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结构】
【唯物辩证法结构】
【教材结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联系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公共参与】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整体与部分关系
3.系统优化方法
【教学难点】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整体与部分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一:以上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拓展】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①含义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表现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③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二: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拓展】联系是有条件的
从整个世界来说,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事物间存在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但是,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原理1】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三:这些联系是真正的联系吗?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不是,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四: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注意:人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联系,只能改变条件和状态
(2)联系具有客观性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表现
自在事物的联系 如:太阳与地球
(人类产生前早已经存在) 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 如:神州16号
(通过实践产生,有“人化”特点, ≠主观臆造的联系)
【拓展】
【即学即练】
【原理2】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五:以上体现了联系具有什么特点?原因?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六:漫画对我们的启示?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3)联系的多样性
①含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表现(形式)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
③方法论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
b.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c.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原理3】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七: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八: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①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强调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强调整体)
②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整体影响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制约整体)
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原理4】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九: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2、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是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要素不单独具有的功能。
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学生活动: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十:田忌赛马带来的启示?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原理5】
【易混易错】
【小结】
【随堂练习】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公开课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获奖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公开课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结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