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5.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5.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共27页。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单元解读本单元为识字单元,教材编排了《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以及口语交际“打电话”和语文园地五等学习资源,继续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趣味相融合的编排方式。内容丰富,既包含了大自然中的四季气候、小动物习性,又涉及到儿童的校园生活、学习成长;形式多样,既有儿歌、词串,又有对子、韵语、歇后语等;识字方法多元,渗透了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并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优美、有趣,积累韵语素材,提升文化感受力,。本单元作为第四个识字单元,主题继续确定为“识字乐园”,单元设计思路如下:首先,有机整合,适度拓展。以识字课文为主体,有效整合口语交际与语文园地中的学习资源,将本单元学习内容组合为“三个任务,八个活动”,努力实现轻松、有趣、有效、多元的识字学习。如将识字课文《操场上》、口语交际“电话约请”与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的形声字结合起来,通过演练电话约请的方式,和同伴一起去运动场锻炼身体,让口语交际拥有了真实的表达需要。同时,进一步感知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再如,将《古对今》《三字经》和语文园地五中的“歇后语”三个学习内容相整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识字、积累,体会韵律美,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补充了词串、绘本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和语文积累。 其次,创设场景,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三个有趣的场景,引领学生走进小动物乐园,在诵读和表演中,了解动物习性,认识虫字旁的字,并巧妙迁移到一类字中,发现汉字形声组合的奥秘,写好生字。通过“电话约请”,将学生带到运动场,数一数运动项目,唱一唱运动儿歌,举行有关比赛活动,通过识字、写字、查字典比赛等智力游戏运动,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传统文化园地中,通过对对子,韵文美读等游戏活动,丰富积累,感受文化。学生在自主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活动中,动手动脑,学用结合,快乐识字,其乐无穷。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1.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会写生字,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逐步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韵语,积累歇后语,初步感受我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二、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身边的小动物、热闹的体育场、古对今的韵语、三字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切真实、有趣,并充满新鲜感。学生在“小虫子的歌”“伸伸手踢踢腿”“快乐吟诵吧”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能轻松自如、简单快捷地认识一组有虫字旁、与手脚有关、含有“包”字等的形声字,并学习写好生字。学生在小展台上诵儿歌、与小虫子一起玩游戏中,发现一个个小动物的名字中都有“虫”字,能根据它们的特点读记一组四字词语;通过电话约请,同学们一来到体育场上,数数同学们的运动项目,一起做着各种动作,发现并认识一组组奇妙的表示动作的字;通过对对子比赛、三字经美美诵读、看图读记歇后语等有趣的学习活动,识好字,习韵文,并初步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1.任务框架内容安排(三)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识字乐园”为情境,根据教材提供的识字资源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通过小展台诵儿歌、数一数体育活动、对对子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灵活有趣地学习运用字族文、韵语、归类等多种识字方法,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识、写生字,激发探索汉字、学习汉字的兴趣。“小虫子的歌”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儿歌中描述的动物特点,初步感知“虫字旁”形声字的特点,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识写生字,初步理解和积累词语。“伸伸手踢踢腿”则通过电话约请,小伙伴共同到操场锻炼身体,认识有关体育活动,朗读儿歌,发现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字词的规律,并灵活习得“火字旁”。“快乐吟诵吧”则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感受“古对今”的韵律之美、三字经教育人的重要性、歇后语给予人的哲理,以达成自主理解汉字之能力,在读一读、背一背等活动中尝试运用所学汉字,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和运用。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任务一 小虫子的歌活动一 小展台诵儿歌1.分享好听的故事。(老师讲述《蚂蚁和蝈蝈》)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运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藏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提问交流:(1)夏天,蚂蚁在做什么?蝈蝈又在做什么? (2)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怎么样了?(3)你想对蚂蚁说什么?又想对蝈蝈说什么?2.诵读儿歌,认识小动物(1)借助拼音,学生尝试自读《动物儿歌》,教师范读。 重点关注“蜻蜓”“蚯蚓”“蜘蛛”“迷藏”“食粮”的读音。(2)找一找《动物儿歌》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圈画出来。(3)发现小动物名字的规律:这些字都是由“虫字旁”组成的,都是左形右声的,左边的“虫字旁”表示这些字都和虫类动物有关,右边的偏旁表示形声字的读音。 (4)说一说认识的声旁,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巩固“虫字旁”的生字:蜻蜓、蚂蚁、蜘蛛;借助图片或经验,说一说每一种小动物的样子。(5)适度拓展“虫字旁”的其他字:蝈蝈、蛐蛐、虾、蚕……(6)将小动物的名字送回儿歌里,反复诵读。3.小展台上的知识小竞赛。老师出几道选择题,请学生回答:(1)下面的动物哪些长着翅膀?蚂蚁(雌蚂蚁没有翅膀,雄蚂蚁有翅膀) 蜻蜓 蝴蝶 蜘蛛(2)下面的动物哪个是荡秋千高手?蜘蛛 蜻蜓 蚯蚓 蝌蚪(3)下面的动物哪个必须生活在水里?蚯蚓 蝌蚪 蚂蚁 蚂蚱(4)下面的小动物中,没长腿的是? 蜻蜓 蛇 蚂蚱 蝴蝶(5)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蛇 蝴蝶 蝙蝠 蝌蚪 蜘蛛 蚯蚓 (6)下面哪个动物没有眼睛?蚯蚓 蚂蚁 蜻蜓 蝴蝶 4.讲述小故事《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我们喜欢吃的大虾,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生活在陆地上,没有眼睛,而蚯蚓有,那时候虾的名字不叫虾。