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醛酮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391451/0-17087812763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 醛酮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391451/0-170878127643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3 醛酮 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5391451/0-17087812764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醛酮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苯加入到溴水中,将会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待铜丝冷却后伸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可以制得乙醛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的AgNO3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AgOH完全沉淀,即制得银氨溶液
D.将10%的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中,加热可得到砖红色沉淀
2.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H3)3CCH2OHB.CH3CH2CH(OH)CH2CH3
C.CH3CH(OH)CH2CH2CH3D.CH3CH2C(CH3)2OH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的分馏、煤的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B.苯酚和乙醇均有一定的氧化性,故利用此性质可用于医学上杀菌消毒
C.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高性能塑料薄膜,常用于食品、药品的封装
D.利用甲醛的生物毒性,其水溶液常用作防腐剂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江海龙教授开发催化剂实现了芳醇选择性氧化制备芳醛,其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R为烃基,乙发生银镜反应生成
B.若R为甲基,对甲基苯酚与甲互为同系物
C.若R为乙基,甲、乙都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D.若R为甲基,甲、乙分子中碳原子都不能共平面
5.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反应的是( )
A.CH3CH2OHB.CH3CHOC.CH3OHD.CH3COOH
6.某同学用1mL2ml·L-1的CuSO4溶液与4mL0.5 ml·L-1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 mL4%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乙醛量太少B.硫酸铜的量少
C.NaOH的量少D.加热时间不够
7.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8.用丙醛(CH3—CH2—CHO)制取聚丙烯 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依次为 ( )
①取代 ②消去 ③加聚 ④缩聚 ⑤氧化 ⑥还原
A.①④⑥B.⑤②③C.⑥②③D.②④⑤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苯与浓硝酸反应: +HNO3 +H2O
B.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2 +CO2+H2O→2 +Na2CO3
C.溴乙烷消去反应:CH3CH2Br+NaOH CH2=CH2↑+NaBr +H2O
D.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 2Ag↓+ 3NH3 +H2O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和甲醛分别完全燃烧,若消耗的氧气量一样,则它们的质量相等
B.铜丝表面的黑色氧化膜可用酒精除去
C.Na2CO3溶液可使苯酚浊液变澄清
D.含0.01ml甲醛的福尔马林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充分反应,生成2.16gAg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
A.AB.BC.CD.D
12.近日,科学家研发新型植入式燃料电池与人工模拟胰岛B细胞相结合,在血糖过高时会激活燃料电池,将葡萄糖(简写为G-CHO)转化成葡萄糖酸(简写为G-COOH)并产生电力,剩激人工模拟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以降低血糖。血糖回到正常水平后,燃料电池停止运作,胰岛素释放中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降血糖的过程包含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B.用酸性溶液可以鉴别和
C.和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降血糖过程中葡萄糖附近血液的会降低
13.“绿色化学”提倡“原子经济性”。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中,原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以下反应中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是( )
A.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制乙烷
B.乙烷与氯气反应制一氯乙烷
C.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
D.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制TNT
14.探究甲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⑴向6 mL 6 ml·L−1 NaOH溶液中滴加8滴2%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 mL15%甲醛溶液,混合均匀,水浴加热,迅速产生红色沉淀,其周围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⑵反应停止后分离出沉淀,将所得沉淀洗净后加入浓盐酸,不溶解。
⑶相同条件下,甲酸钠溶液与新制的Cu(OH)2反应,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已知:Cu2O [CuCl2]−,甲醛是具有强还原性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不是Cu2O,可能是Cu
B.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过灼热的CuO后得到红色固体,气体中一定含有CO
C.从甲醛的结构 推测,其氧化产物可能为碳酸( ),因此实验中得到的无色气体是CO2
D.含有-CHO的有机物都可以被新制Cu(OH)2氧化
15.下列关于醛、酮和酸说法正确的是( )
A.醛与银氨溶液充分反应,均能还原出银
B.醛和酮既可还原为醇,也可氧化为酸
C.羧酸因其官能团可与水形成氢键,所以均易溶于水
D.仅用新制的悬浊液合理操作就能鉴别甲酸、乙醛、乙酸和丙酮
16.关于银镜反应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试管必须洁净,若试管内壁有油污,可用碱液煮沸试管后再洗净
B.银氨溶液可现用现配,也可久置再用
C.配制银氨溶液时,在氨水中加入少量 AgNO3溶液即可
