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数学同步分层训练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原卷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5315535/0-17067742242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数学同步分层训练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原卷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5315535/0-170677422430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高一数学同步分层训练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原卷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15315535/0-17067742243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习题
展开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重难点);
3、会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重点).
【自主学习】
一.命题
1.命题的定义: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____叫作命题的条件,____叫作命题的结论.
3.命题的分类:判断为真的命题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作假命题.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条件.
数学中的每一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条件.
解读:(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讨论的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若不是,则首先将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不能将“若p,则q”与“p⇒q”混为一谈,只有“若p,则q”为真命题时,才有“p⇒q”.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
设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
【当堂达标基础练】
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若a=b,则ac=bc。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
(3)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为菱形。
(5)若ac=bc,则a=b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当堂达标提升练】
一、单选题
1. “a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设,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充要条件
二、多选题
3.(多选)下列是“,”的必要条件的是( )
A.B.
C.D.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是“”的充要条件
B.“”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或”是“”的充要条件
D.“集合”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A.一次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点
B.已知,则是的充要条件
C.外心在某条边上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若能被整除,那么都能被整除.
三、填空题
6.已知.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7.集合.
(1)若,求;
(2)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8.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当堂达标素养练】
1.从符号“”“”“”中选择适当的一个填空: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2.设集合,集合,其中.
(1)当时,求;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3.已知集合,.
(1)若a=1,求;
(2)给出以下两个条件:①A∪B=B;②““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在以上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横线处,求解下列问题:
若_____________,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4.已知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5.从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
问题:已知集合,______,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设集合.
(1)证明:属于的两个整数,其积也属于;
(2)判断32、33、34是否属于,并说明理由;
(3)写出“偶数属于”的一个充要条件并证明.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重难点);
3、会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重点).
【自主学习】
一.命题
1.命题的定义: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2.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或“若p,则q”的形式,其中____叫作命题的条件,____叫作命题的结论.
3.命题的分类:判断为真的命题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题叫作假命题.
p q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一般地,数学中的每一条判定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条件.
数学中的每一条性质定理都给出了相应数学结论成立的一个 条件.
⇒ ⇏ 充分 必要 充分 必要
解读:(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讨论的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若不是,则首先将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不能将“若p,则q”与“p⇒q”混为一谈,只有“若p,则q”为真命题时,才有“p⇒q”.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
设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
【当堂达标基础练】
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若四边形为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若a=b,则ac=bc。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解析】(1)这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3)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 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4)由于(-1)2 =1,但是-1≠1,p⇏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5)由等式的性质知, p⇒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6)为无理数但是有理数,p⇏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
(3)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为菱形。
(5)若ac=bc,则a=b
(6)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解析】(1)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p⇒q,所以 q是p的必要条件。
(2)这是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p⇒q,所以 q是p的必要条件。
(3)如图,对角线垂直,但不是菱形,p ⇏q,所以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4)显然p⇒q,所以 q是p的必要条件。
(5)由于 ,但,p ⇏q,所以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6)由于为无理数,但不全是无理数,p ⇏q,所以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当堂达标提升练】
一、单选题
1. “a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详解】若,,则满足,不满足;
由可得,不能推出,
所以“a2.设,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充要条件
【答案】B
【详解】当时,若,不能推出,不满足充分性;
当,则,有,满足必要性;
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二、多选题
3.(多选)下列是“,”的必要条件的是( )
A.B.
C.D.
【答案】BD
【详解】取,,得,故A不是“,”的必要条件;
由,,得,故B是“,”的必要条件;
取,,得,故C不是“,”的必要条件;
由,,得,故D是“,”的必要条件.
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是“”的充要条件
B.“”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或”是“”的充要条件
D.“集合”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BD
【详解】解:对于A选项,当时,,但反之,不能得到,故错误;
对于B 选项,不能得到,反之能够得到,故正确;
对于C选项,“且”是“”的充要条件,故错误;
对于D选项,由得,所以能够推出,反之,不一定成立,故正确.
