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B.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C.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它们都在骨髓中成熟
D.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各种组织中,能够吞噬消化抗原
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原
B.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抗体能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D.唾液、泪液和体液中的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在制备抗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类型、所用的蛇毒以及制备的抗毒血清与下列选项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B.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C.细胞免疫、抗体、抗原D.体液免疫、抗原、抗体
4.人体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主要在组织液中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B.新冠疫苗进入机体后,迅速刺激记忆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C.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与侵入细胞内的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性
D.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
5.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
6.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
C.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
7.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茎生长的影响。据图分析,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促进该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4ml/L
B.生长素浓度变化是影响该植物茎生长的最主要因素
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10-2ml/L时,茎生长速度将减慢或停滞
D.生长素在茎中的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8.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Ⅰ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侧,结果如图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
B.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通过扩散进入琼脂块
C.若图Ⅰ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图Ⅱ中的甲和乙都将直立生长
D.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中
9.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组幼苗前面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它们的生长方向是( )
A.甲、乙、丙都直立B.甲、乙、丙都向左
C.甲向右、乙直立、丙向左D.甲向右、乙向左、丙向左
10.植物激素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是( )
A.凤梨成熟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凤梨果实的成熟
B.棉花开花期喷洒适当浓度的脱落酸——防止落花落果
C.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未传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
D.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
11.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
A.乙烯利B.萘乙酸C.吲哚丁酸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作用完后就会被灭活
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D.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13.调查法是研究种群和群落特征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可帮助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的情况
B.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少于老年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14.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B.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
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1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能从根本上限制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
B.化学和物理相结合是防治有害动物最有效的方法
C.在田鼠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进行防治,消耗的防治成本最低
D.鱼类养殖中,捕捞后剩余量为 K 值有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增产
1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有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和温度等
B.若不更换培养液,则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后会下降直至全部死亡
C.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须将试管轻轻振荡,目的是增加溶氧量
17.科研小组对某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0~2年,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不变
B.第2~4年,该种群的数量开始增长
C.第4~6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第6~8年,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18.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
B. 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 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D. 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19.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物种都有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生态位
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不同鸟类的活动空间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D.群落中种群密度大的不一定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20.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甲.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乙.农作物与杂草;丙.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①,其中a是孤
B.乙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②,农作物和杂草的竞争力相当
C.甲组生物的种间关系是③,二者分开后也能正常生存
D.群落中的种间关系除了图中的三种外,还有原始合作和寄生
21.生态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下列哪种关系( )
A.竞争B.捕食C.寄生D.互利共生
22.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不同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且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这有利于保存水分
C.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D.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23.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研究土壤小动物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小动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应随机取样
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土壤与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缝隙
D.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类群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4.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围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2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属于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猛禽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有3种
C.猛禽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有4条
D.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
B.分解者可能是真菌、细菌等
C.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D.蛔虫等寄生型动物属于消费者
27.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28.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 C2+D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D.图解能体现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9.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物质”的含义及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A.有机物;循环性、全球性B.元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无机物;循环性、全球性D.元素;循环性、全球性
30.“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
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C.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二、读图填空题
31.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___细胞,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__。
(2)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IV,还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_____(填字母)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4)图中无识别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2.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对茎促进作用最合适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为_____作用。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只能单方向地进行,称为_____运输。
(3)根据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
33.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图中缺少一个箭头是________(A→B或B→A)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法。
(3)图乙中,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__________营养级。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
