒水。“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的意思是“那就是我在下雨”。
(3)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理解:这句由把彩虹像桥,联想到“我”把秋千挂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裙子就像云朵。
3.主题概括。
“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替他浇田,拿着妈妈的镜子照着她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上,荡来荡去给哥哥看,呈现了一个纯真浪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我”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4.学有所得
无垠的天空中,有一道彩虹,它是那么神奇,令人充满无限的遐思;它是那么美丽,装点着童年的纯真……让我们拥抱彩虹,快乐生活,愿生活如彩虹般绚丽;让我们热爱生活,关爱家人,愿人生如彩虹般美好、精彩。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从“我”要给爸爸浇田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我”这一美好的想象中可以看出“我”关心爸爸,希望为爸爸减轻负担。可以看出“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处处为家人着想。
(2)“我”真的能走到桥上去吗?
不能。因为这是彩虹,不是真的桥,没办法走上去。说彩虹是桥是“我”的想象。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彩云”是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彩云”指的是“我”的花裙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裙子比喻成彩云,既写出了花裙子在空中飘的感觉,又突出了花裙子的美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学完课文,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关爱家人
纯真烂漫
7.课后拓展
(1)虹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做了偏旁。
(2)如果是你,你想到彩虹上做什么呢?
爷爷,你每天都要看的报纸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大声读给你听,那不就成了天上的小喇叭?你就不用费力看报纸了,你开心吗?
(3)和彩虹有关的词语
彩虹当空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若隐若现 五彩缤纷 白虹贯日
(4)推荐阅读
①雨过天晴,
一道彩虹高高挂在天空。
丁丁说: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
我想从这座桥上走过,
去看看遥远的银河。
冬冬说:
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天上的仙女戴上它,
一定会更加好看。
小弟弟问:如果从彩虹顶上滑下,
会是哪里?
能不能到太空人的家?
小妹妹问:是谁让彩虹这样美丽?
是谁为它画了七彩衣?
谁有这样大的笔?
彩虹的颜色越来越淡,
渐渐地,它回到了白云中间。
②歌曲:《跟彩虹一起成长》
作词:赵大国
小时候有一个愿望,到彩虹桥上去歌唱。
桥下的白云翻涌波浪,幸福的心飞向远方。
长大了有一个梦想,到彩虹那边去飞翔。
没有风雨没有忧伤,七彩天空洒满阳光。
跟彩虹一起成长,让太阳为我鼓掌。
无论未来路有多长,我要自信地歌唱。
跟彩虹一起成长,让月亮给我夸奖。
哪怕前方烟雨迷茫,我要勇敢地飞翔。
语
文e
园
地
1.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认一认,说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这些词语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
(2)“月”和“肉”的演变过程,你还知道哪些和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呢?
“月”和“肉”的古文字曾经非常相似,汉字中的月字旁大多数是由肉字旁变形而来,因此表示“肉”的含义。
眼睛 肩膀 胸部 腹部
腰部 臀部 大腿 膝盖
(3)音序查字法口诀。
提示:这些词语都表示人的身体部位。“脖、肚、腿、脚”都含月字旁,“臂”含月字底。“脑袋、肩膀、胸部腹部、腰部、臀部、大腿、脚掌”都是人的身体部位,看来含月字旁和月字底的字大多与人的身体有关。
2.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2)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我发现:第一组词语都带“子”字。每个词语都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根在前,词缀在后。而且,“子”都读轻声。
我发现,第二组词语都是重叠式,每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我发现,这三组词语中每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3.书写提示
理解:
主:首笔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二横最短,末横最长;竖在竖中线上。
门:首笔是点,竖长而直,横折钩起笔在竖中线上。
笔顺规则: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书:横折短;横折钩长;竖长且直,写在竖中线上;末笔点有力。
我:首笔撇短小;第二笔横长,稍向右上倾斜;斜钩起笔稍高;末笔点有力。
4.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常反复斟酌,苦心推敲,他是以苦吟而著称的诗人。贾岛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其诗颇多寒苦之辞,主要作品有《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等。
注释:〔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
〔云深〕指山上云雾重重。
〔处〕行踪,所在。
理解:诗人在松树下问童子(你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童子)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儿。
想象着当时的情景,模仿诗人和童子,表演一下吧!
诗人没有找到隐者,听到童子的这些话,他的心情会怎样呢?
失望
5.和大人一起读
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多种形式朗读:同桌比赛读、轮流读、打节拍读等,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脖(bó)子
好像(xiàng)
拿(ná)来
粽(zòng)子
座(zuò)位
总(zǒng)是
浇(jiā)水
照(zhà)亮
窗(chuāng)外
总(zǒng)是
手臂(bì)
洒(sǎ)水
知(zhī)道
根据(jù)
念(niàn)书
照(zhà)片
裙(qún)子
嘴(zuǐ)巴
思(sī)念
照(zhà)射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常考易错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好句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一字组多词,多音字,形近字,重点词语,近义词,反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笔画和偏旁盘点,一字组多词,多音字,形近字,重点词语,近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