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板同步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活板同步练习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2·陕西商洛·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舁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布衣毕昇( )
(2)更互用之( )
(3)木格贮之( )
(4)不若燔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B.以我酌油知之
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D.以手拂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请结合文章说说活字印刷有什么优势。
(二)(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如钱唇 钱唇:铜钱的边缘B.有奇字素无备者 奇字:生僻字
C.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群从:许多人跟从D.至今宝藏 宝藏:珍藏
6.下列各项加点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活板B.则第二板已具C.药稍镕D.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其 上 以 松 脂、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9.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你结合文中语句来概括。
(三)(2022·七年级期末)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炀:__________
(2)字平如砥 砥:__________
(3)一板已自布字 自:__________
(4)此印者才毕 毕:__________
(5)殊不沾污 殊:__________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2.选文内容逻辑严密,逐层推进,先介绍了__________工艺,再介绍如何排版,最后介绍__________工艺。
13.从文中举出两例,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二、对比阅读
(四)(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乙】
夹镜之疑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②之声。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⑤。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异事》)
【注释】①循:通“据”,抚摩。②摘然:形容开裂的样子。灼龟:古人用龟甲占卜,用火灼烤龟背,使其正面出现裂纹。③夹镜:两层铜材合起来制作的铜镜。④铣塞:指滞涩混浊的声音。
1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
此 镜 甚 薄 略 无 焊 迹 恐 非 可 合 也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16.《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请你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沈括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五)(2022·江苏连云港·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宇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①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土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不令有丝毫隙拆 (4)春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
1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其 内 外 透 体 干 坚 外 施 火 力 炙 化 其 中 油 蜡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20.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六)(2022·湖北十堰·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草火烧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出
B.为余群从所得 自是莫不从用焉
C.唐人尚未盛为之 为后世法
D.一板已自布字 自是莫不从用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2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活板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活”字上,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字印数目、选用、做法、拆法是活的。
B.乙文采用对比的写法,凸显了“蔡候纸”价廉、轻便的特点。
C.甲文用词准确。如“烧”“镕”“炀”这些词用得准确贴切;使胶泥字印坚硬成型,用“烧”;使药物稍稍融化,用“镕”;用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炀”。
D.乙文表明蔡伦是一个敢于创新、认真负责、富有才能的人。
24.“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说两者分别解决了原来的什么难题,它们共同具有什么优点?
(七)(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⑥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⑦。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 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这里指腊的大小。⑦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持就火炀之( )
(3)运转尤速( )
(4)莫可原其理( )
26.下面有关“之”的用法或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B.无风处悬之
C.不以木为之者D.磁石之指南
2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8.这两篇有关科技的文言说明文,都表现出沈括观察细致、认真研究的特点。试简要梳理概括乙文中沈括介绍的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八)(2022·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①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幹②,上出井口,自木幹垂绠③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④绞之。
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盘中贮水,盘底为小窍,洒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梦溪笔谈·权智》)
【注】①杖鼓:两端大中同细的长鼓。②擀(hán):防护并壁的木制栏壁。③绠(gěng):汲水时系桶用的绳子。④大车:提起井绳的绞盘。
2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持就火炀之”与“用讫再火令药解”两句中的“火”,都是名词,意思是“火焰、火苗”。
B.【甲】文中“瞬息”和“与《狼》一文中“而顷刻两毙”的“顷刻”,都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
C.【甲】文中“每韵为一帖”与“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的“为”字,读音相同但合义不同,前者译作“做”,后者译作“被”。
D.根据语境,【乙】文中“令水下终日不绝”中“绝”的意思为“断”,是指雨盘的设计让“雨水”终日不断。
30.下图清晰地说明了活板排版的程序,根据【甲】文内容将对应的步骤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6个字)
31.下列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B.惟候有雨/人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32.【甲】文中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①_____”(填1个字),表现在字印活、排板活、②_____、③_____等方面:而【乙】文中解决盐井里阴气致人死亡之法可称得上“简”,主要表现在④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可算得上最早的人工降雨了!【甲】【乙】两文都体现了⑤_____。)
