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二课时)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427138/0-17092902076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
课题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尿的形成和排出(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2.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能力目标
1.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尝试推测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的结构及功能;
2.基于证据,判断推测是否准确,提高理性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尿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中,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与社会进展的促进作用,重视科学证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肾单位的结构;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描述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
排泄的概念——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呼吸,排汗,泌尿。
展示实验:
将干净尿液烘干,根据现象,分析其成分
设问:
尿是在何处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
探究尿的形成过程
讲述:
肾功能及尿的形成有关研究的科学史——①我国古代医学对肾的认知;②马尔皮基发现,在肾脏颜色较深的外周部分,有微小的球形结构和一些与之相连的小管;③鲍曼和路德维希发现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各自提出了尿的形成的假说。
设问:
如何验证鲍曼和路德维希各自假说的正确性?
分析:
需要了解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
展示:
微穿刺技术获得的肾小囊腔中液体的成分。
说明:
原尿是由血液过滤来的。
设问、讨论:
要高效地进行过滤,肾小球和肾小囊在结构上可能有哪些特点?
归纳: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壁薄、紧贴在一起。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壁通透性大。③肾小球内血液压力较高。④肾小球血管分支多。
设问:
原尿与尿液有何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
原尿有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并没有葡萄糖——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
设问:
肾小管在结构上可能有哪些特点?
归纳:
肾小管及周围结构的特点——肾小管长,管内细胞有凸起、增大物质交换表面积,周围有毛细血管、负责运走重吸收的物质。
概述尿的形成过程
展示图片、归纳:
尿的形成过程——由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由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终尿。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了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知识应用
展示、设问:
尿常规化验单;经过化验,尿中如出现了蛋白质,或是葡萄糖,可能反映肾的哪些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知识新授,其他排泄途径,拓展,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