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八颗行星》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527140/0-171110862337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八颗行星》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527140/0-17111086234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2《八颗行星》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5527140/0-1711108623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整套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八颗形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科学探究目标
能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用纸带建立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难点:建模前对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系图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是自太阳由内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太阳系中一共有几颗行星?分别是什么?(预设:太阳系中一共有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提问:那么,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预设: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太阳系,一起来认识太阳系大家庭的八颗行星。(板书:八颗行星)
【设计意图】通过对太阳系中行星数量和名称的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各行星,再引发学生对天体相对距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八颗行星的基本信息
1.谈话: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数据来了解八颗行星。(教学提示: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引导学生阅读表格。)从这张表中大家能知道什么?(预设:知道了八颗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和各个行星的赤道直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差很大,
探索
与研讨
赤道直径的大小也相差比较大;根据八颗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我们可以知道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序;根据赤道直径,可以给八颗行星的体积大小进行排序。)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基本数据表,利用数据给八颗行星排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二: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1.过渡:刚刚我们给八颗行星进行了排序。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制作一个表示八颗行星位置关系的模型呢?可以怎么制作?(预设:用橡皮泥、牙签和米尺制作,将代表不同行星的橡皮泥球用牙签和多余的橡皮泥固定在米尺的不同位置上,表示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
2.讲解:(教学提示:播放视频,展示模型制作过程。)我们制作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时,最关键、最应该准确体现的是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而其他的信息我们可以适当简略。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行星赤道直径的数据也无须处理。
3.提问: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怎样才能保证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预设:为了保证八颗行星都出现在纸带上,要先量取纸带长度,在处理数据时,不能让最远的海王星的距离长于纸带长度。)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制作八颗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研讨汇报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和赤道直径的大小是不相同的,但都在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木星的相关资料。)因为木星相当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认出。用双筒望远镜观察,木星看起来像小圆盘,还有可能看到它的四颗最亮的卫星。
3.布置任务: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双筒望远镜来观察。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建立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对提供的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行星相对位置模型,从而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
本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建构宇宙空间的概念也十分有益。课后拓展活动布置观察木星的任务,是因为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被认出来。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而借助工具观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
课后
作业
一、填空题。
1.太阳系有_______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_______运转。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土星、_______、海王星。其中,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
2.在用纸带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时,要先处理_______与_______距离远近的数据。
三、选择题。
1.太阳系中赤道半径最小的行星是( )。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3.下列关于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对折纸带是为了保持模型美观,使其看起来更整洁
B.按比例处理数据时要保证八颗行星都排列在纸带上
C.标记数字是为了便于折痕计数,数字代表单位长度的个数
参考答案
一、1.八颗 太阳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木星 水星
2.行星 太阳
三、1.B 2.C 3.A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2.八颗行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2.八颗行星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