虾很羡慕蚯蚓,就对它说:“蚯蚓大哥,我可以借你的眼睛用一下吗?我很想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用一天就还给你,行吗?”蚯蚓犹豫再三说:“好吧,就借一天,明天一定要还我。”虾高兴地说:“好,一定还你。”虾带上蚯蚓的眼睛,到处走到处看,世界真的太美了,太好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很快就到了。虾来到和蚯蚓约好的地方,此时虾已经迟到了一个小时,它看到蚯蚓在焦急的等着。此时虾想:蚯蚓反正也看不见我,我不还它了,于是立即跳着走了。几天后,陆地的动物们知道此事后,都非常气愤!就让虾还蚯蚓的眼睛,虾根本不想还,动物们追着让它还,它一步一步地往后退,一下子栽入河里,吓得再也不敢到陆地上来了。从此虾就有了“吓”的名字,而蚯蚓呢?也就没了眼睛。【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基于儿童爱表现、乐分享的特质,创设展台,引导儿童在倾听故事、诵读和表演儿歌中,认识六个小动物,学习虫字旁的字,巧妙迁移到一类字中,发现汉字形声组合的奇妙,写好生字。本活动以读为主,以发现规律为学习策略。初读儿歌,强调读准生字词语,尤其关注因方言影响容易读错的字词;再读儿歌,发现小动物名字的秘密,熟悉“虫字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习识字;三读儿歌,拓展游戏,进一步强化小动物的名字和形象之间的联系,熟悉儿歌内容。如果有时间,可以拓展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动物。【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视频:《蚂蚁和蝈蝈》2.音频:《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活动二 小虫子玩游戏1.圈一圈:小动物们都喜欢在哪里?做什么?(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标记符号分别圈画出“在哪里”“干什么”的相关词语。然后运用合作朗读的方式呈现,如老师说:“蜻蜓半空”,学生说:“展翅飞”,加以明确和巩固。(2)随文结合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习迷、造、运三个生字,重温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走之底”这一常用偏旁,知道“走之底”和行动有关系。理解“造宫殿”“运食粮”“捉迷藏”的意思,了解小动物们都很勤劳,不停劳作,喜欢上这些小动物。(3)学写:“造”“迷”“运”是半包围结构,重点学写“走之”写法。点:从左上向右下方轻落笔,接着重按笔,然后向点的尖部方向快速提收,这样写出的点画,有粗细、轻重变化。(见图①) 横折折撇:第一折写好,后面的折撇写得自然圆转。形如“ S”形,上段弧要慢写,下段弧要快写。(见图②)平捺:起笔处较平较短。右下行笔时,笔画较直,要渐行渐按。至捺角处驻笔,然后向右水平或微向右下或微向右上快速提笔写出。(一是动作快,不然捺尾的尖不易写出;二要方向平,不要让捺尾明显向右上翘起。见图③)2.连一连:看谁最了解小动物?用字卡做练习。将小动物的名字和相应的生活习性进行连线。再读一读,加深巩固对小动物的了解。3.说一说:小动物都有什么本领?(1)运用选择的方式了解六个词语 。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2)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向大家介绍介绍。4.听一听:绘本《蚯蚓的日记》。尝试帮助其他小动物写画日记。5.写一写。(1)给余下的四个生字归归类:间、网也是半包围结构,池、欢是左右结构。(2)练习书写“间、网”,注意“门、冂”笔画的收与放。(3)练习书写“池、欢”,注意左窄右宽【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大都为学生熟悉并喜爱,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发现,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儿歌语境中学习识写字。学习“造”“迷”“运”三个“走之底”的字,可以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和字义相联系,将识字和写字勾连起来,汉字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将汉字学习与人文教育巧妙融合。【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绘本《蚯蚓的日记》2.视频:点、横折折撇、平捺笔划书写任务二 伸伸手踢踢腿活动一 电话约请玩一玩1.课前准备:准备几个电话机或手机作为道具。2.听故事,了解固定电话和手机的发明史。 (1)电话是在1876年,由贝尔发明出来的。当贝尔和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话机时,华生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送的一句完整的话:“华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用电话传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话。当年,贝尔和华生就借用电报的线路进行了相距几十公里的通话试验,证明了电话管用。最初发明的电话机十分简单,使用起来不大方便,这种电话机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话。后来经历了许多人的研究和改进,才逐渐变成现在的电话。 (2)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被人们淡忘了。1973年,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马丁·库帕发明出约有两块砖头那么大的无线电话。一开始,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又被称作“肩背电话”。后来,它越变越轻,越变越小,拿在手里就可以了,所以又叫手机。 3.打电话约请同学一起玩。 (1)谈话引入,提供情境。 提问:你打过电话么?你是怎样打电话的呢? 提供情境:帮一帮李中同学:星期日,李中打电话想向张洋请教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张洋妈妈接的电话。请帮帮他,和张洋妈妈怎么说?又怎样向张洋请教? 第一步:了解号码,拨电话:固定电话应该先拿起话筒再按数字键;手机怎么打?让小朋友自己说。第二步:接通后,先打招呼,然后做自我介绍,再说事情,说完事情还要说“谢谢”“再见”。读一读“打电话”儿歌:打电话,先拨号,电话号码要拨对。拿起电话说“您好”,告诉对方我是谁。明明白白说事情,要点一定要说清。认真倾听对方话,主要内容记心内。通话结束说“再见”,注意电话要归位。4.模拟游戏:如果约同学到体育场去玩,怎么打电话呢?创设需要打电话的情境,模拟打电话,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分组训练,全班交流,表演展示。(1)雨给苗苗家里打电话,约苗苗一起到楼下踢毽子。(2)张洋拨打李中爸爸的手机,约李中一起去体育场打球。(3)王欣要参加区里的跳绳比赛,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请假。【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第五单元教材上的口语交际内容较为宽泛,本活动聚焦约请运动,与识字课文“操场上”巧妙整合,形成互为关联的学习整体。可以向学生介绍一点电话知识,帮助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口语交际训练是教学重点,教学时应明确要求,合作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练习。教师应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主要要求,一是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二是接听电话时,没听清对方的话,可以请对方重复。三是说话要清楚,有礼貌。【建议课时】 1课时【教学资源】视频:电话发明故事的小视频活动二 数一数体育活动1.走进操场,在运动中识字(1)学生选择自己想做的运动,站在相应的牌子后面,小组长分别举着“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的牌子,引导学生认准生字,准确排队,一起到操场玩。