5.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A.一次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点
B.已知,则是的充要条件
C.外心在某条边上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若能被整除,那么都能被整除.
【答案】AC
【详解】选项A,,令,则,与无关,故一次函数的图像一定经过点,正确;
选项B,若,则,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误;
选项C,若三角形的外心在某条边上,则这条边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故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正确;
选项D,当时,能被整除,但不能被整除,错误.
三、填空题
6.已知.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0,1]
【分析】由是的必要条件,则,即,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设集合
由是的必要条件,则,即
所以 ,解得
故答案为:[0,1]
四、解答题
7.集合.
(1)若,求;
(2)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1)解:当时,,又,
所以,;
(2)解:因为是的必要条件,所以,即,
所以有,解得,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8.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1).
当时,
所以,;
(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A是B的真子集,故
即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当堂达标素养练】
1.从符号“”“”“”中选择适当的一个填空: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答案】
此时,但,
故;
(2),
若,则必有,
所以;
令,则,,
此时,但,
故;
综上所述,;
(3)若,则,
则且,
则且,
则,
故;
若,
则且,
则且,
则,
则,
故;
综上所述,;
(4)若,则,
则或,
则或,
则,
故;
若,
则或,
则或,
则,
则,
故;
综上所述,;
2.设集合,集合,其中.
(1)当时,求;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直接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即可;
(2)先将必要不充分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然后根据集合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1)由题意得:
当时,
故
(2)由“”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可得:
当时,得
解得:;
当时,,解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3.已知集合,.
(1)若a=1,求;
(2)给出以下两个条件:①A∪B=B;②““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在以上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横线处,求解下列问题:
若_____________,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1);(2)
(1)当时,集合,因为,
所以;
(2)若选择①,则由A∪B=B,得.
当时,即,解得,此时,符合题意;
当时,即,解得,所以,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若选择②,则由““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A⫋B.
当时,,解得,此时A⫋B,符合题意;
当时,,解得,所以且等号不同时取,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
【详解】因“”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于是得AB,而集合,,
因此,或,解得或,即有,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5.从①,②,③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
问题:已知集合,______,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详解】选条件①,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有,
又,,则或,解得或,因此,,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选条件②,因为“”是“”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有,
又,,则或,无解,
所以不存在满足题意的实数a.
选条件③,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有,
又,,所以或,无解,
所以不存在满足题意的实数.
6.设集合.
(1)证明:属于的两个整数,其积也属于;
(2)判断32、33、34是否属于,并说明理由;
(3)写出“偶数属于”的一个充要条件并证明.
【答案】(1)见解析;(2),,理由见解析;(3)为偶数,证明见解析.
【详解】(1)设集合中的元素,,所以
,
因为,所以,,所以有,,则,所以属于的两个整数,其积也属于.
(2)因为,所以;
假设,则,因为,所以与有相同奇偶性,因为33为奇数,所以与一个为奇数一个为偶数,则与有相同奇偶性相矛盾,所以不成立,所以;
假设,同上可得,因为,所以与有相同奇偶性,因为34为偶数,所以与均为偶数,所以应为4的倍数,而34不是4的倍数,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
(3)“偶数属于”的一个充要条件是为偶数.
充分性:因为为偶数,设,所以,而,所以满足集合,所以偶数属于;
必要性:因为偶数属于,所以,因为,所以与有相同奇偶性,因为为偶数,所以与均为偶数,所以应为4的倍数,必为4的倍数,即必为2的倍数,所以为偶数.
命题真假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关系
p q
p q
条件关系
p是q的 条件
q是p的 条件
p不是q的 条件
q不是p的 条件
A⊆B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B⊆A
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
“若p,则q”为真命题
“若p,则q”为假命题
推出关系
p q
p q
条件关系
p是q的 条件
q是p的 条件
p不是q的 条件
q不是p的 条件
A⊆B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B⊆A
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02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课后复习题</a>,共14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025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时练习</a>,共38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025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综合训练题</a>,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