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3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4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4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49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53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56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59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13793/0-170046906662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是否应该发展核能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1节走向生态文明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授课ppt课件
展开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征(1)以 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2)全球气温虽有 ,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2.温室效应(1)大气的 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
(2)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
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吸收 辐射
(3)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 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制造的温室气体增加
3.碳循环及其对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1)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 、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 所构成的循环。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
4.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改变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的影响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 , 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影响区域:一些沿海低地和岛国。
(2)加剧 或自然灾害而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主要途径有 、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
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应对措施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 措施,具体表现如下:
2.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1)国际合作的原因及关注的重点。
(2)国际合作的原则。
思考提示教材第82页思考提示:共同点:都呈现上升趋势。近几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速度加快,全球气温随之上升。不同点: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逐年增加且增加速度变快;全球气温的变化是波动上升的。
图表点拨阅读教材第83页图3.28“全球碳循环示意”,思考: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与生物的何种活动密切相关?自然界碳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密切相关。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判断正误1(1)全球变暖是指地球上每一个地区的气温都在上升。( )(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 )
提示 全球变暖是全球平均气温的整体升高,不一定每个地区气温都升高。
图表点拨1.阅读教材第83页图3.29“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影响的主要表现”,思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吗?
提示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匮乏。
2.阅读教材第85页图3.30“图瓦卢的位置与富纳富提环礁的海岸线”及相关文字材料,思考:(1)说明全球变暖对图瓦卢国家安全的影响。
(2)新西兰严格限定每年接纳图瓦卢撤离者,请说明原因。
提示 ①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图瓦卢沿海低地和岛屿被淹没,威胁国家领土完整、主权安全;②风暴潮加剧,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加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③洪涝灾害加剧,威胁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全);④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提示 ①新西兰重视高质量安置服务,而非单纯提高接收配额;②接收难民人数过多,容易引起社会问题;③需考虑新西兰本国人口合理容量及接收能力。
判断正误2(1)全球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 )(2)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大洋中的一些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风险。( )(3)全球变暖会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
图表点拨阅读教材第87页图3.32“《巴黎协定》达成现场”及相关文字材料,总结在国际减排合作中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原因。
提示 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人均消耗的资源远比发展中国家多,人均排放的碳也比发展中国家高很多。而且发达国家还拥有治理环境的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公平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治污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负的责任。
活动提示教材第87—88页活动提示:1.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增加的快慢程度一致。2.2 500亿吨—5 000亿吨。3.减少化石能源使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增加碳汇:植树造林,防止植被焚烧、封存CO2于地下或海洋中等。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视角1 人为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
英国一摄影师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在海中巡游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据科学家研究,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平均海平面将升高0.09—0.88米。
结合材料探究:(1)图示时间段,大气中CO2含量变化趋势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图示时间段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且有加快趋势,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
(2)图示时间段,全球气温变化特点如何?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增多?
提示 全球气温呈波动性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有加快趋势。全球海平面也呈波动性上升趋势。
提示 全球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升高,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就会增加。气温升高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灾害。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大气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人为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过程。我国碳排放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来源于电力和供热部门在生产环节中化石燃料的燃烧。2碳排放源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源,既来源于自然界,也来源于人类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与之相对的概念——碳汇则意为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23·江苏盐城期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泵。如果生物泵遭到摧毁,会影响海洋的碳循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生物泵的过程是( )A.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B.物理沉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碳C.浮游植物—无机碳—浮游动物—物理沉降D.无机碳—物理沉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2.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 )A.减轻温室效应B.促进碳氧平衡C.促进煤炭形成D.减小臭氧空洞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被沉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被称为生物泵。大气中的碳是无机碳,首先无机碳会被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然后浮游动物食用浮游植物,碳元素进入浮游动物身体内部,之后在食物网内转化,最后通过物理沉降转化为海底埋藏的碳元素。故生物泵的过程是无机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物理沉降,A正确,B、C、D错。故本题应选A。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洋生物泵可以储存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温室效应,A正确;生物泵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固碳作用,与碳氧平衡和减小臭氧空洞关系不大,B、D错误;煤炭一般是陆地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地质时期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与生物泵的作用关系不大,C错误。故本题应选A。
