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优选卷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
【答案】B
【详解】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B.水泥砂浆
C.液氮D.汽水
【答案】C
【详解】A、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水泥砂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液氮即液态氮气,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符合题意;
D、汽水由水和溶于水的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滴加 B.液体加热
C.固体粉末取用D.液体倾倒
【答案】C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要横放,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氧气B.金刚石
C.氯化钠D.二氧化碳
【答案】C
【详解】A、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元素B.氧气
C.氧化物D.水
【答案】A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制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制氧气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选项错误.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从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用途方面分析。
【详解】A、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故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C.图中X的数值是8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答案】C
【详解】A、镓是“钅”字旁,所以镓元素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一格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镓原子的中子数是70-31=39。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31=2+X+18+3,X=8。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说法错误;
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引燃,不会剧烈燃烧,故B说法错误;
C、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B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物质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散发气味,选项正确;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分子的种类不改变,选项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选项正确;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的总体积变大,选项正确。
故选B。
10.某化学小组按照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I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③实验II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III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②③⑥
【答案】D
【详解】①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实验I中a处最先变黑,现象描述错误;
②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现象描述正确;
③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所以实验II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现象描述正确;
④实验III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有火焰产生,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石蜡蒸气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燃烧会产生火焰,说法错误;
⑤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燃烧将蜡烛重新引燃,说法错误;
⑥烟指固体小颗粒,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说法正确。
②③⑥正确,故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选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D.用作制氮肥的原料
【答案】B
【详解】A、氮气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故A正确;
B、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作作火箭的助燃剂,故B不正确;
C、氮气无毒,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故C正确;
D、氮气可以用作工业制氮肥,可以用作制氮肥的原料,故D正确。故选B。
12.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分铁粉和二氧化锰
【答案】AC
【详解】A、取样品,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无明显现象的是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氧化镁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而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无明显变化,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都会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粉和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用加水溶解的方法不能区分,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C。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答案】A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详解】A、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正确;
B、在盛有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开始氧气的质量增加,过氧化氢分解完全,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不正确;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高锰酸钾分解完全,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不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开始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完全,不再变化,不可能减少至零,不正确。
故选A。
14.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BC
【详解】A、烧杯加热应垫上陶土网,防止受热不均炸裂,选项错误;
B、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正确;
C、麻醉手术中使用的氮气利用液氮气化吸热,创造低温环境,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氧气供给呼吸,选项正确;
D、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选项错误;
故选BC。
15.下列实验方案与结论不相对应的是( )
【答案】C
【详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熄灭后,烛芯上会有一缕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的白烟,用火柴接触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变成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5分)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蒸气、④氮气、⑤氖气五种气体中,选择合适的填空(填序号)。
(1)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是 ;
(2)可用于低温麻醉的是 ;
(3)会使油炸食品变软的是 ;
(4)充入电光源可产生红光的是 ;
(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答案】(1)①;(2)④;(3)③;(4)⑤;(5)②
【详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选:①;
(2)可用于低温麻醉的是可用于低温麻醉的是,故选:④;
(3)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会使油炸食品变软,故选:③;
(4)充入电光源中会产生红光的是氖气,故选:⑤;
(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选:②。
17.(7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A、B分别是 、 。
(2)下列选项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B.铁
C.氦气D.氯化钠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名称)。
(4)一个水分子由 和 构成。
【答案】(1) 离子 分子
(2)A
(3)水分子
(4)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
【详解】(1)原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所以由图可知,A、B分别是离子、分子;
(2)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A符合题意;
B、铁由铁原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氦气由氦原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4)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5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中A、B、C表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氮元素的符号是 ,氧和硫属于同 (选填“周期”或“族”)元素。
(2)图2,A、B、C三种粒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
(3)结合图1分析,图2中微粒B的名称是 。若C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其离子符号为 。
【答案】(1) N 族
(2)A和C
(3) 氧原子 S2-
【详解】(1)氮元素的符号为:N,在元素周期表中竖排称为族,由图1可知氧和硫在同一竖排,所以它们属于同族元素,故填:N;族;
(2)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图2,A、B、C三种粒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和C,故填:A和C。
(3)图2中微粒B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是氧元素,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微粒B表示氧原子,原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C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x+2=18,解得:x=16,故C是硫离子,化学符号为:,故填:氧原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9.(6分)写出下列符号表达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 ;
(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答案】(1);(2);(3)
【解析】(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0.(8分)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给固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口 ,原因是 。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原因是 。
(3)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3.5mL的盐酸,应选 mL的量筒,除了量筒外,还应选择的一种仪器是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读数为13.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13.5mL(填“<”、“>”或“=”)。
