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多份
-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8 课件 0 次下载
-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桃花源记PPT课件7 课件 0 次下载
- 桃花源记PPT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桃花源记PPT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常用的说明方法,探究方法,答题格式,拓展延伸,山西长治北纬36°,长安北纬34°,成都北纬31°,江南北纬31°,柳州北纬2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文语言考点:准确性、生动性
准确性:常用标志性词语: 表程度:更、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常常、当时…… 表范围:全、大部分、少数……
(说明文语言考点:准确性)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方式一:不能删掉。“××”一词是……的意思,删掉后,句子(语段)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答题方式二:使用了“××”一词,准确的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例:“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方式二:使用了“××”一词,准确的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答:“凡是”表示范围,准确地说明了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考点:生动性
答题格式:(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例题: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传语”“暗示”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拟人化了,它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误了农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作比较分类别画(列)图表引(资料)用下定义作诠释
1、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
①作用:使说明更具体明白。②语言标志:如、例如、譬如、比如、据说……③答题格式: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说服力,使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接受。
例1: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句话运用了举列子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例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这句话运用了举列子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真切了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性状特点。
①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②语言标志:像、如、仿佛……③答题格式: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对象更通俗易懂。
④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石拱桥比作虹,生动形象地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说对象更通俗易懂。
例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或物候观测的复杂和灵敏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3、作比较:用具体的或者大家熟悉的事物和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比较。
①作用:通过比较给读者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②语言标志:比、也、而、相对于、较……③答题格式: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④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对比,突出强调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例1: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4、列数字: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①作用: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②语言标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特别提示:年代不是,如20年代,2020年3月24日等)③答题格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增强说服力。
④例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增强说服力。
④例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增强说服力。
5、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①语言标志:一类(种)……一类(种)……②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晰。③答题格式: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例1: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
6、引用(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①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②语言标志:引用言论、资料、传说、民谣(多数有引号)……③答题格式: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说明了××的××特点,增强说服力,增强趣味性。
④例1: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引用了英国南部物候的记录资料,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特点,增强说服力。
④例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7、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①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②答题格式: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③例1: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石狮子的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例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对四季的描写就是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四季更迭的物候现象,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8、列(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
①语言标志:各种表格、图片②作用:使说明更直接更具体。③答题格式: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具体简明地说明××的××特点。
9、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①语言标志:是、这就是、……②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③答题格式: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④例:《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什么是克隆,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④例:给物候、物候学下定义。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的说明了什么是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反映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的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或者说是物候学的特征)。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10、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①语言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②作用: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③答题格式: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④例: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逆温层的特点,对逆温层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逆温层有进一步的认识。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逆温层对农事的影响。
你能参考示例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吗?示例: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翔实的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数据确凿,具有说服力。
你能参考示例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吗?(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第7段)
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说 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你能参考示例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吗?(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第4段)
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 的仪器”,且将之与气象仪器相比,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 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
下定义、作诠释的区别。
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①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②如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③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就是作诠释。
说明方法 + 规范性词语 + 说明了某事物的某特征 + 效果。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前预习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一,自学提示二,逻辑顺序,阅读前3自然段,读一读,层次井然,阅读610自然段,眉目清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评课课件ppt,共51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免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教学目标,重点字注音,重点词语解释,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理清顺序,四个决定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空间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