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鲁科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测试题
展开1.(2023山东青岛二模)下列有关“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8283003) ( )
A.大彩纸模拟的是环境的色彩
B.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都不会被“捕食”
C.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幸存”数量较多
D.不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被“捕食”的概率较大
2.(2022湖南岳阳中考改编)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
B.桦尺蛾出现深色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深色桦尺蛾属于有利变异
知识点2 自然选择
3.(2023山东莱芜二模)央视《自然传奇》栏目播出了自然界中动物有奇特的保护色现象,如长颈鹿的花斑纹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析,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无必然联系的是( )
A.环境影响
B.过度繁殖
C.人工选择
D.遗传变异
4.(2023四川达川期中)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合理的是(B8283003)( )
A.根据从甲到乙兔子毛色的变化,可以判断环境颜色可能变浅了
B.白色兔子的繁殖能力最差
C.浅灰色兔子为适应环境变化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的变化是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
5.(2023四川资阳中考)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的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B8283003)(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6.(2023山东莱阳期末)翻车鱼是鱼类中产卵量最多的,在繁殖季节一条翻车鱼可产卵3亿多颗,孵化出的幼鱼大部分成为其他鱼虾的饵料,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这种现象作出的解释是(B8283003)( )
A.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B.生存斗争和遗传变异
C.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D.过度繁殖和遗传变异
7.【新独家原创】叶尾守宫是一种壁虎,它们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及外围岛屿的原生林及次生林中,是当地的特有物种。它们的尾巴会模仿成树枝及叶子来躲避敌害。以下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为(B8283003)( )
A.叶尾守宫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B.叶尾守宫的拟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拟态为叶尾守宫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D.叶尾守宫拟态能够完全躲避天敌的捕杀
8.【中华传统文化·诗词】(2023广东佛山模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广东地区盛产荔枝且品种繁多,有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等,你认为形成这么多荔枝品种的原因是(B8283003)( )
A.荔枝适应不同的环境
B.人工选择
C.种植地的栽培条件不同
D.自然选择
能力提升全练
9.(2023山东滨州中考,21,★☆☆)同一株水毛茛,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能减轻水流的冲击,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能有效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8283003)( )
A.水毛茛的叶为适应环境产生了有利变异
B.水毛茛叶的形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水毛茛叶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D.同一株水毛茛叶形态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数据分析题·图】(2023山东烟台中考,2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大型蚌的壳难以戳开,甚至会发生壳夹喙的现象。依据蛎鹬选择不同长度双壳类的比例(如图),相关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B8283003)( )
A.蛎鹬喜欢取食30~50 mm长的双壳类
B.体型大的双壳类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
C.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 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
11.(2023山东荣成期中,29,★☆☆)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叙述错误的是(B8283003)( )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为获得食物、空间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永远有利于生物生存
D.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被淘汰
12.(2023山东任城二模,21,★★☆)“超级细菌”MRSA对26种抗生素均毫无反应,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B8283003)( )
A.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
B.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C.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D.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这种耐药性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13.【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河东一模,24,★★☆)如图是生物学家记录的某海岛上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尺寸的变化曲线图。其中1977年和2001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8283003)( )
A.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中地雀的变异
B.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
C.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2005年以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小种子为食
14.(2023山东莱西期末,24,★★☆)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如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B8283003)( )
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的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
C.现代长颈鹿是古代长颈鹿通过不断伸长脖子够高处树叶锻炼的结果
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
素养探究全练
15.【学科素养·生命观念】(2023山东东营期中改编)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浅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中既有抗药性弱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强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这种现象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2)分析图①到图④,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 (请用序号和“→”表示)。
(3)稻飞虱抗药性增强是长期 的结果。
(4)稻飞虱抗药性增强是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变异的有利和不利,取决于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可以发现与背景颜色越接近的小纸片,越不容易被“捕食者”(同学)“捕食”(发现),但不是一定不会被“捕食”,经过几代后,多数“幸存者”(小纸片)的颜色与背景颜色接近,B错误。
2.C 浅色桦尺蛾不一定灭绝,C分析错误。
3.C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而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无必然联系,C符合题意。
4.D 根据从图甲到图乙兔子毛色的变化,可以判断环境颜色可能变深了,A错误;环境发生改变,白色兔子更容易被敌害捕杀,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消失,B错误;兔子本身就存在着毛色深浅的变异,变异不是因适应环境才发生的,C错误;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D正确。
5.A 雷鸟的羽毛随着季节变化属于一种保护色,利于其捕食和躲避敌害,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符合题意。
6.C 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一条翻车鱼在繁殖季节可产卵3亿多颗,体现了过度繁殖;孵化出的幼鱼大部分成为其他鱼虾的饵料,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体现了生存斗争,C符合题意。
7.D 叶尾守宫这种拟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拟态不能完全躲避天敌的捕杀,D错误。
8.B 人工选择是指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所以,形成这么多荔枝品种的原因是人工选择,B正确。
能力提升全练
9.A 水毛茛的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有利变异,而是经过自然选择,拥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A错误。
10.B 由图可知,蛎鹬喜欢取食30~50 mm长的双壳类,A合理;蛎鹬很少取食60 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体型大的双壳类不能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B不合理;喙较长的蛎鹬容易获取食物,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所以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合理;蛎鹬不善于捕食60 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 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D合理。
11.C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趋势,说明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A正确;生物为获得食物、空间、配偶等进行着残酷的生存斗争,B正确;生物的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有利于生物生存,C错误;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就是适者生存,D正确。
12.A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就已经存在耐药性个体了,A错误;甲氧西林的使用把不耐药的变异个体杀死了,即甲氧西林对耐药的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该群体中耐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所以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B、C正确;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耐药性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D正确。
13.A 先有不定向的变异出现,后有定向的自然选择。所以,1977年的旱灾对中地雀的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A错误。由题图曲线可知:1977年和2001年发生了旱灾后,中地雀鸟喙宽度的平均尺寸均出现上升,说明: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中地雀更加适应环境,B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所以中地雀鸟喙宽度年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正确。
14.C 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的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B正确;现代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D正确。
素养探究全练
15.(1)变异 不定向 (2)②→④→③→① (3)自然选择 (4)有利 是否有利于该生物生存
解析 (1)在遗传学上,将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叫做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稻飞虱中既有抗药性弱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强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2)(3)在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群体中既有抗药性弱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但抗药性弱的个体居多。开始使用吡虫啉之后,抗药性弱的个体多数死亡,只有少数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抗药性强的个体不断繁殖后代,数量不断增多,抗药性弱的个体不断减少,两种稻飞虱的数量越来越接近。随着吡虫啉使用次数的增多,抗药性强的个体越来越多,而抗药性弱的个体越来越少。所以分析图①到图④,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最合理排序是②→④→③→①。稻飞虱抗药性的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稻飞虱抗药性增强有利于稻飞虱的生存,属于有利变异。变异的有利与不利,取决于变异是否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而不是是否有利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期中素养综合测试--五四学制鲁科版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期中素养综合测试--五四学制鲁科版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二节 从种到界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a href="/sw/tb_c756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从种到界课时练习</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生物<a href="/sw/tb_c7563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同步训练题</a>,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