(九)(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持就火炀之( )
(3)用讫再火令药熔( )
(4)未尝有也( )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35.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1)______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2)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十)(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宇,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⑤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思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覆盖
B.则以纸帖之 帖:标签
C.半日方散 方:才
D.必顶礼赞叹而去 去:离开
37.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永乐之大窑器
A.何陋之有B.有闻而传之者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水陆草木之花
3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活版在印刷时具备印刷速度快、排版速度快、填补新字速度快以及拆版速度快等优点。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艺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报恩塔上每夜必定点灯,除非是天日转晴,细雨雾霭,因此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活板》阅读真题
一、课内阅读
(一)(2022·陕西商洛·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舁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布衣毕昇( )
(2)更互用之( )
(3)木格贮之( )
(4)不若燔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B.以我酌油知之
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D.以手拂之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请结合文章说说活字印刷有什么优势。
【答案】1. 平民 交替,轮流 贮存 烧 2.B 3.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4.若印刷的数目多,印刷的速度就会很快;并且活字印刷的预备数量可以满足一板内重复用字的需求,贮存和再次使用也很便捷,同时,对于平时没有的字也可以立即刻制出来。(意近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有个平民毕昇。布衣:平民。
(2)句意为:两块板交互使用。更互:交替,轮流。
(3)句意为: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贮:贮存。
(4)句意为:不如烧泥制印。燔:烧。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以:介词,用;
B.以:介词,凭借;
C.以:介词,用;
D.以:介词,用;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砥,磨刀石。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的意思“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可知,若印刷的数目多,印刷的速度就会很快。
根据“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的意思“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可知,活字印刷的预备数量可以满足一板内重复用字的需求,贮存和再次使用也很便捷。
根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的意思“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可知,对于平时没有的字也可以立即刻制出来。
【点睛】参考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广泛使用。从五代时冯道雕版印《五经》开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要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两三本的话,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成百上千本,就极为神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这块板刚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排好。两块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例如“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是为了准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贴好标签,每一个韵的字作为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字印储存起来。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烧,转眼间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不如烧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完全不沾药料。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二)(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如钱唇 钱唇:铜钱的边缘B.有奇字素无备者 奇字:生僻字
C.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群从:许多人跟从D.至今宝藏 宝藏:珍藏
6.下列各项加点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活板B.则第二板已具C.药稍镕D.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其 上 以 松 脂、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9.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你结合文中语句来概括。
【答案】5.C 6.B 7.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8.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9.【示例】“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可以活动的;“乃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可见做法是活的;“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见印刷是活的;“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可见拆法是活的。(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群从:堂兄弟及侄子辈;
故选C。
6.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辨析。
A.句意为:活字版。“板”通“版”,上面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版;
B.句意为: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无通假字;
C.句意为: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镕”通 “熔”,熔化;
D.句意为: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已”,通 “以”,以后;
故选B。
7.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据此,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句中重点词语:则,就;(第一个)帖,用标签标出;韵,指韵部;(第二个)帖,标签。
9.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
