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课件)
新教材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第34讲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工程(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第34讲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工程(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章节知识体系,CONTENT,考点分析,生态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机制 类型 措施
生态足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作用和相互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能分析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阐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和特征。能用生态金字塔表征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等关系。能阐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通过分析碳循环过程,明确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构建物质循环模型。能阐明生物富集现象及其危害。通过比较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明确二者的关系。
明确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传递过程,能阐明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上的运用。明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的关系。
能说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得影响。能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辨别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能阐明生态工程的概念,明确建设生态工程需遵循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四大基本原理。
明确生态平衡的概念,能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能区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理解影响自我调节能力的因素,能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了解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第十五单元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3课时 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工程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口的持续增长,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②我国人口增长情况
a、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b、人口基数大,未来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连线)
(2)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_______。 ②影响:对_______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多样性。(3)形成: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连线)
提醒: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3)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 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______进行保护。(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 进行保护。(4)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执法、宣传教育。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1、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________和_______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____________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1)目的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_____效益和_____效益的同步发展。(2)特点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
1、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1)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原因是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原因是 。
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
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更多的CO2,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更大。
2、2021年5月31日,我国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根据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实施该政策的意义是 。
“三孩”政策的实施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从而可能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3、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的原因是 。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如农田主要提供一些粮食,而草地可以抗洪防旱、调节气候、为多种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等,因此提倡“退耕还草”。
4、红树林的消失对沿海陆地有哪些影响?又将影响哪些生物的生存?
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将直接影响沿海陆地的生态环境,这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红树林的消失,会使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红树林的消失还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更多的生物。
6、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人类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活动会导致某些野生生物种的栖息地碎片化,从而威胁到这些物种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是为什么?
栖息地碎片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生活空间和资源大大减少,也导致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间的交流,从而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甚至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7、由于居民大量向鱼塘中排放生活污水,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使用了浮床生态工艺法来净化污水,分析该做法的优点。
浮床上栽培的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N、P元素,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浮床可以遮挡光照,使得水体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抑制其繁殖从而避免水华的发生。
8、请判断对错。①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②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③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④“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⑤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⑥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易地保护措施( )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⑨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⑩建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遵循生态系统的协调原理( )⑪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违背自生原理( )
9、(2022·广东东莞调研)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 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 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 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10、[2021·广东茂名模拟]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利于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增加 B. 进行物理沉降是水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 C. 种植水生植物并及时收获可减轻N 、P 造成的水体污染 D. 正反馈效应可能导致水体污染愈加严重
11、下列有关对池塘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 B.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 C.主要是蓝细菌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 D.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 12、下列实例与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 A.农作物合理密植——协调原理 B.农作物间作套种——整体原理 C.无废弃物农业——自生原理 D.天然混合林——循环原理
13、(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自生、循环、整体原理等 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可构成食物网 D.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5、(2020·山东等级考)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16、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人们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B. 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 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 D. 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不存在生殖隔离
17、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发酵处理可缩小本村的生态足迹 B.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中的能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蚯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水稻重新利用实现了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 D.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降低生态承载力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18、[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 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栖息地碎片化,造成33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B. 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基因多样性 C. 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 D. 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 19、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 B. 建立高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遗传多样性 C. 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D. 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
20、据统计,某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该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 B. 随着植被的改善,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 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1、(2022·江西省六校高三1月联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全国各地不断形成各式的立体农业(如果树—草菇立体农业)和发展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如蔗基鱼塘)以及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果树-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种群的空间结构原理,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 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中的食物链只是物质传递链,而不作为能量传递链 C. 蔗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的同时,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D. 系列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2、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 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 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 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23、(2021·湖南,16改编)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 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 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4、如图为某地区设计的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B. 在玉米田中套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 该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25、(2021•沈阳高三模拟)2019年5月底,北京市强制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下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原理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C.有机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26、(2019•北京高考)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27、(2022·东营调研)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究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 B. 第3、4、5次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 C. 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 D.“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第08讲 细胞增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章节知识体系,细胞的生命历程,CONTENT,考点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科学探究,无丝分裂,分裂间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第38讲 细胞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章节知识体系,CONTENT,考点分析,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 第37讲 发酵工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章节知识体系,CONTENT,考点分析,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