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1. 下列物质的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 冰雪融化B. 菜刀生锈C. 粮食酿酒D. 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过程中生成了铁锈,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乙醇等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人吸入氧气后,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生成新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有误的是
A. 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B. 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 在石蜡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后,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在石蜡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正确;
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石蜡小颗粒,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在石蜡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后,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D、在石蜡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燃烧生成水,不是含有水,错误。
故选D。
3.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说法正确;
B、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说法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说法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所以吸入的氮气被人体排出,使呼出气体含有氮气,说法正确。
故选C。
4.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 氧气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
5.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主要的实验操作如下,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固定试管并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将导管从水面下拿出
⑦用一团棉花堵住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A. ④③⑦①⑤⑥②B. ③④⑦①⑤②⑥
C. ③④⑦①⑤⑥②D. ③④①⑦⑤⑥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高锰酸钾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故顺序为③④⑦①⑤⑥②,故选:C。
6. 小刚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俯视读数为10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A. >5mLB. <5mLC. =5 mL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量筒放平稳后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小于读数,即实际体积小于10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大于读数,即实际体积大于5mL,故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5mL,B正确。
7.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B. 液氧为淡蓝色液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A错误;
B、液氧为淡蓝色液体,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C错误;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不符合题意;
C、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 中子B. 质子C. 电子D. 质子和中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答案选择B
1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 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加压后分子变小了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 水通电分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了,A错误。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正确。
D、水通电分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D正确。
故选:A。
12. 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 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C错误;
D、分子、原子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中,组成空气的分子在此变化中是可分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错误;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一起,正确;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只是一个物理变化,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错误;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是一个物理变化,不能说明组成空气的分子在此变化中是可分的,错误。
故选B。
1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核电荷数为 34,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 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 34B. 核外电子数为 34
C. 相对原子质量为 79gD. 中子数为 45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34,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4,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7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质子数+中子数=79,质子数=34,所以中子数=79-34=45,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 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 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生成黑色固体,故A选项错误;
B、铁丝在没有引燃的情况下,伸入氧气中是不能燃烧的,故B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故C选项错误;
D、硫燃烧时,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6.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B. MnO2C. CO2D. H2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O2是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则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
B、Mn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
C、C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H2O2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微观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 如图所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相同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改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反应前有3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相同,错误;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改变,正确;
C. 该化学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正确。
故选A。
18.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B.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可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D. 从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残余物中回收的二氧化锰,仍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加快反应的速率错误,也可以减慢,故选项错误;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D、因为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从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残余物中回收的二氧化锰,仍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B. 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 在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该取1-2ml
D. 量筒可用作反应容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时不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漏斗内的液体飞,防止弄破滤纸,错误;
