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二轮】2023年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全国通用)
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中的一线三垂直模型 (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中的一线三垂直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全等三角形中的一线三垂直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03全等三角形中的一线三垂直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专题复习为主。如选择题、填空题的专项练习,要把握准确度和时间的安排。加强对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综合性试题、实际应用题等专题的练习,深化对常考题型的熟悉程度。在函数复习过程中,如果考生未能完全理解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针对此类问题,在专项复习中,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的专项练习,进行突破,如“读懂图象信息问题”等,将复杂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分解,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2、重视方法思维的训练。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要通过典型试题的训练,进一步渗透和深刻理解其内涵,重要处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强化解题过程中常用的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通法。
3、拓宽思维的广度,培养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将专项复习中的共性习题串连起来,通过一题多解,积极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法,这样,对于解决难度较大的压轴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中的一线三垂直模型
【模型展示】
【模型证明】
【题型演练】
一、单选题
1.一天课间,顽皮的小明同学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玩,不小心将三角板掉到两根柱子之间,如图所示,这一幕恰巧被数学老师看见了,于是有了下面这道题:如果每块砖的厚度a=8cm,则DE的长为( )
A.40cmB.48cmC.56cmD.64cm
【答案】C
【详解】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90°,AC=CB,因此可以考虑证明△ACD和△CBE全等,可以证明DE的长为7块砖的厚度的和.
【分析】解:由题意得∠ADC=∠CEB=∠ACB=90°,AC=CB,
∴∠ACD=90°﹣∠BCE=∠CBE,
在△ACD和△CBE中,
,
∴△ACD≌△CBE(AAS),
∴CD=BE=3a,AD=CE=4a,
∴DE=CD+CE=3a+4a=7a,
∵a=8cm,
∴7a=56cm,
∴DE=56cm,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2.如图,点P,D分别是∠ABC边BA,BC上的点,且,.连结PD,以PD为边,在PD的右侧作等边△DPE,连结BE,则△BDE的面积为( )
A.B.2C.4D.
【答案】A
【分析】要求的面积,想到过点作,垂足为,因为题目已知,想到把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过点作,垂足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长,最后证明即可解答.
【详解】解:过点作,垂足为,过点作,垂足为,
在中,,,
,
,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的面积,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3.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6cm,DE=2cm,则BD等于( )
A.6cmB.8cmC.10cmD.4cm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B⊥BD,ED⊥BD,
∴,
∵∠ACE=90°,
∴,
∵,
∴,
在和中,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4.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D⊥DE于点D,BE⊥DE于点E,且点C在DE上,若AD=5,BE=8,则DE的长为_____.
【答案】13
【分析】先根据AD⊥DE,BE⊥DE,∠ADC=∠CEB=90°,则∠DAC+∠DCA=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可得AC=CB,推出∠DAC=∠ECB,即可证明△DAC≌△ECB得到CE=AD=5,CD=BE=8,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解:∵AD⊥DE,BE⊥DE,
∴∠ADC=∠CEB=90°,
∴∠DAC+∠DCA=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
∴∠DCA+∠BCE=90°,AC=CB
∴∠DAC=∠ECB,
∴△DAC≌△ECB(AAS),
∴CE=AD=5,CD=BE=8,
∴DE=CD+CE=13,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
5.如图所示,中,.直线l经过点A,过点B作于点E,过点C作于点F.若,则__________.
【答案】7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相等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BE⊥l,CF⊥l,
∴∠AEB=∠CFA=90°.
∴∠EAB+∠EBA=90°.
又∵∠BAC=90°,
∴∠EAB+∠CAF=90°.
∴∠EBA=∠CAF.
在△AEB和△CFA中
∵∠AEB=∠CFA,∠EBA=∠CAF,AB=AC,
∴△AEB≌△CFA.
∴AE=CF,BE=AF.
∴AE+AF=BE+CF.
∴EF=BE+CF.