D.此实验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17.某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B.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团只有醛基和羟基
C.1 ml该化合物与Na反应最多可以放出2 ml H2
D.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18.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已知醛基能与H2加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l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1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向甲酸和乙醛的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证明混合物中含有乙醛
B.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NaCl,可采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再过滤的方法
C.萃取溴水中的溴选用可汽油或植物油做萃取剂
D.蔗糖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看不到砖红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蔗糖水解无还原糖生成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医用聚丙烯一次性防护服应归入可回收垃圾类
C.乙苯是制备苯乙烯的原料,工业上常采用苯和乙烯通过取代反应获得乙苯
D.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古蜀国的丝绸遗痕文物,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二、综合题
21.正丁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
实验步骤:将6.0 gNa2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3.7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的馏分,产量2.7 g。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该实验中,仪器A,B中的溶液可以互换
B.实验中可以通过移动酒精灯的位来进行温度控制
C.应先加热A至90-95℃,再通冷凝水
D.收集75-77℃馏分,严格控温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
(3)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4)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
2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烈性炸药TNT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由 生成顺式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
(3)由1-氯丁烷制取少量的1,2-丁二醇时,需要经过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反应→ 反应。
(4)“一滴香”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用该有机物 (填“能”或“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
(5)某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
该物质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6) 和 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7)乙醛和新制的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3.我国盛产山荼籽精油,其主要成分柠檬醛可以合成具有工业价值的β-紫罗兰酮。
(1)柠檬醛的分子式是 ,所含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 。
(2)β-紫罗兰酮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 个吸收峰,等物质的量的假性紫罗兰酮与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的Br2质量之比为 。
(3)柠檬醛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A.含有一个六元环,六元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B.能发生银镜反应。
(4)反应①是柠檬醛和丙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羟醛缩合反应,该反应除生成假性紫罗兰酮外还生成一种小分子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用写反应条件,部分可用R代替): 。
24.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N的结构简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化学名称为 。
(2)写出M与足量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N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
(4)写出N在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N与足量新制悬浊液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有机物具有广泛的用途。现有下列 5 种有机物:①甲苯、②苯酚、③甲醛、④油脂、⑤纤维素。请回答:
(1)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 (填序号,下同)。
(2)用于配制福尔马林的是 。
(3)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纺织工业的是 。
(4) 和 可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5)能用于制造烈性炸药 TNT 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苯与溴水不反应,可发生萃取使溴水褪色,故A不选;
B.冷却后不反应,应加热条件下CuO、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B不选;
C.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银氨溶液,故C不选;
D.葡萄糖含-CHO,能被氢氧化铜氧化,加热可得到砖红色沉淀,故D选;
故答案为:D。
【分析】A.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
B.乙醇的催化氧化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
C.根据银氨溶液的制取方法进行判断;
D.葡萄糖中的醛基能还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2.【答案】A
【解析】【解答】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若将它与H:加成,则产物的伯醇,只有(CH:)CCH:OH符合题意。故选项是A
【分析】此题考查醛与氢气加成特点,根据加成反应机理只上不下,其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至少是2个。
3.【答案】D