B、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要放在指定位置,错误;
C、在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该取1-2mL,正确;
D、量筒不可用作反应容器,只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错误。
故选C。
20.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 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3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磷燃烧时产生白烟
B. 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C. 燃烧结束后需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
D. 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 5mL 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A正确;
B、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增大,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又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胀大,后变瘪,故B正确;
C、燃烧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会占据部分水的体积,故C正确;
D、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00mL,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即应减少=20mL;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30mL-20mL=10mL水,故D不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21. “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图A表示的是两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图B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C表示的是由一种单质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图D表示的是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22. 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9.56g 固体
B. 用 100mL 量筒量取 9.6mL 水
C. 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 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烧杯的质量,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减少砝码至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取到0.1g,A错误。
B、用 10mL 量筒量取 9.6mL 水,B错误。
C、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C正确。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烧杯的质量,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减少砝码或移动游码至平衡,D错误。
故选:C。
23. 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烧杯可垫石棉网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可直接加热,故A错误;
B、蒸发皿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B正确;
C、试管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C正确;
D、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故D错误;
故选BC。
24.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放鞭炮
B. 石蜡燃烧
C. 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D. 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放鞭炮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
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是气体的热胀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故选CD。
25. 下列是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的区别方法,正确的是
A. 食盐水和白醋:品尝
B.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
C. 氮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在实验室不能品尝药品,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区分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此选项错误;
C、氮气、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照常燃烧的是空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氮气、空气和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D、加入二氧化锰,无气泡产生的是水,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可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焦气瓶底部不需要放物质,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疏污染空气,放少量的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集气瓶底部不需要放物质,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故选:BC。
27.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 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D.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答案】AC
【解析】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中子数分别是:131﹣53=78,127﹣53=74,中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31、127,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B正确;
C、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
D、由题意比较 和 可知,其质子数都是53,即质子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AC。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2 是大气污染物,CO2 也是大气污染物
B.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 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
D. 发光放热的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虽然会造成温室效应,但是它本身无毒,也不是大气污染物,故A错误;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能是一种,如果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反应,就不是化合反应,故B项正确;
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就是其与空气中的氧气缓慢反应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故C项正确;
D、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故D项错误。
故选BC。
29. 已知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 组成元素相同,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A 是H2O,B 是H2O2
B. 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中,分解反应只有一个
C. 物质E 可能为蜡烛
D. 物质 A、B、D 都含有氢元素
【答案】CD
【解析】
【分析】F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A、B 组成元素相同,都能生成C,C能和E生成二氧化碳,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D为氢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CD生成水,EC生成二氧化碳,则E可以为甲烷、蜡烛等,甲烷、蜡烛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详解】A. 物质A 是H2O,B 是H2O2,错误;
B. 图中涉及到的反应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均为分解反应,故分解反应只有一个说法错误,错误;
C. 物质E 可能为蜡烛,正确;
D. 物质 A、B、D 都含有氢元素,正确;
故选CD。
30.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B. 两份等体积的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 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氧气和二氧化锰,开始时氧气质量为零,错误;
B、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但是不会改变生成物质量,错误;
C、高锰酸钾反应完成后氧气质量不会再增加,错误;
D、一定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共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氧气逸出,固体质量减小,反应结束后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故选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对应的原子团:
(2)写出对应化学式:
