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课件整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12《诗经二首》教学课件+探究积累课件 课件 9 次下载
-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学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教学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素材 课件 8 次下载
- 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课件+素材 课件 7 次下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教学课件,共31页。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 1.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重点、难点)2.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素养)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翻译家。1927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在艺术、美术、音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1931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傅雷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言。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什么是选择性阅读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而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想、关注点密不可分。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1.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根据书中吸引你的地方,进行取舍。例如,对艺术有一定修养或比较熟悉的人,会对《傅雷家书》中有关艺术的论述产生兴趣,会认真去读,相反,如果是对这些艺术很陌生的人,就可能对“谈艺”部分略而不读。所以,首先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一本书中,一定会有一些内容能引起你的兴趣,那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认真去读,例如,《傅雷家书》中有关于艺术的论述,如音乐、绘画、雕塑等,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就可以仔细阅读它。2.根据问题进行选择。 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要选择与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来读,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越往后读,记忆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思想却愈加深邃。《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应该对你会很有启发,在阅读时,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梳理一下。3.根据目的进行选择。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一些内容。在阅读《傅雷家书》的时候,要看看书中的哪些内容适合以上的哪种阅读目的,从而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4.根据方法进行选择。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办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而理解、记忆性阅读则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一共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 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 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 格卓越的艺术家。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 哥的光环而骄傲。1.傅雷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严父底下出才子。2.傅雷希望儿子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3.傅雷鼓励儿子,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4.傅雷用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冤枉路,多踏捷径。5.在儿子的感情问题上,给儿子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6.傅雷教育儿子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7.在信中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1.内涵丰富。 在《傅雷家书》中常常顺手拈来一些外文单词,表现出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的外文修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和“羲皇之人”“枘凿”等典故的运用又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除此之外,“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表明作者生活知识的丰富。2.语言含蓄。 作为一名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傅雷的语言风格还是以“含蓄”为主。如“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并不直接点出事情,而是从自己身上说开去,让儿子从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教训。说到如何对待往事时,也是用了这样一个含蓄的比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含蓄地写出了所有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3.情感深挚。 傅雷表现出对远在异国的儿子深深的牵挂,对儿子的不安真诚的宽慰,对儿子的成功更是由衷地高兴——一切深情,都蕴含在这些简单而平静的文字中。4.哲理深刻。 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活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的角色,同时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这更多地体现在文中的侃侃而谈与谆谆告诫上。当儿子情绪低落时,他宽慰儿子;对于儿子的矛盾,他又剖析并激励。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示例: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经典作品,具有最永恒的魅力,它们像谦谦的智者,谆谆教导的老师。欣赏它们的灵魂,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了解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还是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完《傅雷家书》,感于它的“谆谆人生语,悠悠父子情”。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看似严格,但在我仔细研读后,才深深地体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的爱虽看似平淡,却饱含着伟大而无私的真挚情感。从他谆谆的教诲中,我读出了一位家长,特别是一位父亲的崇高的责任感。虽然傅聪远在国外,但父子通过书信相互交流。虽然信中所提的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在他人的眼中,这些事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在这父子俩之间却是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 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与惊天动地的壮语,但它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真情,却使它在众多的著作中熠熠闪光。它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一封封的书信,我们看到了父子俩之间的默契与真挚的情感,这使得双方在精神上可以相互为各自的依靠。纵然国内家庭遭遇残酷的厄运,但傅聪始终没有背离他的祖国,他不受祖国敌对势力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苦于家庭教育的严格,限制了自己的个性发展,有的人因此而怀恨于父母,从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有人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 像傅雷先生那样的严格施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残酷”。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尽了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先生所灌注的心血。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先生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傅雷家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跟随它,我们不会失去希望,也不会迷失方向。专题二:父子情深示例: 两地书,父子情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却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得到了升华,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部闪动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 记得信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你走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只好作罢,可是没有一天不想你的,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什么……”读至此处,我又想起了我第一次离家百里之外,来到省会求学的第一天。 我是一名寄宿生,所以不能每天见到自己的亲人,只能依靠电话联系。那天晚上,我爸爸得知我的地理考试成绩比我在原来的学校还要低时。爸爸一直在思考是不是那里的题目更难,或者是我本身有退步,有懈怠了。辗转反侧,差点儿患上失眠症,如同傅雷一般,甚是想念。 另外,在此之前,当傅雷得知儿子傅聪可以到著名的音乐之乡波兰去学习钢琴时,又是欣喜,又是悲哀,因为孩子又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到另外一个更远的地方接受更好的教育了。 爸爸也是如此,当爸爸接到我可以在省会就读的消息时,很是纠结,还同我们一家人辩论了一个下午才决定送我去省会,与傅雷的想法如出一辙。 