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九省高考)(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63717/0-17162768510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九省高考)(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63717/0-17162768511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九省高考)(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763717/0-17162768511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九省高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新九省高考)(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 14 O 16 Cl 35.5 Fe 56 C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储存的镁条着火时,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C.做蒸馏实验时,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D.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中,为制取海带灰,可以将海带放在通风处加热灼烧,使其充分灰化
【答案】B
【解析】A.镁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故实验室储存的镁条着火时,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A正确;
B.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立即撒上硫粉处理,而深埋会污染环境,B错误;
C.蒸馏时,为防止暴沸,应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但温度高时加沸石时液体可能飞溅,故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则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正确;
D.为制取海带灰,可以将海带放在通风处加热灼烧,待其充分灰化,便于溶解时碘离子溶解充分,故D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相应表达不正确的是
A.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
B.的结构示意图:
C.的VSEPR模型为
D.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A.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A正确;
B.的结构示意图:,B正确;
C.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中一对孤电子对,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C错误;
D.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l原子含有的中子数是
B.1ml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35℃时,1L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数为
D.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和混合,生成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答案】C
【解析】A.0.1mlXe原子含有的中子数为0.1ml×(131-54)=7.7ml,是7.7NA,A错误;
B.3Fe+4H2O(g)Fe3O4+4H2,1ml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B错误;
C.35℃时,1LpH=5的NH4NO3溶液中,H+都是NH4NO3水解产生,水电离出的H+为1L×10-5ml/L=10-5ml,故数目是10−5NA,C正确;
D.2NO+O2=2NO2,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O2物质的量为1ml和0.5m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mlNO2,但2NO2N2O4,则分子总数小于1ml,生成物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D错误;
故答案为:C。
4.有机化合物M和N是合成英菲替尼的中间体,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B.除氢原子外,M分子中其他原子可能共平面
C.1mlN分子最多能与4mlH2发生还原反应
D.N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均有2种杂化方式
【答案】C
【解析】A.M中含酰胺基和醚键两种官能团,故A正确;
B.苯环为平面结构,酰胺基中C、N、O原子在C=O双键的平面上,平面之间通过单键相连,则除氢外的原子可能共面,故B正确;
C.N分子苯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1ml苯环消耗3ml氢气,硝基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氨基,消耗3ml氢气,共消耗6ml,故C错误;
D.N分子中单键碳原子为sp3杂化,苯环碳原子为sp2杂化;单键N原子为sp3杂化,硝基中氮原子为sp2杂化,故D正确;
故选:C。
5.用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可用装置①测量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B.可用装置②分离NH4Cl和NaCl
C.可用装置③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D.可用装置④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答案】B
【解析】A.用排液体法测量气体体积,伸入量筒的导管尽可能伸入到底部,题中所给装置,伸入量筒的导管太短,故A错误;
B.NH4Cl热稳定性较差,受热易分解,遇冷重新生成NH4Cl,NaCl化学性质稳定,沸点较高,因此题中装置可以分离NH4Cl和NaCl,故B正确;
C.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题中所给装置不能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故C错误;
D.向硝酸银溶液滴加几滴NaCl溶液,硝酸银过量,再滴加几滴Na2S溶液,S2-与过量Ag+反应生成Ag2S,即题中不能比较两者溶解度大小,故D错误;
答案为B。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以体积比混合: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浓氨水:
D.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少量乙醇溶液:
【答案】C
【解析】A.将Ba(OH)2和NH4HSO4溶液按物质的量为1∶2混合,发生反应产生BaSO4沉淀、(NH4)2S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故A正确;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故B正确;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浓氨水,一开始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含配离子[Cu(NH3)4]2+的深蓝色溶液,选项离子方程式产物中无[Cu(NH3)4]2+,故C错误;
D.酸性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乙醇具有还原性,乙醇被重铬酸根离子氧化,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7.科学研究发现新型含碳化合物和,它们的结构类似,均为直线形分子。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是非极性分子,与也是非极性分子
B.、、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
C.、分子中键与键的数目之比均为
D.、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A.CO2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COS结构式为S=C=O,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3O2结构式为O=C=C=C=O,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错误;
B.COS结构式为S=C=O,C3O2结构式为O=C=C=C=O,CO2结构式为O=C=O,C价层电子对数为2且无孤电子对,杂化方式均为sp杂化,B正确;
