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六年级下册语文 单元知识清单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匆匆》。2.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教学重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课时安排】8.《匆匆》 3课时9.《那个星期天》 3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2课时习作 4课时《匆匆》【课 题】《匆匆》【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第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课后反思】9. 那个星期天【课 题】《那个星期天》【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蚁穴、念念叨叨、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方法】1.“读、思、议、导”结合法。2.“读、写”结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蚁穴、念念叨叨、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依偎”等词语。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课 题】《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重点】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难点】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重点】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难点】 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课 题】《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4.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重点】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难点】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教学重点】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日有所诵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一)词语检查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3.检查读词(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2)齐读。(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2.师总结。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1、2自然段。二 次 备 课手写匆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日有所诵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作者为什么能把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二、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1.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时做好批注。预设:(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挽回,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之情。)3.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出示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二 次 备 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匆匆 具体说明 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时间宝贵 如轻烟 如薄雾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有所诵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课堂练笔,学习写法。1.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的感慨:(1)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对没有作为的自责;(3)对要有所为的渴求。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赶紧拿起笔,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吧!4. 自由练写。三、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二 次 备 课手写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没有作为的自责对要有所为的渴求日有所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等待去做某事或答应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那个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样的期盼的。二、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1)朗读课文,正字正音。(2)解词3.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三、初读感悟1.在朗读的基础上,讲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那个星期天记载着“我”的第一次盼望。第二部分(2—6):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三部分(7):序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2. 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二 次 备 课手写那个星期天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日有所诵一、复习导入二、重点研读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预设:(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兴奋。(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5)“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5.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二 次 备 课手写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日有所诵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1)这里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焦急、执着)(2)“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个动作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3.忽然有点儿明白了。(1)“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4.我现在……那声音无休无止就像时光的脚步。(1)师引导学生感受: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2)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5.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这里表现出他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6.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内心的绝望,无奈。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三、积累拓展,质疑问难。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2.全班交流。四、归纳总结,当堂练笔。1. 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 试归纳本文写作上的特色。3.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五、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六、总结。二 次 备 课手写那个星期天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日有所诵一、导入 引用刘勰( xié)《文心雕龙》中的句子导入新课。二、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全班汇报交流。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①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找蚁穴”“看电影画报”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板书:举动)②你有等待的经历吗?用几句话说说你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挨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借此来抒发自己心情由兴奋到失望到绝望的变化过程。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动作和心理独白来表达作者等待时的焦急和无奈。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更能打动读者。4.课堂小结。二 次 备 课手写交流平台 举动、环境变化、动作和内心独白、设问日有所诵初试身手1.生自由读“初试身手”中的例文;(1)场景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例文一: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2)场景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得分的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例文二: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2. 这两段例文,分别表现出小作者怎样的心情,用笔圈出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例文一:表现出小作者养小狗的心愿终于实现后的快乐、兴奋、欢喜的心情。抓住“微笑”“欢唱”“高兴”等关键词来谈感受。例文二:表现出小作者篮球比赛失败后的沮丧、自责、愧疚的心情。抓住“灰蒙蒙”“压抑”“耷拉”“无精打采”“讥笑”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3.再读例文,用横线画出两段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你发现了什么?例文一:画出“花儿”、“鸟儿”、“树叶”例文二:画出“花儿”、“小鸟”师引导学生总结:同样是写路旁的花儿、树上的小鸟,作者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来表达情感。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5.自由练写。6.小组内互评互改。7.全班交流汇报。总结人的心情不同,对人、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去 。二 次 备 课手写 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初试身手 借景抒情 不好: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日有所诵激趣导入,预备素材。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书上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原来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1.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什么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小声地说一说。2.组内同学轮流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内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跟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二 次 备 课手写让真情自然流露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日有所诵学习例文,习得方法。1.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找答案。2.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提示: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②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师引导学生交流: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方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心情。③选典型事例凸显心情。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由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哪两件事情来写?(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就很好地把气氛与心情凸显了出来,表现出“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3.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阳光的两种用法》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做好批注;(2)集体交流:谁能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②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引导学生抓住“冰凉如铁”体会家境一般,没有御寒的设备“我”晚上难以入眠。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取”“抱”“叠”“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温暖慈爱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②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把温暖的被窝与暖水袋进行对比,同样能带来温暖,但温暖的被窝更能体现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③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引导学生抓住“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溅一盆的水花”“哪吒闹海”,描写出了孩子洗澡时的欢乐场面,衬托出母爱的智慧慈爱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温暖。(4)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①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创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事例讴歌了母爱的温馨慈爱。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结束语和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体会到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吧!二 次 备 课手写让真情自然流露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日有所诵导入1.选择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感。2. 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二、佳作放送在这次作文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体,而且感情真挚动人。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种什么感受?有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表达情感?3.学生评析。(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清楚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吗?(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4)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4.教师小结。三、亮点欣赏1.分享精彩语段。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四、互评互改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五、小结. 六、誊抄作文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实感。二 次 备 课手写让真情自然流露佳作放送亮点欣赏互评互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匆匆》。2.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教学重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课时安排】8.《匆匆》 3课时9.