(3)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对应的空白处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⑤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1) ①. CO32- ②. SO42- ③. NO3- ④. OH- ⑤. NH4+
(2) ①. FeCl2 ②. Fe2(SO4)3 ③. Na2CO3 ④. Ca(OH)2 ⑤. (NH4)2SO4 ⑥. NH4NO3
(3) ①. ②. 化合反应 ③. ④. ⑤. ⑥. ⑦. 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要正确书写原子团的离子符号,需要同时掌握原子团的书写和各自的化合价,其中碳酸根和硫酸根为-2价,硝酸根和氢氧根为-1价,铵根为+1价,离子的电荷数应该写在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所以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铵根离子:NH4+。
【小问2详解】
正确书写化学式,需要同时正确书写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和记住各自的化合价。
氯化亚铁:氯离子为-1价,亚铁离子+2价,即为FeCl2;
硫酸铁:硫酸根离子-2价,铁离子+3价,即为Fe2(SO4)3
碳酸钠:碳酸根离子-2价,钠离子+1价,即为Na2CO3
氢氧化钙:氢氧根离子-1价,钙离子+2价,即为Ca(OH)2
硫酸铵:硫酸根离子-2价,铵根离子+1价,即为(NH4)2SO4
硝酸铵:硝酸根离子-1价,铵根离子+1价,即为NH4NO3
【小问3详解】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正确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式,正确标注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正确配平。
①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④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⑤加热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洁净的空气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
③液氮
④蒸馏水
⑤稀有气体
⑥液态氧
⑦冰水混合物
⑧酒精(C2H5OH)
⑨人呼出的气体
⑩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氧气提供动植物的呼吸
②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③氮气充入灯泡中以延长寿命
④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⑤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⑥氧气用于炼钢、气焊
(3)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②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不一定发生变化
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
⑤原子不显电性
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⑦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4)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过程中,一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___。
①质子数 ②化学性质 ③粒子的电性 ④原子核 ⑤电子层数 ⑥最外层电子数 ⑦核外电子总数 ⑧元素的种类
【答案】(1)①②⑤⑨⑩ (2)②④ (3)①②④⑤⑥ (4)①④⑧
【解析】
【小问1详解】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所以它是混合物;
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固体包括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所以它是混合物;
③液氮是氮气的液态,只有氮气这一种物质,所以它是纯净物;
④蒸馏水是通过水汽化再遇冷液化得到的没有任何杂质的水,所以它是纯净物;
⑤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等多种气体,所以它是混合物;
⑥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气这一种物质,所以它是纯净物;
⑦冰水混合物中,冰即是水、水即是冰,只是状态不同罢了,只有一种物质,所以它是纯净物;
⑧酒精只有一种物质,所以它是纯净物;
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物质,所以它是混合物;
⑩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包括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等固体物质,所以它是混合物。
故混合物选择①②⑤⑨⑩
【小问2详解】
①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所以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化学性质;
②稀有气体通电之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但自身没有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所以这是利用的物理性质;
③氮气充入灯泡中以延长寿命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这是化学性质;
④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挥发会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性质;
⑤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稳定性,这是化学性质;
⑥氧气用于炼钢、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这是化学性质。
故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②④
【小问3详解】
①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正确;
②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并不是绝对,如一种氢原子就没有中子,由于它叙述的是一般的情况,故正确;
③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故正确;
⑤原子中含有质子、中子、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而质子数又等于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⑥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故正确;
⑦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错误
故正确的是:①②④⑤⑥
【小问4详解】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过程中,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如果是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则电子层会减少一层;如果是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则电子层数不会发生变化。
①质子数:不变;
②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则化学性质必然改变;
③粒子的电性:原子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均会造成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等,粒子的电性会造成变化;
④原子核:不变
⑤电子层数:可能会变
⑥最外层电子数:必变
⑦核外电子总数:必变
⑧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质子数不变,则元素种类不变。
故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①④⑧
【点睛】
33.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
(1)若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都是 100 个,那么它们(镁、铜、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2)若三种金属的质量各为10g,则它们所含有的原子个数由多到少依次为___________。
【答案】(1)3:8:7 (2)镁、铁、铜
【解析】
【详解】(1)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mc表示一个碳-12原子质量,则1个镁原子的质量为,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 ,1个铁原子的质量为,那么100个镁原子、100个铜原子和100个铁原子的质量比为: : : = 3:8:7
(2)若三种金属各10g,那么10g金属镁含有的镁原子数为: ,10g金属铜含有的铜原子数为: ,10金属铁含有的铁原子数为: ,所以含有原子数最多的是镁、其次是铁、最少的是铜,故填:镁、铁、铜。
34.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已知钛的核电荷数为 22,中子数为 26,则钛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22 ②. 46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钛的核电荷数为22,所以它的电子数也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钛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为46。
35. 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不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质子数为2的原子为氦原子,质子数为10的原子是氖原子,二者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都表现为稳定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两种原子的核外都有6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两种原子的核外都有7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为2的原子为氦原子,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是镁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二者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6 题,共 42 分)
