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31666/0-17112507571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31666/0-17112507571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531666/0-1711250757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练习
展开一、单选题
丹麦正在开发的新型垂直室内农场完全依靠风力发电,有望每年产出上千吨无农药、碳中和的产品。该农场是欧洲最大的垂直农场之一,配备7000平方米的巨大仓库,不必担心虫害、霜冻、干旱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完成下面小题。
1.垂直室内农场完全依靠风力发电,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风能资源B.较低的发电成本C.先进的发电技术D.巨大的资金支持
2.农业专家认为,“垂直农场是可持续农业的未来”,原因是垂直农场( )
A.利于生态恢复B.缓解人地矛盾C.节约城市空间D.生产过程清洁
3.以下国家和地区适宜大力推广垂直农场的是( )
①日本
②埃及
③迪拜
④印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为改善能源结构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目前,英国已建成40多个海上风电场(如图所示)。受航运、国防、海底地质等因素影响,近海海域已不能满足风电场建设需求,为此英国海上风电场开始向深远海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英国东、西部海域风电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电力需求B.技术水平C.风能资源D.海域面积
5.英国海上风电场开始向深远海发展,主要原因有( )
①清洁能源需求量增大
②近海海域空间不足
③深远海风力较大且相对稳定
④深远海海底地质条件较好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下图示意1960—2020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变化关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波动上升D.波动下降
7.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异常B.地球处于温暖期
C.太阳辐射增强D.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21世纪以来,图瓦卢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失败,计划举国搬迁,呼吁世界各国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9.为避免此类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以下属于适应措施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建设抵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
③植树造林
④开展灾害保险业务
⑤征收碳税
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③D.④⑤
2023年2月,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全面投产,油田开采摆脱了传统原油发电的束缚,用上了源自陆地的“绿电”(清洁电力)。下图示意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供应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渤中—垦利油田群的“绿电”主要来自( )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潮汐能
④水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下列不属于陆地“绿电”供应对渤中—垦利油田群生产发展意义的是( )
A.促进生产稳定B.节约电能消耗C.减排二氧化碳D.降低原油消耗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时代即将到来,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对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第1天相比,第2天( )
A.太阳辐射强B.晴天概率小C.大气保温作用弱D.昼夜温差大
13.下列能源中,形成和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
①地热、核能
②煤炭、石油
③潮汐能
④风能、水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气温的变化。
(1)简述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特点。
(2)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不同海拔地区受植被类型及生长阶段、降水与蒸发等因素影响,往往具有不同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地土壤水分平衡点(蒸发量与降水量相等处)出现的海拔相应发生位移。我国某内流湖流域海拔较高,植被大多分布在3200~3800m,海拔较高处发育草甸植被和草甸土,该流域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如下图),而非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平衡点主要由生长季的水分收支决定。
(1)简述该流域3200~3800m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2)判断该流域土壤水分平衡点出现的海拔,并分析平衡点以上区域水分盈余的原因。
(3)在降水保持稳定情况下,推测气候变暖对该流域水分平衡点海拔的影响,并说明推测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据所学分析,丹麦是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风力发电基础好,发电量高,可支撑垂直室内农场的电力消耗,C正确。丰富的风能资源利于丹麦进行风力发电,但不是垂直室内农场完全依靠风力发电的原因,A错误。垂直室内农场电力消耗巨大,发电成本高,B错误。巨大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垂直室内农场的建设,但不意味着只能选择风力发电,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农场有望每年产出上千吨无农药、碳中和的产品”可知垂直农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可持续农业的未来,即生产过程清洁,对环境污染小,D正确。节约城市空间、利于生态恢复、可以缓解人地矛盾均为垂直农场的优势,但不是垂直农场是可持续农业的未来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垂直农场采用垂直耕作法,将植物种植在架子上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空间,日本为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达但土地资源短缺,适宜推广垂直农场,①正确。埃及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传统农业相对发达,垂直农场需求小,②错误。阿联酋迪拜经济发达,光照充足,但干旱缺水,不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垂直农场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能源在室内进行耕作,用水量可比传统农业少95%,③正确。