∵,
∴;
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证明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题
6.已知:如图,AB⊥BD,ED⊥BD,C是BD上的一点,AC⊥CE,AB=CD,求证:BC=DE.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
【详解】证明:∵AB⊥BD,ED⊥BD,AC⊥CE(已知)
∴∠ACE=∠B=∠D=90°(垂直的意义)
∵∠BCA+∠DCE+∠ACE=180°(平角的意义)
∠ACE=90°(已证)
∴∠BCA+∠DCE=90°(等式性质)
∵∠BCA+∠A+∠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B=90°(已证)
∴∠BCA+∠A=90°(等式性质)
∴∠DCE=∠A (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BC和△CDE中,
,
∴△ABC≌△CDE(ASA)
∴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7.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
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AD=5,BE=2,求线段DE的长.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2)DE=3
【分析】(1)①由已知可知,AD⊥MN,BE⊥MN,得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性质,得到,即可证明(AAS);②根据,得到,,即可证明DE=AD+BE.
(2)由已知可知,AD⊥MN,BE⊥MN,得到,再根据、,得到,可证明,得到,,即可求出DE长.
(1)
①证明:∵AD⊥MN,BE⊥MN,
∴,
∵,
,
∴,
在和中,
,
∴(AAS);
②证明:∵,
∴,,
∴;
(2)
证明:∵AD⊥MN,BE⊥MN,
∴,
∴,
∵,
∴
∴,
在和中,
,
(AAS),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已知准确找到符合全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
8.(1)课本习题回放:“如图①,,,,,垂足分别为,,,.求的长”,请直接写出此题答案:的长为________.
(2)探索证明:如图②,点,在的边、上,,点,在内部的射线上,且.求证:.
(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中,,.点在边上,,点、在线段上,.若的面积为15,则与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直接填写结果,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答案】(1)0.8cm;(2)见解析(3)5
【分析】(1)利用AAS定理证明△CEB≌△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2)由条件可得∠BEA=∠AFC,∠4=∠ABE,根据AAS可证明△ABE≌△CAF;
(3)先证明△ABE≌△CAF,得到与的面积之和为△ABD的面积,再根据故可求解.
【详解】解:(1)∵BE⊥CE,AD⊥CE,
∴∠E=∠ADC=90°,
∴∠EBC+∠BCE=90°.
∵∠BCE+∠ACD=90°,
∴∠EBC=∠DCA.
在△CEB和△ADC中,
∴△CEB≌△ADC(AAS),
∴BE=DC,CE=AD=2.5cm.
∵DC=CE−DE,DE=1.7cm,
∴DC=2.5−1.7=0.8cm,
∴BE=0.8cm
故答案为:0.8cm;
(2)证明:∵∠1=∠2,
∴∠BEA=∠AFC.
∵∠1=∠ABE+∠3,∠3+∠4=∠BAC,∠1=∠BAC,
∴∠BAC=∠ABE+∠3,
∴∠4=∠ABE.
∵∠AEB=∠AFC,∠ABE=∠4,AB=AC,
∴△ABE≌△CAF(AAS).
(3)∵
∴∠ABE+∠BAE=∠FAC+∠BAE=∠FAC+∠ACF
∴∠ABE=∠CAF,∠BAE=∠ACF
又
∴△ABE≌△CAF,
∴
∴与的面积之和等于与的面积之和,即为△ABD的面积,
∵,△ABD与△ACD的高相同
则=5
故与的面积之和为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9.问题背景:(1)如图①,已知中,,,直线m经过点A,直线m,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易证:______+______.
(2)拓展延伸: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中,,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请求出DE,BD,CE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实际应用:如图③,在中,,,点C的坐标为,点A的坐标为,请直接写出B点的坐标.
【答案】(1)BD;CE;证明见详解;(2)DE=BD+CE;证明见详解;(3)点B的坐标为.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到,,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证明,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3)根据,得到,,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1)证明:∵,,
∴,
∵,
∴,
∵,
∴,
在和中
,
∴,
∴,,
∴,
即:,
故答案为:BD;CE;
(2)解:数量关系: ,
证明:在中,,
∵,,
∴,
在和中,
∴,
∴,,
∴;
(3)解:如图,作轴于E,轴于F,
由(1)可知,,
∴,,
∴,
∴点B的坐标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在中,.
(1)如图①所示,直线过点,于点,于点,且.求证:.