(2)一边走,教师一边领读儿歌:“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3)各自做运动,感受表示各种运动。(4)认读牌子中的字词,认识“操场、拔河、拍球、跑步、踢足球”等。(5)共同数一数操场上共有多少项体育活动。2.回到教室,在发现中识字、诵读 (1)展示字卡,交流运动名称:“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锻炼”“身体”等字词。(2)发现形旁的秘密:同样是表示运动的字词,“打”“拔”“拍”字都有“提手旁”,“跳”“跑”“踢”字都有“足字旁”,说一说其中的奥秘,了解“提手旁”“足字旁”作为形声字的形旁,表示字义的规律。在理解“提手旁”字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操场”,“操”也是形声字,也有“提手旁”,是指用手拿着,做事情的意思,比如操练、做操等等。“场”也是形声字,“提土旁”表示场与地方有关。所以“操场”是指操练的场地。 (3)学生继续自主发现形旁的秘密。①“铃”“锻”字是金字旁,和金属有关,因为以前的铃铛都是用铁、铜、金、银等金属做的。把金属放在火上烧,做成各种器具,就是“锻”。 ②“炼”是火字旁,与火有关。“锻炼”原来的意思是指用火烧制、捶打金属,让金属更加锋利。现在指坚持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棒棒的。③ “体”是单人旁,与人有关,可以组成的词语:身体、体育、体操、全体。④ “热”是四点底,与火有关,指温度高,比如夏天天气真热。也可以指人多,如“操场上,真热闹”。 ⑤认识“火字旁”,出示“火”的字形变化,最初像正在燃烧的火焰。 “火”作为偏旁在字的左侧时,捺画会变成点。如果在字的下部,常写作四点底。学习书写“火字旁”。⑥查字典,拓展:形声字的形旁常常表示这个字的含义。指导学生从本课生字中选一个“形旁”,查查字典,看看还有哪些字?(4)将生字词语送到儿歌里反复诵读。3.先写后教,规范要求,学写七个生字(1)请小朋友先在田字格中认真写“打、拍、跑、足、声、身、体”。(2)寻找书写问题比较突出的字,重点讲解。比如“打、拍、体”一定要左窄右宽才好看;“跑”字的最后一笔的勾要勾出来;“足”的捺要长而有尖;“声、身”长撇要写好……(3)要求学生每个字再写两遍,老师继续巡视,个别指导。【教学设计与建议】热闹的操场、丰富的运动,对于学生而言是身边真实的情境。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亲身体验各种体育运动,有了具体可感的体验,对于生字词语的识认读写,一定会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不能体验全部的运动项目,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还可以补充其他的运动项目,进一步丰富场景。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生动识字、诵读。【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字卡(足字旁的字、提手旁的字等)2.视频:学生操场活动视频、火字旁书写小视频活动三 奇妙的发现激发兴趣:形声字的秘密还有很多,等待同学们去发现。1.第一组:“包”字家族趣味多(1)对照图片,读下面的字和词语,说说你的发现:包(书包、钱包)饱(饱满、吃饱)跑(跑步、奔跑)抱(抱抱、怀抱)袍(长袍、袍子)炮(火炮、鞭炮)苞(花苞、荷苞)泡(泡泡、泡茶)雹(冰雹)发现:字里都有“包”字,读音很相近,声母都读b或p,韵母都读ɑo。(3)读一读儿歌,谈谈自己的发现。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有草长花苞,有雨下冰雹。发现:形旁表示字的类别。如“跑”的足字旁说明“跑”与脚有关。想一想,试着说一说:其他字的形旁都表示什么?(4)选一选,填一填,打着节奏读一读。 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 )。小金鱼,吐( ),好像节日礼花( )。荷花( ),咧嘴笑。精神( )满比俊俏。炮 苞 泡泡 饱2.第二组:“口”字家族真热闹(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森林动物真不少,野兔低头吃青草,山羊开口咩咩叫,熊猫叼着竹子跑,大象长鼻忙喝水,狐狸吹牛被虎咬。 (2)仔细观察儿歌中的“吃、咩、叫、叼、喝、吹、咬”,有什么发现?这些口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3)“品”有三个“口”,你觉得“品”与口有关吗?“知”也有“口”,你觉得“知”与“口”有关吗?3.第三组:手和脚,谁能干(1)自由读一读儿歌《孙悟空,打篮球》。孙悟空,打篮球,拔下毫毛变队友。随便分成两个队,三猴抢,五猴投。不管是谁乱传球,气得悟空直摇头。发现:这首儿歌里有“打、拔、抢、投、摇”带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吗? (2)读儿歌《小猪闹闹》。小猪闹闹跑过来,跳入泥坑拼命踩。滚一滚,踢一踢,浑身泥巴乐开怀。猜一猜:“跑、跳、踩、踢”都是足字旁,说一说:这四个字为什么都与“脚”有关呢?【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与《操场上》整合,从“我的发现”角度教学认读“饭、能、饱、茶、泡、轻、鞭、炮”8个字,简单轻松高效,把四组字按照儿歌、童诗情境进行再创作,让这些字融入好玩的情境中,识字不仅活了,也更加有趣了。适度扩大,打开思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准确辨别。【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卡片:将上面的字做成卡片第三组识字儿歌可以做成相关图片任务三 快乐吟诵吧活动一 我来对对子1.复习一上“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也可以师生对读,老师说一个字,学生对一个字) 2.学习新课。 (1)借助拼音,自主朗读。(2)老师带着学生读一遍。(3)学生齐读一遍。(拍手读)(4)学生自已练读数遍。(5)老师用多种形式带着学生练习:一是老师说“古、圆、严寒……”,学生对“今、方、酷暑……”,全体参与;二是学生做小老师,老师对(老师故意出错,培养学生倾听、快速判断的能力);三是学生互相练习。3.先写后教,规范写字(1)学生在方格纸上,认真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2)根据学生所写进行教学。一是“古、凉、李、语、香”中长横,一定要写到位;二是“凉、语、夕”三个字中的“、”要写到位;三是“语、凉、细”左右结构的书写;四是“李、香”上下结构的书写……(3)学生完成课堂书写作业。4.去“对”朗读《古对今》,识记词语(1)请同学把《古对今》中的“对”字去掉,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2)读记“古今、方圆、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朝霞、夕阳、桃李、杨柳、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5.推荐阅读《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给小朋友讲“对课”,看起来难度很大,实际上只要教学有法,学生完全可以明白《古对今》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帮助学生轻松认识12个字。以先写后教的方式教每一个该学会的生字,才能把这七个字学活,效率才会更高。巧妙地以去“对”的方式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灵活巧妙地获取一些词语,完成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任务。【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1.识字卡片:将课文中要学的字做成卡片2.音频、视频《古对今》3.《笠翁对韵》活动二 三字经美美读1.实地探秘,引入课题。(1)课前请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学校里有没有写有《三字经》的地方。(2)从“对课”导入《人之初》。 2.反复诵读,认读生字。(1)带着学生一字一字地读《人之初》。(2)学生自由地拍着节拍读《人之初》。(3)以表演的方式,做着动作读《人之初》。3.边读边讲边背。(1)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二三岁之前,不打人、不骂人、不做……当然是“善良”的。)(2)性相近,习相远。(到幼儿园小班看一看,小朋友哭、笑、玩,天性差不多。为什么到了小学一年级变化那么大了呢?这就是生活在不同家庭中、不同的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不同,习性等差别就越来越大。)