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练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182959/0-17047956813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练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182959/0-17047956814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练习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182959/0-17047956814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电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画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认识鲁迅】根据材料,补写对联,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画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鄙薄 薄弱 厚此薄彼
B.妥帖 服帖 碑帖
C.憎恶 好恶 深恶痛绝
D.空前 空洞 空中楼阁
2.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空前 空席 空中楼阁B.妥帖 请帖 碑帖
C.憎恶 好恶 深恶痛绝D.淡薄 薄弱 厚薄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B.福橘 烦琐 莫名奇妙
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B.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辟头:开头)
C.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惧惮:害怕)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全体:大家)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孔繁森的精神,就是一个人民公仆为了主人的利益而甘愿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现在就更需要这种精神,这种人民公仆奉献的精神。如果在主人还有困难的时候,“公仆”却乱花主人的钱去___________豪华生活, 于灯红酒绿, 于舞厅歌台,那么“公仆”就变成了“公爷”了。
A.向往 迷恋 潇洒
B.享乐 潇洒 迷恋
C.憧憬 沉溺 陶醉
D.追逐 陶醉 沉溺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胸脯 果脯
(2)长期 长大
(3)睡相 相干
(4)石磨 磨刀
(5)淡薄 薄片 薄荷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认识鲁迅】根据材料,补写对联。
材料一 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材料二 生活细节: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为生活所累了。”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使人索回书》一文,完成各题。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
【注释】①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③延誉:播扬声誉,传播好名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 ②皆投书即还
③须索回书 ④后卒为名臣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敢慢其命令
A.普明日复奏其人 B.其船背稍夷
C.及其日中如探汤 D.益习其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译文: 。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黔之驴》)
译文: 。
(5)“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一幅插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1)这幅插图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写画面的内容,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掌握,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C.D.都相同,A项的“薄”都读“bó”,C项的“恶”都读“wù”,D项的“空”都读“kōng”;
B.读音不同,“妥帖”“服帖”的“帖”读“tiē”,“碑帖”的“帖”读“tiè”。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空前”、“空中楼阁”都中读kōng,“空席”中读kòng;
B.“妥帖”中读tiē,“请帖”中读 tiě,“碑帖”中读tiè;
C.“恶”都读wù;
D.“淡薄”“薄弱”中读bó,“厚薄”中读bá;
故选:C。
3.【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CD.全部正确;
C.有误,“烦琐”的“烦”应为“繁”,“莫名奇妙”的“奇”应为“其”。
故选:B。
4.【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全体”,在这里指全身。
故选:D。
5.【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第一空后面的词语是“豪华生活”,“享乐”不能与之搭配,虽然“向往”“憧憬”均可与之搭配,但“向往”和“憧憬”只是一种心理,而“追逐”代表已经付出行动,故选“追逐”更好。“陶醉”指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沉溺”无节制地沉湎或放纵。“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潇洒”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含褒义。“迷恋”“潇洒”后一般不带“于”。根据以上分析可得答案。故选:D。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识记。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并学以致用。
【解答】答案:
(1)pú fǔ
(2)cháng zhǎng
(3)xiàng xiāng
(4)mò mó
(5)bó bá bò
7.【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
【解答】“怆然”的准确读音“chuàng rán”,“决zì”的准确书写“决 眦”,“眼睑”的准确读音“yǎn jiǎn”,“鸡豚”的准确读音“jī tún”,“浑”的准确读音“hún”,“艾蒿”的准确读音“ài hā”,“拄杖”的准确读音“zhǔ zhàng”,“涕”的准确读音“tì”,
答案:chuàng 眦 tún hún zhǔ tì。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
【解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材料一中,鲁迅认为自己“一生太平凡”,可以看出他的谦逊;“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幽默。因此下联可拟写为“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答案:
示例: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分析】译文: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独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要求必须有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里去。”当时苏子美在座,甚为吃惊,觉得奇怪,就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那吏人才离去。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收到蒋堂的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强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播名誉,后来终于成为名臣。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为:任,做;
②句意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还:返回;
③句意为:要求必须要有转运使的回信。索:讨取,要;
④句意为:后来终于成为名臣。卒:终于。
(2)本题考查虚词“其”用法及意义的辨析。例句:“不敢慢其命令”中的“其”是代词,他的;
A.句意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推荐这个人。其:指示代词,这、那;
B.句意为:船的背面较平。其:指示代词,这、那;
C.句意为: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其:代词,它;
D.句意为: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声音;其:代词,它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转运使身边的人,呵斥驱逐他,他也不走。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左 右/呵 逐/亦 不 去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乃,于是;为,写;方,才;句子翻译为:(蒋堂)于是写了一封回信(或:于是写了一封信回复他),那使人才离开。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益,更加;狎,轻慢,不庄重;倚,靠;冒,冒犯;句子翻译为:(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5)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句子筛选。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出“皂隶如此野狠”是蒋堂左右待从的评从,他们看到一位县令所派的人拿不到转运使的回信,“左右呵逐亦不去”,问他原因,那位所派之人说“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由此可以看出“皂隶如此野狠”。
答案:
(1)①任,做;②返回;③讨取,要;④终于。
(2)D
(3)左 右/呵 逐/亦 不 去
(4)①(蒋堂)于是写了一封回信(或:于是写了一封信回复他),那使人才离开。(答题点:为、之、去,第二句的主语。)
②(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一些,态度更为随便,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
(5)①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
②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0.【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读写,具体考查学生对课文事件的概述能力以及描述画面的表达能力。第一小问,一定要认真观察画面的内容,然后回忆课文进行简练概述。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画面内容,将所给成语运用进去,做到流畅、完整表述。
【解答】(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这幅插图描述的就是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
(2)本题考查画面描述。题干要求用上“津津有味”“迫不及待”两个成语来描述画面内容。从图画上看,阿长给“我”买回来的《山海经》一共四本,“我”因为期待已久,所以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并且立马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足见“我”的高兴。
答案:
(1)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
(2)示例: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共四本,当阿长解开包裹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其中的一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39888727怆然
决zì
鸡豚
腊酒浑
拄杖
涕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