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图课件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专项模块·素养培优,归纳提升·学技法,4气候与土壤,植被与环境,典型例题·用技法,第2题,经典对练·得高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考点一 植被和土壤
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环境各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5)地貌与土壤:地貌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人类活动与土壤。
拓视野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且具有两面性。
3.影响植物种类多少的因素(1)气候:主要是热量和降水。(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4)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5)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密集区远近。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2)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
思维流程第(1)题: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1),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2)。读图,完成1~2题。
1.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高山草甸带D.热带季雨林带2.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D.土层瘠薄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山丘东南沿海一侧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其热量、降水条件和背海一侧没有太大区别,其光照条件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
2021年3月,正值东北春耕时节,黑龙江五常发生盗采黑土、破坏耕地事件。盗挖后的黑土,经晾干处理、网络销售后,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黑土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要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的时间。烟台的王先生热衷在阳台种植花草,看到盗采黑土新闻后,不再网购黑土。他根据网上的配方(鸡粪∶牛粪∶草炭∶蛭石∶河沙=3∶3∶1∶1∶2)自行配置营养土。下图为黑土盗挖现场照片。据此完成3~5题。
3.黑土多被用于育秧苗、花草种植、城市绿化等,主要是因为( )①土质疏松 ②管理成本低 ③富含有机质 ④获取容易 ⑤来自寒地,生虫少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4.配置营养土配方中有蛭石和河沙,其主要作用是( )A.固定并通气B.提供无机盐C.提供矿物质D.增大温差5.北美五大湖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并未形成黑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作用B.人类活动C.大气环流D.植被类型
答案:3.C 4.A 5.A
解析:第3题,黑土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透气,①③正确;东北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害虫无法越冬,土壤中害虫少,⑤正确;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需要通过网购获得,且东北地区禁止盗采黑土,所以黑土获取不容易,④错误;管理成本主要与种植对象有关,②错误。故选C项。第4题,蛭石和河沙在土壤中起固定作用,同时也起通气和透水的作用,A项正确;蛭石和河沙在营养土中短时间内不会风化,不能提供无机盐和矿物质;在阳台种植花草,因室内温差较小,蛭石和河沙与鸡粪、牛粪、草炭混合后,对土壤温差的改变较小。第5题,北美五大湖地区多冰川活动,冰川侵蚀形成洼地,洼地积水形成了五大湖,没有黑土的成土条件,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流水堆积作用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项正确。
易错说明1.不清楚黑土的成土环境和黑土的特点。黑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大,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2.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协调程度的好坏,而非其中的某一项。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高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分布状况。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相对低矮的杂类草比例逐渐增加。
(1)说明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原因。(2)图中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呈单峰式分布规律,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生物残体减少,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面积增大,有机质分解更快;地表裸露,有机质受雨水淋洗、冲刷作用(风力侵蚀)损失更多。(2)未退化及轻度退化时,莎草竞争力强,成为优势物种;莎草对水分、养分条件较敏感,随着草地退化,莎草逐渐衰退,各类杂草丛生,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提高;随着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土壤条件变差,适宜生长的草类减少。
解析:第(1)题,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可能是有机质来源减少,也可能是缺乏植被的保护而使土壤遭受侵蚀。由图示可知,草地未退化时有机质含量高,随着草地的退化,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草地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出现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使地表裸露,而裸露的地表受雨水淋洗、冲刷后,会使土壤表层营养物质流失,土壤条件变差,进一步导致植被退化。第(2)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单峰式分布规律主要是指生物多样性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其原因主要根据材料中土地退化时造成的各种植被的变化来分析。未退化及轻度退化时,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竞争力强,成为优势物种;随着草地退化,较高植物减少,莎草逐渐衰退,相对低矮的各类杂草丛生,使植被多样性提高;随着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土壤条件变差,许多植被消失,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下降。故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呈单峰式分布。
易错说明不清楚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核心考点二 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探规律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1)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析某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
(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原则,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以及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4.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多为南北方向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多为东西方向
5.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垂直地带性的一般规律。
(2)判读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脉,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脉。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脉,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一般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雪线低
6.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析方法 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分析问题时也主要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
(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2)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