(3)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同学们不好好地接受教育,原来的善,就会变坏。)(4)教之道,贵以专。(你们怎么才能不变坏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老师们要更用心地教育你们。)(5)子不学,非所宜。(如果你们不肯学习,是不应该的。)(6)幼不学,老何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不知道做人道理,没有知识,老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7)玉不琢,不成器。(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8)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习,就不懂道理。)4.先写后教,灵活识字。(1)先在田字格本上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生字。(2)根据学生所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字一一写规范、写美观点。重点指导一:“之、近、远”,写好“之”和“走之旁”;重点指导二:“习、玉、义”三个字“、”怎么写得更好……(3)学生认真书写,完成课堂书写作业。老师指导个别学生。5.学唱《三字经·人之初》这首歌。【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三字经,很多学校将其挂在墙上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大多没有看到,教学之前,带着他们寻找一下,以此来引入,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三字经,是需要反复诵读的经典,所以课堂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是非常需要的。在诵读中认识字,在诵读中学写字。读到了,顺口了,老师适度讲一讲,学生也能有所悟。以先写后教的方式引导他们写字,可以提高写字效率,把生字写规范,写得好看。【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1.识字卡片:将课文中要学的字做成卡片2.音频、视频、歌曲《人之初》活动三 看图读记歇后语1.图片辨识,谈话引入(1)看图,说说:这道菜里白色的是什么?绿色的是什么?小朋友,给这道菜起个名吧!(2)看图,指一指,认识“水井”吗?说一说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他手中提着的东西叫什么?(3)提问:这幅照片中的植物你认识吗?关于芝麻,学生有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直接告知,白色的花就是芝麻开的花,一节比一节高,也可以把芝麻从发芽到结果的图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4)猜一猜,连一连:将图片和歇后语相关联。 ①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③芝麻开花——节节高④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2.朗读识记(1)多种形式朗读。老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同桌间反复训练。(2)小比赛,看谁记得准。3.用一用,读一读。(1) 宋代有一个清官,人称“包青天”,再难断的官司到他手里,他都能办得清清楚楚,那真是( )。(2) 从小就喜欢吃糖的蒙蒙长龋齿了,疼得厉害,牙科医生说只能将坏牙齿拔下来才能止痛。看着医生手拿手术钳走过来,蒙蒙的心就像( ),害怕极了,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少吃糖。(3)自从参加了学校的“我是主持小明星”活动之后,我爱上了朗读,老师也夸我的朗读水平是( ),进步特别大!(4)母鸡萝丝去散步,被大灰狼看见了。大灰狼一心想吃掉萝丝,却总是阴差阳错,最后 ( ),不仅没能吃到母鸡,反而被蜜蜂蜇得鼻青脸肿。 4.再补充一些歇后语,让学生读一读。(1)画蛇添足——多此一举(2)井底青蛙——目光短浅(3)大海捞针——没处寻(4)老虎屁股——摸不得(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6)兔子尾巴——长不了【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与生活色彩。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歇后语,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可以从一些图片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并在读图中发现、理解。同时,可以运用连一连、读一读、用一用等多种学习手段,强化记忆,并在运用中活化理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识字卡片:将课文中要学的字做成卡片2.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歇后语的图片四、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朗读指导。这一单元课文中的字,有很多是生僻字,老师要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准确听读,再跟老师读,以便让每学生更快地读正确。然后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等方式反复读,完成背诵任务。较难理解的字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大意即可。有些特别难理解的单音节词,老师可以直接讲解。2.重视实践活动。识字写字,一定要在动手实践中完成。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多多观察大胆发现字的规律外,该写的字一定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另外,真正的识字写字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故事、绘本,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字。3.拓展更多的资源。(1)故事:《蚂蚁和蚂蚱》《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贝尔的小故事》(2)绘本:《蚯蚓的日记》《我的第一本书》(3)图片:真实的操场活动图、有关歇后语相关的图片(4)词串:编创的足球、篮球、拔河、跑步等四种体育活动的词串(5)儿歌:编创的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三组儿歌(6)补充一些歇后语(7)《三字经》中一些难懂的单音节词的意思补充: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宜:合适,适宜。琢:雕刻。器:器具,有用的玉器。义:道理。学习内容教学要点教材内容: 《动物儿歌》《操场上》 《古对今》《人之初》口语交际:打电话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补充资源:词串:《踢足球》绘本:《蚯蚓的日记》绘本:《我的第一本书》一组歇后语歌曲:《人之初》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57个生字、1个偏旁,会写28个生字,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韵语,积累歇后语,初步感受我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3.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四季气候、校园生活,初步体会成长的重要性。4.学会用礼貌用语,独立接、打电话,听明白别人的话、说清楚自己要说的话。5.和大人一起读,初步感受寓言故事传递出的道理和智慧。