结合“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每字为一印”即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由此可见字是可以活动的;结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要印刷时,只要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就可以了,由“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结合“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字皆有数印”,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结合“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可见做法是活的;结合“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的内容可知,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可见印刷是活的;结合“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可见拆法是活的;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三)(2022·七年级期末)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 炀:__________ (2)字平如砥 砥:__________
(3)一板已自布字 自:__________ (4)此印者才毕 毕:__________
(5)殊不沾污 殊:__________
1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2.选文内容逻辑严密,逐层推进,先介绍了__________工艺,再介绍如何排版,最后介绍__________工艺。
13.从文中举出两例,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答案】10. (1)烘烤 (2)磨刀石 (3)另自,另外 (4)完结,完成 (5)根本(有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11.(1)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它。(2)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意思对即可) 12. 制字 印刷 13.示例:“活”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中。如“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而用,做法是活的:用讫拆版,便于下次重新排版印刷,进一步说明字模的“活”。这些都体现了活字印刷术的“活”。(其它言之有理的句子也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10.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持就火炀之:拿到火上去烘烤。炀:烘烤;
(2)字平如砥 :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砥:磨刀石;
(3)一板已自布字: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自:另自,另外;
(4)此印者才毕:这一块刚刚印完。毕:完结,完成;
(5)殊不沾污:一点也不会弄脏。殊:根本。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以:用;和:混合;冒:覆盖。
(2)奇:生僻;素:平时;旋:立即;以:用;瞬息:一会儿。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选文先介绍了“制字”的工艺;
由“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再介绍如何排版;
由“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文章最后介绍了“印刷”的工艺。据此回答即可。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活”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中: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即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由此可见字是活的;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要印刷时,只要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就可以了,可见排版是灵活的;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印刷是活的;
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知,字的做法是活的: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字模是活的。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他的办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经常准备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二、对比阅读
(四)(2022·浙江宁波·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
【乙】
夹镜之疑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②之声。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⑤。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异事》)
【注释】①循:通“据”,抚摩。②摘然:形容开裂的样子。灼龟:古人用龟甲占卜,用火灼烤龟背,使其正面出现裂纹。③夹镜:两层铜材合起来制作的铜镜。④铣塞:指滞涩混浊的声音。
1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两处)
此 镜 甚 薄 略 无 焊 迹 恐 非 可 合 也
1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16.《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请你结合两文内容,说说沈括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答案】14.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15.(1)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2)(我)多次访问制造铜镜的工人,(大家)都(对这面镜子)迷惘而猜不透。 16.沈括十分热爱传统技艺,对活板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如数家珍,一直收藏着毕昇的字模。他编写《梦溪笔谈》来记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通过文字使古代科技流传后世。同时他也不乏探究精神,严谨求知,为了弄清铜镜的原理多次寻访工匠。沈括严谨细致,【甲】【乙】两文语句精炼,用词严谨科学。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意为“这面镜子很薄,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也不可能合起来”可知,“此镜甚薄略无焊迹”与“恐非可合也”构成因果关系,故可停顿;“此镜甚薄”与“略无焊迹”又构成并列关系,是两方面的原因,故也要停顿。
故可停顿为: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以纸:用纸条;帖:用标签标出;贮之:贮存这些活字。
(2)历访:多次访问;罔然不测:迷惘而猜不透。
1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等可知,沈括十分热爱传统技艺,对活板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如数家珍,一直收藏着毕昇的字模。
甲文的《活板》和乙文的《夹镜之疑》都来自《梦溪笔谈》,分别介绍了“活板”的制字、排版、印刷的流程及夹层镜特殊性能,再联系书中其他内容可知,他编写《梦溪笔谈》来记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通过文字使古代科技流传后世。
从乙文“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可知,沈括身上不乏探究精神,严谨求知,为了弄清铜镜的原理多次寻访工匠。
从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等可知,沈括严谨细致;
从甲文“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及乙文“以手循之……就使焊之……今扣……历访镜工”等词可知,两文语句精炼,准确表面动作与细节,用词严谨科学。
【点睛】参考例文:
【甲】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乙】我在亳州谯县得到一面古镜,用手抚按它,当按到中心时,就发出像烧灼乌龟甲那样的绽裂声响。有人说:“这是夹层镜。”但是夹层不可以铸造,必须两片合起来制成。这面镜子很薄,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也不可能合起来。如果镜子是焊成的,那么它的声音应当像敲击钟铣那样重浊窒塞,但现在敲击它所发出的声音却清脆而纤细悠远。既然是因为按压而发声,那么刚铜就应当破裂,柔铜又不能像这样光洁澄澈。我遍访了造镜的工匠,他们都茫然不解。