(2)如图②所示,直线过点,交于点,交于点,且,则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分析】(1)首先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然后证明,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然后通过线段之间的转化即可证明;
(2)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然后证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最后通过线段之间的转化即可证明.
【详解】证明:(1)∵,,
∴,
∴,
∵,
∴,
∴,
在和中,
,
∴,
∴,,
∵,
∴;
(2)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
∵,
∴,
在和中,
,
∴,
∴,,
∵,
∴.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同角的与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
11.在直线m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D,A,E,在直线m上方有AB=AC,且满足∠BDA=∠AEC=∠BAC=α.
(1)如图1,当α=90°时,猜想线段DE,BD,C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当0<α<180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DE=BD+CE.
(2)DE=BD+CE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BDA=∠BAC=∠AEC=90°得到∠BAD+∠EAC=∠BAD+∠DBA=90°,进而得到∠DBA=∠EAC,然后结合AB=AC得证△DBA≌△EAC,最后得到DE=BD+CE;
(2)由∠BDA=∠BAC=∠AEC=α得到∠BAD+∠EAC=∠BAD+∠DBA=180°﹣α,进而得到∠DBA=∠EAC,然后结合AB=AC得证△DBA≌△EAC,最后得到DE=BD+CE.
(1)
解:DE=BD+CE,理由如下,
∵∠BDA=∠BAC=∠AEC=90°,
∴∠BAD+∠EAC=∠BAD+∠DBA=90°,
∴∠DBA=∠EAC,
∵AB=AC,
∴△DBA≌△EAC(AAS),
∴AD=CE,BD=AE,
∴DE=AD+AE=BD+CE,
故答案为:DE=BD+CE.
(2)
DE=BD+CE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BDA=∠BAC=∠AEC=α,
∴∠BAD+∠EAC=∠BAD+∠DBA=180°﹣α,
∴∠DBA=∠EAC,
∵AB=AC,
∴△DBA≌△EAC(AAS),
∴BD=AE,AD=CE,
∴DE=AD+AE=BD+CE;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2.如图,于点,点在直线上,.
(1)如图1,若点在线段上,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1)中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1)DF=DC,DF⊥DC;理由见解析
(2)成立,理由见解析
【分析】(1)先证△ADF≌△BCD,得DF=DC,,再证∠FDC=90°即可得垂直;
(2)先证△ADF≌△BCD,得DF=DC,,再证∠FDC=90°即可得垂直.
(1)
解:∵,
∴,
在△ADF与△BCD中,
∴△ADF≌△BCD,
∴DF=DC,,
∵∠BDC+∠BCD=90°,
∴∠BDC+∠ADF=90°,
∴∠FDC=90°,即DF⊥DC.
(2)
∵,
∴,
在△ADF与△BCD中,
∴△ADF≌△BCD,
∴DF=DC,,
∵∠BDC+∠BCD=90°,
∴∠BDC+∠ADF=90°,
∴∠FDC=90°,即DF⊥D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能判断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13.(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其中为任意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
【分析】(1)根据AAS可证明△ADB≌△CEA,可得AE=BD,AD=CE ,可得DE=BD+CE.
(2)由已知条件可知∠BAD+∠CAE=,∠DBA+∠BAD=,可得∠DBA=∠CAE,结合条件可证明△ADB≌△CEA,同(1)可得出结论.
【详解】(1)如图1,∵ BD⊥ 直线m,CE⊥直线m,
∴∠BDA=∠CEA=90°,
∵∠BAC=90°,
∴∠BAD+∠CAE=90°
∵∠BAD+∠ABD=90°,
∴∠CAE=∠ABD,
在△ADB和△CEA中,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
(2)如图2,
∵∠BDA=∠BAC=,
∴∠DBA+∠BAD=∠BAD+∠CAE=,
∴∠DBA=∠CAE,
在△ADB和△CEA中,
∴△ADB≌△CEA(AAS),
∴AE=BD,AD=CE,
∴DE=AE+AD=BD+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BD=AE,CE=AD是解题的关键.
14.在直线上依次取互不重合的三个点,在直线上方有,且满足.
(1)如图1,当时,猜想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
(2)如图2,当时,问题(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应用:如图3,在中,是钝角,,,直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若,的面积是12,求与的面积之和.
