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1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2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3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4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5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6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7页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专项模块·素养培优,归纳提升·学技法,典型例题·用技法,第2题,经典对练·得高分,素养提升,易错防范·不失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核心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2.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3.板块运动与构造地貌
    探规律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4.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方法(1)根据箭头指向。①岩浆:“三进一出”。②岩浆岩:“一进三出”。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⑤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2)判断箭头含义。①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②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压实、固结,是外力作用。③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④指向岩浆的箭头——熔化,是内力作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思维流程第(1)题:
    苏拉威西海是一片古老海洋盆地,早在4 2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但那时它离任何一块大陆都非常远。其海岸多为悬崖峭壁,海底深而平坦,大部分深2 000米以上,最深6 220米。苏拉威西海位于著名的“珊瑚角”中心,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科学家称,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可能还藏着成群的未知生物。下图示意苏拉威西海轮廓。据此完成1~2题。
    1.苏拉威西海的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是(  )A.板块挤压俯冲B.海盆断层陷落C.多火山、地震D.陆地径流冲刷2.科学家称,苏拉威西海可能是周边海域生物的进化源头。其依据最可能是(  )A.位于“珊瑚角”中心,自然环境优美B.生物多样性密集区,会进化出新物种C.海盆古老封闭,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D.四周岛屿众多,海洋生物的饵料丰富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苏拉威西海的海岸多为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是海盆断层陷落(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受挤压形成断层陷落);在大洋板块挤压俯冲地带常常形成海沟、岛弧;火山地震形成的地貌相对复杂,不可能只是海岸多为悬崖峭壁;陆地径流冲刷不可能导致海岸多为悬崖峭壁。第2题,苏拉威西海是一片古老海洋盆地,海盆古老封闭,可能保留有大量原始物种;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密集区、饵料丰富均不是生物进化源头的依据。
    为了调查东南丘陵某地地质构造状况,地质工作者钻孔获得了该地某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数据,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和部分钻孔位置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沿MN线的地貌是(  )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D.向斜山
    4.能正确表示图中剖面线地形和地质构造状况的是(  )
    解析:第3题,图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谷地;海拔-地层埋深=地层顶部海拔,故沿MN线该地层顶部海拔中间低,两侧高,说明地层向下凹,应为向斜。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沿MN线为向斜谷,B项正确;XY沿线,X侧地表海拔低,Y侧地表海拔高,且读图可知,沿XY线该地层顶部海拔均在0米以上。易错说明1.不能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正确判断谷地地形。2.不能根据海拔和地层埋深还原地质构造剖面图。海拔-地层埋深=地层顶部海拔。
    核心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2.外力作用分布的两大规律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流水侵蚀严重,进而造成水土流失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拓视野 分析某一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3.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
    4.与海水作用相关的分析(1)海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近岸海水作用与流水堆积作用的关系。①河流处在汛期时,流水堆积显著,入海泥沙多,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作用弱。②河流处在枯水期时,流水堆积作用弱,入海泥沙少,堆积作用弱,海水侵蚀作用强。(3)海岸线变迁与流水作用、海水作用的关系。①海进: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此时海平面升高,海洋面积扩大,海水侵蚀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强,流水堆积作用弱,海岸线后退。证据:海岸上会有海洋堆积物,如贝壳等。②海退: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此时海平面下降,流水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作用弱、堆积作用强。证据:贝壳堤与海岸线距离扩大。③海岸线的变迁:取决于海水侵蚀作用与陆地流水堆积作用的强弱。陆地流水堆积作用与海水侵蚀作用呈负相关关系。
    析方法 风积地貌与风向关系的两种判断方法(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2021·浙江卷)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土壤C.地形D.光照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的滩地,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下图示意湖南张家界索溪河谷4个观测点(P1—P4)的河流阶地剖面(T0为河漫滩,T1—T4为河流阶地)。据此完成1~2题。
    1.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是(  )A.P1→P2→P3→P4B.P1→P2→P4→P3C.P1→P3→P2→P4D.P1→P3→P4→P22.P4观测点附近T0缺失,推测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  )A.地壳下降B.河流径流量大C.河道宽深D.水位季节变化大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水往低处流,因此观测点沿河谷自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取决于各观测点的河床海拔,由图可知,P1约为270米,P2约为170米,P3约为200米,P4约为180米,D项正确。第2题,河道宽深,下蚀作用明显,河岸较陡,不利于沉积,形成河漫滩的条件差,C项正确。
    大砂山位于福建省海坛岛北部君山(435米)北坡的坡麓地带,相对高度达30米,地处迎风海岸带,是第四纪晚期气候冷暖变化背景下在流水、风浪等作用下形成的。下图示意大砂山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剖面。据此完成3~4题。3.大砂山地表侵蚀最严重的时间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4.大砂山区域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冲积层、海蚀崖、风砂层B.海蚀崖、风砂层、冲积层C.冲积层、风砂层、海蚀崖D.海蚀崖、冲积层、风砂层
    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大砂山位于福建省,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表水流速度快,对大砂山地表侵蚀能力强。第4题,冲积层是由君山洪流挟带碎屑物在此堆积形成的;之后海平面上升,大砂山坡面边缘受海水侵蚀发育成海蚀崖景观;后因海平面下降,海滩裸露,该地地处迎风海岸带,海岸沙滩物质经风力搬运,遇地形阻挡,在大砂山坡面堆积,形成风砂层。故选A项。
    易错说明不能正确判断侵蚀类型。一般根据区域所处的位置判断该地的气候,进而判断该地可能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风力作用还是冰川作用。
    微专题(三) 冲淤平衡
    河流的冲淤过程此消彼长,塑造了多样的河流地貌。明确河流的冲淤特点及影响对深入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至关重要。1.冲淤原理(1)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2)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3)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冲刷(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淤积(堆积)为主。
    2.冲淤影响(1)对河床、河口地带的影响。
    (2)主要的河流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
    (3)流水堆积地貌。①形成条件。
    ②区域差异:不同位置的堆积物、流速减慢的原因、沉积环境存在差异,故堆积地貌形成的位置和形态也存在差异。③地貌表现:三角洲(河口)、冲积扇(山口处)、沙洲(宽阔河床中)、河漫滩(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床中)、沙坝(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而成)。
    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ζ≥0.011)、水沙协调(0.009

    相关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2堆积地貌,2影响冲淤的因素,微专题4河流阶地,2河流阶地的成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太平洋,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典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质作用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质作用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四地质作用,续上表,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答案1A2B,考点2地质作用过程,思维过程,答案1C2D,答案1B2A,微专题4冲淤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