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81944/0-17102494566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481944/0-17102494567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自主预习案,课堂探究案,当堂训练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了解它们结构的本质。了解它们的省力关系和距离关系特点。
2.知道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能分析相关力和距离关系。
3.了解轮轴,斜面的结构与特点。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观察和实验过程,体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新问题。
3.能按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3.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特征。
教学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结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①课前漫画。问:有什么科学道理?
②升旗仪式上,将国旗子升到顶端。问:我们利用了什么装置?
【自主预习案】
1、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省力,__________改变动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试画出其杠杆示意图。
2、使用定滑轮沿不同方向拉,力________,重物移动距离________绳端移动的距离。
4、动滑轮________省力,但__________距离(),动滑轮的实质
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______的杠杆,试在上面空白处出画出其杠杆示意图。
5、滑轮组__________省力,__________改变动力方向,若绳段数为n,则绳端移动距离__________重物上升高度的几倍()。
6、轮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应用有
8、使用斜面__________距离,但__________力。斜面特点的定性解释是_____ _____其应用有____ ___ __
【课堂探究案】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
怎样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并且出现两种方案。
1、定滑轮:_________的滑轮;动滑轮:_____________的滑轮。
2、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表1 利用定滑轮测量值
结论一: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 利用动滑轮测量值
结论: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
利用上面的两种方案中,提起同一个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
定滑轮: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方向_________ 。
动滑轮: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方向_________。
实质:定滑轮是一个________杠杆,动滑轮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
(二)滑轮组:
活动3: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方案画出来,并动手组装。
根据组装的滑轮组,数一数钩码被几段绳子承担?弹簧测力计示数又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
1 、使用滑轮组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滑轮组用几根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
【当堂训练案】
1、如图所示,甲、乙不计滑轮重和摩擦,丙动滑轮重为50N,求出拉力大小。
F=
G=100N
F=
G=100N
F=
G=1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甲
不计滑轮、绳重和摩擦
乙
不计绳重和摩擦
丙
丙
动滑轮重
G动=50N
2、不计摩擦及滑轮重
F
G
F
G
F
G
F
G
F= G
F= G
F= G
F= G
3、按要求画出滑轮组的 绕绳方法:
4、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____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_____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5、、如图,物体重100N,要使物体匀速升高2米,
那么拉力F是______,绳自由端拉下了_______米
6、如图所示,物体A重150N,在拉力作用下匀速移动,
若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20N,不计滑轮重,试计算各情况下
拉力的大小。
F2
F1
F3
A
A
A
F1=
F2=
F3=
F
G
7.如下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
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之比
1
2
3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拉力移动距离与重物移动距离之比
1
2
3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定滑轮,自主学习,诊断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