【解析】【解答】A.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苯酚和乙醇都是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消毒作用,不是氧化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聚氯乙烯不能用于食品和药品的封装,故C不符合题意;
D.甲醛的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B.苯酚和乙醇都是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C.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和药品的封装
4.【答案】C
【解析】【解答】A:若R为烃基,则乙只有1个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0.1ml乙发生银镜反应生成0.2ml (21.6g)Ag,故A不符合题意;
B:甲为醇羟基,对甲基苯酚含有酚羟基,类别不同,不是同系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苯环可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醛基和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若R为乙基,甲、乙都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故C符合题意;
D:苯环12原子共平面,若R为甲基,甲、乙分子中碳原子都能共平面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乙醛的银镜反应:。
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苯环可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醛基和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
苯环12原子共平面。
5.【答案】D
【解析】【解答】A.CH3CH2OH只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不能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H3CHO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不能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CH3OH只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不能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H3COOH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羧基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反应,醇羟基不能与氢氧化钠与碳酸钠反应。
6.【答案】C
【解析】【解答】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反应条件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即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故答案为:C
【分析】醛基的检验可以采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两者的条件都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7.【答案】C
【解析】【解答】A.应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改成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高氯酸,产生无色气体,由此得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故A不选;
B.只能得出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可能含有乙烯,故B不选;
C.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故C选;
D.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要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才能得到砖红色沉淀,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分析】A.比较 非金属性强者弱必须要用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来比较,要用HClO4
B.石蜡受热分解也会产生其他不饱和烃,也能使溴水褪色
D.易错点:加入氢氧化铜溶液前必须要加入强氧化钠中和多余的硫酸
8.【答案】C
【解析】【解答】聚丙烯属于加聚产物,其单体是丙烯CH3CH=CH2,要得到丙烯可以通过丙醇的消去反应,丙醛和氢气加成即得到丙醇,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
【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合成,根据产物中n进行分析此反应是加聚反应,需有碳碳双键,采用倒推法进行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答】A. 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 +H2O,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 +NaHCO3,选项B符合题意;
C.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溴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 CH2=CH2↑+NaBr +H2O,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铵、银、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 2Ag↓+ 3NH3 +H2O,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作用,生成硝基苯和水;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氢钠;
C. 卤代烃消去反应条件是强碱的醇溶液;
D. 1ml的醛基需2ml Ag(NH3)2OH .
10.【答案】D
【解析】【解答】A. 乙酸和甲醛的最简式都是CH2O,相同质量的乙酸和甲醛耗氧量相同,反之亦然,故A不符合题意;
B. 加热条件下,氧化铜能够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铜丝表面的黑色氧化膜可用酒精除去,故B不符合题意;
C. Na2CO3溶液能够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可使苯酚浊液变澄清,故C不符合题意;
D. 甲醛分子中相当于含有两个醛基,1ml甲醛可生成4ml银,因此0.01ml甲醛能生成4.32gAg,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乙酸和乙醛的最简式相同,且都可简化为C(H2O);
B.乙醇的催化氧化是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氧化铜可被乙醇还原为铜;
C.碳酸钠与苯酚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
D.1ml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l单质银。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分子内含有醛基,也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故不能证明 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故A不符合题意;
