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运用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共建文明美好的家园。下列关于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循环原理
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要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2、在梧桐山封山育林期间,科研人员对两种主要乔木黄牛木和鸭脚木进行调查。图表示两物种种群数量的比值(D=黄牛木的种群数量/鸭脚木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不可以同时调查两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B.相比于鸭脚木,b之前黄牛木在数量上更占优势
C.两个种群在0-d是竞争状态,d-f是非竞争状态
D.0-d时间段黄牛木的K值和种群数量都逐年下降
3、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图1某时刻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视野下计数室局部图像(实心表示染成蓝色),图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b时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时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有关
C.计数得到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
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图3装置中红色液滴有可能左移
4、熊猫“丫丫”归国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作为“国宝”,同时也作为濒危物种,熊猫的种群繁衍以及保护是科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有关描述科学合理的是( )
A.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熊猫属于易地保护
B.影响保护区内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仅是竹子的数量
C.熊猫种群具有适合的性别比例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增加种群数量
D.使熊猫种群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是影响熊猫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5、“黑藻→鲫鱼→长江江豚”是长江中的一条食物链,长江江豚种群极度濒危。调查发现死亡的长江江豚体内富集了铅、铬、汞等污染物。我国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江豚体内的铅、铬、汞等的浓度超过了江水
B.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过小,可能不足以制约鲫鱼种群增长
C.根据以上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干重可绘制出该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D.十年禁渔的目的是恢复渔业资源,更可以改善长江的整体生态环境
6、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生物适应性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是适应干旱条件的特征
B.动植物种类较少、植物叶片狭窄、动物行动迟缓的群落为草原生物群落
C.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主要为森林生物群落,西部干旱区存在荒漠生物群落
D.具有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和海带、裙带菜等藻类的群落为海洋生物群落
7、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的巨型细菌(名为华丽硫珠菌),该细菌能够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细胞中含有两个膜囊,膜囊甲包含所有遗传物质,核糖体也位于其中;膜囊乙充满了水,占细菌总体积的73%,将细胞质限制在外围空间,紧贴细胞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膜囊甲是该菌的遗传信息库,不能完成基因表达的全过程
B.膜囊乙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渗透压的稳定
C.华丽硫珠菌作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华丽硫珠菌和T2噬菌体两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
8、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子利用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
B.大熊猫与它肠道纤维素分解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竹子可以给大熊猫提供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9、如图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以下三项主要生命活动中分配的情况
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
②用于避免被捕食所消耗的能量
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等
B.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C.竞争越激烈、被捕食压力越大,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大
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鼠的天敌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10、为研究气温升高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家开展了水体增温实验,发现水体增温4℃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下降,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降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体增温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其呼吸速率下降
B.水体增温可能会引发水体中O2含量减少和CO2含量升高
C.水体增温持续可能会导致水体中顶级消费者最先消失
D.水体增温导致呼吸速率加快是能量传递效率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1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而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
B.探究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实验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C.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落叶的分解速度
D.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落叶的种类和大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12、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B.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
C.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由于土壤中小动物体积较小,可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13、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们结合当地实际,通过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很多食用菌基地、养殖场和沼气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放牧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荒漠化严重,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研究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C.从能量角度分析,生态农业中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不利于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
14、《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该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B.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C.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形成过程即新物种形成的过程
15、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将若干黑藻、水草及小鱼分为两份(假设完全相同),分别放入A、B两个盛有等量湖水的相同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B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5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氧气探测仪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ml/h),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5W
20 W
25 W
30 W
35 W
40 W
45 W
A缸
-10
-8
-5
0
+7
+10
+20
B缸
-20
-20
-20
-20
-20
-20
-20
A.湖水作为A缸和B缸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A缸在30W时生产者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B缸中测定的是该生态系统中每小时细胞呼吸的耗氧量
D.光照强度为45W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16、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保护天然林为主的超级生态工程,该工程可使天然林休养生息并恢复发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遵循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的基本原理
B.为了加快“天保工程”实施进程,应尽快封山育林,禁止一切森林砍伐活动