(五)(2022·江苏连云港·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宇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乙】
凡造万钧钟与铸鼎法同,掘坑深丈几尺,燥筑其中如房舍,埏泥①作模骨,用石灰、砂和土筑,不令有丝毫隙拆。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分两:油居土八,蜡居十二。其上高蔽抵晴雨。油蜡墁定②,然后雕镂书文、物象。然后舂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涂墁以渐而加厚至数寸,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也。
(节选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泥:用水和泥。②墁定:用墁刀荡平整。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不令有丝毫隙拆 (4)春筛绝细土与炭末为泥
1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使 其 内 外 透 体 干 坚 外 施 火 力 炙 化 其 中 油 蜡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油蜡分两:油居十八,蜡居十二。
20.甲乙两文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在科技创造中都巧妙使用了蜡。请结合两文说说蜡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7.(1)覆盖(2)靠近(3)使、让(4)极 18.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19.(1)遇到平时未曾准备的生僻字,就马上刻制。
(2)牛油和黄蜡按两种比例: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 20.甲: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同时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乙:与牛油混合,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冒:覆盖;(2)句意:再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3)句意: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令:使、让;(4)句意: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绝:极。
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使其内外透体干坚”点明“外施火力”的时候;“炙化其中油蜡”点明“外施火力”的原因(后果),应在“外施火力”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奇字:生僻字;素:向来,在此指平时;备:准备;旋:立即,马上。(2)分两;指按两种比例;十八:占十分之八;十二:占十分之二。
2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找到原文中与“蜡”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在制板印字与铸钟的作用即可。根据【甲】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需要与松脂、纸灰混合铺在字模下面;根据“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靠近火烘烤,用平板压字模,使胶泥字模变平整;根据“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便于胶泥字模取下来。根据【乙】文“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油蜡墁定,然后雕镂书文、物象”可知,用牛油加黄蜡涂抹在钟鼎的内模,便于刻文字和图案;根据“使其内外透体干坚,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从口上隙熔流尽,则其中空处即钟鼎托体之区”可知,油蜡加热熔化流出,让内外模之间有空腔,钟鼎成型。
【点睛】【甲】参考译文:
它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参考译文:
凡是铸造万斤以上的大钟和铸鼎的方法是相同的。先挖掘一个一丈多深的地坑,使坑内保持干燥并把它构筑成像房舍一样。用水和泥作为模骨,将石灰、细砂和黏土塑造调和,不让内模有丝毫的裂缝。内模干燥以后,用牛油加黄蜡在上面涂约几寸厚。油和蜡的比例是:牛油占十分之八,黄蜡占十分之二。在钟模型的顶上搭建一个高棚用以防日晒雨淋(夏天不能做模子,因为油蜡不能冻结)。油蜡层涂好并用墁刀荡平整后,就可以在上面精雕细刻上各种所需的文字和图案,再用舂碎和筛选过的极细的泥粉和炭末,调成糊状,用墁刀慢慢地(把细土、炭末的泥)逐层涂铺在油蜡上达到几寸厚,让外模的里外都干透坚固,便在上面用慢火烤炙,使里面的油蜡熔化而从模型的开口处流干净。这时,内外模之间的空腔就成了将来钟、鼎成型的地方了。
(六)(2022·湖北十堰·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草火烧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出B.为余群从所得 自是莫不从用焉
C.唐人尚未盛为之 为后世法D.一板已自布字 自是莫不从用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2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活板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活”字上,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字印数目、选用、做法、拆法是活的。
B.乙文采用对比的写法,凸显了“蔡候纸”价廉、轻便的特点。
C.甲文用词准确。如“烧”“镕”“炀”这些词用得准确贴切;使胶泥字印坚硬成型,用“烧”;使药物稍稍融化,用“镕”;用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炀”。
D.乙文表明蔡伦是一个敢于创新、认真负责、富有才能的人。
24.“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说两者分别解决了原来的什么难题,它们共同具有什么优点?
【答案】21.A 22.(1)不用时,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2)绸缎(或细绢)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 23.C 24.“活板”重在体现一个“活”字,解决了雕板印刷中“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而“造纸术”弥补的是“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缺点,两者都使技术变得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解析】21.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和辨析。A.以:均为介词,用;B.从:名词,随从/动词,跟从;C.为:动词,做/动词,作为;D.自:副词,别自、另外/副词,从;故选A。
2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不用,不用的时候;则以纸帖之,就用纸来标记;每韵,每个韵部;贮,贮存。(2)句重点词语:缣,绸缎;贵,贵重;简,竹简;重,(重量)太重。
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使药物稍稍融化,用‘镕’;用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炀’”有误,结合【甲】第②段“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用讫再火令药镕”的内容可知:“使药物稍稍融化,用‘炀’;用高温使药物融化,用‘镕’”;故选C。
2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问,由甲文中“每一字皆有数印”“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等内容可知,“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的优势;由乙文中“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弥补了“缣贵而简重”的缺陷。第二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的内容,和乙文“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内容可知,它们共同的优点是:造价低廉,使用方便。
【点睛】参考译文:
【甲】