任务课时学习内容小虫子的歌2课时《动物儿歌》绘本:《蚯蚓的日记》《蚂蚁和蝈蝈》《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伸伸手踢踢腿4课时口语交际《操场上》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词串:《踢足球》绘本:《我的第一本书》快乐吟诵吧5课时《古对今》《人之初》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和大人一齐读补充的一组歇后语歌曲:《人之初》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单元解读本单元为识字单元,教材编排了《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以及口语交际“打电话”和语文园地五等学习资源,继续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趣味相融合的编排方式。内容丰富,既包含了大自然中的四季气候、小动物习性,又涉及到儿童的校园生活、学习成长;形式多样,既有儿歌、词串,又有对子、韵语、歇后语等;识字方法多元,渗透了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并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优美、有趣,积累韵语素材,提升文化感受力,。本单元作为第四个识字单元,主题继续确定为“识字乐园”,单元设计思路如下:首先,有机整合,适度拓展。以识字课文为主体,有效整合口语交际与语文园地中的学习资源,将本单元学习内容组合为“三个任务,八个活动”,努力实现轻松、有趣、有效、多元的识字学习。如将识字课文《操场上》、口语交际“电话约请”与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的形声字结合起来,通过演练电话约请的方式,和同伴一起去运动场锻炼身体,让口语交际拥有了真实的表达需要。同时,进一步感知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再如,将《古对今》《三字经》和语文园地五中的“歇后语”三个学习内容相整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识字、积累,体会韵律美,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补充了词串、绘本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和语文积累。 其次,创设场景,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创设了三个有趣的场景,引领学生走进小动物乐园,在诵读和表演中,了解动物习性,认识虫字旁的字,并巧妙迁移到一类字中,发现汉字形声组合的奥秘,写好生字。通过“电话约请”,将学生带到运动场,数一数运动项目,唱一唱运动儿歌,举行有关比赛活动,通过识字、写字、查字典比赛等智力游戏运动,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传统文化园地中,通过对对子,韵文美读等游戏活动,丰富积累,感受文化。学生在自主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活动中,动手动脑,学用结合,快乐识字,其乐无穷。目标与内容学习目标1.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会写生字,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逐步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韵语,积累歇后语,初步感受我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二、情境与任务(一)学习情境身边的小动物、热闹的体育场、古对今的韵语、三字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切真实、有趣,并充满新鲜感。学生在“小虫子的歌”“伸伸手踢踢腿”“快乐吟诵吧”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能轻松自如、简单快捷地认识一组有虫字旁、与手脚有关、含有“包”字等的形声字,并学习写好生字。学生在小展台上诵儿歌、与小虫子一起玩游戏中,发现一个个小动物的名字中都有“虫”字,能根据它们的特点读记一组四字词语;通过电话约请,同学们一来到体育场上,数数同学们的运动项目,一起做着各种动作,发现并认识一组组奇妙的表示动作的字;通过对对子比赛、三字经美美诵读、看图读记歇后语等有趣的学习活动,识好字,习韵文,并初步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1.任务框架内容安排(三)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识字乐园”为情境,根据教材提供的识字资源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通过小展台诵儿歌、数一数体育活动、对对子等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灵活有趣地学习运用字族文、韵语、归类等多种识字方法,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识、写生字,激发探索汉字、学习汉字的兴趣。“小虫子的歌”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儿歌中描述的动物特点,初步感知“虫字旁”形声字的特点,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识写生字,初步理解和积累词语。“伸伸手踢踢腿”则通过电话约请,小伙伴共同到操场锻炼身体,认识有关体育活动,朗读儿歌,发现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字词的规律,并灵活习得“火字旁”。“快乐吟诵吧”则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感受“古对今”的韵律之美、三字经教育人的重要性、歇后语给予人的哲理,以达成自主理解汉字之能力,在读一读、背一背等活动中尝试运用所学汉字,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和运用。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任务一 小虫子的歌活动一 小展台诵儿歌1.分享好听的故事。(老师讲述《蚂蚁和蝈蝈》)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运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藏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提问交流:(1)夏天,蚂蚁在做什么?蝈蝈又在做什么? (2)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怎么样了?(3)你想对蚂蚁说什么?又想对蝈蝈说什么?2.诵读儿歌,认识小动物(1)借助拼音,学生尝试自读《动物儿歌》,教师范读。 重点关注“蜻蜓”“蚯蚓”“蜘蛛”“迷藏”“食粮”的读音。(2)找一找《动物儿歌》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圈画出来。(3)发现小动物名字的规律:这些字都是由“虫字旁”组成的,都是左形右声的,左边的“虫字旁”表示这些字都和虫类动物有关,右边的偏旁表示形声字的读音。 (4)说一说认识的声旁,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巩固“虫字旁”的生字:蜻蜓、蚂蚁、蜘蛛;借助图片或经验,说一说每一种小动物的样子。(5)适度拓展“虫字旁”的其他字:蝈蝈、蛐蛐、虾、蚕……(6)将小动物的名字送回儿歌里,反复诵读。3.小展台上的知识小竞赛。老师出几道选择题,请学生回答:(1)下面的动物哪些长着翅膀?蚂蚁(雌蚂蚁没有翅膀,雄蚂蚁有翅膀) 蜻蜓 蝴蝶 蜘蛛(2)下面的动物哪个是荡秋千高手?蜘蛛 蜻蜓 蚯蚓 蝌蚪(3)下面的动物哪个必须生活在水里?蚯蚓 蝌蚪 蚂蚁 蚂蚱(4)下面的小动物中,没长腿的是? 蜻蜓 蛇 蚂蚱 蝴蝶(5)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蛇 蝴蝶 蝙蝠 蝌蚪 蜘蛛 蚯蚓 (6)下面哪个动物没有眼睛?蚯蚓 蚂蚁 蜻蜓 蝴蝶 4.讲述小故事《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我们喜欢吃的大虾,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生活在陆地上,没有眼睛,而蚯蚓有,那时候虾的名字不叫虾。虾很羡慕蚯蚓,就对它说:“蚯蚓大哥,我可以借你的眼睛用一下吗?我很想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用一天就还给你,行吗?”