【答案】(1) 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 放少量水或者细沙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 20 胶头滴管 凹液面最低处 <
【详解】(1)给固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放少量水或者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3)因为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比量取液体体积数略大且能一次量出的量筒,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所以应该用20mL的量筒,除了量筒外,还应选择的一种仪器是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进行定容;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这样读出的体积数最接近真实值,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时,读出的数比实际值偏大,所以俯视量筒读数为13.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小于13.5mL。
21.(6分)A、B、C、D、E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B为黑色固体,E为无色液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G具有金属光泽,可生成黑色固体H。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符号:A ,F 。
(2)反应③发生时集气瓶底部应放 ,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是 。
【答案】(1) KMnO4 H2O
(2) 少量水/细沙 催化作用
【详解】A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B为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暗紫色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黑色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C为锰酸钾;又由于E为无色液体,E和B也能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则E为过氧化氢、F为水;G具有金属光泽,可生成黑色固体H,铁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则G为铁、H为四氧化三铁。
(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符号为:KMnO4,F的化学符号为H2O。
(2)反应③为铁燃烧的实验,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则集气瓶底应留少量水或细沙;
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其中B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2.(12分)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B中加水形成液封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若 ,则气密性良好。气体发生装置选择B的依据是 。
(3)如果用高锰酸钾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写序号),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熄灭酒精灯;②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⑤装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
【答案】(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 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 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
(3) /2KMnO4K2MnO4+MnO2+O2↑ AD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集满
(4) ⑥⑤④③②① 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
(5) B E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
(2)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B中加水形成液封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若长颈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B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常温制取气体;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选择A装置制取;加热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或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用D;
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集满;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⑥⑤④③②①;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则应待导管口处产生连续且均匀的气泡时,再开始收集;
(5)乙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可选用E装置收集;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B装置来制取。
23.(6分)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1)图Ι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烧杯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 。
(2)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1) 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 对比,说明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在不断运动
(2) 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 装置密闭性更好,避免了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更为环保(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乙烧杯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此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甲烧杯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红,丙烧杯内无明显变化;对比,说明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在不断运动。
(2)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由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滴有酚酞的滤纸变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装置密闭性更好,避免了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更为环保。故填: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装置密闭性更好,避免了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更为环保(答案合理即可)。
24.(9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进行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为 ,它占的体积分数约为 。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医疗急救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D.气焊气割
(3)空气分离出X气体和氧气的变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4)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5)写出合成尿素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无需注明反应条件) 。
【答案】(1) N2 ; 78%;(2)B;(3)物理;(4)BD;(5)
【解析】(1)空气的气体成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则X是氮气,化学式为N2;氮气占的体积分数约为78%;(2)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氧化性,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故选B。(3)空气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将他们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会排放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性物质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符合题意;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会排放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符合题意。故选BD。(5)合成尿素的反应为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和水,则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4分) 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填“a”或“b”,下同)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答案】 a b a 产生气泡的速度
【详解】解:(1)由于氧气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的氧气在集气瓶的底部,用做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若瓶口向上放置,应从a端进氧气,若瓶口向下放置,又应从b端进氧气;
(2)由于氧气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收集的气体在水的上部,利用氧气的压力将水排出,所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应从b端进氧气;
(3)氧气由于不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氧气会以气泡的形式逸出,所以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钢瓶上连接类似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a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26.(6分)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多少 ?(写出简单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2)若铝的质子数为13,则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答案】(1)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14
【详解】(1)相对原子质量=,过程见答案;
(2)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铝的质子数为13,则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7-13=14。
A.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在盛有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A.实验仪器的使用
B.物质构成的奥秘
烧杯加热——直接用外焰加热
试管洗净——管口向上倒放在试管架上
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化学与生活
D.重要化学史
麻醉手术中使用的氮气——创造低温环境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供给呼吸
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
道尔顿——编制元素周期表
选项
方案
结论
说明瓶中含有氧气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说明只有二氧化锰存在时,过氧化氢才会分解产生氧气
说明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化学]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有答案),共8页。
[化学]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化学]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有答案),共8页。
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博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