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我们学完了八年级课程,回忆我们学过的内容,请你写出这个学期我们学过的物理计算公式中最熟悉的两个公式:______ 、______ 。
2. 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
3. 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用不同方向的拉力F1、F2、F3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定滑轮是______ (选填杠杆种类)杠杆。
4. 如图所示,一把装水茶壶放在水平桌面上,壶嘴与壶身构成了______ ,矿泉水瓶盖上有许多竖条纹,这是通过接触面的______ 来增大摩擦的。
5. 用如图所示的“开瓶起子”开瓶盖,A、B两点中______ 点是支点,开瓶盖时在C点处施加_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的力。
6.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F1-F2表示物体______ ;量筒的两次示数差V2-V1表示______ 体积。
7. 小海从珠海到西藏旅游,发现随身携带的食品袋鼓起来了,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压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导致的。膨胀后食品袋对桌面的压强______ (以上两空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 重力为G牛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则小球在竖直上升时,小球受到的合力方向为______ ;当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球受到的合力为______ N。
9. “我劳动,我快乐!”小华在用扫把扫地时发现,用大小相同的力握在扫把的不同位置,扫地效果不同,如图所示。这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作用点
D. 扫把的惯性
10. 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11.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
B. 卫生间地漏存水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防异味
C. 没推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因为推力等于摩擦力
D. 塑料吸盘挂钩紧贴在竖直墙面上,墙壁越粗糙吸盘所受摩擦力越大
12. 如图是小明参加体育中考看到的一些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考生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B. 图中考生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图中考生跳远时需要助跑起跳,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 图中跳绳时1min内跳的次数多的同学做功一定多
13. 如图是我国古人在劳动时利用木棒搬动巨大木料的情景。他们通过横杆、支架、石块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以便将其移到其它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横杆、支架等,将巨木的一端抬起是使用了杠杆
B. 人越靠近横杆的左端,抬起巨木的一端会更省力
C. 将巨木的一端抬起,垫上圆木是通过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
D. 支架下端垫有底面积较大的石块,是为了增大支架对地面的压强
14. 2021年4月23日,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南舰上的直升机起飞后,海南舰受到的浮力增大
B. 海南舰从东海进入长江时,舰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C. 海南舰静止在海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与它受到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两只舰艇不能近距离高速并排航行,是由于两舰艇间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15. 如图,一只正在淡水湖上休息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质量为1kg,求:
(1)静止在水面上的青头潜鸭受到的浮力;
(2)青头潜鸭一头扎入水中,到达距水面1.5m处的位置,此位置处水的压强;
(3)青头潜鸭下潜过程中,若不考虑自身的体积会变化,从浸没水中开始,到1.5m处的位置,青头潜鸭受到的压强和浮力是如何变化的?(不考虑鸭子自身体积变化)
16. 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内,将重为900N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240W。已知动滑轮重100N。求:
(1)有用功;
(2)工人的拉力;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7. 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600g,底面积是100cm2(壶内、外底面积相等),内盛1.2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3)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提茶壶,但没有提起来时,此时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求F的大小。
18. (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出现的情景,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______ ,最小分度是______ 牛,测出的重力如图1所示,物体的重力为______ 牛。如图2所示,两同学各用3N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N。
(2)如图3,将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50mm。
①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是______ 支持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75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②实验中选用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这是利用水银的______ 较大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 。
19. 如图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A、hB、hC高处滚下(mA=mBh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______ 两图来进行比较。实验结论是______ 。
(2)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______ 两图来进行实验。实验结论是______ 。
(3)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长短,是为了判断______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_ 球的动能最大。
20.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小明在这个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5cm。
[进行实验]
(1)如图1甲所示。实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且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_____ 的大小,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调,直到杠杆调到______ 位置平衡。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一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1乙所示;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接下来小明同学应该完成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
[交流评估]为了得到更多的数据,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有时左侧挂上适当的钩码时,右侧不论挂多少个钩码,都难固定挂在整数格上;于是请教了小华,小华告诉小明换上弹簧测力计进行操作更方便,对于如图1丙、丁所示的操作时,小明又犯难了,请你帮小明选择如图中操作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 。
[拓展延伸]如图2所示,轻质杠杆AOB的支点是O,AO=BO,在A端挂重物G1、B端挂重物G2,杠杆刚好在如图所示位置平衡,若将G1、G2的位置对调,则杠杆______ 。
A.保持平衡
B.A端下沉
C.B端下沉
D.以上均可能
21. 【问题】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图所示是一些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所作的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四: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证据】如图1所示是同学们做实验时的情景。
要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滑动魔擦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______ 运动。根据______ 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解释】
(1)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到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______ 。
(2)比较图1丙和图1 ______ 两次实验,可得到结论,在保持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___ 。
【交流】
(1)为了方便测量拉力,小明改成图2甲所示装置,通过增减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而小华用图2乙装置,通过改变沙子的重力来改变拉力的大小。请你判断哪位的设计更合理:______ 更合理。
(2)小英同学认为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只需要将图1中的乙图中的物体切去一部分后再拉,如下图所示,这种操作小明认为不合理,这是因为实验过程中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G=mgp=FS
【解析】解:初中力学部分计算题较多,所以公式也是很多的,包括:重力G=mg、压强p=FS、浮力F浮=ρ液gV排、功W=Fs、等相关的公式,任选两个即可。
故答案为:G=mg;p=FS。