C.对天然林进行生态修复时要注意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及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天然林往往比人工林具有更强的固氮能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7、生态位与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有关。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B.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C.桃树春天开花,秋天落叶是因为其生态位发生变化所引起
D.可以通过调查某动物的食物、天敌等研究该种动物的生态位
18、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 种群b在第3~7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 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19、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中,光的影响尤为显著。光不但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来源,而且还是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信号,如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诱导和器官衰老等。这种依赖光调节控制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过程,称为植物光形态的建成。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光在植物形态建成中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
B.植物光形态建成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使植物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光形态的建成建立在一系列信息传递的基础上,最终都是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
D.研究植物光形态的建成,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为花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20、我国科学家与国外专家共同创建国际大型数据库,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精准刻画出地球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中的多次重大生物灭绝、复苏和辐射事件,揭示了当时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大气CO2含量以及全球性气候剧变的协同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B. 海洋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可能与全球气侯温度的剧烈变化有关
D. 不同的生态系统对大气CO2含量的协同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21、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下图中⑤通过①和③预测种群密度。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当①>③时,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B.⑥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通过②影响种群密度
C.典型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常群聚的七星瓢虫种群常见空间特征为随机分布
D.研究“S”型增长曲线有很多实践意义,如应该在K/2之前防治农业害虫
22、政府对某开采后的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对平台及平地采用“整体覆土+撒播草籽+种植灌木”等手段进行绿化,斜坡采取挂网客土喷播进行复绿,使该矿山披上了绿妆,鸟类及其他物种也越来越丰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矿山生态修复进行的演替与弃耕农田的演替类型相同
B.可以预测该矿山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植物种群类型不同
C.该矿山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类采取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变了该矿山自然演替的速度
23、下图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以下三项主要生命活动中分配的情况
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
②用于避免被捕食所消耗的能量
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等
B.乙能量分配模式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C.竞争越激烈、被捕食压力越大,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大
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鼠的天敌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24、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某地积极推广“温室鱼菜共生种养殖模式”,其主要结构和原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设计该系统时遵循循环、协调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B.蓄水池适当光照可增加水中藻类数量,既能降低水中无机盐浓度,又能为鱼类提供丰富食物
C.适当增加养殖鱼的种类,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空间和营养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D.栽培基质和砾石层中的微生物有利于分解鱼粪,为果蔬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2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I、II、III、IV代表不同营养级,E1和E2代表能量。有关说法正确的( )
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I→II→III→IV
B.该能量金字塔适用所有生态系统
C.E1的能量来源有光能或化学能
D.完成物质循环的两个重要成分是I和IV
二、填空题
26、潮间带是从潮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区域,具有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双重特征。研究人员对某海岛潮间带的底栖海藻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底栖海藻种类数的方法是______。调查发现藻类种类数在春夏秋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潮间带的藻类种类数在夏季少于春季,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在海参养殖区,若大型藻类硬毛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海参被缠绕致死。采用水泵将底层淤泥冲起,可使海参的食物来源—底栖微型海藻被冲起后悬浮,再吸附于硬毛藻的表面并大量繁殖,使其生长缓慢,底栖海藻与硬毛藻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操作的实践意义是______。
(3)海带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养殖户将海带与以微型底栖海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进行立体养殖,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海带和海参分别属于______、______,在立体养殖中,两者互惠互利的原因有______。
27、水稻是南方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我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与鸭、河蟹共生是一种常见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考虑,稻田中引入鸭、河蟹的目的是______,在建立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主要遵循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原理。
(2)稻田养鸭可以有效防治稻飞虱等虫害,鸭子还可以取食水稻老黄叶和杂草,鸭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同时稻田中养殖的田螺以细菌和藻类为食,鸭子也会捕食部分田螺。
①上述防治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模式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______(答两点)。
②写出上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______。
(3)稻田中的雄蛙在繁殖期会发出鸣叫从而吸引异性,该过程属于______信息,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
三、实验题
28、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回答下列问题: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
(1)植被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______,据图1分析,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2)为了调查该草原某区域中甲鼠兔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甲鼠兔,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回原环境中,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个体,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3)第2年,甲鼠兔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______只,若乙鼠兔大量繁殖,可能对高寒草地造成危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合理控制乙鼠兔种群数量的建议______(答一点)。
四、读图填空题
29、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乙缺少______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的过程。
