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壶口瀑布学案设计
展开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学习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瀑布及壶口瀑布。
2.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3.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2.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情色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抄写“读读写写”,解释成语。
2.在文中画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2)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3)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检测
1.本文作者( ),选自(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告诫( ) 横溢( ) 汩汩( ) 寒噤( ) 潺潺( ) 雾霭( )
3.请仔细阅读下面语段,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侵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气,振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4.选词填空。
它们在龙漕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 。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漩
5.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1)文章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7.赏析理解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8.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9.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课中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给本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文中标记)
2.阅读文章,思考圈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3)对比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如何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的?
4.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是如何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
6.作者在枯水期来到了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一)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气势来)说一说: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二)读第3自然段,赏析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2.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三)读第4自然段,赏析句子:
1.“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顿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3.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4.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5.“我突然陷入沉思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描写?(第4段)
6.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怎么理解?
7.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四)读第5自然段,赏析句子:
1.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河水“怒”在哪里?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2.“整个龙漕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这柔和的水硬是将铁硬的石寸寸到地剁去”。(第5段)
3.“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压迫的原因?修辞?找出描写水发怒的句子。
想一想:
1.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枯水季节,产生了哪些异于前次的感受?
2.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五)读第6自然段,赏析句子:
1.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
2.作者在文末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如何理解“这伟大”?
3.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怎样理解文章第六自然段,感受作者在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探究
1.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2.本文哪些写作手法可以借鉴?
四、拓展延伸
1.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2.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3.从古至今,有很多赞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呢?请写一写吧!
答案示例:
示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课后导练】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②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③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④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文章第一段中原有一句“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这句话,将它插入原文,正确的一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 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 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 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 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3.有同学说“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或钻石觅缝”中 “钻、觅”两个动词用得好,请你说明理由。
4.“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这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5.怎样理解第最后一段?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铺垫和渲染)略写
枯水季(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详写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导学,课中导读,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固定格式,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1 《庄子》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1 《庄子》二则综合与测试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学,课中导读,yōng ,课后导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