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2.1 命题、定理、定义图文课件ppt
展开2 . 1 命题、定理、定义
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根据命题的定义思考,命题可分为哪几类?
提示:一类是判断为真的命题,即真命题; 另一类是判断为假的命题,即假命题.
(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2) 有一个内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对顶角相等;(5) 若 x2=1,则 x=1;(6) 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其中语句(1)(2)(4)(6)判断为真,语句(3)(5)判断为假. 因而它们都是命题.
● 观察上述命题中的 (1)(3)(5)(6),这些命题具有怎样的表示形式?
观察上述命题中的(1)(3)(5)6)可以发现,这些命题都具有“如果 p,那么q”或“若 p,则q”的形式.
命题(1)中:p 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q 是“同位角相等”;命题(3)中:p 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q 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命题(5)中:p 是“x2=1”,q 是“x=1”;等等.
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_叫作命题的条件,________ 叫作命题的结论.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 p 和结论 q:
(1) 若 ab = 0,则a = 0;(2) 若 a<0,则 a>0;
解:p:ab =0,q:a=0.
解:p:a<0,q:∣a∣>0.
(3) 如果二次函数 y=x2+k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那么k=0;(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p:二次函数y=x2+k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 q:k=0.
解:p: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 q: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 ”(或“如果 p,那么 q”)的形式:
(1)有一个内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解: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 60°, 则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2) 对顶角相等;(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解: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解: 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 若 a=b,则a2=b2;(2) 若 a2=b2,则a=b;
解:当a=b时,显然有a2=b2. 所以,命题为真.
解:当a=1,b=-1时,a2=b2=1,即由a2=b2, 不能推出a=b. 所以,命题为假.
(3)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所以,命题为真.
(4)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解:如图 ,直角三角形 ABC 与等腰三角形A′BC 同底等高,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所以,命题为假.
(1) 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2) 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
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
例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用已知的对象及关系来解释、刻画陌生的对象,并加以区别.
例如:“平行四边形”就是通过“四边形”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来描述的.
1. 辨析记忆 (对的打“✔”,错的打“✘”) (1)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 ) (2) 定理都是真命题. ( ) (3) 命题“当 x∈R时,x2 是正数”是真命题. ( )
定理是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
当 x=0 时 x2=0,故此命题是假命题.
2. 将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改写成 “如果p,那么q”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
解析: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5不能被3整除;③是假命题,例如 a=-1和 b=-2时,ab是正整数,但 a,b 都是负整数;④是真命题.
1.将命题改写为“若 p,则 q”形式的方法及原则.
2. 命题改写中的注意点
若命题不是以“若 p,则 q”这种形式给出时,首先要确定这个命题的条件 p 和结论q,进而再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个数是( ) ①|x+2|;②-5∈Z;③π∉R;④{0}⫋N. A.1 B.2 C.3 D.4
解析:①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②③④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2. 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 )A.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D.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把命题改写成: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由此可知C正确.
3. 将命题“末位数字是4的整数一定能被2整除”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4,则它一定能被2整除
解析:(1)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2)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3)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4)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5)是疑问句,不是命题.
5.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命题可改写成: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两个底角相等,真命题.
(2)当x=2或x=4时,x2-6x+8=0;(3)已知 x,y 为正整数,当y=x+1时y=3,x=2.
命题可改写成:若x=2或x=4,则 x2-6x+8=0,真命题.
命题可改写成:已知 x,y为正整数,若 y=x+1,则 y=3,x=2.假命题.
练 习
1.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 若a,b都是偶数,则 a+b 是偶数;
条件是“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结论是“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条件是“a,b都是偶数”,结论是“a+b是偶数”;
(4) 若两个实数的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实数的符号相同;(5) 若a=b,则a2=ab;
条件是“两个实数的积为正数”,结论是“这两个实数的符号相同”;
条件是“a=b”,结论是“a2=ab”;
条件是“q > - 1”,结论是“方程 x2+2x-q= 0有实数解”“.
(6) 若q≥-1,则方程 x2+2-q=0有实数解.
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
(1) 绝对值相等的数也相等;(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相等.
若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3)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若一个点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则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三角形的两个角互余,则另外一个角为直角,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该命题为真命题.
(2)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 0,则这个数是 5 的倍数;
因为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所以这个数必是5的倍数.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3)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4)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因为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故该命题为真命题.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所以该命题为真命题.
1. 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
条件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对应的高相等”;
(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 若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四边相等;
条件是“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条件是“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结论是“这个四边形的四边相等”;
(4) 若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则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条件是“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结论是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 ”的形式:
(1) 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若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 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4) 乘积为正数的两个数同号;
若两个数是无理数,则这两个数的和是无理数.
若两个数的乘积为正数,则这两个数同号.
(5) 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6) 矩形的四个角相等;
若两个数均为奇数,则这两个数的和是偶数.
若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角相等.
(7)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8)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若圆中的一个圆周角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则这个圆周角是直角.
(1) 若 x2+x-2=0,则 x=1;
∵x2+x-2=0,∴x=1或 x=-2,(1)是假命题.
(2) 若 x∈A∩B,则 x∈A∪B;(3) 若 x>1,则 x2>1;
根据集合的交、并集运算的定义,(2) 真命题.
∵x>1,∴x2>1,(3)真命题
将原点坐标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得 m=0,(4)是真命题.
(6) 若 a+b>0,则 a2+b2>0.
∵ a +b > 0,a、b至少有一个大于零,∴ a2+b2 > 0,(6)是真命题.
4. 考察下述推导过程,找出错误原因.
若 x = y,则有 xy =y2,从而有 x2-xy = x2-y2,即有 x(x-y) =(x+y)(x-y). 所以 x = x + y. 又因为 x = y, 所以 x = 2x. 所以 1=2.
解:推理中,由 x(x-y) =(x+y)(x-y)得到 x=x+y 是错误的,错误原因在于有可能 x-y=0;由 x=2x 得到1=2 也是错误的,错误原因在于x有可能为 0.
数学2.1 命题、定理、定义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2.1 命题、定理、定义评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随堂小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2.1 命题、定理、定义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2.1 命题、定理、定义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2章21命题定理定义ppt、第2章21命题定理定义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1 命题、定理、定义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1 命题、定理、定义课文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21命题定理定义课件ppt、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21命题定理定义学案doc、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课后素养落实6命题定理定义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