用木刻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应用它。从五代冯瀛王时才开始(用来)印刷五经,以后重要的书籍就全部是用木刻雕板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板,它的制作方法是:用粘土刻成字模,(字)薄得像铜钱边缘部分似的,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烧(它)使(它)变硬。首先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敷盖上它。想要印刷,就把—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于是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板,拿到火上去烤它,(松脂等)药物稍一熔化,就用一块很平的木板去压那字面,那么字面就平得像磨刀石。如果只印三两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为神速了。通常是制作两块铁板,这一块板在印刷,另一板已经另外在排字,这块印刷的铁板刚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轮流地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而)像“之”、“也”等(常用)字,每个字(就)有二十多个字模,为的是防备在同一板中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活字做标签,每一个韵目作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遇有平时没有储备的生僻字,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片刻就可以制成。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由于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加上和药物粘在一块,拿不下来;不如烧胶泥(所制的活字),用完再用火一烤,让药物熔化后,用手轻轻抹掉还粘在铁板上的活字,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沾上药变脏。
毕昇死后,他那些字模被我的侄辈获得,直到现在还珍藏着。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永兴(汉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器械的方法。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七)(2022·山东烟台·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⑥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⑦。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 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这里指腊的大小。⑦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持就火炀之( )
(3)运转尤速( )
(4)莫可原其理( )
26.下面有关“之”的用法或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B.无风处悬之
C.不以木为之者D.磁石之指南
2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8.这两篇有关科技的文言说明文,都表现出沈括观察细致、认真研究的特点。试简要梳理概括乙文中沈括介绍的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答案】25. 混合 烘烤 尤其、格外 推究 26.D 27.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能完全指向南方。 28.浮在水上;放在指甲上;放在碗边上;系在丝线上。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和,混合。(2)句意:把它靠近火边烤。炀,烘烤。(3)句意:运转的速度很快。尤,尤其,格外。(4)句意: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原,推究。
26.考查“之”字的用法。A.代词,它;B.代词,它;C.代词,它;D.主谓之间,不译;故选D。
2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然,然而;微,稍微;全,完全;南,指南。
28.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可得:浮在水上,放在指甲上,放在碗边上。根据“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可得:系在丝线上。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乙: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八)(2022·北京海淀·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①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幹②,上出井口,自木幹垂绠③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④绞之。
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盘中贮水,盘底为小窍,洒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梦溪笔谈·权智》)
【注】①杖鼓:两端大中同细的长鼓。②擀(hán):防护并壁的木制栏壁。③绠(gěng):汲水时系桶用的绳子。④大车:提起井绳的绞盘。
2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持就火炀之”与“用讫再火令药解”两句中的“火”,都是名词,意思是“火焰、火苗”。
B.【甲】文中“瞬息”和“与《狼》一文中“而顷刻两毙”的“顷刻”,都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
C.【甲】文中“每韵为一帖”与“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中的“为”字,读音相同但合义不同,前者译作“做”,后者译作“被”。
D.根据语境,【乙】文中“令水下终日不绝”中“绝”的意思为“断”,是指雨盘的设计让“雨水”终日不断。
30.下图清晰地说明了活板排版的程序,根据【甲】文内容将对应的步骤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6个字)
31.下列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B.惟候有雨/人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32.【甲】文中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①_____”(填1个字),表现在字印活、排板活、②_____、③_____等方面:而【乙】文中解决盐井里阴气致人死亡之法可称得上“简”,主要表现在④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可算得上最早的人工降雨了!【甲】【乙】两文都体现了⑤_____。)
【答案】29.A 30.②置铁范;③布字印。 31.A 32. 活 印刷活 字印数目活(②③还可填选用活、做字活等) 雨盘制作简(或:用扎有小孔的木盘盛水,让水滴洒入井中驱走阴气) 中国古人的智慧(或:富有创新精神)
【解析】29.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
A.“持就火场之”的意思是“把它靠近火边烤”,因此这里的“火”是名词,即“火焰、火苗”;“用讫再火令药解”的意思是“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因此这里的“火”是动词,即“用火烤”。所以A项“两句中的‘火’,都是名词”表述不正确;
故选A。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②空:根据【甲】文“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可知,活板排版时第一步是设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也即设铁板,覆药;第二步即“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也就是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可简写为“置铁范”;
③空:根据【甲】文“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置铁范”后就要排字模,也即第三步“乃密布字印”,简写为“布字印”;第四步“持就火炀之”,(再)把它靠近火边烤,也即用火烧;第五步“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也即用铁板平其面;此空需要填的是第三步,因此应是“布字印”。
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判断标准: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再结合“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这句话的意思“只能等到有雨的时候下井,这时阴气随雨水下落,稍可以施工,雨过天晴就又停止”可知,正确的断句应是: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
故选A。
