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三中等2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三中等2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3月份),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2.(2分)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里提水。水桶所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3.(2分)如图甲所示,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他自己坐的小船也会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如图乙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关上,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4.(2分)如图,一辆小车向左驶向一根弹簧,小车碰到弹簧,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小车被反弹后会向右运动,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5.(2分)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 的原理制成的,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是否 。
6.(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汤匙放在手指尖上,并使其在指尖平衡。汤匙能在指尖上平衡,是因为指尖对着汤匙这个位置,恰好是汤匙的 所在处。如果静止在指尖的汤匙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当移开手指后,汤匙将会 (选填“静止在原处”或“匀速直线下落”)。
7.(2分)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8.(2分)篮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 力,该力是由于 (选填“地面”或“篮球”)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
9.(2分)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B.湖水C.同学D.龙舟
10.(2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画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 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2分)下列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严禁超载,原因之一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B.自行车不蹬时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苹果在空中下落的越来越快,主要的原因是苹果受到的力越来越大
D.驾驶汽车时,要求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12.(2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迹运动,当卫星所受力突然消失的,不计阻力,它将( )
A.继续做圆周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加速运动D.静止在空中
13.(3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一定不同
B.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变
C.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用杯子把水泼出去利用了水受到的惯性作用
(多选)14.(3分)下列是某同学所画出的各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B.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浮力忽略不计)
C.学校内的一盏路灯,重力是25N,路灯所受力的示意图
D.燕子归巢时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燕子的受力示意图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
15.(7分)一实心金属球所受重力为G,体积为V,求其质量和密度(用字母表示)。
16.(7分)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宇航员到达月球表面:(g取10N/kg)
(1)航天员在地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2)到达月球时,他的质量是多少?月球对他的引力约是多少?
17.(8分)一辆汽车质量4t,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自重的0.05倍。求:
(1)该汽车受到的重力大小(取g=10N/kg);
(2)以该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的牵引力。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7分)如图所示,该仪器是用来测量 的,该仪器的原理是 ;该仪器的分度值为 N,图中所示的示读数为 N;该仪器在使用前应该先 ;某学生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2N的刻度上。该学生直接去测量,结果示数为1.8N,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真实值应为 N。
19.(7分)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于是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1中的空格处。
表1
(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做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3)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
(4)经过精确测量,发现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如表2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表2
根据表2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②如图丙是一张购物单,购物单上的“净重”,实质上应该是指货物的 (选填“质量”或“重力”)。
(5)对于重力及其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g=9.8N/kg表示1kg=9.8N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20.(7分)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 。
(2)实验中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 。
(3)实验中,用 来反映小车速度减小的快慢。
(4)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
(5)在下列各种探究方法中,本实验没用上的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推理法
D.等效替代法
(6)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若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 运动。
(7)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21.(7分)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组装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装置(各钩码质量相同)。
(1)实验中,小明将系于木块两端的线分别跨过桌面左右两端的滑轮,在线两端挂上钩码,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实验中,保持F1和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两个 的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
(3)实验中,当两边砝码数量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往右端加挂一个砝码时(如图2),会发现木块向右做 (选填“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
(4)实验中,当把右边的细线连同钩码调到左边(如图3),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两个 的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
(5)小华同学设计组装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图1、图4两种实验装置,同学们觉得小华的实验装置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减小了 对实验的影响;
(6)同组的小轩同学好动,他将一个笔帽夹在图4中的左边钩码钩上,意外地发现小车仍保持静止,报告老师后,老师指出:这是因为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此时小车所受到的所有力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7)小刚同学想彻底消除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于是将装置改进为如图5所示的装置,此时,只需将纸片沿虚线剪开(如图6),就能验证 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2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 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 。
【解答】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符号为N。
故答案为:作用;牛。
2.(2分)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里提水。水桶所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绳子 ,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