C.COS结构式为S=C=O,C3O2结构式为O=C=C=C=O,双键中一条键为键,一条键键,因此、分子中键与键的数目之比均为,C正确;
D.COS结构式为S=C=O,C3O2结构式为O=C=C=C=O,碳原子和氧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故答案选A。
8.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B、C、D是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B、C均含有Z元素。A的焰色试验呈黄色,水溶液呈碱性;B是两性氢氧化物;D是由W与Q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溶液的pH为1,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的单质可能含有极性键,氢化物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B.X、Y、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是X”、“<”或“=”)。
(2)某温度下,向一刚性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和,发生反应III,测得和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
b.60min内
c.相同条件下,减小CO浓度,增大
d.平衡后,向容器中继续加入和,重新达到平衡,转化率不变
②已知,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a点时, 。
③70min时,升高温度,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 。
(3)在密闭反应器中通入和,分别在1MPa和5MPa下进行反应II和反应III。其和在含碳物质中的平衡组成(如的平衡组成为)受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5MPa时,表示和平衡组成的曲线分别是 、 (填“a”、“b”、“c”或“d”)。
②当和平衡组成均为30%时,的平衡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III的平衡常数为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低温自发(1分) >(1分)
(2)bd 16 增大(1分) 反应吸热,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正移
(3)d(1分) a(1分) 37.5% 0.45
【解析】(1)根据,反应II中ΔHE逆;
(2)①a.a点反应还未达到平衡,则v 正 (H2)≠v逆(H2O),a错误;b.≈0.027ml⋅L−1⋅min−1,b正确;c.减小CO浓度,v逆减小,v正也要减小,c错误;d.平衡后,向容器中继续加入1mlCO2和1mlH2,相当于增大压强,而反应III压强不改变,所以平衡不移动,CO2转化率不变,d正确;
②平衡时,v 正 =v逆,k正c(CO2)⋅c(H2)=k逆c(CO)⋅c(H2O),,a点,四种物质浓度相等,所以=16;
③因ΔH3=ΔH2-ΔH1>0,反应吸热,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正移,CO2的转化率增大;
(3)①对于反应II,升高温度,平衡逆移,CH4、H2O的百分含量减少;对于平衡III,升高温度,则平衡正移,CO的百分含量增加;增大压强,反应II,平衡正移,H2O的百分含量增大,使反应III逆移,CO百分含量降低;综上,CH4、CO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则表示CO和CH4平衡组成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d、a;
②起始时n (CO2) =1ml,则n (H2)=4ml,由图可知当CH4和CO平衡组成均为30%时,则CO2平衡组成为40%,根据C原子守恒有: n (CO) =n (CH4)=1ml×30%=0.3ml,n(CO2)=1ml×40%=0.4ml,,平衡时n(CO2)=(1-0.6)ml=0.4ml,n(H2O)=0.9ml,n(CO)=0.3ml,n (CH4)=0.3ml,n(H2)=1.5ml,则α(H2)=×100%=37.5%;则Kp==0.45。
19.(14分)药物Q能阻断血栓形成,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已知:i.
ii.R'CHOR'CH=NR''
(1)的反应方程式是 。
(2)B的分子式为C11H13NO2,.E的结构简式是 。
(3)M→P的反应类型是 。
(4)M能发生银镜反应。M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
(5)J的结构简式是 。
(6)W是P的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W的结构简式: 。
i.包含2个六元环,不含甲基
ii.W可水解。W与NaOH溶液共热时,1mlW最多消耗3mlNaOH
(7)Q的结构简式是,也可经由P与Z合成。
已知:
合成Q的路线如下(无机试剂任选),写出X、Y的结构简式: 。
【答案】(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2)
(3)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1分)
(4)醛基、羧基
(5)
(6)
(7)、(写对1个2分,全对3分)
【分析】E与P发生信息ii中反应生成,则E、P分别为、中一种;由F的分子式可知,F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推知F为,由M的分子式、反应条件可知,中酯基、溴原子水解、2个羟基脱水形成醛基得到M,M中羧基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P,故M为、P为,则E为,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为,A发生信息i的反应生成B,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D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推知B为、D为;结合J的分子式可知,对比J前后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中碳氮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与-NH-之间取代反应成环生成,中羟基被溴原子确定生成J,故J为,J中溴原子最终转化为-COOH生成Q();
【解析】(1)苯胺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的反应方程式是;
(2)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是;
(3)M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生成P,M→P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由分析可知M为,M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羧基;
(5)由分析可知,J的结构简式是;
(6)P为,W是P的同分异构体,W符合下列条件:i.包含2个六元环,不含甲基;ii.W可水解,说明含有酯基,而W与NaOH溶液共热时,1mlW最多消耗3mlNaOH,则应该含有酚羟基和羧酸与酚形成的酯基,根据其不饱和度知,两个六元环其中一个是苯环、一个含有酯基,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等,故答案为:;
(7)Q的结构简式是,P为,P、Z发生信息ii的反应生成,然后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Q,则Z为,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X为,X发生还原反应生成Y为,Y发生水解反应生成Z。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的变化
验证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B
将混有HCl杂质气体的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除去杂质HCl气体
C
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PH
比较溶液和的酸性
D
向2mL0.1ml/L溶液中滴入几滴0.1ml/LK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l/L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
证明Ksp(AgCl)>Ksp(AgI)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辽宁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定条件下,能将转化为,原理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江苏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化学反应表示不正确的是,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题:化学(湖南卷)(解析版),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