【答案】(1)DE=BD+CE
(2)DE=BD+CE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
(3)△FBD与△ACE的面积之和为4
【分析】(1)由∠BDA=∠BAC=∠AEC=90°得到∠BAD+∠EAC=∠BAD+∠DBA=90°,进而得到∠DBA=∠EAC,然后结合AB=AC得证△DBA≌△EAC,最后得到DE=BD+CE;
(2)由∠BDA=∠BAC=∠AEC=α得到∠BAD+∠EAC=∠BAD+∠DBA=180°﹣α,进而得到∠DBA=∠EAC,然后结合AB=AC得证△DBA≌△EAC,最后得到DE=BD+CE;
(3)由∠BAD>∠CAE,∠BDA=∠AEC=∠BAC,得出∠CAE=∠ABD,由AAS证得△ADB≌△CAE,得出S△ABD=S△CEA,再由不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得出S△ABF即可得出结果.
(1)
解:DE=BD+CE,理由如下,
∵∠BDA=∠BAC=∠AEC=90°,
∴∠BAD+∠EAC=∠BAD+∠DBA=90°,
∴∠DBA=∠EAC,
∵AB=AC,
∴△DBA≌△EAC(AAS),
∴AD=CE,BD=AE,
∴DE=AD+AE=BD+CE,
故答案为:DE=BD+CE.
(2)
DE=BD+CE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BDA=∠BAC=∠AEC=α,
∴∠BAD+∠EAC=∠BAD+∠DBA=180°﹣α,
∴∠DBA=∠EAC,
∵AB=AC,
∴△DBA≌△EAC(AAS),
∴BD=AE,AD=CE,
∴DE=AD+AE=BD+CE;
(3)
解:∵∠BAD<∠CAE,∠BDA=∠AEC=∠BAC,
∴∠CAE=∠ABD,
在△ABD和△CAE中,
,
∴△ABD≌△CAE(AAS),
∴S△ABD=S△CAE,
设△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h,则△ABF的底边BF上的高为h,
∴S△ABC=BC•h=12,S△ABF=BF•h,
∵BC=3BF,
∴S△ABF=4,
∵S△ABF=S△BDF+S△ABD=S△FBD+S△ACE=4,
∴△FBD与△ACE的面积之和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5.在中,,,直线MN经过点C且于D,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
②;
(2)当直线MN烧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或者对其恒等变形得到,),证明见解析
【分析】(1)①根据,,,得出,再根据即可判定;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进而得到;
(2)先根据,,得到,进而得出,再根据即可判定,进而得到,,最后得出;
(3)运用(2)中的方法即可得出,,之间的等量关系是:或恒等变形的其他形式.
(1)
解:①,,
,
,,
,
在和中,
;
②,
,,
;
(2)
证明:,,
,
,
在和中,
;
,,
;
(3)
证明:当旋转到题图(3)的位置时,,,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或或.
理由如下:,,
,
,
在和中,
,
,,
(或者对其恒等变形得到或).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16.(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ABD≌△CA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ABD≌△CA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1)见详解;(2)成立,理由见详解;(3)见详解
【分析】(1)根据直线,直线得,而,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然后根据“”可判断;
(2)利用,则,得出,然后问题可求证;
(3)由题意易得,由(1)(2)易证,则有,然后可得,进而可证,最后问题可得证.
【详解】(1)证明:直线,直线,
,
,
,
,
,
在和中,
,
;
解:(2)成立,理由如下:
,
,
,
在和中,
,
;
(3)证明:∵△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
∴,
∴∠BDA=∠AEC=∠BAC=120°,
∴,
∴,
∴,
∴,
∵,
∴,
∴(SAS),
∴,
∴,
∴△DFE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17.已知△ABC中,∠ACB=90°,AC=BC.BE、AD分别与过点C的直线垂直,且垂足分别为D,E.
学习完第十二章后,张老师首先让同学们完成问题1:如图1,若AD=2.5cm,DE=1.7cm,求BE的长;然后,张老师又提出问题2:将图1中的直线CE绕点C旋转到△ABC的外部,BE、AD与直线CE的垂直关系不变,如图2,猜想AD、DE、BE三者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答案】BE的长为0.8cm;DE=AD+BE.
