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讲通)
展开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
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
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
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第10讲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意义
知识点1 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基础)
一、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的原因
(1)内因: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有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
(2)外因:(能量和动力来源)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三、水循环环节
特别提醒
1.水循环不同环节的能量来源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
2.内流区与外流区水循环类型的差异
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地头水柜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田间地头较为常见的蓄水池。图1为地头水柜景观,图2示意地头水柜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修建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蒸发旺盛B.降水丰富C.地表水易下渗D.地下径流丰富
2.图2中甲的主要作用是( )
A.沉积泥沙B.增加蓄水量C.减缓流速D.节省石料
3.图1景观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C.地表径流D.水汽输送
【答案】1.C 2.A 3.C
【解析】1.地头水柜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田问地头较为常见的蓄水池,蒸发旺盛,修建“地头水柜”会导致蒸发更大,水分损失加大。A错误;降水丰富不需要修蓄水池,B错误;修建“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下渗严重,C正确;地下径流丰富与修蓄水池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2.进水口在其上方,应是沉积泥沙,保证蓄水池水质,A正确;图2中甲范围小,蓄水量少,故不是用于增加蓄水量,B错误;甲处落差较大,流速较大,且减缓流速对蓄水没有意义,C错误;修建可能增加石料用量,并不能节省石料,D错误;故选A。
3.可以从影响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修建地头水柜,可以积蓄雨水,为农业灌溉提供用水,减少地表径流。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
知识点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基础)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⑤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⑥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潮河、白河及其支流组成潮白河水系,该水系汇入海河而注入渤海。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苏庄以下进入平原,河谷开阔,易泛滥成灾,解后兴建密云和怀柔水库,控制山区洪水,并承担为北京市供水的任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密云水库的修建,说明(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影响最大
B.人类可以改变②的季节分配
C.可以增加环节③和⑤的水量
D.科学技术可以调节④的流向
2.潮白河上游山区谷深河窄,进入平原后河谷开阔,这说明( )
A.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B.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状况
C.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生态
D.陆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答案】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①是蒸发、②是地表径流、③是下渗、④地下径流、⑤是降水。密云水库的修建,说明人类可以改变②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B正确;目前人类对环节②地表径流影响最大,A错误;与环节③下渗和⑤大气降水的水量无关,C错误;科学技术目前不能调节④地下径流的流向,D错误。故选B。
2.潮白河上游山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下蚀作用较强,谷深河窄,进入平原后,流速减慢,下蚀减弱,侧蚀作用较强,河谷开阔,表明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A正确,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状况、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生态、 陆地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是水循环的意义,与题干信息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它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知识点3 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重点)
(1) 影响蒸发(蒸腾)的因素:
理论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可理解为地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因理论蒸发量是在蒸发皿中测得的数据,水分充足不受限制,只说明这一地区的蒸发能力,而不是实际蒸发量。
理论蒸发量=可能蒸发量=蒸发力
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及可供蒸发水量影响。在湿润区,实际蒸发量与理论蒸发能力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区,实际蒸发量远小于理论蒸发量。
思考1:华北地区春季蒸发旺盛的原因。
春季降水少,光照强烈;
昼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快;
冬季风活动频繁,多大风;
气候干燥,湿度小,蒸发旺盛。
思考2:华北地区春季蒸发旺盛会带来什么土地问题?
