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透)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原卷版)第1页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原卷版)第2页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原卷版)第3页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第1页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第2页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透)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透),文件包含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
    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
    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
    2022年7月,一座巨大冰山在北大西洋漂浮移动(见下图),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冰山移动的主要动力是( )
    A.自西向东的气流B.自西向东的洋流C.自东向西的气流D.自东向西的洋流
    2.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 )
    A.温度、盐度都高B.温度、盐度都低C.温度高,盐度低D.温度低,盐度高
    3.大海航行时冰山往往不易被观察到,主要是因为海上冰山( )
    A.颜色太浅B.移动太快C.常被海雾笼罩D.常被海浪遮挡
    【答案】1.A 2.B 3.C
    【解析】1.冰山在北大西洋漂浮移动,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说明异常海域在冰山后方,冰山向东移动,动力方向自西向东,排除C、D选项。异常海域在冰山后方,说明海水没有与冰山同步移动,动力不是洋流,排除B选项,冰山在北大西洋受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自西向东移动,A选项正确。故选A。
    2.7月,北大西洋处于夏季,冰山融化消耗热量,释放淡水,使相关海域温度、盐度降低,所以,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温度、盐度都低,B选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
    3.颜色浅,有利于观察,排除A选项;移动太快及常被海浪遮挡,不客观,排除B、D选项;冰山周边温度低,容易造成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海雾,C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纽芬兰附近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16世纪时这里鳕鱼群密集。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韩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渎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④海域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纽芬兰渔场“鳕鱼群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高纬冰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固体淡水B.洋流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海域污染小
    C.岛屿远离大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D.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浮游生物数量多
    【答案】4.A 5.D
    【解析】4.表层海水密度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①②纬度高于③④,所以①②密度大于③④,CD选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①处为寒流,②处为暖流,且等温线显示①处水温低于②处,所以①密度大于②,B错误,A正确,故选A。
    5.鳕鱼是海水鱼类,淡水的增多,不会影响鳕鱼的数量,A错误;洋流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海域污染小,不是鳕鱼群密集的原因,B错误;纽芬兰渔场位于北美洲东海岸,该海域开发时间早,受人类影响较大,C错误;该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底层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数量多,饵料丰富,所以鳕鱼群密集,D正确;故选D。
    【点睛】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底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另外在上升流的作用下,深层海水将大量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衍,也会形成渔场。
    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及流速的季节变化明显,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流速最快的季节(北半球)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1月份爪哇海表层海水盐度略低,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较小B.海区较封闭C.径流汇入多D.有寒流流经
    【答案】6.D 7.C
    【解析】6.结合所学可知,在北半球冬季,强大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季风影响该海域,表层海水在偏北风的吹拂下,并受海陆轮廓影响,海水向南流动。海峡北部海域较宽阔,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海水流速快。海峡海域窄,在狭管效应作用下,流速增大,达到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1月份爪哇岛会受到西北季风的影响,同时还可能受到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导致该地区岛屿1月份降水较多,大量径流汇入海洋,对表层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导致盐度略低,C正确;1月份为南半球夏半年,气温高,蒸发量大,A错误;海区封闭程度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B错误;1月份该地无寒流流经,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流速的因素有风力大小风向与海水流向的一致性、水位差异、密度差异、狭管效应等。
    (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沿海地区的上升流与赤潮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影响区域主要在28°N至31°N,124°E以西海域,其形成是受到了日本暖流分支(台湾暖流)和盛行风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浙江东部沿岸等深线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8.导致台湾暖流在北上的过程中形成上升流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底地形B.洋流性质C.河流淡水D.海岸线轮廓
    9.受盛行风的影响,浙江沿岸上升流最强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8月D.11月
    10.浙江沿岸上升流盛行的海域海水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
    ①海水温度升高②海水盐度升高③海水密度减小④海水透明度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8.A 9.C 10.D
    【解析】8.浙江沿岸上升流与台湾暖流和盛行风有密切的关系。由图可知,台湾暖流在北上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较陡的海底岸坡的阻挡而被抬升形成上升流,所以导致台湾暖流在北上的过程中形成上升流的主要因素是海底地形,A正确。河流淡水、洋流性质与海岸线轮廓都不是台湾暖流在北上过程中形成上升流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9.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浙江沿岸上升流的影响区域主要在28°N至31°N,124°E以西海域,受到了日本暖流分支(台湾暖流)和盛行风的影响,夏季风使暖流影响区域向西偏移,8月符合题意,C正确。1月、11月为西北风,使暖流影响向东南偏移;4月受风力影响没有8月大,ABD错误。故选C。
    10.上升流来自海洋下部,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吸热能力增强,海水盐类物质含量升高,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升高,营养盐丰富,有利于赤潮的发生,也会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上升流通常发生在沿岸地区,是一种垂直向上逆向运动的洋流。由于受风力吹送,将表层海水推离海岸,致使海面略有下降,为达到水压的均衡,深层海水就在这里补偿上升,形成上升流。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 )
    A.1月B.4月C.7月D.10月
    12.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表层水温B.大气环流C.光照强度D.人类活动
    13.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B.暴雨C.旱灾D.海啸