B:溴水溶于苯,且能与苯反应生成三溴苯酚,将待提纯物质除去,故除杂方法不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 醛基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铜反应,操作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太少,不会发生反应,即该操作不能检验乙醛中的醛基,故C不符合题意;
D: CH3CH2Cl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Cl-, 加足量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可检验Cl-,故D符合题意。
【分析】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含有不饱和键,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苯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甲苯。 醛基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氯代烃可发生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氢氯酸。
12.【答案】B
【解析】【解答】A:降血糖的过程燃料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分子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葡萄糖酸分子简式为HOOC—CHOH—CHOH—CHOH—CHOH—CHO,两者都含有羟基,都能与酸性溶液反应,故不能用酸性溶液鉴别它们,故B符合题意;
C:羧基和羟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 和 都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降血糖过程,有葡萄糖酸生成,pH会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葡萄糖分子含有醛基和羟基,醛基和羟基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羧基与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13.【答案】A
【解析】【解答】A.乙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制乙烷,是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100%,A符合题意;
B.乙烷和氯气反应制一氯乙烷,是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不是100%,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是氧化反应,原子利用率不是100%,C不符合题意;
D.甲苯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制TNT,是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不是10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乙烯和氢气是加成反应;
B.乙烷和氯气是取代反应;
C.乙醇催化氧化是氧化反应;
D.甲苯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制TNT是取代反应。
14.【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已知信息,Cu2O [CuCl2]−,实验操作(2)中,红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浓盐酸,不溶解,则可以确定红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不是Cu2O,可能是Cu,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由于甲醛与新制的Cu(O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能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的气体中会混有甲醛气体,甲醛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可将灼热的CuO还原为铜单质,产生红色固体,不能证明含有CO,故B不符合题意;
C.甲醛可被氧化生成甲酸,甲酸继续被氧化生成碳酸,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不是酸性条件下进行,生成的应该是碳酸盐,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操作(3),甲酸钠中也含有醛基,与新制的Cu(OH)2反应,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含有-CHO的甲酸钠没有被新制Cu(OH)2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向6 mL 6 ml·L−1 NaOH溶液中滴加8滴2%CuSO4溶液,配制成新制的Cu(OH)2,加入0.5 mL15%甲醛溶液,混合均匀,水浴加热,甲醛具有强还原性,与新制的Cu(O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迅速产生红色沉淀,其周围剧烈产生无色气体,将所得沉淀洗净后加入浓盐酸,不溶解,根据已知信息:Cu2O [CuCl2]−,可知,红色沉淀不是Cu2O,可能是Cu,甲醛被氧化为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由于水浴加热,甲醛具有挥发性,生成的无色气体中混有甲醛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15.【答案】D
【解析】【解答】A。甲醛与银氨溶液充分反应,能还原出银,故A不符合题意;
B.醛和酮可还原为醇,酮不能氧化为酸,故B不符合题意;
C.高级脂肪羧酸难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
D.丙酮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分层;乙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甲酸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鉴别,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
16.【答案】A
【解析】【解答】A.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在做银镜实验准备洁净试管时,加氢氧化钠加热几分钟后,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用清水冲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试管,故A正确;
B.银氨溶液,银氨溶液因转化成易爆的雷酸银而不能长期存放,必须现用现配,故B错误;
C.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然后,滴加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得到的无色溶液称为银氨溶液,故C错误;
D.因为水的沸点是100℃,用水浴加热的温度不可能超过100℃,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反应容器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且易于控制反应温度,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且温度太高,银镜反应需水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银镜反应实验注意事项,注意银氨溶液只能现配现用,配制时滴加氨水至沉淀慢慢溶解。
17.【答案】D
【解析】【解答】A.由该化合物可的结构特点分析可知,该有机物没有醇羟基和卤素原子,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团有醛基、羟基、醚键和羰基,故B不符合题意;