【分析】如图1,由“AAS”可证△ACD≌△CBE,可得AD=CE=2.5cm,BE=CD,由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解;
如图2,由“AAS”可证△ACD≌△CBE,可得AD=CE,BE=CD,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1,∵∠ACB=∠BEC=∠ADC=90°,
∴∠ACD+∠BCE=90°=∠ACD+∠CAD,
∴∠BCE=∠CAD,
在△ACD和△CBE中,,
∴△ACD≌△CBE(AAS),
∴AD=CE=2.5cm,BE=CD,
∵DE=1.7cm,
∴BE=CD=CE-DE=2.5-1.7=0.8cm,
∴BE的长为0.8cm;
如图2,DE=AD+BE,理由如下:
∵∠ACB=∠BEC=∠ADC=90°,
∴∠ACD+∠BCE=90°=∠ACD+∠CAD,
∴∠BCE=∠CAD,
在△ACD和△CBE中,,
∴△ACD≌△CBE(AAS),
∴AD=CE,BE=CD,
∴DE=AD+B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18.在△ABC中,∠ACB=90°,AC=BC,且AD⊥MN于D,BE⊥MN于E.
(1)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写证明过程);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写证明过程).
【答案】(1)证明见详解
(2)DE+BE=AD.理由见详解
(3)DE=BE-AD(或AD=BE-DE,BE=AD+DE等).理由见详解.
【分析】(1)根据题意由垂直得∠ADC=∠BEC=90°,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DAC=∠BCE,因此根据AAS可以证明△ADC≌△CEB,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结论;
(2)由题意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推知△ACD≌△CBE,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图形中线段间的和差关系以及等量代换证得DE+BE=AD;
(3)由题意可知DE、AD、BE具有的等量关系为:DE=BE-AD(或AD=BE-DE,BE=AD+DE等).证明的方法与(2)相同.
(1)
证明:如图1,
∵AD⊥MN,BE⊥MN,
∴∠ADC=∠BEC=90°,
∴∠DAC+∠ACD=90°,
∵∠ACB=90°,
∴∠ACD+∠BCE=90°,
∴∠DAC=∠BCE,
在△ADC和△CEB中,
∵,
∴△ADC≌△CEB;
∴DC=BE,AD=EC,
∵DE=DC+EC,
∴DE=BE+AD.
(2)
解:DE+BE=AD.理由如下:
如图2,∵∠ACB=90°,
∴∠ACD+∠BCE=90°.
又∵AD⊥MN于点D,
∴∠ACD+∠CAD=90°,
∴∠CAD=∠BCE.
在△ACD和△CBE中,
,
∴△ACD≌△CBE(AAS),
∴CD=BE,AD=CE,
∴DE+BE=DE+CD=EC=AD,即DE+BE=AD.
(3)
解:DE=BE-AD(或AD=BE-DE,BE=AD+DE等).理由如下:
如图3,易证得△ADC≌△CEB,
∴AD=CE,DC=BE,
∴DE=CD-CE=BE-AD,即DE=BE-AD.
【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是关键:SSS、SAS、AAS、ASA;在证明线段的和与差时,利用全等三角形将线段转化到同一条直线上得出结论.
特点
【已知】如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由,
同理,在和中,.
结论
.
解决方案
【结论一】
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则有以下结论成立:
①△ADC≌△CEB;②DE=AD+BE
【证明】:
①证明:∵AD⊥DE,BE⊥DE,
∴∠ADC=∠BEC=90°,
∵∠ACB=90°,
∴∠ACD+∠BCE=90°,∠DAC+∠ACD=90°,
∴∠DAC=∠BCE,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
②证明:由(1)知:△ADC≌△CEB,
∴AD=CE,CD=BE,
∵DC+CE=DE,
∴DE=AD+BE.
【结论二】(其他形状一线三垂直)
①DE=AD﹣BE
②DE=BE﹣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02全等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数学难点突破与经典模型精讲练 专题01 全等三角形中的手拉手旋转模型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全等三角形中的手拉手旋转模型原卷版docx、专题01全等三角形中的手拉手旋转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一线三垂直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提升训练)-2024年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一线三垂直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3一线三垂直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