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优秀练习
展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à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纤夫( ) zhàn( )裂 驾驭(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
A.丰富;多 B.没有代价地增添
C.饶恕;宽容 D.表示让步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高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2.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
B.他编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来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
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
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
3.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
A.古驿道 大鞭 文庙 光背儿马
B.唱本 书囊 文庙 崇山峻岭
C.古驿道 长衫 唱本 崇山峻岭
D.长衫 书囊 大鞭 光背儿马
4.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
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
5.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①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②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③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④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⑤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一来,一丈青大娘可就跟儿媳妇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⑥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⑦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⑧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番,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6.选文是《蒲柳人家》整部小说的开头部分,请在选文中找出能够串起小说情节的一句话,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7.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选文第④段拟小标题。(字数不超过10个字)。
8.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请用简洁的语句分别加以概括。
9.请赏析下列句子。(可从词语的选用和句式、修辞、描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②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三、语言表达
10.任务型表达。
2019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家庭教育立法”提上日程。当今教育,学校普遍责怪家庭教育担当不力,家庭则习惯性地认为孩子“应由学校老师教育”。
针对“家庭教育立法”,请你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字数不超过100字。
四、名著阅读
11.一丈青大娘是个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的女中豪杰,与《水浒传》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你知道《水浒传》中另外两位女将是谁吗?她们的绰号分别是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12.《蒲柳人家》中的何满子“整日在河滩野跑”普得奶奶“八样不放心”。为此,班内开展“和安全同行,号平安结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何满子和你都来参加。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某同学对全校七到九各年级100名学生的安全意识做了抽样调查,制成了下表。
某校学生安全意识调查统计表项目
材料二:下面文字是九年级一班围绕“和安全同行,与平安结伴”主题召开的班委会会议记录。
(1)根据材料一,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2)根据材料一,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材料二的会议记录在格式上缺少了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材料二中的决议,再补写三条决议。
参考答案:
1. (1)qiàn 绽 yù (2)摆度船 摆渡船 (3)C (4)夸张 比喻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试题。(1)(2)考查字音字形。“纤夫”不要取下半边字的读音。“绽”不要写成“淀”。“度”与“渡”可从部首加以辨析。
(3)不依不饶: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完。饶:饶恕;宽容。故选C。
(4)“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的是比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运用的是夸张。
2.D 3.D 4.B 5.A
【解析】2.画线句中的关键词“戏谑”的意思是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虽然他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故选D。
3.可从选文最后一段“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中找到相关的词语“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故选D。
4.B项表现了何大学问的仗义轻财、慷慨豁达。故选B。
5.《蒲柳人家》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下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因此:A项“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
6.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7.例: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丈青大娘威震运河滩。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 8.(1)读书勤奋,虚心求教。如腰里揣个唱本,有空就念;遇到生字儿,不耻下问;等等。穿长衫,打扮斯文,说话咬文嚼字。(3)路遇文庙,作揖烧香。 9.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时用词贴切、有张有弛、语气连贯的特点,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答出两点就得满分)
②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中的地位之重要,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或运用简洁活泼的民间口语和俗语,突出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解析】6.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结构。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这句话在节选的文字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第二部分的结尾;
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写一个中伏天“大晌午”发生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下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何满子的奶奶、爷爷、父母)、突出重点。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文章后半部分在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时,插叙外号的来历,交代人物的“关公相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乐善好施、侠肝义胆、好讲排场、摆阔气的性格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串起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7.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理清文段内容,抓住人物的活动,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语言简洁通顺。
由第④段“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可知,第④段主要写了一丈青大娘在北运河岸上与纤夫发生矛盾,怒打纤夫的故事。根据字数要求,以“一丈青大娘”为主语描述即可。
示例:一丈青大娘力敌纤夫。
8.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由第⑧段“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可知,他读书勤奋,虚心求教;由“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可知,他穿长衫,打扮斯文,说话咬文嚼字;由“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可知,他路遇文庙,作揖烧香。
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句中“像雨打芭蕉”“鼓点似的骂一天”把“一丈青大娘骂人”比作“雨打芭蕉”“鼓点”是比喻修辞手法;“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③段“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可知,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时用词贴切、有张有弛、语气连贯的特点,突出了她泼辣爽朗、豪放率直的性格特点。
②“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把何满子比作“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是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中的地位之重要,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属于民间口语、俗语,用词活泼、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了乡土气息,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
10.要求:观点明确 言之有理,语言表达。示例:我支持“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学校老师,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
【详解】要求学生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理由,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即可。如:我反对“家庭教育立法”。虽然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是立法讲不过去。教育毕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家校需良好沟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爹妈文化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自然会进步。如果不能严厉“执法”,请不要动不动就“立法”。中国的“法”还少吗?
11.①顾大嫂,绰号:母大虫。②孙二娘,绰号:母夜叉。
【详解】注意所写人物为“《水浒传》中另外两位女将”,要答出其姓名及绰号。《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12.(1)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②学生用电安全意识最差;③初中阶段,七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差。(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2)(示例1)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示例2)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示例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示例4)教室走廊不嬉戏,同学玩闹守秩序。(示例5)关注食品安全,关爱生命健康。
(3)主持人 地点
(4)(示例)召开一次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举行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举办一次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
【详解】(1)仔细阅读材料一,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围绕表头中的关键词“学生安全意识”,得出具有概括意义的结论。示例: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强;②初中阶段,七年级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差。
(2)宣传标语要紧扣主题“安全”“平安”,语言要简洁,句式要整齐,让人一目了然。
示例1:和谐校园,共创蓝天,安全之责,尽在你我。
示例2:出行避让一小步,远离危险一大步。
(3)根据“时间”可联想到应有“地点”;根据“出席人”可联想到应有“主持人”。
(4)仿照“决议”中①的形式“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围绕主题“和安全同行,与平安结伴”,举行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经常组织开展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均可。
项 目
学 生
七年级(人数)
八年级(人数)
九年级(人数)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57
68
88
食品安全(不买三无产品)
65
80
90
校园安全(不追逐打闹)
43
52
75
用电安全(了解用电常识)
25
40
6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蒲柳人家优秀巩固练习</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语段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优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蒲柳人家优秀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句的妙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