【解答】解:通过绳子提起桶,桶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水桶与绳子相连,水桶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所以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水桶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故答案为:绳子;地球。
3.(2分)如图甲所示,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他自己坐的小船也会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如图乙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关上,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作用点 有关。
【解答】解: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自己坐的小船会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
故答案为:相互;力的作用点。
4.(2分)如图,一辆小车向左驶向一根弹簧,小车碰到弹簧,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小车被反弹后会向右运动,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解答】解:小车向左驶向一根弹簧,弹簧受力后会被压缩,表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小车被反弹后会向右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
5.(2分)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的原理制成的,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是否 水平 。
【解答】解:铅垂线是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是否水平。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水平。
6.(2分)如图所示,小明将汤匙放在手指尖上,并使其在指尖平衡。汤匙能在指尖上平衡,是因为指尖对着汤匙这个位置,恰好是汤匙的 重心 所在处。如果静止在指尖的汤匙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当移开手指后,汤匙将会 静止在原处 (选填“静止在原处”或“匀速直线下落”)。
【解答】解:(1)汤匙能在指尖上平衡,是因为指尖对汤匙的支持力与汤匙受到的重力相平衡,指尖对着汤匙这个位置,恰好是其重力的重心所在处;
(2)汤匙在指尖上静止,若汤匙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移开手指后,汤匙将会静止在原处。
故答案为:重心;静止在原处。
7.(2分)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 惯性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重力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解答】解: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但因为这些棋子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重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状态,故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
8.(2分)篮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 弹 力,该力是由于 地面 (选填“地面”或“篮球”)发生了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解答】解:篮球掉在地上,撞击地面,使篮球和地面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时,地面对篮球有一个向上的弹力作用,使球向上弹起。因而使篮球弹起来的力是地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
故答案为:弹;地面。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
9.(2分)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B.湖水C.同学D.龙舟
【解答】解:
划船时,船桨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湖水就对桨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使船前进。
故选:B。
10.(2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画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 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答】解:
A、G与F3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G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小球;F3的施力物体是水平横杆,受力物体是弹簧,所以G与F3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D、F1是弹簧拉动小球的力,F2是小球拉动弹簧的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2分)下列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严禁超载,原因之一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B.自行车不蹬时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苹果在空中下落的越来越快,主要的原因是苹果受到的力越来越大
D.驾驶汽车时,要求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解答】解:A、高速公路严禁超载,原因之一是因为超载后,汽车的质量变大,在速度不变时,动能越大,惯性也变大,发生紧急情况时,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故A正确;
B、自行车不蹬时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苹果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此时所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空气阻力的缘故,故C错误;
D、驾驶汽车时,要求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12.(2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迹运动,当卫星所受力突然消失的,不计阻力,它将( )
A.继续做圆周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加速运动D.静止在空中
【解答】解: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迹运动,当卫星所受力突然消失时,不计阻力,则卫星的运动状态将不再发生变化,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卫星要保持在力刚消失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即沿引力消失瞬间的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13.(3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一定不同
B.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变
C.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用杯子把水泼出去利用了水受到的惯性作用
【解答】解:A.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只有方向不同,所以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
B.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一定改变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B正确;
C.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它可能保持静止状态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泼水时,杯子和水是运动的,当杯子受力停止运动时,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被泼出,故D错误。
故选:B。
(多选)14.(3分)下列是某同学所画出的各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B.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浮力忽略不计)
C.学校内的一盏路灯,重力是25N,路灯所受力的示意图
D.燕子归巢时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燕子的受力示意图
【解答】解:A、足球静止在水平草地上,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足球的球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要相等,并分别标上符号G、F,故A正确;
B、空气阻力、浮力忽略不计,空中飞行的实心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作用点在它的球心上,方向竖直向下,故B正确;
C、路灯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G=25N;过路灯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表示,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故C正确;
D、燕子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燕子的重力G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二力的作用点在燕子的重心,如图所示:
故D错误。
故选:ABC。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
15.(7分)一实心金属球所受重力为G,体积为V,求其质量和密度(用字母表示)。
【解答】解:(1)根据G=mg知,金属的质量
;
(2)根据密度的公式知,密度为。
答:金属球的质量为;密度为。
16.(7分)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宇航员到达月球表面:(g取10N/kg)
(1)航天员在地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2)到达月球时,他的质量是多少?月球对他的引力约是多少?