土壤盐碱化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在不同地区,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方式是不同的,分别说出下列地区水汽输送的方式。
东亚地区:东南季风 南亚地区:西南季风 西欧地区: 盛行西风
巴西高原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
(3) 影响降水因素
思考3:相对于锋面雨,台风降水丰沛的原因。
答案:台风生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水汽十分充足;有强烈辐合上升的气流。
(4)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思考4:自上游到黄河宁夏段水量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自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
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
支流数量少,汇水少;
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
多沙质土壤,下渗多蒸发量大;
工、农业及城市从河流中取水多。
(5) 影响下渗因素
思考5:云贵高原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答案: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地表水不易储存;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易渗漏;地下多溶洞,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丰富。
(6)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植被恢复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传统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新型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海绵城市:
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排水防涝的有效途径,它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可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等目的。
题型01 水循环环节
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主要取决于蒸发力和降水量的大小。下图为福建省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福建省南部地区蒸发力大于北部地区,下列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
A.风速B.植被C.空气湿度D.人类活动
【答案】1.A
【解析】1.福建省南部地区蒸发力大于北部地区,主要因为该区域盛行东南季风,南部地区地势低利于东南风进入,风速大,蒸发量大,北部地区地势高东南风不利于进入,风速小,蒸发弱,A正确;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高,B错误;南部地区空气湿度大与蒸发强无直接关系,南北部均受海洋影响,空气湿度相差不大,C错误;与人类活动关系小,D错误。故选A。
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下图为下沉式绿地横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沉式绿地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A.地下径流B.下渗C.大气降水D.水汽输送
3.城市修建下沉式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小管理难度B.提供饮用水C.缓解城市内涝D.增加经济效益
【答案】2.B 3.C
【解析】2.根据材料“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中的“承接和贮存雨水”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以直接减少地表径流,B正确;下沉式绿地不能直接改变蒸发、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ACD错误。故选B。
3.根据材料“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可知,下沉式绿地有利于承接和贮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因而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兼具净化水质作用,C正确;下沉式绿地下沉水量有限,不能提供饮用水,B错误;修建下沉式绿地是为了增加生态效益,不是经济效益,D错误;城市修建下沉式绿地要埋设雨水管道,增加了管理难度,A错误。故选C。
【点睛】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的控制以及雨水的综合利用。我国开始倡导海绵城市理念,旨在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设计,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下沉式绿地是指绿地系统的修建,它可以有效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减少灌溉的次数,节约水资源。下沉式绿地具有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等作用,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影响巨大。
考点二 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知识点1 水量平衡原理(重点)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方程式
W入 = W出 ± △u
(W入为收入水量,W出为支出水量;△u为蓄水变量。)
在多年情况下:△u为零(多年平均蓄水量保持不变)→W入=W出
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总水量是平衡的。水资源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无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长,总量不变,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收入-支出。
全球水量平衡
流域水量平衡
(1)闭合流域水量平衡
闭合流域为地表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完全重合流域,故闭合区域与相邻流域之间没有水量交换,因此在任一时段内的收入水量只有大气降水,支出水量有蒸发量和(地表、地下)径流量,故水量平衡公式为
蓄水变化量 = 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从多年平均状况来看,闭合流域蓄水变化量趋于零,即:降水量 ≈ 蒸发量+径流量
内流区:降水量 = 蒸发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 = 多年平均蒸发量
(2)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
非闭合流域存在着该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的地下径流交换量
蓄水变化量 = 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相邻流域间地下径流交换量
题型02 水量平衡原理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2000毫米 B. 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流域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为210毫米。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基本相当,约为210毫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冬给措纳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布青山(昆仑山脉东段中支阿尼玛卿山的一段)、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脉东段北支)之间,面积232.2km2,湖面海拔4090m,年降水量约300mm,年蒸发量约1000mm。冬给措纳湖拥有一大片湿地,给人以心灵震撼之美。下图示意冬给措纳湖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在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环境中,冬给措纳湖水位保持基本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壳不断抬升B.河流水的补给C.湖泊泥沙淤积D.人类干扰较少
【答案】2.B
