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图片ppt课件
展开课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康熙(1654年—1722年)
雍正(1678年—1735年)
乾隆(1711年—1799年)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初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简称“康乾盛世”
材料二:有清入主中国,(苛政)概予蠲除,与民更始。逮康、乾之世,国富民殷。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又普免天下租税,至再至三。——《清史稿》卷一百二十
材料一:清朝很快进入一个在中文历史著作中被称为“盛世”,而在西方名为“High Qing”的时代。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在整个漫长的18世纪中,清朝幸运地拥有三位非常能干、勤奋且长寿的君主,分别为康熙、雍正与乾隆。——【美】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三位皇帝励精图治,精心治理国家;
统治者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废除苛政,轻徭薄赋;
材料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形成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①明朝末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2)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
①顺治、康熙、 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②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③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提示:可从政策、政权稳定和人民等角度思考)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近3亿亩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康熙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组织人力修建堤坝、渠堰、海塘。
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3)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成为一般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让许多贫困百姓免于因营养不良而死。提供食物来源,缓解人口增长压力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丰富生活
(4)经济作物种植 有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朝有何影响?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关史事: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P97,找一找清朝前期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工场特点:①规模大、
例子:如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手工业工场特点:①规模大、②分工合作、③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④产品面向市场、⑤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
①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②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③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④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⑤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材料(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
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问题思考:商业与商帮有着怎样的关系?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课本P99)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启示: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商业:陆路和水运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 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马铃薯,湖广熟天下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授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耕织图》,学习目标,新课探究,清朝开荒执照,推广的高产农作物,马铃薯,向日葵,一手工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档案馆,农业篇,历史档案解密,手工业篇,商业篇,人口篇,想一想议一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