当一个地区的植被群落演替到与当地气候以及土壤条件相符合的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状态下,植被群落被称作顶级群落,其结构最为稳定。一个地区的顶级群落,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与年平均降水量。亚寒带针叶林又叫泰加林,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其中大兴安岭北部的泰加林为“明亮针叶林”,主要由耐低温、耐贫瘠土壤且喜阳的兴安落叶松构成。寒冬时节,能清晰地看到在个别地方,甚至一小片兴安落叶松都横躺在雪地中,当地人把这种成片的倒木称为“倒木圈”。下图示意不同温度与降水量条件下的顶级群落。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中属于泰加林的是( )A.aB.bC.cD.d2.推测当地泰加林的生长特点( )A.耐寒,根系较浅B.耐寒,根系较深C.耐旱,根系较深D.耐旱,根系较浅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泰加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其生长分布地区降水较少,根据材料可知,其分布纬度较高,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寒温带大陆,综合两者考虑d最合适,故选D项。第2题,根据材料推断,泰加林分布地区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冻土广布,土地贫瘠,因此泰加林耐寒,根系较浅;寒温带地区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蒸发弱,水分较充足,因此,泰加林不耐旱。故选A项。
阿尔泰山拥有较丰富的垂直自然景观,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区域之一,同时是许多特有、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土壤,为各种植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两河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山东南隅,图1示意该保护区垂直植被带谱,图2示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各海拔段的丰富度。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植被类型分别为( )A.山地草原、山地针阔混交林B.山地荒漠、山地草原C.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草原D.山地草原、山地荒漠4.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段( )A.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较少,光照充足B.与高海拔地段相比,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大C.与低海拔地段相比,降水较多,土壤有机质丰富D.与高海拔地段相比,气温较高,终年无积雪覆盖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阿尔泰山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基带为温带荒漠。据图1可知,①位于基带和灌丛之间,应该为温带草原,②位于灌丛和高山草甸之间,应该为森林。故选A项。第4题,据图2可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丰富度最高的地段的海拔大约为1 200米,对应的植被为灌丛,比低海拔地段降水多,比高海拔地段气温高、蒸发强,且冬季有积雪覆盖,故选C项。易错说明阿尔泰山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而非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阿尔泰山南坡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地方性分异规律反映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一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地方性因素,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因此地方性分异规律也被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如下表所示。
另外,有些地区的地方性分异现象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非洲马达加斯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的热带雨林带,都是因为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湿;暖流增温增湿。
学技巧 地方性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2021·浙江1月选考)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土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马达加斯加岛沿20°S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与甲地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东非高原C.美国大平原D.刚果盆地2.乙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马达加斯加岛的中部为山地,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则甲地位于热带草原带。选项中只有东非高原地区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与甲地相同。第2题,理论上该岛的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但乙地因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同时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河谷地带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据此完成3~4题。
3.按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与草甸C.亚热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
4.“干热河谷”的成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热岛效应D.焚风效应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按照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4题,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
易错说明不清楚焚风效应的形成过程。焚风效应是山体两侧气流上升或下沉过程中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造成的。气流上升过程中形成了降水,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降低,而背风坡的风气温较高,从而形成一种干热风,即“焚风”。
微专题(四) 降水、热量与植被分布
不同区域降水、热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1)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2)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①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分布海拔较高。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阿尔卑斯山地处西欧,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②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海拔比多雨的迎风坡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山地迎风坡就会在某个高度,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而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适宜,土壤供给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物的分布上限。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多雨的迎风坡高的现象。
(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降水多的坡向能够较好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要高。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3题。1.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3.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解析:第1题,因为该地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所以阴坡和阳坡的自然带主要因为热量条件而产生差异。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项正确。第2题,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因此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项正确。第3题,火山喷发会彻底破坏原有景观(森林和积雪),因此若干年内该火山锥会慢慢恢复原有景观,火山喷发到景观恢复的过程,林线从下往上发展到上限,雪线从上往下发展到下限。
图表解读(四) 垂直自然带谱的判读
1.看基带,定位置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如图中南坡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由此可知此山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2.看带谱,析成因垂直自然带谱是指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分布与变化。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度。如图中山脉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谱比北坡更复杂、完整。
3.析高度,辨阴、阳坡向,辨南、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不同,其分布高度受纬度和坡向的影响。(1)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2)坡向——一般情况下,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下图为同纬度的甲、乙两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两山地属于( )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效应影响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考点一植被与土壤,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第3题,土壤养护措施,辨析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