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时训练
展开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区别是:
(1)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关系,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3)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它们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
【典例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A、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原子可结合成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典例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X、Y分别是 原子 、 元素 。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氯化钠 ,构成汞的最小粒子是 汞原子
【答案】原子;元素;汞原子。
【解析】(1)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填:原子;元素;
(2)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氯化钠;汞原子。
【变式训练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答案】D。
【解析】
A、分子与原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故A错误。
B、分子与原子运动形式和间隔的远近没有多大的区别,故B错误。
C、既然都能够组成物质故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训练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铁(合理即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氯离子(或Cl﹣) 。
【答案】铁(合理即可);分子;氯离子(或Cl﹣)。
【解析】(1)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硫是由硫原子构成的,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合理即可);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②表示分子;故填:分子;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Cl﹣;故填:氯离子(或Cl﹣)。
考点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
【典例3】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分子大,故A错;
B、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C正确;
D、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
故选:C。
【典例4】在下列粒子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氢分子、④氧分子、⑤水分子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⑤ ;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①、② ;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 ③、④ ;当水变成水蒸气时, ⑤ 粒子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⑤;①、②;③、④;⑤。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通电分解水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由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所以通电分解水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当水变成水蒸气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⑤;①、②;③、④;⑤.
【变式训练1】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
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B、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氧分子大,氧原子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变式训练2】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冰块中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夏天汽车车胎易爆炸说明受热时分子体积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装满黄豆的罐子可再装入沙粒,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C。
【解析】A、水结成冰,冰块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夏天汽车车胎易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黄豆、沙粒均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考点3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微粒(如分子)的性质
(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①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②分子运动实验的证明
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分子间有间隔
①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a、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2、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0℃分子停止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发生了变化
C.气体可以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D.1g水约有3.01×1023个分子﹣﹣分子质量很小
【答案】A。
【解析】A、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水结成冰时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中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可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1g水约有3.01×1023个分子,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典例6】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回答: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
(3)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Hg)和氧气(O2)的变化过程中,变化的粒子是 氧化汞分子 ,不变的粒子是 汞原子和氧原子 。
【答案】(1)水分子;(2)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3)氧化汞分子;汞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3)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变化的粒子是氧化汞分子,不变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1)水分子;(2)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3)氧化汞分子;汞原子和氧原子。
【变式训练1】下列相关说法用微观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A、水银温度计液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很多宝石绚丽多彩,是因为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而使宝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泽,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1个二氧化碳比1个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变式训练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C。
【解析】“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4 分子的概念与分子的特性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解释: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的性质。
2、分子的构成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②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观示意图: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特性主要有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典例7】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观察如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在不断运动 B.它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它真实存在
【答案】A。
【解析】通过该图能够看出苯分子虽然很小但真实存在,苯分子之间有间隔。但苯分子不停地运动通过该图不能看出。
故选:A。
【典例8】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现象是 小烧杯中的蒸馏水不变色 ,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现象是 小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
(2)实验II(如右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烧杯B中溶液变红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
【答案】小烧杯中的蒸馏水不变色;小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烧杯B中溶液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解析】(1)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蒸馏水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没有颜色的变化,当再加入浓氨水时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通过本实验可得出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故答案为:小烧杯中的蒸馏水不变色;小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
(2)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烧杯B中溶液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变式训练1】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的是二氧化碳分子。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变式训练2】如图是教材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
(1)E试管中放有酚溶液的目的是 对比实验,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红 。
(2)在实验步骤②中,对比观察B、C两支试管,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有哪些? B、C溶液都变红、C比B红得快 。
(3)关于分子性质,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答案】(1)对比实验,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红;(2)B、C溶液都变红、C比B红得快;(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1)通过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进行对比说明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
(5)B试管与C试管内的酚酞试液都变红色,但C试管内变红的速度比较快;
(3)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还能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温度低运动速度慢;故填:①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②氨水显碱性;
故答案为:(1)对比实验,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红;(2)B、C溶液都变红、C比B红得快;(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的运动;3.微粒间都有间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5、他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不同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中可以分解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解。
相互关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注意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就由该微粒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选项
相关说法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液柱升高
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很多宝石绚丽多彩
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D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
碳原子结构不同
初中人教版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a href="/hx/tb_c768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768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分子和原子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1 分子和原子精练</a>,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