【解析】2.由材料可知,冬给措纳湖流域的年降水量远低于年蒸发量,该湖泊能够保持水位的基本稳定,依靠的是河流水的常年补给,使得湖水的收支平衡(收入主要包括:降水、入湖径流等;支出主要包括:蒸发,出湖径流等),水位基本稳定,B正确。这种湖泊水位的基本稳定主要与区域水量平衡有关,与地壳运动、泥沙淤积以及人类干预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
10.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湿地的形成,一是歇马昂里河流速缓慢;二是因有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阻挡河流水下渗,使歇马昂里河下游水流拥堵,形成大面积湿地。其中大面积深厚的永久冻土层属于地质因素,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明确其岩层分布以及是否存在熔岩台地等情况,AB错。地壳的沉降和抬升属于区域大尺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冬给措纳湖流域北部小尺度区域出现湿地,排除C。故选D。
【点睛】沼泽湿地的成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降水量大或者蒸发弱)、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易形成积水)、凌汛(某些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易形成湿地);人为因素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等。
知识点2 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重点)
①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据图分析,死海的水量收入是①+②环节,支出是③+④环节;从数量上看,①+②<③+④,即收入<支出,水量总体减少,所以死海面积会逐渐缩小。
②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③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④沼泽的形成
⑤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⑥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⑦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⑧内流河演化成湿地过程中水量动态平衡
⑨解释淡水湖和咸水湖演变
题型03 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解析】研究时段为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湿地面积稳定,这一时段内乌裕尔河流域均为内流区,这一大背景没有变,故降水量是变化不大的。随着乌裕尔河的河水流入扎龙湿地,湿地面积逐渐扩大,蒸发量逐渐加大,但依然小于降水量,当湿地面积稳定的时候,蒸发量最终和降水量相等。
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解析】1.盐分随径流汇入,带来盐分“补给”。2.扎龙湿地为封闭流域,盐分“损耗”环节消失。3.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分积累,因而水体盐度上升,最终达到饱和。
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湖面海拔1134米,是因地壳运动、凹陷形成的较浅积水盆地,该湖唯一的出口是从北岸流出的维多利亚尼罗河。水葫芦喜热,不耐低温,多浮生于浅水水域,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繁殖速度极快。20世纪80年代,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为美化该湖环境引种了水葫芦,导致水葫芦的泛滥,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图7示意维多利亚湖水系。
从维多利亚湖凹陷形成到水量稳定,说明维多利亚湖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外流径流量之间的关系。(4分)
【答案】答案:凹陷形成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到水量稳定时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外流径流量之和。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m ,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 。
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6分)
【答案】目前,程海属于内流湖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程海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
根据青海湖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区面积广大;图为湖滨至周围山地间气温、降水与实测蒸发量计图。
据图推断青海湖湖滨土壤水分的来源区,并从水量平衡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来源区:周围海拔高于37650m左右的山地;理由:青海湖至海拔3650m左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拔3650m至山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有结余,多余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自高向低流淌,注入青海湖。
考点三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基础)
陆地水体:是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陆地水因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总是由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地下水生态功能是指地下水通过支持毛细作用,向植被根系输供水分,进而维系天然绿洲和自然湿地生存。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某河流下游绿洲区年内潜水位埋深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4~8月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上升,冰雪融水补给增多B.上升,大气降水补给增多
C.下降,大量开采地下水D.下降,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2.当地种植的黑枸杞,其根系层底界深度为3.4米,该地支持毛细水的最大上升高度为2.2米。则该地种植黑枸杞地下水生态功能失效的时期是( )
A.2-5月B.6-9月C.10-12月D.12-2月
【答案】1.C 2.B
【解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地下水位是地下水面的海拔高度,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平均水位埋深在不断增大,所以地下水位会不断下降,AB错误;由于西北内陆地区冬、春季补给水源匮乏,不能满足春季农业集中灌溉用水的需求,所以每年都是通过大量开采地下水弥补灌溉水源的不足,以致每年4~8月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C正确,D错误。故选C。
2.结合材料和所学,地下水生态功能失效即地下水位不能通过支持毛细作用,向植被根系输供水分。如果地下水的埋深超过了根系层底界深度和该地支持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之和,地下水生态功能就会失效,由图可知6~9月的地下水埋深超过5.6米,符合该题条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2 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重点)
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面的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度绘制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的方法与绘制地形等高线方法类似。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潜水位高处指向潜水位低处
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海拔称为潜水位。等潜水位线数值反映地势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
思考:是否所有河流都能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黄河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
使下游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
有的河段甚至高出10米,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河”或“悬河”。
