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1.世界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河流水B.地下水
C.冰川水D.湖泊水
C [陆地水体中冰川占68.7%。]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
2.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3.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
4.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2.C 3.B 4.D [第2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当长江流域降水丰富,长江水量大、水位高时补给洞庭湖水,此时为6~7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第3题,图示中相互补给是直接的关系。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通过降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故甲可能代表雨水。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故甲可能代表地下水。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直接补给冰川,故甲不可能代表冰川。湖泊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直接补给湖泊,故甲不可能代表海洋水。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4题,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下图为某溪流连续两天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为5~6题。
5.两昼夜内,该溪流流量特点是( )
A.变化幅度:第一天小,第二天大
B.最大流量:出现在第一天的午后
C.最小流量:出现在6点前
D.变化幅度:昼夜差异大,两日差异小
6.导致溪流的流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位置B.气温影响
C.洋流影响D.地形影响
5.B 6.B [第5题,读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流量,图中数值作为根据分析,流量变化幅度第一天大,第二天小,A项错误。最大流量值出现在第一天的午后,B项正确。最小流量出现在日出前后,或者6点前后,这种河流的流量变化和气温呈正相关,6点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也是该河流量最小的时候,C项错误。流量变化幅度昼夜差异大,两日差异也较大,D项错误。第6题,白天气温高,流量增大,夜晚气温降低,流量减小,所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气温影响,B项正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的影响,没有这样明显的昼夜变化,A、C、D项错误。]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7~8题。
7.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
8.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
7.D 8.D [第7题,锡林河流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第8题,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导致伏汛不明显。]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a是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②b是雨水补给
③c是地下水补给 ④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北地区
9.D 10.B [第9题,根据图中三种补给形式的特点,a主要出现在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错误;b主要出现在6~9月,属于我国夏季,是雨水补给,②正确;c补给形式最稳定,是地下水补给,③正确;该河雨水补给量大,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④正确。第10题,该河一年有两个汛期,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大气降水形成夏汛。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11.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甲图中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乙图中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季,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B汛期是________季节,补给类型是______。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种补给类型。
(3)甲、乙图中河流位于我国,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它们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
A.西北、东北B.东南、东北
C.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
[解析] 第(1)题,读甲图可知,其径流量及其变化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可判断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第(2)题,读图乙可知,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出现在4~5月份,出现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B汛期出现在7~8月份,出现在夏季,为大气降水补给,为夏汛。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等3种补给类型。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应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乙河流有两个汛期,可以判断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所以A正确。
[答案] (1)8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1、2 气温
(2)春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夏 大气降水补给 3
(3) A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其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读图,回答12~13题。
12.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人工提水
13.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月~次年4月
12.C 13.D [第12题,图示水库顶部位置低于湖泊丰水期水位,高于湖泊枯水期水位,水库是在地面上筑起土墙形成的,由此推知水库利用丰水期的高水位储水,在枯水期灌溉水稻田,故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故选C。第13题,当该地降水少时,农田就需要水库发挥灌溉作用,柬埔寨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少,故选D。]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完成14~15题。
14.4~6月,导致该河段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降水 ③泥沙搬运 ④地壳抬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8月,河床抬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降水量增加
C.水量减少D.地壳抬升
14.B 15.A [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受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融雪量加大,水位变高,水量较大,流速持续加快,河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加强,对河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侵蚀,泥沙淤积量减小,河流深度加大,①③正确;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②错误;地壳运动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影响河水深度变化的因素,④错误,故选B。第15题,由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可知,7~8月该河主要受降水补给,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河岸受到的冲刷作用强,河水含沙量高;且该时段该河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密切相关,一旦流速降低,就会使泥沙快速淤积,导致河床抬高,A正确;该河发源于内陆高山,上游地势起伏大,当暴雨停止以后径流量和流速迅速变小,流速降低说明降水量下降,B错误;仅水量减少不会导致河床抬高,C错误;地壳抬升是个缓慢的过程,河床抬升的主要原因不是地壳抬升,D错误,故选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 236千米,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千米,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河流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河流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河流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第(2)题,河水清澈说明含沙量低,含沙量低的原因除与植被覆盖率高有关外,还与流域内的沼泽和上游地区水库的修建有关。第(3)题,从河流的补给及沼泽、湖泊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上游地区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地区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地理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作业,共7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时作业,文件包含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41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