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检测
展开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基础巩固】
(2022·全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完成1~2题。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易造成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上升,沿海渔业资源更丰富
B.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
C.欧、美各地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减少
D.促进作物生长,农业增产
2.为实现“碳中和”,普通民众可参与的是( )
A.烘干机晾衣服
B.公交车出行
C.设计减排制度
D.过节送贺卡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沿海渔业资源可能减少;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欧、美国家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增多;二氧化碳增多,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作物产量可能增加;但同时全球变暖,中纬度地区因蒸发旺盛,加剧干旱,可能导致水资源不足,有些地区旱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多,都会导致农业减产。第2题,为实现碳中和,普通公民可参与公交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燃油和尾气排放,助力碳中和;烘干机晾衣服,增加能耗,不利于减排;设计减排制度不是普通民众能做到的事情;过节送贺卡会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1.B 2.B
3.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解析:“生物泵”是指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缓解全球变暖。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
答案:A
4.下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 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
-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解析:自然环境因素包含气候、下垫面、土壤、植被、河湖等,从图中各项内容关联度可知,甲为植被因素,结合选项应为森林破坏。
答案:C
下图为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完成5~7题。
5.在自然环境中对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是( )
A.中国 B.美国 C.加拿大 D.巴西
6.中国完成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退林(草)还耕
B.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
C.实施西部地区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
7.图示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 )
A.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产
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
C.中国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D.日本人均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美国
解析:第5题,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此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就多。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第6题,退林(草)还耕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要在10年后方能显现;西部地区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并没有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也就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7题,加拿大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墨西哥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费高于生产;中国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日本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低于美国;日本人口1亿多,美国人口3亿多,由图中数据估算可知日本人均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于美国。
答案:5.D 6.D 7.C
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正式开幕。大会讨论了气候危机多方面的问题。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9.防治上述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开发新能源,禁止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同纬度地区气温上升,故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会向北移动;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内蒙古草原不可能变成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升高,大量冰雪融化,海平面会上升,海南岛的面积会变小;气温升高会加大蒸发量,从而会使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盐碱化加剧。第9题,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是防治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
答案:8.D 9.C
10.读全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图反映的全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种趋势加剧会导致 。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试说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增温,全球变暖。第(2)题,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增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面积植被破坏造成二氧化碳的消耗速度降低。第(3)题,多使用清洁能源、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1)上升 全球变暖
(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面积植被破坏。
(3)多使用清洁能源,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提高】
近年来,位于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1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解析:第11题,耕地减少,洼地转变为湿地,越年积雪面积减少,是气温升高造成的。第12题,位于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因此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答案:11.A 12.D
13.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下图为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上层的冰融化,变成了活动层,活动层厚度变大,永冻层上界下降。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全球变暖,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且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由于活动层厚度变大,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D
【挑战创新】
14.据报告,全球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米)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二氧化碳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下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哪些?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二氧化碳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4)除全球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解析:第(1)题,珊瑚礁白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所述可知,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再分析全球变暖对海水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即可作答。第(2)题,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第(3)题,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主要是用图中进入大气圈的碳数量减去从大气圈出去的碳数量。读图可知,造成大气圈二氧化碳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被破坏。第(4)题,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
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1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