而每当我回家时,父母都是异常的高兴,我忍不住想:“不就是回来一趟吗?以前不是每周都回来一趟吗?用得着吗?”后来才发现,原来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牵挂着孩子,每当孩子回家的时候,做父母的都会说:“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感谢上帝了!” 傅聪评价父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在这些信里,流露的不仅有温情,也有智慧,对生活、工作、理想朴素而又深刻的见解,这些家书中包含着傅雷那颗炽热、剔透的心。于是,可以明白为什么当年的大师们足以让今天的同行们高山仰止,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今人多难以企及的高度——“德艺俱备,人格卓越”。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示例: 我给傅雷写回信尊敬的傅雷先生: 您好,对于您对您儿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但却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对于您在家书中所强调的,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深表赞同。对于您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观点,我认为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说明现在不仅仅只注重于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于对学生内心品质的教育,将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国家栋梁。 虽然您对于儿子的管教是严厉的,同样您也很关心儿子的生活。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您都对儿子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您对儿子的爱真是溢于言表。 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风格,不仅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您的一封家书,不仅仅启发了您的儿子,也启发了我。您的话是如此宝贵与真诚,让我受益莫深。 傅雷先生,虽然您对儿子的爱令人敬佩,但您还是要注意一点,对于您的儿子,您不要将他约束得太紧,应该适当地对他放开手,让他尝试着自己去飞翔,就像小鸟一样,让他自己去飞翔,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搏击长空!一位《傅雷家书》读者××年×月×日《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挪威作家。1952年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1974年开始写作,1986年创作出版第一本书。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对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探索与思考,1991年出版的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风靡世界,迄今为止已被译成56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3亿册。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跻身世界级作家行列,被称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成为挪威继1990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汉姆之后最成功的本土作家。作者名片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苏菲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主要内容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推荐理由《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作者名片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话题不同,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有一个基本理念贯串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书信体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来如听长者说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其中流淌着朱先生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每一封书信都旁征博引,阐发深刻,闪现着理性的光芒。主要内容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第二层面是第六封信到第八封信,开拓了青年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发展问题。第五封信和第九封到第十二封信为第三层面,所谈话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青年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青年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如同与老爷爷话家常。他喝着茶,笑着,对我们说要多看一些书,学会排解心中的抑郁,学会去感受心界的空灵,也要懂得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推荐理由(中考真题) 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_____(填人名)深厚的爱;《昆虫记》在真实记录和描写昆虫生活的同时,还渗透着 (填作者)对人类的思考。【解析】考查《傅雷家书》及《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傅聪法布尔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选择性阅读 1.了解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重点、难点)2.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素养)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翻译家。1927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在艺术、美术、音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1931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傅雷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言。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什么是选择性阅读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而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想、关注点密不可分。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1.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根据书中吸引你的地方,进行取舍。例如,对艺术有一定修养或比较熟悉的人,会对《傅雷家书》中有关艺术的论述产生兴趣,会认真去读,相反,如果是对这些艺术很陌生的人,就可能对“谈艺”部分略而不读。所以,首先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一本书中,一定会有一些内容能引起你的兴趣,那就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认真去读,例如,《傅雷家书》中有关于艺术的论述,如音乐、绘画、雕塑等,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就可以仔细阅读它。2.根据问题进行选择。 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要选择与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来读,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样,越往后读,记忆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思想却愈加深邃。《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应该对你会很有启发,在阅读时,可以分门别类,以问题的形式梳理一下。3.根据目的进行选择。 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就要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写读后感,就要关注感受最多、体会最深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判,就要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一些内容。在阅读《傅雷家书》的时候,要看看书中的哪些内容适合以上的哪种阅读目的,从而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4.根据方法进行选择。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办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而理解、记忆性阅读则可以采取默读的方法;评价、探究性阅读,可以采取评点批注的方法;消遣、娱乐性阅读,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一共摘编了傅雷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 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 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俱备、人 格卓越的艺术家。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 哥的光环而骄傲。1.傅雷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严父底下出才子。2.傅雷希望儿子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3.傅雷鼓励儿子,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4.傅雷用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冤枉路,多踏捷径。5.在儿子的感情问题上,给儿子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6.傅雷教育儿子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7.在信中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1.内涵丰富。 在《傅雷家书》中常常顺手拈来一些外文单词,表现出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的外文修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和“羲皇之人”“枘凿”等典故的运用又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除此之外,“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表明作者生活知识的丰富。