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因此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河流补给类型判读:
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
2、依据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判断
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如下图1,河流径流量与降水一致,应该为降水补给为主;图2河流径流量较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大体吻合,应该属于冰雪融水补给。
3、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
①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②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③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①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题型04 河流的补给类型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全长约813km,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最终在若羌县境内注入台特马湖。车尔臣河洪水多发,每年的春末、夏季往往都会发生洪水。台特马湖于1974年干涸,成为“死亡之海”。自2000年起,新疆通过生态输水使台特马湖逐渐恢复。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车尔臣河春末易发生洪水,其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B.积雪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
2.车尔臣河向台特马湖生态输水对湖区水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善湖泊水质B.降低湖泊地下水位
C.冬季结冰期推迟D.由咸水湖变为淡水湖
【答案】1.B 2.A
【解析】1.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春末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快,导致径流量增大,易发生洪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车尔臣河向台特马湖生态输水,水体可以净化环境,并且通过流通的水将湖区水质改善,A正确。输水导致湖区水量提高,不会降低湖泊地下水位,B错误。对冬季结冰期推迟关系较少,咸水湖不会短时间内变为淡水湖,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3 河流的特征(重点)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
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 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
②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③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流的水量就较丰富,为丰水期;
④ 径流量小,流程短且变化大,冬季甚至断流。
(3)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宽窄、曲直)、落差、发源地、注入地等。
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水系形状:
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航运价值评价:
自然条件--(决定河流航运条件是否优越):
水文:①河流水量大(小)(受气候类型及降水的影响);
②河流的水位变化小(大)(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
③河流水流平缓(落差大)(受河流流经地形影响)。
④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
水系:流程长,通航里程长;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可到达地区多;河道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河流航运是否发达):
①人口密度的大(小);②工农业的发达(不发达);
③城市数量多(少)。
小结:(1)航运价值大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势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②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③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2)航运价值大的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联系密切,运输量大。
掌握河流水文特征的两个重点
(1) 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
① 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
② 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 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 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
⑤ 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⑥ 含沙量:主要与降水强度、土质状况、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特别提醒]
(1)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只回答水文特征即可。
(2)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既要答出水文特征,又要分析形成水文特征的原因。
水文、水系特征分析小技巧
技巧一:
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突破口从材料中的气候入手;
分析河流水系特征,突破口从材料中的地形入手。
技巧二:
答题脑中先列出“框架”,
再完善“框架”中的具体信息,
根据题中信息有选择有针对的作答。
题型05 河流的特征
库车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冰川(冰川面积较小),其补给主要来源于夏季降雨。下图示意库车河流域沉积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库车河( )
A.整体自南向北流B.丙段地下水埋藏浅
C.乙段径流量最大D.甲段比丁段流速小
2.乙段、丁段水系形态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地貌类型B.年降水量C.河岸岩性D.沉积物砾径
【答案】1.B 2.A
【解析】1.库车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从图中可以看到库车河北部有高山分布,库车河从北部山脉逐渐向南部沙漠流动,流向应整体是自北向南流,A选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处位于冲积扇边缘,位于扇缘处,冲积扇扇缘地下水埋藏相对较浅,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库车河自北部山脉向南部流动,为内流河,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故乙段流量并非最大,C选项错误。甲河段位于高山之上,丁河段位于冲积平原,其地势落差甲地更大,流速更快,D选项错误。故选B。
2.从图中可以看到乙段位于冲积扇地带,其河流岔流相对较多,丁处位于冲积平原处,两段在水系特征上,主要是因所在的地貌类型不同而造成河流形态不同, A选项正确。此处为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同时降水量对乙处和丁处水系差异影响较小, B选项错误。乙处和丁处其河道的岩性大致都为沙砾质岩或砂质岩,岩性较为接近;两处河段的沉积物粒径大小对水系的影响并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仍为两处地貌形态的差异,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内流河的水文特征: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是汛期,冬季断流,多为季节河,时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小;一般流量较小,流程较短。
约4千年前,乍得湖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水深160多米,是现今的几十倍,属于外流区域。如今乍得湖几乎没有地表水流出,却是淡水湖,有学者认为其东北部的博德莱洼地是湖泊盐分的“排泄场”。下图为目前乍得湖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乍得湖流域南部水系较北部发达,其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形地势C.地壳运动D.洋流性质
