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下册历史PPT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多场景教学】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展开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2.通过设疑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清实录顺治朝实录》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全国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根据《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和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1.背景:2.措施:①清朝初年,统治者对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帝王之政,莫要于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此千古不易之常经也。”2.措施:②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材料2:康熙十年(1671年)规定:新垦荒地四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地主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到康熙十二年,又进一步放宽到十年。还对某些垦荒农民贷给牛、种。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著。——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清政府颁布的开荒执照材料1: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3.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总产量大增。清朝前期的全国垦田面积——数据来源: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3.表现:(2)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材料: “水利一兴,田苗不忧旱涝,岁必有秋,其利无穷”,于是康熙十六年命靳辅为河道总督,督修黄、淮和运河。 ---- 白寿彝《中国通史》水利工程专家“靳辅”及其《治河方略》地有了,水管够了,我们种些什么呢?3.表现:(3)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材料二:如高产作物番薯的种植,也由福建等沿海地区很快推广到河南、山东、直隶、山西、贵州等省。在浙江部分地区,番薯已占民食之半。——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一: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3.表现:(4)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药材茶叶棉花甘蔗4.影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苏州的丝,杭州的绸,南京云锦苏杭愁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手工作坊手工业工场家庭生产,规模较小手工作坊: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清代纺织图(1)根据图片说出图中纺织生产的流程。(2)这种手工生产有何特点?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商业发展的表现:(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繁荣的商业网(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2.商业发展的表现:(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盛世滋生图》局部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2.商业发展的表现:(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晋商代表乔致庸徽商代表 胡雪岩2.商业发展的表现:(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全方位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晋商的富有。2.商业发展的表现:(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最大的特点:“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胡雪岩: 著名的徽商,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 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三、人口的增长明朝鼎盛时期康熙时期乾隆末期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根据材料分析清朝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原因:(1)清朝前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2)政府税收政策的改革;(3)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材料二: 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为1.4亿有余,到1840年已达到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思考: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材料一: 乾隆末(18世纪末),平均每人只有3亩耕地;到了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口继续增加,耕地却没有增加,人均耕地只有2.25亩。——教师教学用书社会问题:人地矛盾突出,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清朝初年的社会经济状况清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表现手工业发展表现 商业发展表现表现带来的问题1.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2.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 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C.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D.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畅销AC3.(四川内江中考题)下列现象不能够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外来农作物玉米、甘薯等的引进 B.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C.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4.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④不利经济的持续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D课程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