《那个星期天》 3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2课时习作 4课时《匆匆》【课 题】《匆匆》【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第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课后反思】9. 那个星期天【课 题】《那个星期天》【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蚁穴、念念叨叨、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方法】1.“读、思、议、导”结合法。2.“读、写”结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蚁穴、念念叨叨、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依偎”等词语。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课 题】《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重点】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难点】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重点】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难点】 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习作 让真情自然流露【课 题】《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4.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重点】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难点】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教学重点】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日有所诵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一)词语检查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3.检查读词(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2)齐读。(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2.师总结。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1、2自然段。二 次 备 课手写匆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日有所诵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作者为什么能把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二、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1.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时做好批注。预设:(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挽回,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之情。)3.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出示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4.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二 次 备 课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匆匆 具体说明 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时间宝贵 如轻烟 如薄雾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有所诵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课堂练笔,学习写法。1.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的感慨:(1)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对没有作为的自责;(3)对要有所为的渴求。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赶紧拿起笔,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吧!4. 自由练写。三、拓宽学习,加深感受。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2.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学生练习。全班交流。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二 次 备 课手写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没有作为的自责对要有所为的渴求日有所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等待去做某事或答应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那个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样的期盼的。二、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1)朗读课文,正字正音。(2)解词3.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获得了很大影响。三、初读感悟1.在朗读的基础上,讲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那个星期天记载着“我”的第一次盼望。第二部分(2—6):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三部分(7):序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2. 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二 次 备 课手写那个星期天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日有所诵一、复习导入二、重点研读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预设:(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兴奋。(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5)“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5.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板书: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二 次 备 课手写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日有所诵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1)这里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焦急、执着)(2)“看着”“我一声不吭”,这个动作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3.忽然有点儿明白了。(1)“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4.我现在……那声音无休无止就像时光的脚步。(1)师引导学生感受: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2)为什么光线“漫长而急遽”?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5.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这里表现出他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6.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内心的绝望,无奈。梳理人物的心情变化:期盼——愉快——等待——执着——焦急——失望——绝望相对应的时间也产生了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三、积累拓展,质疑问难。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2.全班交流。四、归纳总结,当堂练笔。1. 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 试归纳本文写作上的特色。3.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五、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六、总结。二 次 备 课手写那个星期天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日有所诵一、导入 引用刘勰( xié)《文心雕龙》中的句子导入新课。二、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3.全班汇报交流。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①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找蚁穴”“看电影画报”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板书:举动)②你有等待的经历吗?用几句话说说你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挨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借此来抒发自己心情由兴奋到失望到绝望的变化过程。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动作和心理独白来表达作者等待时的焦急和无奈。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更能打动读者。4.课堂小结。二 次 备 课手写交流平台 举动、环境变化、动作和内心独白、设问日有所诵初试身手1.生自由读“初试身手”中的例文;(1)场景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例文一: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2)场景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得分的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例文二: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2. 这两段例文,分别表现出小作者怎样的心情,用笔圈出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例文一:表现出小作者养小狗的心愿终于实现后的快乐、兴奋、欢喜的心情。抓住“微笑”“欢唱”“高兴”等关键词来谈感受。例文二:表现出小作者篮球比赛失败后的沮丧、自责、愧疚的心情。抓住“灰蒙蒙”“压抑”“耷拉”“无精打采”“讥笑”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3.再读例文,用横线画出两段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你发现了什么?例文一:画出“花儿”、“鸟儿”、“树叶”例文二:画出“花儿”、“小鸟”师引导学生总结:同样是写路旁的花儿、树上的小鸟,作者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来表达情感。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5.自由练写。6.小组内互评互改。7.全班交流汇报。总结人的心情不同,对人、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去 。二 次 备 课手写 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初试身手 借景抒情 不好: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日有所诵激趣导入,预备素材。做游戏,谈感受。击鼓传花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抽奖。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书上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原来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1.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什么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小声地说一说。2.组内同学轮流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内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跟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二 次 备 课手写让真情自然流露事情的经过当时的心情日有所诵学习例文,习得方法。1.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找答案。2.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提示: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②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师引导学生交流: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方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心情。③选典型事例凸显心情。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由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哪两件事情来写?(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就很好地把气氛与心情凸显了出来,表现出“我”对语文课的依依不舍。3.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阳光的两种用法》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做好批注;(2)集体交流:谁能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用法?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②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引导学生抓住“冰凉如铁”体会家境一般,没有御寒的设备“我”晚上难以入眠。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取”“抱”“叠”“铺”,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温暖慈爱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②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把温暖的被窝与暖水袋进行对比,同样能带来温暖,但温暖的被窝更能体现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③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引导学生抓住“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溅一盆的水花”“哪吒闹海”,描写出了孩子洗澡时的欢乐场面,衬托出母爱的智慧慈爱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温暖。(4)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①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创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事例讴歌了母爱的温馨慈爱。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结束语和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体会到了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吧!二 次 备 课手写让真情自然流露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日有所诵导入1.选择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表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感。2. 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二、佳作放送在这次作文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体,而且感情真挚动人。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种什么感受?有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表达情感?3.学生评析。(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清楚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吗?(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4)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4.教师小结。三、亮点欣赏1.分享精彩语段。2.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四、互评互改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五、小结. 六、誊抄作文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实感。二 次 备 课手写让真情自然流露佳作放送亮点欣赏互评互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