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16373/0-17067910289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316373/0-17067910289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期中、期末及专题复习试卷多份(附答案)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部编版),共4页。
第三单元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芳草鲜美(xiān) 俶尔远逝(chù) B.便要还家(yào) 罔不因势象形(wǎnɡ)C.犬牙差互(chā) 寤寐思服(wù) D.曾不盈寸(zēnɡ) 黄发垂髫(ti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B.斗折蛇行 折:折断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悉如外人 悉:全,都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无论魏晋C.日光下澈 D.技亦灵怪矣哉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为宫室、器皿、人物C.此中人语云 如有所语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他们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垂髫”。因此,“总角”和“垂髫”都可借指儿童。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干支兼用法。C.《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D.《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6.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1)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子衿》)(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关雎》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7.复兴中学八年级(1)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③ )(只填序号)(2分)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谜面)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谜底)陆游(3)【标题撰写】班上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3分)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阅读理解(35分)(一)古诗词阅读(6分)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开篇写河洲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辛勤、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情态。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解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男主人公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9.本诗采用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这两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3分)本诗以水鸟和鸣起兴,渲染了情意绵绵的氛围,表达了男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深化了诗歌主题;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展示男子锲而不舍的追求过程,而且也增添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二)文言文阅读(14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①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②,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③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凡嚣竞④凌害⑤、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注释】①奥阻: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未开化。③信宿:两三日。④嚣竞:为名利而喧闹奔走。⑤凌害:欺凌伤害。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才通人 才:仅仅、只 (2)具答之 具:详细(3)诣太守 诣:拜访 (4)偷盗讼狱 狱:案件1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2分)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那里的山川风景、民风民俗,就是一个存在于燕、赵之间的桃花源。13.【甲】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2分)作者借助虚构的桃花源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14.【甲】【乙】两文所展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概括。(2分)自然环境:偏僻幽深、秀美怡人。人文环境:和谐安宁、淳朴真诚、安居乐业。【乙参考译文】蓼花庄位置靠近束鹿,距离京城三百多里远的路程,那里面对西山,浑河环绕,险要幽深,外人很少到达。居民有一千多户,淳朴未开化,浑然是上古之人的样子。林边山麓广泛种植桑麻,与远处的青山相互映衬,男婚女嫁,不超出庄里的范围。居民从他们的始祖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识字读书。县里的官吏一来收租,两三天就可以收完回去。历代子孙没有一人到过城市,家家户户丰衣足食,没有贵贱贫富之分。世上那些争名夺利、欺凌伤害、偷盗诉讼案件、争强斗胜之事,离别远行之苦,祖祖辈辈传了数十代,从来没有听说过。那里的山川风景、民风民俗,就是一个存在于燕、赵之间的桃花源。(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①者,荷杖者,入定于龛②中者,荫树趺坐③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⑤、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⑥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⑦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⑧,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高士奇《记桃核念珠》)【注释】①课经:读经。②龛:佛塔。③趺(fū)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④袒跣(xiǎn):袒胸赤足。⑤奁(lián):盒子。⑥狻猊(suān 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⑦梵相:罗汉的样子。⑧絺褐(chī hè):麻布短衣。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如有所语 语:说话 (2)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3)经卷毕具 毕:全、都 (4)可谓艺之至矣 至:极点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B.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C.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D.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抬头仰视,神情与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2)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我)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雕刻而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样。18.《核舟记》文末作者称赞工匠“技亦灵怪矣哉”,《记核桃念珠》文末作者也感叹“可谓艺之至矣”,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两文中匠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4分)【甲】文中核舟上三个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形态各异,各有个性;【乙】文中念珠体积小,却雕刻三至六尊姿态各异的罗汉,可见技艺精湛。【乙参考译文】(我)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都是)用山桃核雕刻而成的,(桃核)圆得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三四尊罗汉,有的五六尊。罗汉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扛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盘腿坐在树荫下说法的,有围坐一圈指手画脚地议论的,有袒胸赤足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加起来有五百人。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杖、瓶钵、经卷全部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在罗汉中间。开始看它,不是很清楚;在明亮的窗子和干净的茶几上,静心仔细看,上面所刻的罗汉,只不过像一粒米,清净庄严之相奇特古朴,有的穿着精美的丝织衣裳,有的穿袈裟麻布衣服,而他们的神情风韵,各自在松柏岩石间呈现出闲散之态,可以称得上是技艺达到极致了。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