蚯蚓犹豫再三说:“好吧,就借一天,明天一定要还我。”虾高兴地说:“好,一定还你。”虾带上蚯蚓的眼睛,到处走到处看,世界真的太美了,太好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很快就到了。虾来到和蚯蚓约好的地方,此时虾已经迟到了一个小时,它看到蚯蚓在焦急的等着。此时虾想:蚯蚓反正也看不见我,我不还它了,于是立即跳着走了。几天后,陆地的动物们知道此事后,都非常气愤!就让虾还蚯蚓的眼睛,虾根本不想还,动物们追着让它还,它一步一步地往后退,一下子栽入河里,吓得再也不敢到陆地上来了。从此虾就有了“吓”的名字,而蚯蚓呢?也就没了眼睛。【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基于儿童爱表现、乐分享的特质,创设展台,引导儿童在倾听故事、诵读和表演儿歌中,认识六个小动物,学习虫字旁的字,巧妙迁移到一类字中,发现汉字形声组合的奇妙,写好生字。本活动以读为主,以发现规律为学习策略。初读儿歌,强调读准生字词语,尤其关注因方言影响容易读错的字词;再读儿歌,发现小动物名字的秘密,熟悉“虫字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习识字;三读儿歌,拓展游戏,进一步强化小动物的名字和形象之间的联系,熟悉儿歌内容。如果有时间,可以拓展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动物。【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视频:《蚂蚁和蝈蝈》2.音频:《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活动二 小虫子玩游戏1.圈一圈:小动物们都喜欢在哪里?做什么?(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标记符号分别圈画出“在哪里”“干什么”的相关词语。然后运用合作朗读的方式呈现,如老师说:“蜻蜓半空”,学生说:“展翅飞”,加以明确和巩固。(2)随文结合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习迷、造、运三个生字,重温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走之底”这一常用偏旁,知道“走之底”和行动有关系。理解“造宫殿”“运食粮”“捉迷藏”的意思,了解小动物们都很勤劳,不停劳作,喜欢上这些小动物。(3)学写:“造”“迷”“运”是半包围结构,重点学写“走之”写法。点:从左上向右下方轻落笔,接着重按笔,然后向点的尖部方向快速提收,这样写出的点画,有粗细、轻重变化。(见图①) 横折折撇:第一折写好,后面的折撇写得自然圆转。形如“ S”形,上段弧要慢写,下段弧要快写。(见图②)平捺:起笔处较平较短。右下行笔时,笔画较直,要渐行渐按。至捺角处驻笔,然后向右水平或微向右下或微向右上快速提笔写出。(一是动作快,不然捺尾的尖不易写出;二要方向平,不要让捺尾明显向右上翘起。见图③)2.连一连:看谁最了解小动物?用字卡做练习。将小动物的名字和相应的生活习性进行连线。再读一读,加深巩固对小动物的了解。3.说一说:小动物都有什么本领?(1)运用选择的方式了解六个词语 。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2)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向大家介绍介绍。4.听一听:绘本《蚯蚓的日记》。尝试帮助其他小动物写画日记。5.写一写。(1)给余下的四个生字归归类:间、网也是半包围结构,池、欢是左右结构。(2)练习书写“间、网”,注意“门、冂”笔画的收与放。(3)练习书写“池、欢”,注意左窄右宽【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大都为学生熟悉并喜爱,因此,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发现,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儿歌语境中学习识写字。学习“造”“迷”“运”三个“走之底”的字,可以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和字义相联系,将识字和写字勾连起来,汉字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将汉字学习与人文教育巧妙融合。【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绘本《蚯蚓的日记》2.视频:点、横折折撇、平捺笔划书写任务二 伸伸手踢踢腿活动一 电话约请玩一玩1.课前准备:准备几个电话机或手机作为道具。2.听故事,了解固定电话和手机的发明史。 (1)电话是在1876年,由贝尔发明出来的。当贝尔和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话机时,华生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送的一句完整的话:“华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用电话传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话。当年,贝尔和华生就借用电报的线路进行了相距几十公里的通话试验,证明了电话管用。最初发明的电话机十分简单,使用起来不大方便,这种电话机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话。后来经历了许多人的研究和改进,才逐渐变成现在的电话。 (2)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被人们淡忘了。1973年,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马丁·库帕发明出约有两块砖头那么大的无线电话。一开始,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又被称作“肩背电话”。后来,它越变越轻,越变越小,拿在手里就可以了,所以又叫手机。 3.打电话约请同学一起玩。 (1)谈话引入,提供情境。 提问:你打过电话么?你是怎样打电话的呢? 提供情境:帮一帮李中同学:星期日,李中打电话想向张洋请教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张洋妈妈接的电话。请帮帮他,和张洋妈妈怎么说?又怎样向张洋请教? 第一步:了解号码,拨电话:固定电话应该先拿起话筒再按数字键;手机怎么打?让小朋友自己说。第二步:接通后,先打招呼,然后做自我介绍,再说事情,说完事情还要说“谢谢”“再见”。读一读“打电话”儿歌:打电话,先拨号,电话号码要拨对。拿起电话说“您好”,告诉对方我是谁。明明白白说事情,要点一定要说清。认真倾听对方话,主要内容记心内。通话结束说“再见”,注意电话要归位。4.模拟游戏:如果约同学到体育场去玩,怎么打电话呢?创设需要打电话的情境,模拟打电话,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分组训练,全班交流,表演展示。(1)雨给苗苗家里打电话,约苗苗一起到楼下踢毽子。(2)张洋拨打李中爸爸的手机,约李中一起去体育场打球。(3)王欣要参加区里的跳绳比赛,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请假。【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第五单元教材上的口语交际内容较为宽泛,本活动聚焦约请运动,与识字课文“操场上”巧妙整合,形成互为关联的学习整体。可以向学生介绍一点电话知识,帮助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口语交际训练是教学重点,教学时应明确要求,合作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练习。教师应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主要要求,一是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二是接听电话时,没听清对方的话,可以请对方重复。三是说话要清楚,有礼貌。【建议课时】 1课时【教学资源】视频:电话发明故事的小视频活动二 数一数体育活动1.走进操场,在运动中识字(1)学生选择自己想做的运动,站在相应的牌子后面,小组长分别举着“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的牌子,引导学生认准生字,准确排队,一起到操场玩。(2)一边走,教师一边领读儿歌:“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3)各自做运动,感受表示各种运动。(4)认读牌子中的字词,认识“操场、拔河、拍球、跑步、踢足球”等。(5)共同数一数操场上共有多少项体育活动。2.