视角2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我国在2022年发布了“全球海平面”数据,直接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1993—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海平面上升导致很多岛屿将被淹没。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引用的一项研究,到2100年,在太平洋、印度洋岛屿周围的海洋,可能会再上升近1米,这会导致马尔代夫、图瓦卢、马绍尔群岛、瑙鲁和基里巴斯5个国家消失,这里的居民将无法在本国居住,造
成60万无国籍气候难民。其实2020年所罗门群岛的11个岛屿,因海平面上升已经在海平面之下了,同时,日本、美国也相继公布了岛屿的消失。专家认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显而易见,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冰雪融化和海水膨胀抬升了全球海平面高度。
结合材料探究:(1)海平面上升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从长期来看,冰川消融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 导致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没,使得生存空间丧失,造成环境难民增加等。
提示 从长期来看,当冰川融水达到峰值后,剩余的冰川容量将不能维持径流的增加,河流补给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2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作物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2023·山东德州期末]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2011年11月联合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全海域海平面将上升80—130毫米。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据此完成3~4题。3.气候变化威胁我国的国土安全,主要表现在(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B.极端天气增多,旱涝灾害增多C.冻土快速融化,影响青藏铁路运行安全D.加剧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4.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的生态安全,主要表现在( )A.引发冰川扩张,加剧水资源短缺B.海洋赤潮灾害频发,影响养殖业C.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功能衰退D.生态移民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导致陆地面积减小,直接威胁我国国土安全,A正确。B、C、D均不属于对我国国土安全方面的威胁。故选A。第4题,全球变暖,蒸发变强,导致湿地大面积萎缩退化,其生态功能衰退,C正确;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面积萎缩,A错误;气候变化对海洋赤潮和生态移民的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C。
[2023·山西晋城期末]下图为全球变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大洋洲和喜马拉雅山脉的直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变高B.喜马拉雅山脉自然带海拔变低C.大洋洲火山岛将增加D.大洋洲陆地总面积可能减小6.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B.不合理地使用制冷设备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D.旅游业发展
解析 第5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喜马拉雅山脉自然带海拔变高,B错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大洋洲陆地总面积可能会减小,D正确;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火山岛可能被淹没,C错误;仅考虑海平面上升对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的影响,因测量海拔的基准面为海平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所以其海拔可能降低,A错误。故选D。第6题,目前,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使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C正确。
探究点二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办。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2023年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主办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长兼气候变化特使在COP27期间表示,COP28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将对世界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这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会议。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为落实《巴黎协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探究:(1)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措施主要有哪些?(2)应对全球变暖的适应措施的目标是什么?(3)应对全球变暖国际合作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 主要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个方面。
提示 “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二、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变暖
1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碳中和则是低碳发展的最终目标。
2为了平衡各国利益,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的交易机制,简称碳交易。为体现公平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碳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2023·河南安阳期末]为保护生态环境、担当大国责任,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通过对地理环境、经济、能源等因素的系统分析,将我国分为四大区域——传统能源仓库“北方走廊”、工业耗能大户“工业重镇”、能源消费大户“东部集团”、清洁能源宝库“绿色地带”。下图为我国四大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四大区域中,碳中和任务最重的是( )A.北方走廊B.工业重镇C.东部集团D.绿色地带2.东部集团碳排放量大的原因是( )A.化石能源储量大,煤炭使用占比高B.重工业发达,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小C.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消耗大D.技术落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
3.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禁煤推清”,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B.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C.推进产业转移,重污染企业迁至其他区域D.加强生态保护,强化生态系统调节能力
解析 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区域中,北方走廊区域属于传统能源仓库,能源资源量大,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之后,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净化作用不明显,所以其碳中和任务最重,故A正确;工业重镇属于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能够对温室气体进行净化,碳排放正负抵消,因此其碳中和任务较北方走廊轻,故B不选;东部集团大部分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更高,对温室气体的净化作用强,因此其碳中和任务较轻,故C不选;绿色地带区域内的工业分布稀少,温室气体排放较少,且一些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其碳中和任务最轻,故D不选。答案为A。
第2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部集团经济发达,且人口稠密,工业分布也较为密集,因此能源消耗量大,导致其碳排放量大,故C正确;东部集团所在区域内矿产资源分布较为稀少,故A错误;东部集团的工业属于中轻工业,重工业主要位于图中的工业重镇,故B错误;东部集团区域内经济发达,科技也发达,因此技术先进,故D错误。答案为C。第3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禁止煤炭的使用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因为目前煤炭的使用依然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比非常大,故A错误;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取的,高耗能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大科技投入,降低耗能,故B错误;产业转移,重污染企业迁至其他区域,在排放温室气体量上没有改变,故C错误;应当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植被覆盖率,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净化,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故D正确。答案为D。
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被称为蓝碳,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并称“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下表为蓝碳生态系统相关数据。据此完成4~5题。
4.蓝碳生态系统( )A.储存碳所占的海洋空间大B.固碳储存效率高C.可借助GIS技术获取分布数据D.分布于热带海区
5.我国重视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可以( )①减轻全球变暖 ②发展海洋蓝色经济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缓解酸雨危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1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a>,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难归纳1影响,应对措施,注含预测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课标定位,素养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