【答案】 3.A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乍得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河流补给量多,水系发达,A对;B、C、D错。本题选A。
知识点4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基础)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方法
(1)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分析:
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
(3)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
二是区域内降水量,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海岛缺水,如新加坡)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全长约813km,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最终在若羌县境内注入台特马湖。车尔臣河洪水多发,每年的春末、夏季往往都会发生洪水。台特马湖于1974年干涸,成为“死亡之海”。自2000年起,新疆通过生态输水使台特马湖逐渐恢复。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实现车尔臣河上、中、下游水资源合理利用,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流域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
②在上游征收费用作为下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③增加车尔臣河的水库建设,实现梯级开发
④种植耐旱作物,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C
【解析】为了使得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合理利用,建立流域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当地降水少,为节约用水可以种植耐旱作物,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①④正确。在上游征收费用作为下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不是可行措施,②错误。车尔臣河水量较少,不适宜建设水库梯级开发,②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兴修水利工程设施,有利于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提供灌溉用水,建立水资源统一 调配机制,全流域统筹管理水资源,有利于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保证农业用水。
01 湖泊
图为2016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某内流咸水湖湖泊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净补给量的变化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曲线①②③分别为( )
A.总补给量、净补给量、总排泄量B.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净补给量
C.总排泄量、净补给量、总补给量D.总排泄量、总补给量、净补给量
2.影响曲线②数值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
A.降水B.地表径流C.蒸发D.下渗
3.该咸水湖湖面最广的月份是( )
A.11月B.12月C.2月D.5月
【答案】1.B 2.C 3.D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曲线③存在负值故其为净补给量,净补给量在9、10月为负值,说明总排泄量大于总补给量,曲线②为总排泄量,曲线①为总补给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根据上题可知,曲线②为总排泄量,由于该咸水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极其稀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其水分的主要支出方式为蒸发,C正确;降水、地表径流会增加总补给量,排除AB;下渗也会增加总排泄量,但不是主要方式,排除D。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湖面最广的月份应该是净补给量从正值转为负值的月份,根据图中信息,5月份由正转负,此时湖泊面积最广,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咸水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海洋的遗迹;另一种是内陆河流的终点,由于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蒸发量比较大,所以河流带来的矿物质就被浓缩了,所以变成了咸水湖。
知识点拨: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湖泊的演变
淡水湖→咸水湖→盐湖: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蒸发量↑;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入湖径流减少;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外流湖变为内流湖,径流携带盐分;盐度不断汇入积累,盐度逐渐变高,逐渐变为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
咸水湖→淡水湖:沿海地区,古海洋遗迹湖→由于沙坝、沙洲、沙岛的形成或人工河口坝的建设→导致湖泊与海洋分离→径流不断汇入,盐度↓
→逐渐变为淡水湖
湖泊深度变化:湖泊变浅的原因可能为水量减少和淤积严重等有关;湖泊变深的原因可能与水量增加和湖盆下沉等有关。
湖岸线变化:湖岸线反映不同时期的湖面水位,因此可以看作等高线。湖岸线密集,湖盆陡;反之湖盆平缓。
四、湖泊的水文特征
盐湖
1.含义:是咸水湖的一种,干旱地区含盐度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的矿化度为大于1克/升,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则是盐湖。
2.盐湖的形成条件
(1)要有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汇水湖盆地。
封闭的地形有利于流域内的径流、雨水等水资源源源不断地向湖盆汇集而不外泄,形成聚集态。
(2)湖泊要有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
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湖泊被蒸发的水量超过补入的水量。并且,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逐渐增加,在湖底形成不同种类的盐类沉积矿床,形成盐湖。
(3)要有丰富的盐类物质来源。
丰富的盐类物质不断地汇入湖泊,才能保证盐湖具有一定的盐度。不同盐湖里的盐分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
①来自盐湖附近的地面岩石或盐类矿床。这些含盐的矿石被风、水侵蚀,溶解后的物质进入湖泊,形成盐湖。
六、湖泊的盐度
湖泊的萎缩
湖泊常考点
分析特有物种: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分析鱼类资源丰富: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分析调节气候: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分析湖陆风: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02 凌汛
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在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下图是位于我国东北某河流凌汛河段两端的两水文观测站每日北京时间13时观测到的流量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及两点流速( )
A.0点积雪融化,流速更快B.P点积雪融化,流速更快
C.0点发生凌汛,流速更快D.P点发生凌汛,流速更快
2.如果甲、乙之间平均流速为0.55千米/小时,则两测站之间大约相距( )
A.150kmB.200kmC.250kmD.300km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乙河段在O点之后,流量上升,说明该区域受气温回升的影响,周围积雪和河面冰层融化,而甲在该时段后流量仍未变化,表明O点后甲河段仍然位于冰封期;则乙河段纬度低于甲河段,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流速更快;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为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所以开始发生凌汛的时间为3.16-4.1号之间的某个日期,BCD错误,该题选A。