(4)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生态工程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A正确;“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系统中的物质迁移和转化,主要体现了循环原理,B正确;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正确;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要求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及有序的结构,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考虑树种的多样性是对自生原理的应用,D错误。
2、答案:B
解析: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用样方法可以同时调查两种乔木的种群密度,A错误;
B、在b点之前D大于1,说明相比于鸭脚木,b之前黄牛木在数量上更占优势,B正确;
C、两个种群在0-f之间一直存在竞争状态,C错误;
D、图中表示的是黄牛木的种群数量/鸭脚木的种群数量的比值,不能确定0-d时间段黄牛木的K值和种群数量的变化,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A、图1中b时酵母菌种群数量达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不是增长率最大,A错误;
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之前就已经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酒精增加、pH降低等有关,B错误;
C、计数得到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C正确;
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红色液滴不移动,D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A、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熊猫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错误;
B、生物因素包括种内竞争、食物、捕食性天敌等,因此影响保护区内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不仅仅是竹子的数量,B错误;
C、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熊猫种群具有适合的性别比例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增加种群数量,C正确;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熊猫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根据“黑藻→鲫鱼→长江江豚”可知,长江江豚体内的铅、铬、汞等的浓度超过了江水,A正确;
B、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猎物数量还会出现升高。所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过小,可能不足以制约鲫鱼种群增长,B正确;
C、生物量金字塔的每一台阶代表一个营养级,不是一个物种。因此,根据以上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干重不能绘制出该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C错误;
D、如果放任长江捕鱼业不管,长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将很难恢复原样,而十年禁渔的目的是恢复渔业资源,更可以改善长江的整体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A、荒漠非常干旱,年降水量稀少,目分布不均匀,生物通常具有耐旱特性,例如具有肉质茎的植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的爬行类动物,A正确;
B、动植物种类较少,植物叶片狭窄,动物行动迟缓的群落为荒漠生物群落,B错误;
C、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C正确;
D、海洋的浅海区,具有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和海带、裙带菜等藻类的群落为海洋生物群落,D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A、膜囊甲包含所有遗传物质,是该菌的遗传信息库,又含有核糖体,故能完成基因表达全过程,A错误;
B、因为膜囊乙充满了水,占细菌总体积的73%,相当于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渗透压的稳定,B正确;
C、华丽硫珠菌能够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华丽硫珠菌和T2噬菌体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为DNA,所以两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D正确。故选:A。
8、答案:D
解析:A、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据此可知,竹子利用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A正确;
B、大熊猫为细菌提供食物营养,细菌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供大熊猫吸收利用,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
C、大熊猫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正确;
D、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竹子不能给大熊猫提供行为信息,D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A、同化量由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两部分组成;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A错误;
B、生态位越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可见,乙能量分配模式(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占75%)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B错误;
C、生物体同化的能量是一定的,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则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错误;
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鼠的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高捕食影响)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B、水体增温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其呼吸速率加快,消耗有机物的速率加快,所以水体增温可能会引发水体中O2含量减少和CO2含量升高,A错误、B正确;
C、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故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少,故水体增温持续可能会导致水体中顶级消费者最先消失,C正确;
D、水体增温导致呼吸速率加快,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增加,则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减少,则能量传递效率明显降低,D正确。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而因变量是落叶的被分解的程度,A正确;
B、探究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B错误;
C、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落叶的作用,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组,可以预测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落叶的分解速度,C正确;
D、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落叶的种类和大小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D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在不同时间内光照、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活动,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A正确;
B、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物种数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B错误;
C、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酒精可杀死样本,并能进行防腐处理,C错误;
D、由于土壤中小动物体积较小,可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D正确。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过度放牧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荒漠化严重,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
B.研究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B错误;
C.生态农业中副产物如沼气池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
D.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生物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不利于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能够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A正确;
B、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在人类参与下,自然环境越来越来差,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B正确;
C、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些都与生物进化相关,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D错误。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湖水中的非生物成分能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光照可以为生物提供能量,A项错误;B缸进行遮光处理,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测定得氧气消耗量即为此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20ml/h),C项正确;A缸用不同功率的灯泡给予光照,即相当于光照强度不同,此时测得的氧气值是净光合速率。根据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所以A缸在30W时的光合速率=0+20=20,与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黑藻、水草及小鱼)相等,B项错误;光照强度为45W时,氧气的产生量=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10+20=30,与氧气的消耗量(20)不相等,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A.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A正确;