印度国土面积广阔,可供耕作的土地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好,不会大力推广高成本的垂直农场,④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图中显示,英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电力需求较西部大,使东部海域风电场分布较西部海域多,A正确;技术水平东西部差别不大,B错误;风能资源西部海域较东部海域丰富,C错误;海域面积西部较东部广阔,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英国海上风电场向深远海发展,主要原因是为改善能源结构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增大,以及近海海域空间不足和深远海风力较大且相对稳定(受陆地影响小),①②③正确;而深远海海底地质条件较近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较差,④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C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的发展使得化石燃料使用量骤增,从而将漫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图瓦卢国土将被海水淹没,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B正确。冰川融化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海水膨胀的影响很小,C错误;材料中并未表明图瓦卢有地面下沉的问题,D错误。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全球变暖的措施。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瓦卢成为“环境难民”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降低能耗、植树造林、征收碳税等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浓度,缓解全球变暖,属于减缓措施;建设抵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开展灾害保险业务不能减缓全球变暖,属于适应措施,②④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渤海沿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季短,晴天多,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条件好;沿海地区多海陆风,利于发展风电,①②正确;潮汐能发电来自河口、海湾的大坝,并不是陆上发电,③错误;渤海沿岸地势平坦,水能不足,④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岸电供应稳定,有利于保障生产稳定连续,A正确;无论是海上发电还是使用岸上的“绿电”,电力消耗总量不变,不会节约电能消耗,B错误;绿电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减排二氧化碳,C正确;使用清洁能源能降低对石油的使用,降低原油消耗,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读图时一定注意纵坐标,不能仅凭曲线的起伏大小判断多云导致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读图可知,第1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在300W/m2以上,第二天中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还不到250300W/m2,说明与第1天相比,第2天晴天概率小,太阳辐射弱,(多云导致)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石油和煤炭是地质时期生物能转化而来,生物能是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而来,因此煤炭、石油形成和来源于太阳辐射,②符合题意;风能、水能来源于大气运动和水循环,而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④符合题意;地热、核能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潮汐能来自于天体引力,与太阳辐射无关,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4.答案:(1)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1950年以来上升更快。气温:波状上升。
(2)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开荒。
(3)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等。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1950年以来,二氧化碳含量上升速度加快。全球气温变化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2)根据所学知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在于人为原因,尤其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使得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3)根据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选择低碳出行,减少乘坐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生活中的能源资源;践行生活中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呵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15.答案:(1)海拔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多;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
(2)3700米左右。原因:平衡点海拔以上,降水量多,蒸发量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草甸植被和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强。
(3)向高海拔移动。理由:随着气候变暖,高海拔气温上升,地表蒸发加强;植被覆盖率上升,蒸腾加剧。
解析:(1)空间变化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生长季旺期、生长季末期还是生长季初期,从海拔3200米增高到海拔3800米,土壤含水量都在增加。
时间变化特点:生长季初期、生长季旺期、生长季末期反映的是时间变化,无论海拔多少,土壤含水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2)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3700米左右生长季初期与生长季末期土壤含水量一致,判断在植被的生长期总降水量等于总蒸发量,土壤含水量不增不减,为土壤水分平衡点。
在3700米土壤水分平衡点以上,生长季末期土壤含水量大于生长季初期土壤含水量,判断在此期间在此区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导致土壤水分有盈余。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海拔3700米以上生长的是草甸植被和草甸土,这种类型的植被和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较强。
(3)读图可知,3700米海拔以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3700米海拔以上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变暖会导致气温上升,蒸发量会增强,同时气候变暖导致植被覆盖率上升,也会引起蒸腾加剧。水分平衡点处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在降水稳定的情况下,蒸发量增强,水分平衡点应向降水量增大的方向移动,降水量增大的方向为高海拔地区,故判断水分平衡点会向高海拔移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精品练习题,文件包含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docx、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