2.读图4月1日后甲河段流量增加,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附近积雪和河面冰层融化,另一方面是来自乙河段的径流汇入,则乙河段径流流到甲河段需要大约15天,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4*15*0.55=198km,B正确,ACD错误。
【点睛】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寒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都容易发生凌汛。凌汛发生条件:(1)有冰期的河流;(2)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有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我国黄河在宁夏和在山东境内的河段都有凌汛现象,东北的河流在满足上述条件时也同样会出现凌汛现象。
知识点拨:
(1)凌汛发生的条件:①河流有结冰期;②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2)发生时间:初冬(低纬度未结冰而高纬度结冰时期)和初春(高纬度未融化低纬度已经融化)
(3)我国分布:我国东北的河流和黄河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4)凌汛的防治措施:
加强凌汛的观测和预报;
利用水库防凌;
分水分凌,分段拦冰;
破冰行凌;
引凌治沙;
调节河道水流速度和温度
(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
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
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1.D 2.B 3.A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与①②③湖泊相连的河流为入湖河流,河流注入湖泊,带来的盐分不断在湖泊累积;湖泊没有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湖泊位于地中海沿岸,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为咸水湖,A、B错误。该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蒸发强烈,D正确。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读湖泊所在地的土壤、地质情况,湖水下渗情况无法判断,C错误。故选D。
2.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3.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故选A。
【点睛】非洲乍得湖的也是一个内陆地区的淡水湖,乍得湖的盐分显然不是通过地表径流流出的,研究发现,位于乍得湖东北部大约350公里处的乍得盆地最低处有一处洼地,名为博德莱洼地,而通过监测博德莱洼地的地下水矿物质构成和乍得湖的湖水矿物质构成几乎一致,故科学家推测,乍得湖的盐分是通过湖底的地下径流,流向东北排入了博德莱洼地,从而保证了自身的淡水性质。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量C.蒸发量D.地表径流量
5.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B.1970-1989年C.1980-1999年D.2000-2020年
6.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D.绿洲面积增加
【答案】4.D 5.B 6.D
【解析】4.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5.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6.前面分布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内陆咸水湖的水量平衡:支出方式——蒸发、下渗,收入方式:地表径流输入、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
(2022·全国乙卷)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
【答案】7.A 8.C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低于P点水位,O点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8.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故C正确,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故A错误;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故BD错误;故答案选C。
考点分布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命题趋势
水循环原理及应用
2022浙江6月,23题,3分
2022湖南卷,14-16题,9分
2022浙江1月,7-8题,4分
2021福建卷,19-20题,6分
2020全国卷Ⅰ,7-8题,8分
区域认知:从发生区域的视角理解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
综合思维:以河流补给为例,分析各种水体的相互转换与补给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结合不同水体储量的差异及分布,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研究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及作用。
从近3年的高考分析来看,河流湖泊的考查频率较高,考点涵盖水循环、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水文特征等;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解答题。以生产生活案例为情境,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水量平衡原理可结合盐湖的形成、湿地的形成、河流断流原因等方面应用。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023全国甲卷,6-8题,12分
2023湖北卷,10-12题,9分
2023山东卷,6-7题,6分
2023北京卷,14题,3分
2022全国乙卷,7-8题,8分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
雪和冰川
融水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水位
高或低,季节变化大或小,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主要的补给季节为汛期,此时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
流量
大或小
河流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含沙量
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结冰期
有或无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
②由低纬流向高纬
水能
大或小
①河流水量大小;②河流落差大小
人类活动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大;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大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小;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小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城市内涝加重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变化平缓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9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9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讲通),文件包含第09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讲义原卷版docx、第09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解读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8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8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讲通),文件包含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原卷版docx、第08讲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通),文件包含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