回到教室,在发现中识字、诵读 (1)展示字卡,交流运动名称:“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跳绳”“踢毽子”“丢沙包”“锻炼”“身体”等字词。(2)发现形旁的秘密:同样是表示运动的字词,“打”“拔”“拍”字都有“提手旁”,“跳”“跑”“踢”字都有“足字旁”,说一说其中的奥秘,了解“提手旁”“足字旁”作为形声字的形旁,表示字义的规律。在理解“提手旁”字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操场”,“操”也是形声字,也有“提手旁”,是指用手拿着,做事情的意思,比如操练、做操等等。“场”也是形声字,“提土旁”表示场与地方有关。所以“操场”是指操练的场地。 (3)学生继续自主发现形旁的秘密。①“铃”“锻”字是金字旁,和金属有关,因为以前的铃铛都是用铁、铜、金、银等金属做的。把金属放在火上烧,做成各种器具,就是“锻”。 ②“炼”是火字旁,与火有关。“锻炼”原来的意思是指用火烧制、捶打金属,让金属更加锋利。现在指坚持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棒棒的。③ “体”是单人旁,与人有关,可以组成的词语:身体、体育、体操、全体。④ “热”是四点底,与火有关,指温度高,比如夏天天气真热。也可以指人多,如“操场上,真热闹”。 ⑤认识“火字旁”,出示“火”的字形变化,最初像正在燃烧的火焰。 “火”作为偏旁在字的左侧时,捺画会变成点。如果在字的下部,常写作四点底。学习书写“火字旁”。⑥查字典,拓展:形声字的形旁常常表示这个字的含义。指导学生从本课生字中选一个“形旁”,查查字典,看看还有哪些字?(4)将生字词语送到儿歌里反复诵读。3.先写后教,规范要求,学写七个生字(1)请小朋友先在田字格中认真写“打、拍、跑、足、声、身、体”。(2)寻找书写问题比较突出的字,重点讲解。比如“打、拍、体”一定要左窄右宽才好看;“跑”字的最后一笔的勾要勾出来;“足”的捺要长而有尖;“声、身”长撇要写好……(3)要求学生每个字再写两遍,老师继续巡视,个别指导。【教学设计与建议】热闹的操场、丰富的运动,对于学生而言是身边真实的情境。老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亲身体验各种体育运动,有了具体可感的体验,对于生字词语的识认读写,一定会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不能体验全部的运动项目,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还可以补充其他的运动项目,进一步丰富场景。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生动识字、诵读。【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字卡(足字旁的字、提手旁的字等)2.视频:学生操场活动视频、火字旁书写小视频活动三 奇妙的发现激发兴趣:形声字的秘密还有很多,等待同学们去发现。1.第一组:“包”字家族趣味多(1)对照图片,读下面的字和词语,说说你的发现:包(书包、钱包)饱(饱满、吃饱)跑(跑步、奔跑)抱(抱抱、怀抱)袍(长袍、袍子)炮(火炮、鞭炮)苞(花苞、荷苞)泡(泡泡、泡茶)雹(冰雹)发现:字里都有“包”字,读音很相近,声母都读b或p,韵母都读ɑo。(3)读一读儿歌,谈谈自己的发现。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有草长花苞,有雨下冰雹。发现:形旁表示字的类别。如“跑”的足字旁说明“跑”与脚有关。想一想,试着说一说:其他字的形旁都表示什么?(4)选一选,填一填,打着节奏读一读。 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 )。小金鱼,吐( ),好像节日礼花( )。荷花( ),咧嘴笑。精神( )满比俊俏。炮 苞 泡泡 饱2.第二组:“口”字家族真热闹(1)学生自由朗读儿歌森林动物真不少,野兔低头吃青草,山羊开口咩咩叫,熊猫叼着竹子跑,大象长鼻忙喝水,狐狸吹牛被虎咬。 (2)仔细观察儿歌中的“吃、咩、叫、叼、喝、吹、咬”,有什么发现?这些口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3)“品”有三个“口”,你觉得“品”与口有关吗?“知”也有“口”,你觉得“知”与“口”有关吗?3.第三组:手和脚,谁能干(1)自由读一读儿歌《孙悟空,打篮球》。孙悟空,打篮球,拔下毫毛变队友。随便分成两个队,三猴抢,五猴投。不管是谁乱传球,气得悟空直摇头。发现:这首儿歌里有“打、拔、抢、投、摇”带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吗? (2)读儿歌《小猪闹闹》。小猪闹闹跑过来,跳入泥坑拼命踩。滚一滚,踢一踢,浑身泥巴乐开怀。猜一猜:“跑、跳、踩、踢”都是足字旁,说一说:这四个字为什么都与“脚”有关呢?【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与《操场上》整合,从“我的发现”角度教学认读“饭、能、饱、茶、泡、轻、鞭、炮”8个字,简单轻松高效,把四组字按照儿歌、童诗情境进行再创作,让这些字融入好玩的情境中,识字不仅活了,也更加有趣了。适度扩大,打开思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准确辨别。【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卡片:将上面的字做成卡片第三组识字儿歌可以做成相关图片任务三 快乐吟诵吧活动一 我来对对子1.复习一上“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也可以师生对读,老师说一个字,学生对一个字) 2.学习新课。 (1)借助拼音,自主朗读。(2)老师带着学生读一遍。(3)学生齐读一遍。(拍手读)(4)学生自已练读数遍。(5)老师用多种形式带着学生练习:一是老师说“古、圆、严寒……”,学生对“今、方、酷暑……”,全体参与;二是学生做小老师,老师对(老师故意出错,培养学生倾听、快速判断的能力);三是学生互相练习。3.先写后教,规范写字(1)学生在方格纸上,认真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2)根据学生所写进行教学。一是“古、凉、李、语、香”中长横,一定要写到位;二是“凉、语、夕”三个字中的“、”要写到位;三是“语、凉、细”左右结构的书写;四是“李、香”上下结构的书写……(3)学生完成课堂书写作业。4.去“对”朗读《古对今》,识记词语(1)请同学把《古对今》中的“对”字去掉,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2)读记“古今、方圆、严寒、酷暑、春暖、秋凉、朝霞、夕阳、桃李、杨柳、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5.推荐阅读《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给小朋友讲“对课”,看起来难度很大,实际上只要教学有法,学生完全可以明白《古对今》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帮助学生轻松认识12个字。以先写后教的方式教每一个该学会的生字,才能把这七个字学活,效率才会更高。巧妙地以去“对”的方式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灵活巧妙地获取一些词语,完成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任务。【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1.识字卡片:将课文中要学的字做成卡片2.音频、视频《古对今》3.《笠翁对韵》活动二 三字经美美读1.实地探秘,引入课题。(1)课前请学生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学校里有没有写有《三字经》的地方。(2)从“对课”导入《人之初》。 2.反复诵读,认读生字。(1)带着学生一字一字地读《人之初》。(2)学生自由地拍着节拍读《人之初》。(3)以表演的方式,做着动作读《人之初》。3.边读边讲边背。(1)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二三岁之前,不打人、不骂人、不做……当然是“善良”的。)(2)性相近,习相远。(到幼儿园小班看一看,小朋友哭、笑、玩,天性差不多。为什么到了小学一年级变化那么大了呢?这就是生活在不同家庭中、不同的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不同,习性等差别就越来越大。)(3)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同学们不好好地接受教育,原来的善,就会变坏。)(4)教之道,贵以专。(你们怎么才能不变坏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老师们要更用心地教育你们。)