    【答案】11.C 12.B 13.C
    【解析】11.读图可知,图中甲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东侧,印度洋海域,北半球夏季时,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影响下,盛行西南季风,而甲海域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水位低,上升补偿流形成,为寒流性质,使得水汽容易凝结成雾,因此,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甲渔场渔汛应在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乙渔场的渔汛在1月(1月份受西北季风影响),导致两渔场渔汛不同的原因为大气环流,B正确;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与表层水温、光照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渔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进入渔汛期,而甲渔场渔汛推迟到达、提前结束的年份,说明西南季风较弱,影响印度半岛的时间短,雨季短,降水少,容易发生旱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2023·河北唐山·统考三模)白令海峡(下图)位于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平均水深42米,是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海水交换的重要通道。楚科奇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冬季全部被海冰覆盖,融冰期一般为5-9月(9月海冰面积最小),穿过白令海峡的太平洋入流水会显著影响楚科奇海的海洋物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穿过白令海峡的海水流动方向主要是自南向北,推测原因最可能是( )
    A.盛行风向导致B.海水温度差异导致
    C.海底地形导致D.海平面高度差导致
    15.在融冰期,太平洋入流水会导致楚科奇海( )
    A.海冰融化受到抑制B.海水密度增大
    C.反照率进一步降低D.海表盐度升高
    16.楚科奇海的结冰速度要比融冰速度快的多,原因包括结冰初期的楚科奇海( )
    ①与太平洋的海水交换被阻断
    ②海—气之间的热交换迅速
    ③强风导致上层海水混合加强
    ④极夜现象减弱了太阳辐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4.D 15.C 16.B
    【解析】14.白令海峡较为狭窄,且位于极圈附近,受西风带影响小,A错误;白令海峡两侧的海水温度差异较小,且海水温度对海水流动影响小,B错误;海底地形不会影响表层海水流动,C错误;太平洋北部广大海域受西风影响,海水汇集在白令海峡南侧,高于北侧楚科奇海的水位,使得穿过白令海峡的海水流动方向主要是自南向北,D正确。故选D。
    15.太平洋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流入楚科奇海后,加速海冰融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海表盐度降低,AD错误,C正确;太平洋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可降低楚科奇海海水密度,B错误。故选C。
    16.结冰初期,白令海峡尚未完全封冻,楚科奇海与太平洋的海水交换没有被完全阻断,①错误;融冰初期,海面封冻,太阳辐射被反射,海水和海冰吸收热量较少,融冰较慢,结冰初期,海面开阔,随着气温降低,海洋热量迅速散失到大气中,导致结冰速度较快,②正确;结冰初期,气温降低,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加强,强风导致上层海水混合加强,热量散失加快,结冰速度较快,③正确;楚科奇海靠近北极圈,纬度相对较低,结冰初期,昼短夜长,还没有完全出现极夜现象,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冰是海水结成的冰。形成海冰的原因主要有气温、海水盐度、海水的流速、海域深度、洋流性质、海域形状、距陆地的远近等。气温是海冰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低温时间越长,越容易结冰。盐度越低,越有利于结冰。流速慢的海水比流动快的海水易结冰。浅水比深水易结冰。寒流流经的海域,温度降低,加速结冰。封闭的海域,海水交换性较弱,海水易结冰。离陆地越近,越容易结冰。
    (2023·浙江·校联考二模)下图为某季节世界某海域洋流和等温线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7.图示甲、乙两海域盐度对比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
    A.甲高于乙暖流影响B.甲高于乙蒸发旺盛
    C.乙高于甲寒流影响D.乙高于甲径流汇入
    18.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洋流使流经海域盐度升高B.按成因分,图示洋流为密度流
    C.图示季节,乙区域易形成渔场D.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
    【答案】17.B 18.C
    【解析】17.从海陆轮廓及等温线可以判断,甲海域是红海,乙海域是阿拉伯海。甲海域由于闭塞、周围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径流汇入少,所以相对于乙海域,盐度更高,B正确;红海海域一般不考虑暖流影响,A错误;乙海域盐度不可能高于甲,C、D错误。故选B。
    18.索马里寒流为上升流,带来海底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渔场,B错误,C正确,图中寒流流经,使得流经海域盐度降低,A错误。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北高南低,不是受太阳辐射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处往往可以形成渔场。
    (2022·浙江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7-8题。
    1.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2.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存在大规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渔场,A错误;乙群岛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降湿的作用,因此会出现荒漠景观,B正确;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降温不会明显,C错误;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2022·浙江卷)下图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海区该月洋流流向分别为( )
    A.西北向东南、西北向东南B.东南向西北、东南向西北
    C.西北向东南、东南向西北D.东南向西北、西北向东南
    【答案】3.A
    【解析】通过该区域的海陆分布及等压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域主要为北印度洋,且印度半岛受印度低压控制,说明此刻北半球为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①海区的洋流流向是:西北向东南流。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和我国南海之间,会受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我国南海沿岸流的共同影响,夏季北印度洋的海水由于呈顺时针流向,大量海水涌入马六甲海峡,造成马六甲海峡海水自西北向东南流,同时南海的沿岸流随西南风向东北,造成马六甲海峡的海流由印度洋流向太平洋,A对。故选A。
    (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4.C
    【解析】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选项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选项正确。故选C。
    (2020·浙江卷)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3-4题。
    5.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6.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5.D 6.C
    【解析】5.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6.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7. (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形成原因。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解析】本题以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和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海水运动、海水性质、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小问2详解】
    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相关试卷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透),文件包含第0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习原卷版docx、第0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透),文件包含第0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原卷版docx、第0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透),文件包含第0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原卷版docx、第0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