C.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则1 ml该化合物与Na反应最多可以放出1 ml H2,故C不符合题意;
D.因其分子中含有醛基,故该化合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消去反应可分为:羟基的消去和氯代烃的消去,无论哪种消去反应都要求官能团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B、从官能团的种类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C、根据乙醇和苯酚的化学性质可知,醇羟基和酚羟基都与金属钠反应;
D、醛基和氢氧化二氨合银发生银镜反应。
18.【答案】A
【解析】【解答】A.β-紫罗兰酮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符合题意;
B. 1ml中间体X含2ml碳碳双键和1ml醛基,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l中间体X最多能与3mlH2发生加成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维生素A1含一个有醇羟基,不与碱反应,则维生素A1不能溶于NaOH溶液,C不符合题意;
D. β—紫罗兰酮的分子式:C13H20O,中间体X的分子式为:C14H22O,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这种题型,需要仔细分析所给物质的结构式,分析物质中的官能团,根据物质的官能团,分析所能发生的反应。
19.【答案】D
【解析】【解答】A.甲酸中含有醛基,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只能证明混合物中含有醛基,故A错误;
B.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B错误;
C.萃取溴水中的溴可选用汽油,但不能选用植物油,因为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蔗糖水解液显酸性,需要先加λ氢氧化钠中和催化剂硫酸,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含有醛基的有机物都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B.重金属盐会导致蛋白质变性;
C.萃取的原理是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D.蔗糖属于二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20.【答案】D
【解析】【解答】A.甲醛是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A不符合题意;
B.医用聚丙烯一次性防护服属于医疗废弃物,应由专业处理部门]处理,不属于普通垃圾,不能回收再利用,B不符合题意;
C.乙苯是制备苯乙烯的原料,工业上常采用苯和乙烯通过加成反应获得乙苯,C不符合题意;
D.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古蜀国的丝绸遗痕文物,丝绸是由蚕丝纺织而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甲醛食用,对人体有害;
B.一次性防护服不能回收;
C.苯和乙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D.丝绸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
21.【答案】(1)分液漏斗
(2)D
(3)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4)75%
【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装置可知B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 A.该实验中,仪器A中为正丁醇,B中的溶液为Na2Cr2O7和浓硫混合液,如果互换,将正丁醇滴入Na2Cr2O7和浓硫混合液中可能会造成正丁醇直接被氧化成正丁酸,故A不正确。
B.实验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可以采取水浴加热,故B不正确
C.应先通冷凝水,再加热A至90-95℃,故C不正确
D.正丁醛的沸点75.7℃,收集75-77℃馏分,严格控温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 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以知道,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故正确答案为: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4) ,正丁醛的理论产量为:
正丁醛的产率为 ,故产率为:75%
【分析】(1)根据常见实验仪器分析解答;
(2)依据有机物的性质和实验操作分析解答;
(3)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4)设正丁醛的理论产量为xg,根据关系式C4H10O~C4H8O列计算出理论产量,根据产率 X 100%计算。
22.【答案】(1) +3HNO3 3H2O+
(2)
(3)消去;加成;水解
(4)不能
(5)碳碳双键、羧基
(6) + +H2O
(7)CH3CHO+2Cu(OH)2+OH−Δ__CH3COO−+Cu2O↓+3H2O
【解析】【解答】(1)甲苯和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下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烈性炸药TNT,化学方程式是 +3H2O。
(2) 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异戊二烯,顺式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
(3)由1-氯丁烷制取少量的1,2-丁二醇时,需要消除氯原子,可通过消去反应转变为含碳碳双键的1-丁烯、1-丁烯可与氯气反应得到1,2-二氯丁烷,加热下,1,2-二氯丁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可得到1,2-丁二醇,故需要经过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或取代反应。
(4)由“一滴香”分子结构知,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该有机物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
(5)某物质只含C、H、O三种元素, 能形成2个共价键,则为O, 形成1个共价键,则为H, 能形成4个共价键,则为C,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由其分子模型可知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3)COOH, 故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羧基。
(6) 和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 +H2O。
(7)加热下,乙醛和新制的 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乙酸钠、氧化亚铜和水,离子方程式是 CH3CHO+2Cu(OH)2+OH−Δ__CH3COO−+Cu2O↓+3H2O 。
【分析】(1)TNT是三硝基甲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即可写出方程式
(2)含有连续两个双键进行加聚时发生1,4加聚即可写出结构简式
(3)先将氯元素进行消去反应再进行加成再进行水解反应得到产物即可
(4)根据此有机物中含有的双键即可判断不能与溴水作用
(5)根据结构模型即可找出官能团即可
(6)根据酯化反应发生的原理即可写出方程式
(7)根据醛基的性质即可写出方程式
23.【答案】(1)C10H16O;-CHO、
(2)8;3∶2
(3)15
(4)R-CHO+→+H2O