(5)子不学,非所宜。(如果你们不肯学习,是不应该的。)(6)幼不学,老何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不知道做人道理,没有知识,老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7)玉不琢,不成器。(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8)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习,就不懂道理。)4.先写后教,灵活识字。(1)先在田字格本上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生字。(2)根据学生所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字一一写规范、写美观点。重点指导一:“之、近、远”,写好“之”和“走之旁”;重点指导二:“习、玉、义”三个字“、”怎么写得更好……(3)学生认真书写,完成课堂书写作业。老师指导个别学生。5.学唱《三字经·人之初》这首歌。【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三字经,很多学校将其挂在墙上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大多没有看到,教学之前,带着他们寻找一下,以此来引入,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三字经,是需要反复诵读的经典,所以课堂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是非常需要的。在诵读中认识字,在诵读中学写字。读到了,顺口了,老师适度讲一讲,学生也能有所悟。以先写后教的方式引导他们写字,可以提高写字效率,把生字写规范,写得好看。【建议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1.识字卡片:将课文中要学的字做成卡片2.音频、视频、歌曲《人之初》活动三 看图读记歇后语1.图片辨识,谈话引入(1)看图,说说:这道菜里白色的是什么?绿色的是什么?小朋友,给这道菜起个名吧!(2)看图,指一指,认识“水井”吗?说一说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他手中提着的东西叫什么?(3)提问:这幅照片中的植物你认识吗?关于芝麻,学生有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直接告知,白色的花就是芝麻开的花,一节比一节高,也可以把芝麻从发芽到结果的图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4)猜一猜,连一连:将图片和歇后语相关联。 ①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③芝麻开花——节节高④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2.朗读识记(1)多种形式朗读。老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同桌间反复训练。(2)小比赛,看谁记得准。3.用一用,读一读。(1) 宋代有一个清官,人称“包青天”,再难断的官司到他手里,他都能办得清清楚楚,那真是( )。(2) 从小就喜欢吃糖的蒙蒙长龋齿了,疼得厉害,牙科医生说只能将坏牙齿拔下来才能止痛。看着医生手拿手术钳走过来,蒙蒙的心就像( ),害怕极了,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少吃糖。(3)自从参加了学校的“我是主持小明星”活动之后,我爱上了朗读,老师也夸我的朗读水平是( ),进步特别大!(4)母鸡萝丝去散步,被大灰狼看见了。大灰狼一心想吃掉萝丝,却总是阴差阳错,最后 ( ),不仅没能吃到母鸡,反而被蜜蜂蜇得鼻青脸肿。 4.再补充一些歇后语,让学生读一读。(1)画蛇添足——多此一举(2)井底青蛙——目光短浅(3)大海捞针——没处寻(4)老虎屁股——摸不得(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6)兔子尾巴——长不了【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与生活色彩。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歇后语,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可以从一些图片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并在读图中发现、理解。同时,可以运用连一连、读一读、用一用等多种学习手段,强化记忆,并在运用中活化理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资源】1.识字卡片:将课文中要学的字做成卡片2.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歇后语的图片四、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朗读指导。这一单元课文中的字,有很多是生僻字,老师要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准确听读,再跟老师读,以便让每学生更快地读正确。然后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等方式反复读,完成背诵任务。较难理解的字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大意即可。有些特别难理解的单音节词,老师可以直接讲解。2.重视实践活动。识字写字,一定要在动手实践中完成。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多多观察大胆发现字的规律外,该写的字一定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另外,真正的识字写字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故事、绘本,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字。3.拓展更多的资源。(1)故事:《蚂蚁和蚂蚱》《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贝尔的小故事》(2)绘本:《蚯蚓的日记》《我的第一本书》(3)图片:真实的操场活动图、有关歇后语相关的图片(4)词串:编创的足球、篮球、拔河、跑步等四种体育活动的词串(5)儿歌:编创的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三组儿歌(6)补充一些歇后语(7)《三字经》中一些难懂的单音节词的意思补充: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宜:合适,适宜。琢:雕刻。器:器具,有用的玉器。义:道理。学习内容教学要点教材内容: 《动物儿歌》《操场上》 《古对今》《人之初》口语交际:打电话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补充资源:词串:《踢足球》绘本:《蚯蚓的日记》绘本:《我的第一本书》一组歇后语歌曲:《人之初》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57个生字、1个偏旁,会写28个生字,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韵语,积累歇后语,初步感受我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3.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四季气候、校园生活,初步体会成长的重要性。4.学会用礼貌用语,独立接、打电话,听明白别人的话、说清楚自己要说的话。5.和大人一起读,初步感受寓言故事传递出的道理和智慧。任务课时学习内容小虫子的歌2课时《动物儿歌》绘本:《蚯蚓的日记》《蚂蚁和蝈蝈》《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伸伸手踢踢腿4课时口语交际《操场上》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词串:《踢足球》绘本:《我的第一本书》快乐吟诵吧5课时《古对今》《人之初》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和大人一齐读补充的一组歇后语歌曲:《人之初》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