B.保护天然林意味着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一切砍伐活动,B错误;
C.生态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天然林往往比人工林具有更强的固氮能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同一物种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处于动态变化中,B正确;
C、桃树春天开花、秋天落叶是受光照、温度等季节而变换引起的外貌和结构的变化,C错误;
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故选:C。
18、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干可知,c是生产者,a和b都是消费者,且b的数量先于a的数量减少和增加,说明b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则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正确;B.根据abc三个曲线可知,种群b在5到7年期间,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导致数量下降,B正确;
C.b和a都是消费者,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群落是指这一个地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a、b、c三个种群不包含微生物,D错误。故选D。
19、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植物光形态的建成过程其实就是环境中的物理信息对植物体产生影响的过程,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A正确。植物光形态的建成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该过程并没有体现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B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C正确。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光能调节植物生长以及开花等,故研究植物光形态的建成,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为花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D正确。
20、答案:A
解析:A.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A错误;
B.海洋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属于旅游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大气CO2含量以及全球性气候剧变的协同关系,故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可能与全球气候温度的剧烈变化有关,C正确;
D.不同的生态系统存在不同的碳循环,而不同的碳循环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故不同的生态系统对大气CO2含量的协同作用可能存在差异,D正确。
21、答案:D
解析: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当①出生率>③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还要考虑②迁入率和④迁出率,A错误;
B、⑥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通过①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
C、典型空间特征有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七星瓢虫种群常见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C错误;
D、研究“S”型增长曲线有很多实践意义,如应该在K/2之前防治农业害虫,D正确。
22、答案:C
解析:A、矿山生态修复前后发生了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也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可以预测矿山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植物种群类型不同,B正确;
C、矿山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人类活动造成对平台及平地采用“整体覆土+撒播草籽+种植灌木”等手段进行绿化,斜坡采取挂网客土喷播进行复绿,使该矿山披上了绿妆,鸟类及其他物种也越来越丰富,人类采取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变了该矿山自然演替的速度,D正确。
23、答案:D
解析:A、生物体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散失,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等,但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并不流入下一营养级,A错误;
B、乙为高竞争影响,说明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较大重叠,导致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就越激烈,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B错误;
C、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错误;
D、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D。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C
解析:A.I、II、III、IV代表不同营养级,在每个营养级中包含很多生物构成非常复杂的食物链,食物链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A错误;
B.自然界中还存在能量倒金字塔结构,比如有些人工生态系统,如鱼塘内,可能也会出现能量倒置现象,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I是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
D.完成物质循环的两个重要成分是I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26、答案:(1)样方法;季节性;夏季光照强、温度过高,落潮时潮间带地面裸露,使部分藻类死亡
(2)种间竞争;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海带通过光合作用为海参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海参为海带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离子
解析:(1)调查底栖海藻应采用样方法,藻类种类随季节发生变化体现群落的季节性,藻类种类在春季多于夏季,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潮间带在落潮时会暴露出来,而夏季温度高,不利于暴露出来的藻类的生长。
(2)底栖海藻与硬毛藻的种间关系属于种间竞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种操作的实践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海带属于生产者,而海参以微型底栖海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所以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立体养殖中,两者互惠互利的原因有海带通过光合作用为海参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海参为海带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离子。
27、答案:(1)使生态系统中的组分增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整体
(2)生物防治;一方面鸭粪作为水稻的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另一方面鸭子捕食稻飞虱等害虫,避免了农药的使用;
(3)物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8、答案:(1)食物和栖息空间大植被群落高度越高,警戒距离越小
(2)500大
(3)乙鼠兔迁入后与甲鼠兔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甲鼠兔的种群数量下降
(4)1.4×103对雄性进行节育,控制高原鼠兔的性别比例;引入一些捕食高原鼠兔的肉食性动物等
解析:(1)植被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由图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警戒距离越小,而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因此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2)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甲鼠兔种群的数量=30×50÷3=500只。如果标记物脱落,则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因此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
(3)乙鼠兔在第1年年末迁入甲鼠兔生活的区域,乙鼠兔迁入后会与甲鼠兔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甲鼠兔的种群数量下降,即甲鼠兔L值下降。
(4)根据图2可知,乙鼠兔的环境容纳量约为1.4×103据此可以适当增加猛禽和肉食性兽类的数量从而对高原鼠兔起到抑制的作用,也可以对雄性进行节育,控制高原鼠兔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达到控制种群数量的目的。
29、答案:(1)B、D
(2)N+R
(3)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
解析:(1)图乙中的生物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和B。
(2)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N+R。
(3)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乙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4)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
(5)该草原发生火灾后,土壤中仍存有植物的根系、繁殖体等,故此后又慢慢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学情检测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题,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