(6)在土壤中,细菌、腐生真菌和蚯蚓均以腐屑为食,细菌、腐生真菌也是蚯蚓的食物。在这个食物网中,蚯蚓和细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C、B细胞和T细胞均为免疫细胞,二者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A正确、C错误。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免疫失调包括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自身免疫病(如: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6.答案:C
解析:A.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 (巨噬) 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错误;B.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B错误;C.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正确;D.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错误。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A、由图Ⅱ分析,甲乙均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旺盛,故均能促进生长,A正确;
B、图Ⅰ中尖端放在琼脂块中,然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侧,结果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发生了弯曲生长,说明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上含有生长素,故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通过扩散进入琼脂块,B正确;
C、若图Ⅰ改为从顶端垂直光照则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相同,但是均放置在甲乙右侧仍然右侧生长速度快,向左弯曲,C错误;
D、乙弯曲的角度大于甲,说明乙生长速度更快,则琼脂块B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中的生长素浓度,D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甲幼苗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因此生长素向下运输,将促进幼苗左侧茎生长,因此幼苗将向右弯曲生长;乙幼苗的琼脂块放在茎中间,因此生长素均匀分布,幼苗茎将直立生长;丙幼苗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右侧,因此生长素将促进幼苗右侧茎生长,因此幼苗将向左弯曲生长。因此,它们的生长方向是甲向右、乙直立、丙向左。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A正确;
B、脱落酸可以促进花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错误;
C、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未传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促进子房发育,从而得到无子番茄,C正确;
D、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增加,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ABD.乙烯利、萘乙酸、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BD错误;C. 吲哚丁酸是生长素的一种,属于植物激素,C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13.答案:C
解析:A、濒危动物保护,农业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A正确;B、蜗牛调查某片菜地某种蜗牛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正确;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农田中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种群密度,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C错误;D、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少于老年个体,说明该种群未来的种群数量会减少,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D正确。故选C。
14.答案:B
15.答案:A
解析:采取措施如减少其食物来源,增加其天敌的数量,破坏其栖息环境等,降低环境容纳量,能从根本上限制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A正确。
16.答案:D
解析:A、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和温度等均会影响酵母菌数量增长,A正确;
B、若不更换培养液,由于营养物质逐渐减少,pH降低,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后会下降直至全部死亡,B正确;
C、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根据样方法的原理,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C正确;
D、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须将试管轻轻振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第0~4年λ逐渐增大,但是均小于1,说明该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小,第4~6年λ=1,说明该种群数量维持不变,第6~8年,λ大于1且一直增大,说明该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结合以上分析,第0~4年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幼年个体占比减小,A、B错误。第4~6年λ=1,说明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自然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正确。第6~8年,λ大于1且一直增大,说明该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但并不是“J”型增长,D错误。
18.答案:B
解析: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由于食物减少, 死亡率增大,种群数量减少,符合图甲,A错误。
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如图中的ab段,B正确。
种群乙变为丙所示情况,有可能是外界条件更改善,环境容纳量增大,如有了充足的食物和空间,C错误。
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都先增加,然后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长,所以在增长曲线都符合“S”型,D错误。
19.答案:B
20.答案:C
解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分开后不能正常生存,C错误。
21.答案:A
解析: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竞争关系,进而争夺栖息地、食物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答案:A
解析: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A错误;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氯废物,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有利于保存水分,B正确;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以减少水分散失,抵抗干旱,C正确;湿地生物群落介于水生和陆生群落之间,所以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D正确。
23.答案:A
解析:土壤小动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生产者,A项错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应随机取样,B项正确;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土壤与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缝隙,C项正确;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类群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正确。
24.答案:C
解析: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改变,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群落内部因素,因此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初生演替是在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裸岩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B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一般不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
25.答案:A
解析:A、玉米属于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B、由分析中的食物链可知:猛禽处于第三、四、五、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有4种,即昆虫、杂食性鸟、蜗牛、鼠,B错误;C、猛禽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其参与的最短的食物链,有玉米→昆虫→猛禽、玉米→杂食性鸟→猛禽、玉米→鼠→猛禽3条,C错误;D、该食物网中还缺少了分解者,故不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故选:A。
26.答案:C
27.答案:A
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羊的数量远少于第一营养级牧草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金字塔形,而森林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昆虫的数量远多于第一营养级乔木的数量,其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故A正确,B、C、D错误。
28.答案:A
解析:A.由题可知,W1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根据能量守恒可知,W1等于(A1+B1+C1+D1),而D1等于(A2+B2+C2+D2),所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A1+B1+C1+ A2+B2+C2+D2),故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都是正金字塔,但生物数量的金字塔可能是倒金字塔,如一棵树上可能有许多害虫,故B正确;
C.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故C正确;
D.由该图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故D正确。
29.答案:D
解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的来源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去路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由分析可知,“物质”是指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化学元素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在循环过程中,元素会参与构成无机物,也会转化为有机物;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0.答案:B
解析: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被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方法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正确。
31.答案:(1)辅助性T;②③或③②
(2)抗体
(3)A
(4)浆细胞
解析:(1)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②表示细胞免疫;⑥表示体液免疫;④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⑤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B为抗体。 HIV为病毒,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细胞。图中①是人体第二道防线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是细胞免疫,③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是能和靶细胞结合的细胞毒性T细胞;题图中的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蛋白质)。
(3)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IV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4)图中只有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32.答案:(1)抑制生长
(2)吲哚乙酸;色氨酸;极性
(3)大于m小于2m
33.答案:(1)B和D;CO2;B→A
(2)样方法
(3)三和四;N+R或R+N
(4)45;3/7
(5)次生演替
(6)捕食与竞争或竞争与捕食
屯昌县屯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屯昌县屯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