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华师大版3 氧气第二课时随堂练习题
展开1.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2.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在野外游玩禁止乱扔烟头,以防发生火灾。你认为烟头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提供氧气
B.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4.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6.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7.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8.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二、综合提升
9.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0.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灭火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氧气 第2课时》 习题答案
一、基础达标
1.【答案】D
【解析】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正确;
B、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
7.【答案】D
【解析】酒精即使加入了水,仍然可以燃烧,比如日常生活中饮用的白酒,含30%—65%的水分,仍能够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来熄灭酒精燃烧的火灾;投入冰块可以降温,但冰不是常备物品;酒精燃烧时如果用扇子扇会越烧越旺;湿布或沙子则可以有效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8.【答案】A
【解析】山林大火一般需要制造隔离带,使得大火与易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综合提升
9.【答案】生产 运输 使用 贮存
10.【答案】(1)“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烈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11.【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 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到着火点以下
12.【答案】(1)可燃物
(2)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A
(4)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到着火点以下
初中科学5 保护大气圈第一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a href="/kx/tb_c589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5 保护大气圈第一课时巩固练习</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综合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4 二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a href="/kx/tb_c58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4 二氧化碳第二课时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综合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4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a href="/kx/tb_c58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4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同步练习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综合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