36. 配制 100g 浓度为 5.5%的食盐水,需要 5.5 g 食盐和 94.5mL 的水,操作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 5.5 g 食盐时(1 g 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2)改正为“左物右码”后,继续实验,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________;若发现指针向右偏移,这时则应_____。
(3)量取 94.5mL 的水所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
(4)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方式量取,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 “>”或“<”,下同)5.5% ;若采用俯视方式量取,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5.5% 。
【答案】(1)4.5 (2) ①. 减少药品质量,直到天平平衡 ②. 增加药品质量,直到天平平衡
(3)100mL量筒、胶体滴管
(4) ①. < ②. >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称量时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5g-0.5g=4.5钙,故填:4.5。
【小问2详解】
改正为“左物右码”后,继续实验,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药品重,这时则应减少药品质量,直到天平平衡;若发现指针向右偏移,这时则应增加药品质量,直到天平平衡,故填:减少药品质量,直到天平平衡;增加药品质量,直到天平平衡。
【小问3详解】
量取 94.5mL 的水所需的仪器有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100mL量筒、胶体滴管。
【小问4详解】
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方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小,<5.5% ;若采用俯视方式量取,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5.5% ,故填:<;>。
3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ABCDEFGIJ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试管加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不可用于溶解物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入液体时,胶头滴管不可伸入试管中,以免污染胶关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E、用蒸发皿蒸发液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F、将固体放入试管中,试管应横放,以免打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G、量筒读数时,视线应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H、酒精灯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I、将液体倒入试管中,试管应倾斜与瓶口紧挨,瓶塞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J、不能直接用鼻子直接闻药品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K、将固体放入试管中,试管应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L、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填:ABCDEFGIJ。
38.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
(2)该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若集气瓶容积为650mL,预先装入200mL水,实验中应选择量筒的容积至少是 。
A. 50mLB. 100mLC. 200mLD. 500mL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②点燃红磷前先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③本实验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
④若装置漏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⑤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⑥该实验中可用蜡烛、硫替换红磷完成实验
⑦该实验中可用铁丝替换红磷完成实验
⑧将红磷换成适量木炭,瓶中的水换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也能得出相同结论
(5)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依据实验可得出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
【答案】(1) ①. ②. 白烟
(2)氧气充分反应 (3)B
(4)②⑤⑧ (5) ①. 氮气 ②. 难溶于水 ③.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填:;白烟。
【小问2详解】
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氧气充分反应,故填:氧气充分反应。
【小问3详解】
若集气瓶容积为650mL,预先装入200mL水,空气体积为650mL-200mL=450mL,氧气体积约为450mL×=90mL,故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90ml,量筒体积至少100ml,故选:B。
【小问4详解】
①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温度高气体膨胀,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偏小,错误。
②点燃红磷前先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防止气体逸出,正确。
③本实验只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氧气以外的气体,错误。
④若装置漏气,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结果偏小,错误。
⑤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正确。
⑥该实验中不可用蜡烛、硫替换红磷完成实验,因为会生成新的气体,影响实验结果,错误。
⑦该实验中不可用铁丝替换红磷完成实验,因为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点燃,错误。
⑧将红磷换成适量木炭,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瓶中的水换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也能得出相同结论,正确。
故填:②⑤⑧。
【小问5详解】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依据实验可得出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氮气;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9. 除去食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需要经过如下步骤:
第一步: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
第二步: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一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_________。
第三步:蒸发,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________,当 ________时,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注意不能立即把________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应用】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分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食盐 泥沙 B. 铁粉 铜粉 C. 蔗糖 食盐 D. 蔗糖 大理石
【答案】 ①.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 ②. 漏斗、烧杯、玻璃棒 ③. 引流 ④.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⑤. 再次过滤 ⑥. 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导致液体四溅 ⑦. 有较多固体析出 ⑧. 蒸发皿 ⑨. AD
【解析】
【详解】第一步: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加速固体物质溶解。
第二步: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仪器不干净、滤纸破损等;一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再次过滤。
第三步:蒸发,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导致液体四溅;当有较多固体析出时,要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注意不能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可用“溶解—过滤—蒸发”分离的是固体和液体,过滤除去固体杂质,然后蒸发得到的固体;
A. 食盐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用此方法分离,正确;
B. 铁粉、铜粉都不溶于水,不能溶解、过滤分离,错误;
C. 蔗糖、 食盐都溶于水,不能溶解、过滤分离,错误;
D. 蔗糖溶于水、大理石不溶于水,可以用此方法分离,正确;
故选AD。
40.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
(2)安装好仪器,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图A 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
(3)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用 A 装置以________________色的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需要对装置 A 改进的地方是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待 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
(4)若用过氧化氢制取较干燥的氧气,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固体)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______不变,实验结束后可采用 __________方法,予以回收利用。