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②③空:结合【甲】文“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可知,字印是活的;“密布字印”可知,排版是活的;“每字皆有数印”可知,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可知,做字是活的;“更互用之”可知,选用是活的;“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可知,拆法是活的,综合以上可知,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点即为“活”;除了表现在字印活、排版活,还表现在字印数目活、做字活、选用活、拆法活等方面,综合这些“活”,整体体现了印刷活。
④空:根据【乙】文“后有人以一木盘,盘中贮水,盘底为小窍,洒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可知,用一个大木盘满满地盛上水,盘底穿许多小孔,用它洒水一如雨点落下,置于井口上,使盘中的水终日洒个不停,由此可见这个“雨盘”的制作非常简单;
⑤空:【甲】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乙】文介绍了“雨盘”的制作原因和制作原理,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因此两文都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以及创新精神。
【参考译文】【甲】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乙】陵州有一口盐井,深五百多尺,井壁都是石头。其上部和下部都很宽敞,唯独中间稍微狭窄,俗称“杖鼓腰”。以前从井底立柏木为井干,上出于井口,自木干垂汲绠而下,才能送汲器至井底取盐水,井旁设一大绞车把汲器绞上来。
年深月久,井干损坏,屡次想换新的,而井中阴气袭人,下井的人往往会丧命,没有办法着手。只能等到有雨的时候下井,这时阴气随雨水下落,稍可以施工,雨过天晴就又停止。后来有人用一个大木盘满满地盛上水,盘底穿许多小孔,用它洒水一如雨点落下,置于井口上,叫作“雨盘”,使盘中的水终日洒个不停。这样几个月,井干又全部更新,而陵井盐又像从前一样获利。
(九)(2022·山东滨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乙】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持就火炀之( )
(3)用讫再火令药熔( )
(4)未尝有也( )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35.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1)______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2)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答案】33. 混合 靠近 用火烧 曾经 34.(1)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2)(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35. 不易变形 “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
【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和:混合。(2)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3)句意为: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火:用火烧。(4)句意为:不曾有过。尝:曾经。
34.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平,平整。砥,磨刀石。(2)重点字词:下,(龙首)的下面。承,接。
3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甲文中的“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胶泥具有不易变形,易于取用的特点。根据乙文中的“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可知地动仪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方向。
【点睛】参考译文:
(甲)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乙)张衡性情谨慎,有精巧的技艺。(他)制作的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样子像倾斜的酒杯;它的盖子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上面用篆文作装饰;外面刻有八条龙,(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它的发动机关都隐藏在形似酒杯的容器中,周边看不出边际,就像一个整体。地动仪的机关一发,龙就突出铜丸,蟾蜍张开口接住铜丸,声音于是振动传播,工作人员发觉后,立即观察机器,其余的七条龙头没有吐出铜丸,就知道地震从哪边发出,配合默契就像神仙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美丽。从古代以来,不曾有过。
(十)(2022·山东济宁·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宇,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⑤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思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覆盖
B.则以纸帖之 帖:标签
C.半日方散 方:才
D.必顶礼赞叹而去 去:离开
37.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永乐之大窑器
A.何陋之有B.有闻而传之者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水陆草木之花
3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活版在印刷时具备印刷速度快、排版速度快、填补新字速度快以及拆版速度快等优点。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艺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报恩塔上每夜必定点灯,除非是天日转晴,细雨雾霭,因此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4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答案】36.B 37.D 38.C 39.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 40.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解析】36.B.“则以纸帖之”意思是:就用纸来标记字印。帖,用标签标出。故选B。
37.例句:“永乐之大窑器”的“之”是:助词,的。A.之:助词,倒装的标志。不译;B.之:代词,指代听说的事;C.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之:助词,的;故选D。
38.C.“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意思是:衣服上的皱褶不差一分,面目不差一毫,须发眉毛不差一忽。通过表现建造的金身的样态逼真,直接体现报恩塔的鬼斧神工;并非“侧面”表现。故选C。
3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稍,稍微;则,就。以,拿。其,它的。砥,磨刀石。
40.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今塔上损砖一块”是“以字号报工部”的原因。“发一砖补之”是“以字号报工部”的结果。故断句为: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年间,有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乙)报恩塔是中国的一大古董,永乐年间的重大陶瓷器。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雄心,人力物力和令行禁止,加上胆识智慧足以掌控此塔,是不可能建成的。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十数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一分,面目不差一毫,须发眉毛不差一忽,榫头严丝合缝,确是鬼斧神工。听说烧制时,同时完成有三座塔,其中一座为成品,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清楚。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把需报告砖的编号给工部,就发掘一块砖补上,就像原生的一般。每夜塔上必定点灯,一年要消耗若干斛油。天日转晴,细雨雾霭,摇摇曳曳,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就像塔上香烟缭绕,半天才散去。永乐年间,海外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来自一百多国家,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顶礼膜拜大加赞叹后离去,说这是海外四大洲所没有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狼》 (真题专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