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docx、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极具条理的说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的知识,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冰雪融róng化:春天来了,温度上升,冰和雪都融化了。比喻万物重新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的场面。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nì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风雪载zài途:载,满。形容气候恶劣。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刺槐huái 连翘qiá
延迟:推迟到较后的时间。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次第:依次。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其它可以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题目也是可以的,与文章是否改写没有关系。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B.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答案】D
【详解】A.应为“销声匿迹”;B.应为“冰雪融化”; C.应为“采集种子”; 故选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A.。 , ; ”。B.、 、 , 。”C.、 , ; 。”D.。 、 , ”。
【答案】C
【详解】第一处:“草木荣枯”与“候鸟去来”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
第二处:是句中一般性的停顿,应用“逗号”;
第三处:“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分句,用“分号”;
第四处:这是完整的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内”;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①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对下面字音、字形和词义的相关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iā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
B.“xiā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
C.“xiā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
D.“xiā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
5.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
C.; 、 。 。 ”D.; , 。 ” 。
6.选文中划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7.李青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如果上联是“春意犹融丹青意”,那么下联应该是( )
A.花香更带翰墨香B.春日春风春相伴
C.喜看三春花千树D.风载书声出藕花
【答案】4.C 5.B 6.“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改为“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也行) 7.A
【解析】4.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
xiā声匿迹——销声匿迹,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
故选C。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一句完整的话,故甲处用句号;“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中间乙处用顿号;“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复句,中间丙处用分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引用的一句完整的话,故丁处用句号、后引号;
故选B。
6.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划线句子“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7.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①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②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结合“春”的主题可知,舍弃D项(藕花是荷花,是夏日之景);分析上联词性可知:“春意”是名词,与“花香”“春日”相对;“犹融”是动词,与“更带”相对;“丹青意”是偏正短语,与“翰墨香”相对;
故选A。
8.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
【答案】 (1)(示例)①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逐年增长。②数字媒介阅读时长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③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最快。 (2) (示例一)数字化阅读有利也有弊。它有利于人们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但它信息繁杂,其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示例二)我们要合理使用数字化阅读。既要用它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又要注意分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要影响学习和生活。(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能力。图文转换,首先要注意题干或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最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本题先观察图表,图表一是对“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的调查,横向比较,明显看出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逐年增长;图表二是对“我国国民每天使用各媒介阅读时长”的调查,横向比较,明显看出数字媒介阅读时长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且数字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最快。语言要简洁、连贯。
(2)解答此题,先要有观点,观点要明确,观点要从材料中提取。“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表明数字化阅读有利;“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表明数字化阅读有弊。然后表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对待数字化阅读,如,合理使用数字化阅读。既要用它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开阔视野,满足兴趣爱好;又要注意分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不要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章,完成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9.第②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 ”、“ ”、“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 保持了一致。
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
11.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12.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答不超过12个字)。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9. 传语 暗示 文题中心词“语言” 10.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11. 举例子 作诠释 12.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3.B
【解析】9.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梳理与提取。根据提示找到第②段与“杏花、桃花”对应的句子“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不难提取答案“传语”“暗示”。植物是不会说话的,这里写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与题目中的“语言”照应。
10.考查给事物下定义。此题抓住文中的句子“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可以很轻松地提取到关键词“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作诠释,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是给“物候学”下的定义。
1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根据“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知道此段介绍了的内容是“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3.B.“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错,这句话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故选B。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⑤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⑥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0,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⑧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⑨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⑩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4.对“物候”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A.物候是不同季节的各种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
B.几千年来的劳动人民与物候关联紧密,他们根据物候安排农事。
C.物候观测借助的是自然生物,因此比复杂的仪器观测的结果更准确。
D.物候就好像大自然在对劳动人民说话,因此可以称为大自然的语言。
15.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A.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在什么时候来临的首要因素。
B.因为纬度造成的物候现象差异日数也会受季节影响。
C.受经度影响,同纬度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
D.在华南丘陵区,在山腰引种热带作物成功是因为海拔低。
16.简要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案】14.C 15.D 16.围绕以下要点的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叩可。帮助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丰产丰收。
【解析】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C.依据第④段“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可知,文中意思是物候观测比气象仪器复杂、灵敏,而非准确。
故选C。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D.依据第⑧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可知,在山腰引种热带作物成功是受逆温层影响。并不是“在华南丘陵区,在山腰引种热带作物成功是因为海拔低”。
故选D。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⑩段“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可知,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丰产丰收。
三、作文
17.课文以概括性地描述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为开头, 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请仿照课文第一段,写一写你 对初冬的印象。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冬天来了,可我们却没感觉到。
时光似乎已忘了变换季节,我们好像还滞留在深秋。
已经过了立冬,天气却比前些天更暖了一些,阳光也更加明媚,延续了好些天的雾已完全地散了,天空一下子变得明朗了许多.这几天,太阳总是很早就露出笑脸,金色的光辉从东边的天空洒向整个大地,给地上的一切都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一直没有风,空气微微有些冷,但决称不上寒,看起来很洁净,似乎雾的散去也带走了浮在空中的灰尘.在这样的早晨,行走在初冬的阳光里,心情好的没法说,就想学那些农村的老人,闲暇时找一处向阳背风的墙根,眯起眼睛静静地靠在那里,舒舒服服地享受那初冬阳光的温情----那阳光如爱人柔情的手一样拂着你的脸,让你有一种暖意,有一种迷醉,真想闭上眼睛美美地睡上一觉。
【详解】仔细观察是写好片段练习的基础。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观察中来,可以运用听觉感受初冬与其他季节声音的不同,运用视觉感受色彩的不同,运用触觉感受温度的差异,等等。注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性的语言较有感染力,抒情要以描写为基础,要先描写后抒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23课马说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docx、第23课马说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核舟记习题,文件包含第11课核舟记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docx、第11课核舟记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小石潭记精练,文件包含第10课小石潭记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docx、第10课小石潭记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