(5)实验室可用 _____________色的氯酸钾和________________色的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制取的装置组合为 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后,欲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可以溶于水),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6)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选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溶液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选择此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
(7)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属于 ____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学”)变化。
(8)实验室用浓盐酸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共热制备氯气,那么发生装置_____(填“能” 或“不能”,下同)选用装置 A,_________________选用装置 B。
(9)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___(填序号)装置来收集NO。
(10)B 装置用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 O2,反应太快不利于氧气的收集,装置改进措施为_________。
(11)我们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做 这个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12)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长颈漏斗 ③. 水槽
(2) ①. 检查气密性 ②.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 ①. A或B ②. 紫黑 ③. ④.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⑤.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 C ⑦.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⑧. 从水中取出导管 ⑨. 熄灭酒精灯 ⑩.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4) ①. BG ②. ③. 化学性质 ④. 过滤
(5) ①. 白 ②. 黑 ③. AC或AG ④. 溶解 ⑤. 过滤
(6) ①. B ②. G ③.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7)物理 (8) ①. 不能 ②. 不能
(9)C (10)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11)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12)能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仪器名称:a铁架台;b长颈漏斗;c水槽。
【小问2详解】
安装好仪器,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图A 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加热高锰酸钾或常温下使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故常用的发生装置是A或B。若用 A 装置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需要对装置 A 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故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 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4详解】
若用过氧化氢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且要求得到干燥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则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组合是BG,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固体)作为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实验结束后可采用过滤的方法,予以回收利用。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可用白色的氯酸钾和黑色的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 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A,收集装置选C或G;该反应后,欲从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氯化钾可以溶于水),操作方法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小问6详解】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溶液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收集装置选向上排空气法装置G收集,选择此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小问7详解】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为物理变化。
【小问8详解】
实验室用浓盐酸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共热制备氯气,反应为固液加热反应,那么发生装置不能选用装置 A,也不能选用装置 B。
【小问9详解】
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排水法装置C来收集NO。
【小问10详解】
B 装置用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备 O2,反应太快不利于氧气的收集,装置改进措施为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小问11详解】
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做这个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小问12详解】
硫酸铜溶液也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即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41.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 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写出物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如图:
①若利用该装置收集 CO2(密度大于空气),CO2 应从_______(填序号,下同)端进入;收集 H2(最轻的气体),H2应从______端进入;若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_。
②若将如图装置先装满水,排水集气收集 O2,O2应从______端进入。
③若在如图装置内盛放适量澄清石灰水,检验某气体是否为 CO2,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
(3)已知浓硫酸均可干燥以下气体,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 ,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序号)。
A. O2B. CO2C. H2
(4)如图,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从左端导管口通入 CO2,那么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集气瓶上方的空气对于测量结果_____________(“有”或“没有”)影响。
【答案】(1) ①. 试管 ②. ①③④⑤⑥ ③. 氯酸钾、二氧化锰 ④.
(2) ①. ② ②. ① ③. 取带火星木条,放置①端,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 ④. ① ⑤. ② (3)AB
(4) ①.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测量体积 ②. 没有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再利用上述仪器①③④⑤⑥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试管;①③④⑤⑥;氯酸钾、二氧化锰;。
【小问2详解】
①若利用该装置收集 CO2,气体密度大长进短出,密度小短进长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CO2 应从②端进入;收集 H2(最轻的气体),H2 应从 ①端进入;若利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取带火星木条,放置①端,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故填:②;①;取带火星木条,放置①端,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
②若将如图装置先装满水,排水集气收集 O2,氧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O2 应从①端进入,故填:①。
③气体的检验长进短出,若在如图装置内盛放适量澄清石灰水,检验某气体是否为 CO2,气体应从②端进入,故填:②。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气体长进短出,说明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和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故选:AB。
【小问4详解】
如图,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从左端导管口通入 CO2,那么该装置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测量体积,集气瓶上方的空气对于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填: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测量体积;没有。
名称
碳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符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名称
氯化亚铁
硫酸铁
碳酸钠
氢氧化钙
硫酸铵
硝酸铵
化学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Fe-56, 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北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