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活板》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520524/0-17109835035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5课《活板》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520524/0-17109835035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5课《活板》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520524/0-17109835035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活字印刷术”表演。
◄设计思路
本环节由视频导入,进而引用马克思的话来印证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样设计,让学生对活字印刷术产生兴趣,并油然而生自豪之情,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带着激情学习本课。
PPT展示: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场“活字印刷术”的表演,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一项重大贡献,“活字印刷术”表演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等理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新时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沈括的《活板》,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板书:活板 沈括
二、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见PPT。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作品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作品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作者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该书为“中国科学史的地标”。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提供助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初读,扫清障碍。
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读顺。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为下一步理解文本内容打好基础。
学生自由诵读。
大屏幕出示:
(1)读一读,写一写。
毕昇(shēng) 和纸灰(huò) 炀之(yánɡ) 平如砥(dǐ)
燔土(fán)用讫(qì)更互(ɡēnɡ)松脂(zhī)
(2)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用讫/再火令药镕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四、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自主翻译,疏通文意。
师:参考注释,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释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合作,释疑解难。
个人在小组内提交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不能解决的,提交课堂共同解决。
3.课堂答疑,分享成果。
小组提交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答疑解惑,最后老师明确答案,同时强调重点文言词语,要求学生记笔记。
预设:
(1)通假字。
①活板(同“版”)
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
(2)古今异义。
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3)一词多义。
就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若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不若燔土(动词,如,像)
印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动词,印刷)每一字皆有数印(名词,字印)
为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介词,被)
(4)词类活用。
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标记)
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火烧令坚(“令”后省略宾语“之”)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介词“于”)
②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
4.当堂测试,检验成果。
大屏幕出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预设:
(1)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
(2)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瞬息就能制成。
(3)印完后再用火使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拂,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根本不会被(松脂、蜡等的混合物)弄脏。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采用自主翻译、小组答疑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预设:
说明对象:活板。特征:活。
◄设计思路
本环节旨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层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为下一课时深入研究文本做铺垫。
2.概括内容,分析层次。
师:文章一共三段,请同学们快速概括各段落的内容。
预设:
第1段:雕版印刷发展情况。
第2段:活字印刷情况
第1层——介绍活板的发明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第2层——介绍活字印刷的印刷程序。
第3层——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事项。
第3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梦溪笔谈》,了解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课后同学们继续诵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七、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第25课基础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活板雕版印刷发展情况活字印刷情况活板发明的相关信息活字印刷的制版印刷程序补充介绍交代字模的下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
检查翻译情况,导入新课。
设计思路►
本环节通过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的把握程度,自然导入新课。
二、研讨课文,探究“活板之活”
1.筛选信息。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活板的最大特点是“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活”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阅读课文第2段,筛选信息,并在小组内交流反馈。
设计思路►
本环节通过找出体现“活”的原句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锻炼概括思维。
2.理清过程,把握顺序。
师: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按照制版的程序来说明。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词语,确定这一顺序。
预设:
印刷术:制版—印刷—拆版
制版:刻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
大屏幕出示:
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种说明顺序叫作程序顺序。
师小结:作者介绍活字印刷术,过程说得极为清楚,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科学、精确、有条理,使读者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使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3.理解探究。
师:活字印刷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并反馈。
预设:
(1)注意一字多印,因为在一板中,一些常用字可能重复。
(2)字印做好标记,分类贮存。
(3)奇字少用,没有准备,旋刻瞬息可成,不会耽误排版,表明此法的实用性强。
4.精彩介绍,再现“活”字。
师:读完课文,我们了解了活字印刷术。现在,让我们以文化传承者的身份来再现活字印刷术的工艺流程。解说时要用自己的话,说得既流畅,又好懂,不要翻译课文。
学生先自己解说,然后小组互相交流。
程序合理,表述简洁流畅即可,不求答案统一。
三、品味语言,赏析说明之“活”
师:作为一篇笔记体作品,作品用准确、科学的语言,介绍了活板这种发明创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品析作品,探究语言运用之妙,完成下面的任务。
大屏幕出示:
(1)找出制版和印刷过程中的动词,并品析妙处。
预设:
动词:烧、炀、镕、燔等。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微熔化,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熔化,用“镕”。“燔土”的“燔”也是“烧”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这些动词不仅准确、科学地描写出制版和印制的过程,而且避免了用词重复,体现了文言文的美感。
(2)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预设:
①开头先介绍雕版印刷,既表明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字印刷做铺垫。②结尾,结构上,与上文“庆历……又为活板”照应;内容上,更加突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真实性,令人更加相信。
(3)作为一篇说明文,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完成表格。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进而把握和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四、思读课文,体悟“活板之活”
1.探究创意。
师:以“我喜欢活板,它活在……”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诵读课文,根据句式回答交流。
预设:
我喜欢活板,它活在可以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我喜欢活板,它活在可以快速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我喜欢活板,它活在可以减少浪费,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设计思路
本环节通过思读课文,拓展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刷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创新思维,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理解科学发明。
2.探究精神。
师:活字印刷从雕版印刷发展而来,刻字从一整块到一小块,这小小的一步,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创新,让读书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百姓也能读到书籍。因为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世界文化得以交流和发展。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三四百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同学们,根据你的了解,现在印刷技术又有了哪些创新?
预设:
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全息照排技术—3D打印技术
师小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可以填充空白,可以补上短板,更可以让发展拥有“加速度”。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就是这样一项创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布衣毕昇发明活板,让世人铭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技艺,创新厚植于传统土壤,可拓展生长空间,激发无限可能;对于匠人,创新则是把职业价值标注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让事业有所成,让人生更出彩。
五、课堂小结
如今,印刷技术飞速发展,从北斗导航到空间站的建设,从登陆火星到高铁领先世界,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弘扬创新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负韶华的时代担当、实干兴邦的决心意志,不懈探索,砥砺前行,攀登科技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活板雕版印刷的历史:冯瀛王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字印刷情况制作制字: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排版:设板,密布字印制版:烧板,平字印刷效能:两版交替,高效补充介绍: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不用木刻字的原因字印下落: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原句呈现
“活”的表现
每字为一印
字是活的
密布字印
排版是活的
更互用之
印刷是活的
每一字皆有数印
字印数目是活的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存放活
相关句子
说明方法
每字有二十余印
列数字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打比方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作比较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举例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进文本,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再读课文,积累重点词句,拓展延伸,活学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版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段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