力学中的公式比较多,例如有重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等相关的公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学过的物理公式的记忆能力,对于比较重要的公式定律,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2.【答案】力;距离
【解析】解:
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故答案为:力;距离。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掌握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根据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3)利用W=Fs计算功的大小。
3.【答案】F1=F2=F3 等臂
【解析】解:如图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由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故答案为:F1=F2=F3;等臂。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的使用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4.【答案】连通器 粗糙程度
【解析】解:(1)茶壶壶嘴与壶身上端均开口、底部相连通,壶嘴与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2)矿泉水瓶盖上有许多竖条纹,这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连通器;粗糙程度。
(1)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由茶壶的结构得出结论;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是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应用和增大摩擦的方法,难度不大。
5.【答案】A 向上
【解析】解:用如图所示的“开瓶起子”开瓶盖,A、B两点中A点是支点,起子绕着转动的固定点,B点是阻力的作用点,开瓶盖时在C点处施加向上的动力。
故答案为:A;向上。
(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
(2)瓶盖起子在C点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该力是动力。
知道杠杆的五要素;知道杠杆的分类。
6.【答案】受到的浮力 物体排开液体的
【解析】解:(1)物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重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拉力之和,所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F1-F2)表明了物体受到的浮力;
(2)量筒中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V1)表明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排=ρ水gV排=ρ水g(V2-V1),该实验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故答案为:受到的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
(1)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受到的浮力;
(2)量筒内两次液面之差即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根据G=mg=ρVg求出排开液体的重力,然后可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式,该实验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该实验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称重法浮力的求法。
7.【答案】变小 变大
【解析】解: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空气密度减小,大气压也随之降低;而袋内气体由于密闭,气压几乎不变,外界大气压小于袋内气压,外界大气压的降低导致袋装小面包内部气体膨胀;食品袋的质量不变,压力不变(压力等于重力),受力面积变小,根据p=Fs可知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受力面积变小,根据p=Fs可知压力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压强和高度的关系的了解,以及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
8.【答案】竖直向下 0
【解析】解:小球在竖直上升时,受到向下的重力和阻力,由于两个力的方向均竖直向下,所以合力方向为竖直向下;当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球受到的合力为零。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0。
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本题考查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手握在扫把的不同位置扫地效果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本题目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属于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提起的是同一物体G,
A、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F1=12G;
B、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2股,则F2=12G。
C、此图是定滑轮,由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不省力,即F3=G;
D、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3股,则F4=13G;
由以上可知:在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摩擦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D。
故选:D。
根据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和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易程度适中,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
11.【答案】BC
【解析】解:A、用吸管喝饮料时,首先嘴把吸管中的空气吸走,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流入嘴中,所以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错误;
B、卫生间的地漏存水杯是连通器的应用,当存水杯中的水静止时,两边的液面保持相平,杯中的水可以防止下水管中的异味进入房间,故B正确;
C、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没有推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此时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吸盘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靠大气压将挂衣钩压在墙面上,此时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挂衣钩的重力平衡,与墙壁粗糙程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1)用吸管喝饮料是大气压的应用;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4)吸盘挂衣钩是大气压的应用,据此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压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分析、连通器的应用的掌握,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对学生基础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12.【答案】B
【解析】解:A、考生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运动员静止在水平地面,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它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利用运动员的惯性来提高成绩,但不能增大惯性,故C错误;
D、跳绳时,跳绳人的质量不定,跳绳高度不定,所以跳次数多不一定做功多,故D错误。
故选:B。
(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一对平衡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根据W=Gh=mgh分析做功的多少。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比赛项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广泛性。本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比较基本,但必须要对相关的知识点把握准确才能正确解答。
13.【答案】AC
【解析】解:A、由图可知,横杆能绕横杆与支架的接触处转动,属于杠杆,故A正确;
B、人越靠近横杆的右端,动力臂越长,会更加省力地抬起巨木的一端,反之,人越靠近左端,越费力,故B错误;
C、巨木下面垫上圆木,滑动变滚动,是为了减小摩擦,故C正确;
D、支架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在支架下面垫有面积较大的石块,增大与地面的受力面积,由p=FS可知,支架对地面的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可以省力;
(2)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阻力臂和动力臂的大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能改变动力的大小;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由p=FS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S越大,压强越小.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杠杆、压强、摩擦力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4.【答案】BCD
【解析】解:A、海南舰上的直升机起飞后,总重力变小,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海南舰受到的浮力减小,故A错误;
B、海南舰从东海进入长江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舰艇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正确;