2.语言含蓄。 作为一名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傅雷的语言风格还是以“含蓄”为主。如“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并不直接点出事情,而是从自己身上说开去,让儿子从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教训。说到如何对待往事时,也是用了这样一个含蓄的比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含蓄地写出了所有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3.情感深挚。 傅雷表现出对远在异国的儿子深深的牵挂,对儿子的不安真诚的宽慰,对儿子的成功更是由衷地高兴——一切深情,都蕴含在这些简单而平静的文字中。4.哲理深刻。 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活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的角色,同时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这更多地体现在文中的侃侃而谈与谆谆告诫上。当儿子情绪低落时,他宽慰儿子;对于儿子的矛盾,他又剖析并激励。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示例: 《傅雷家书》读书报告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经典作品,具有最永恒的魅力,它们像谦谦的智者,谆谆教导的老师。欣赏它们的灵魂,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了解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且还是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完《傅雷家书》,感于它的“谆谆人生语,悠悠父子情”。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看似严格,但在我仔细研读后,才深深地体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的爱虽看似平淡,却饱含着伟大而无私的真挚情感。从他谆谆的教诲中,我读出了一位家长,特别是一位父亲的崇高的责任感。虽然傅聪远在国外,但父子通过书信相互交流。虽然信中所提的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在他人的眼中,这些事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在这父子俩之间却是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 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与惊天动地的壮语,但它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真情,却使它在众多的著作中熠熠闪光。它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一封封的书信,我们看到了父子俩之间的默契与真挚的情感,这使得双方在精神上可以相互为各自的依靠。纵然国内家庭遭遇残酷的厄运,但傅聪始终没有背离他的祖国,他不受祖国敌对势力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苦于家庭教育的严格,限制了自己的个性发展,有的人因此而怀恨于父母,从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有人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 像傅雷先生那样的严格施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残酷”。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尽了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先生所灌注的心血。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先生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傅雷家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跟随它,我们不会失去希望,也不会迷失方向。专题二:父子情深示例: 两地书,父子情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却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得到了升华,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部闪动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 记得信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你走的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只好作罢,可是没有一天不想你的,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什么……”读至此处,我又想起了我第一次离家百里之外,来到省会求学的第一天。 我是一名寄宿生,所以不能每天见到自己的亲人,只能依靠电话联系。那天晚上,我爸爸得知我的地理考试成绩比我在原来的学校还要低时。爸爸一直在思考是不是那里的题目更难,或者是我本身有退步,有懈怠了。辗转反侧,差点儿患上失眠症,如同傅雷一般,甚是想念。 另外,在此之前,当傅雷得知儿子傅聪可以到著名的音乐之乡波兰去学习钢琴时,又是欣喜,又是悲哀,因为孩子又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到另外一个更远的地方接受更好的教育了。 爸爸也是如此,当爸爸接到我可以在省会就读的消息时,很是纠结,还同我们一家人辩论了一个下午才决定送我去省会,与傅雷的想法如出一辙。 而每当我回家时,父母都是异常的高兴,我忍不住想:“不就是回来一趟吗?以前不是每周都回来一趟吗?用得着吗?”后来才发现,原来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牵挂着孩子,每当孩子回家的时候,做父母的都会说:“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感谢上帝了!” 傅聪评价父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在这些信里,流露的不仅有温情,也有智慧,对生活、工作、理想朴素而又深刻的见解,这些家书中包含着傅雷那颗炽热、剔透的心。于是,可以明白为什么当年的大师们足以让今天的同行们高山仰止,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今人多难以企及的高度——“德艺俱备,人格卓越”。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示例: 我给傅雷写回信尊敬的傅雷先生: 您好,对于您对您儿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但却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对于您在家书中所强调的,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深表赞同。对于您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观点,我认为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说明现在不仅仅只注重于成绩,更重要的是注重于对学生内心品质的教育,将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国家栋梁。 虽然您对于儿子的管教是严厉的,同样您也很关心儿子的生活。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您都对儿子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您对儿子的爱真是溢于言表。 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风格,不仅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您的一封家书,不仅仅启发了您的儿子,也启发了我。您的话是如此宝贵与真诚,让我受益莫深。 傅雷先生,虽然您对儿子的爱令人敬佩,但您还是要注意一点,对于您的儿子,您不要将他约束得太紧,应该适当地对他放开手,让他尝试着自己去飞翔,就像小鸟一样,让他自己去飞翔,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搏击长空!一位《傅雷家书》读者××年×月×日《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挪威作家。1952年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1974年开始写作,1986年创作出版第一本书。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他的作品致力于对人生意义与终极关怀的探索与思考,1991年出版的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风靡世界,迄今为止已被译成56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3亿册。而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跻身世界级作家行列,被称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成为挪威继1990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汉姆之后最成功的本土作家。作者名片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苏菲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主要内容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推荐理由《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字孟实,安徽省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作者名片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话题不同,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有一个基本理念贯串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书信体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来如听长者说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其中流淌着朱先生对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和赤诚关怀。每一封书信都旁征博引,阐发深刻,闪现着理性的光芒。主要内容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第二层面是第六封信到第八封信,开拓了青年思维,让他们学会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发展问题。第五封信和第九封到第十二封信为第三层面,所谈话题进一步升华和抽象,提升青年判断和领悟美的能力,帮助青年直面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如同与老爷爷话家常。他喝着茶,笑着,对我们说要多看一些书,学会排解心中的抑郁,学会去感受心界的空灵,也要懂得读书救国,都不可偏废。推荐理由(中考真题) 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_____(填人名)深厚的爱;《昆虫记》在真实记录和描写昆虫生活的同时,还渗透着 (填作者)对人类的思考。【解析】考查《傅雷家书》及《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傅聪法布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