【解答】解:(1)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力:
G=mg=120kg×10N/kg=1200N;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即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的质量仍然为120kg。
由题意知,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引力:
G′=G=×1200N=200N。
答:(1)该宇航员在在地球上重1200N;
(2)该宇航员在在月球上的质量为120kg,在月球上的引力为200N。
17.(8分)一辆汽车质量4t,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自重的0.05倍。求:
(1)该汽车受到的重力大小(取g=10N/kg);
(2)以该速度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的牵引力。
【解答】解:(1)汽车的质量m=4t=4000kg,
该汽车受到的重力:
G=mg=4000kg×10N/kg=4×104N;
(2)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
f=0.05G=0.05×4×104N=2000N,
由于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则汽车的牵引力:F=f=2000N。
答:(1)该汽车受到的重力大小为4×104N;
(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的牵引力为2000N。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8.(7分)如图所示,该仪器是用来测量 力 的,该仪器的原理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该仪器的分度值为 0.2 N,图中所示的示读数为 3.4 N;该仪器在使用前应该先 调零 ;某学生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2N的刻度上。该学生直接去测量,结果示数为1.8N,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真实值应为 1.6 N。
【解答】解:由图可知,测量仪器是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示数为3.4N;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先调零;在使用前,指针指在0.2N的刻度上,示数为1.8N,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真实值应为1.8N﹣0.2N=1.6N。
故答案为: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0.2;3.4;偏大;1.6。
19.(7分)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明同学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于是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研究。
(1)如图甲是他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请将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填入表1中的空格处。
表1
(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做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象。
(3)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正比 。
(4)经过精确测量,发现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如表2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表2
根据表2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地理纬度不同 。
②如图丙是一张购物单,购物单上的“净重”,实质上应该是指货物的 质量 (选填“质量”或“重力”)。
(5)对于重力及其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g=9.8N/kg表示1kg=9.8N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解答】解:(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读图可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2)根据表中的数据先画点,再描线,如图所示;
(3)由图像可知,重力与质量之比为一定值,即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4)①分析数据中“地球纬度”中数据发现:纬度越高,g值越大,即g值随着地球的纬度变大而增大;
②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购物单上的“净重”,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质量。
(5)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
B、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故B错误;
C、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故C错误;
D、在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2.0;(2)见解答;(3)正比;(4)①地理纬度不同;②质量;(5)D。
20.(7分)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 相同 。
(2)实验中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 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 。
(3)实验中,用 小车滑行的距离 来反映小车速度减小的快慢。
(4)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越慢 。
(5)在下列各种探究方法中,本实验没用上的是 D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推理法
D.等效替代法
(6)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若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7)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的原因。
【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
(3)小车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通过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实验中,用小车滑行的距离来反映小车速度减小的快慢。
(4)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在木板表面上通过的距离最长,速度减小得最慢,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5)A.根据(1),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根据小车通过的距离反应阻力对运动的影响,采用了转换法;
C.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据此推理,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时,小车速度不会变小,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采用了推理法,
D.本实验没有采用等效替代法;
故选:D。
(6)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运动的小车若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7)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1)相同;(2)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3)小车滑行的距离;(4)越慢;(5)D;(6)匀速直线;(7)运动状态。
21.(7分)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组装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装置(各钩码质量相同)。
(1)实验中,小明将系于木块两端的线分别跨过桌面左右两端的滑轮,在线两端挂上钩码,通过调整 钩码的数量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实验中,保持F1和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两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 的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
(3)实验中,当两边砝码数量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往右端加挂一个砝码时(如图2),会发现木块向右做 加速运动 (选填“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
(4)实验中,当把右边的细线连同钩码调到左边(如图3),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两个 同一方向 的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
(5)小华同学设计组装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图1、图4两种实验装置,同学们觉得小华的实验装置更合理,原因是该设计减小了 摩擦力 对实验的影响;
(6)同组的小轩同学好动,他将一个笔帽夹在图4中的左边钩码钩上,意外地发现小车仍保持静止,报告老师后,老师指出:这是因为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此时小车所受到的所有力 是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7)小刚同学想彻底消除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于是将装置改进为如图5所示的装置,此时,只需将纸片沿虚线剪开(如图6),就能验证 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
【解答】解:(1)图甲中,钩码通过线对木块施加拉力,所以F1和F2分别等于左、右两侧钩码的重力,在线上挂上钩码,是通过调整砝码的数量从而调整砝码的重力来改变力F1和F2的大小;
(2)实验中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的拉力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则两个拉力F1和F2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可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要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当两边砝码数量相同时,木块保持静止,当往右端加挂一个砝码时F1小于F2,故木块向右加速运动;
(4)当把右边的细线连同钩码调到左边,两个力在同一方向,故可以探究两个同一方向的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5)图4中,用小车代替木块,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6)他将一个笔帽夹在图4中的左边钩码钩上,意外地发现小车仍保持静止,则小车受力平衡,此时小车所受到的所有力是平衡力;
(7)将纸片沿虚线剪开,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可探究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
故答案为:(1)钩码的数量;(2)不在同一直线上;(3)加速运动;(4)同一方向(5)摩擦力;(6)是;(7)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0
3.0
4.0
①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0
2.0
3.0
4.0
①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五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