C、海南舰静止在海面上时,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重力与它受到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两只舰艇不能近距离高速并排航行,是由于两舰艇间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D正确。
故选:BCD。
A、海南舰上的直升机起飞后,总重力变小,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B、海南舰从东海进入长江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海南舰静止在海面上时,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重力与它受到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本题考查浮沉条件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15.【答案】解:(1)静止在水面上的青头潜鸭受到的浮力F浮=G=mg=1kg×10N/kg=10N;
(2)青头潜鸭一头扎入水中,到达距水面1.5m处的位置,此位置处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1.5m=1.5×104Pa;
(3)青头潜鸭下潜过程中,若不考虑自身的体积会变化,从浸没水中开始,到1.5m处的位置,青头潜鸭所处的深度逐渐变大,根据p=ρ水gh可知受到的压强变大,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不变。
答:(1)静止在水面上的青头潜鸭受到的浮力为10N;
(2)青头潜鸭一头扎入水中,到达距水面1.5m处的位置,此位置处水的压强为1.5×104Pa;
(3)青头潜鸭下潜过程中,若不考虑自身的体积会变化,从浸没水中开始,到1.5m处的位置,青头潜鸭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解析】(1)根据F浮=G=mg得出静止在水面上的青头潜鸭受到的浮力;
(2)青头潜鸭一头扎入水中,到达距水面1.5m处的位置,根据p=ρ水gh得出此位置处水的压强;
(3)青头潜鸭下潜过程中,若不考虑自身的体积会变化,从浸没水中开始,到1.5m处的位置,青头潜鸭所处的深度逐渐变大,根据p=ρ水gh可知受到的压强的变化情况,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浮力、压强的有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适中。
16.【答案】解:(1)提升货物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900N×2m=1800J;
(2)由P=Wt得,拉力做的总功:
W总=Pt=240W×10s=2400J,
由图可知,n=3,则拉力移动的距离s=3h=3×2m=6m,
由W=Fs可得,拉力的大小:
F=W总s=2400J6m=400N;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1800J2400J×100%=75%;
答:(1)有用功为1800J;
(2)工人的拉力为400N;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解析】(1)知道货物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有用功;
(2)知道拉力的功率和作用时间,根据W=Pt求出拉力做的总功,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端移动的距离,利用W=Fs求出拉力的大小;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重力公式、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明确有用功和总功以及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关键。
17.【答案】解:(1)10cm=0.1m,
水对壶底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0.1m=1×103Pa;
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103Pa×100×10-4m2=10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壶和水的总重力,则F'=G+G水=(0.6kg+1.2kg)×10N/kg=18N,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p'=F'S=18N100×10-4m2=1800Pa;
(3)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提茶壶,但没有提起来时,此时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此时茶壶对桌面的压力F1=p''S=1000Pa×100×10-4m2=10N,
竖直向上提茶壶的力F=G+G水-F1=18N-10N=8N。
答:(1)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强为1×103Pa;压力为10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1800Pa;
(3)F的大小为8N。
【解析】(1)已知壶内的水深,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先计算水对壶底的压强,根据F=pS再计算水对壶底的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壶和水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计算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3)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提茶壶,但没有提起来时,此时茶壶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Pa,根据F=pS计算此时茶壶对地面的压力,进一步计算竖直向上提茶壶的力。
本题考查固体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关键的地方是要看清接触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
18.【答案】0∼10N0.43.23大气压 密度 不变
【解析】解:(1)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5N,量程是0∼10N;一大格表示2N,里面有5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4N,此时读数为3.2N;
图2中,两同学各用3N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所以其示数是3N;
(2)①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
②1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m高的水柱,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应选用密度大的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为了操作方便;
玻璃管的粗细、长短、倾斜,以及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在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1)0∼10N;0.4;3.2;3;(2)①大气压;②密度;不变。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指的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首先要认清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和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9.【答案】a、c 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a、b 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动能的大小 不能 C
【解析】解:(1)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速度相同,所以保证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改变质量,a和c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研究速度与动能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质量相同,所以小球在不同高度滚下,a和b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实验中通过观察推动纸盒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的动能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和木块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了;
(4)由图可知,c中木块被撞击的距离最远,则C球的动能最大。
故答案为:(1)a、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2)a、b;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动能的大小;不能;(4)C。
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必须保证速度相同,而质量不同。物体动能的大小,可由它对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球把纸盒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物体对外做的功多,进而体现它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
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20.【答案】力臂 右 水平 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图丁;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都在杠杆的同侧侧,方向相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 B
【解析】解:(1)实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且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应将杠杆调到水平位置平衡;
由图可知,杠杆的左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杠杆水平平衡;
(2)为了得出可靠的结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交流评估]图丙与图乙中,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都在杠杆的两侧,方向竖直向下,而图丁动力和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都在杠杆的同侧侧,方向相反,使试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所以图丁操作效果更好;
[拓展延伸]杠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重物对B端施加的力大小等于G2,力臂为OC;
重物对A端施加的力大小等于G1,力臂为OA,
因O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五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