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案(63份)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十讲反应热及计算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教案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十讲反应热及计算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共3页。
知识梳理
1.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表明反应所 释放 或 吸收 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 变化。
(2)书写步骤及要求
[微点归纳] (1)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离子)方程式的3个不同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注明反应条件;
②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③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必须与化学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
(2)ΔH应包括“+”或“-”、数值和单位(kJ·ml-1)。
(3)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如N2(g)+3H2(g)2NH3(g) ΔH=-92.4 kJ·ml-1,表示在101 kPa、25 ℃时,1 ml N2(g)和3 ml H2(g)完全反应生成2 ml NH3(g)时放出92.4 kJ热量。但实际上1 ml N2(g)和3 ml H2(g)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2 ml NH3(g),故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正、逆反应的ΔH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4)同素异形体之间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如金刚石和石墨)除了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
2.中和反应反应热及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具有保温性,减少热量的散失
(2)测定原理:通过简易量热计测定体系在反应前后的 温度 变化,再利用有关物质的比热容来计算反应热。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
①测量并记录反应前体系的 平均 温度为t1 ℃,②测量并记录反应后体系的 最高 温度为t2 ℃,重复上述步骤①②两次。
(5)数据处理: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中和反应反应热:ΔH=-eq \f(m酸+m碱·c·t2-t1,n),m酸、m碱分别代表酸溶液、碱溶液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4.18 kJ·k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6)注意事项
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 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 。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 碱稍过量 。
③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数值会有误差(反应热数值偏小)。
3.燃烧热——可燃物为1 ml,产物化学性质稳定、物理状态稳定
[微点归纳] 理解燃烧热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注意事项
(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l液态H2O放出的热量,为57.3 kJ。浓硫酸稀释时放热,与碱反应生成1 ml H2O(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当中和反应有沉淀生成时,生成1 ml H2O(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2)对于中和热、燃烧热,由于它们反应放热是确定的,所以文字描述时可不带“-”,但其焓变(ΔH)为负值。
(3)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时,生成H2O(l)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l,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l。
(4)燃烧热概念中的“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是指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后变为最稳定的物质。完全燃烧时,下列元素要生成对应的物质:C→CO2(g),H→H2O(l),S→SO2(g),N→N2(g)等。
(5)根据燃烧热计算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n(可燃物)×|ΔH|,其中ΔH代表燃烧热。
4.能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反应热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思考交流,学生活动,获取概念,观察分析, ↑↓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练习反馈,本课小结,作业,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