【解析】【解答】(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柠檬醛的分子式为:C10H16O,所含官能团为-CHO和 ;故答案为:C10H16O;-CHO和 ;
(2)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等效氢原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信号),β-紫罗兰酮中有几种等效氢,就有几个吸收峰,分析β-紫罗兰酮的分子结构,可知有8种等效氢,故β-紫罗兰酮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8个吸收峰;两种物质中均只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假性紫罗兰酮分子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β-紫罗兰酮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故等物质的量的假性紫罗兰酮与β-紫罗兰酮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的Br2质量之比为3:2;答案为:8;3:2;
(3)要满足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分子必有醛基官能团,当六元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时,取代基的组成可表示为-C3H6CHO,则相应的取代基为:-CH2HC2CH2CHO、-CH2CH(CH3)CHO、-CH(CH3)CH2CHO、-C(CH3)2CHO、这五种结构,对于六元环来说,环上有三种不同的位置,故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共有: 种。答案为:15;
(4)根据题意,柠檬醛和丙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假性紫罗兰酮和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分析柠檬醛、丙酮和假性紫罗兰酮的分子结构,可知另一种小分子化合物为H2O,故反应方程式为:R-CHO++H2O,答案为:R-CHO++H2O。
【分析】依据有机物中分子式和官能团以及核磁共振氢谱和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24.【答案】(1)对苯二酚
(2)+4Br2↓+4HBr
(3)
(4)2+O22+2H2O
(5)+2Cu(OH)2+2NaOH+Cu2O↓+4H2O
【解析】【解答】(1)由结构简式可知,M的名称为对苯二酚,故答案为:对苯二酚;
(2)对苯二酚与足量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溴对苯二酚沉淀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Br2↓+4HBr,故答案为:+4Br2↓+4HBr;
(3)N的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酯基结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说明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含有2个处于对位的—OOCCH3的取代基,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在铜做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2+2H2O,故答案为:2+O22+2H2O;
(5)
与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H)2+2NaOH+Cu2O↓+4H2O,故答案为:+2Cu(OH)2+2NaOH+Cu2O↓+4H2O。
【分析】(1)M含有两个酚羟基,且位于对位;
(2)M中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均能被浓溴水取代;
(3)根据题意可知,N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酯基,且含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4)N含有醛基,在Cu、加热的条件下被氧化成羧基;
(5)N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被氧化成羧基,同时生成砖红色沉淀。
25.【答案】(1)④
(2)③
(3)⑤
(4)②;③
(5)①;
【解析】【解答】(1)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即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是油脂,故答案为:④;(2)福尔马林指的是35%-40%(一般是37%)的甲醛水溶液,故答案为:③; (3)纤维素是棉花、麻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纺织工业,故答案为:⑤;(4)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制造酚醛树脂,故答案为:②③; (5)TNT,即2,4,6-三硝基甲苯,由甲苯和混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①; 。
【分析】(1)根据皂化反应解答;
(2)根据福尔马林为37%的甲醛水溶液解答;
(3)根据纤维素为天然高分子解答;
(4)根据 酚醛树脂 中含有的官能团进行解答;
(5)根据TNT为三硝基甲苯解答;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Na2CO3固体的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B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乙烯
C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实验目的
操作
A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取CH2=CHCHO适量于试管,滴入酸性KMnO4溶液
B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在试管中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0.5mL,加热至沸腾
D
欲证明CH3CH2Cl中含有氯原子
取CH3CH2Cl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液适量于试管,加足量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摩尔质量(g/ml)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74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醛酮精品练习,文件包含考点10醛酮-高二化学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测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原卷版docx、考点10醛酮-高二化学核心考点归纳与分层测试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33醛酮解析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素养目标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33醛酮原卷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同步素养目标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33醛酮素养提优B练-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解析版docx、33醛酮素养提优B练-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课时过关提优AB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